论圣诞颂歌中的象征
摘 要查尔斯·狄更斯(1812—1870)是19世纪英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更是英国现实主义文学作家。他的作品主要描写生活在英国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生活遭遇,深刻地反映了当时英国复杂的社会现实,为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开拓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马克思把他和萨克雷等称誉为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圣诞颂歌》是1843年查尔斯·狄更斯创作的小说,该小说是狄更斯三部圣诞小说之一,其他两部分别为《钟声》和《炉边的蟋蟀》。《圣诞颂歌》创作于作者思想转型期间,充斥着现实性与浪漫性。小说以“三个圣诞节精灵”为主线,描写了文中主人公斯克鲁奇在梦幻的圣诞节中“一夜转变”的故事。作者以妙趣横生的幽默语言展现了19世纪英国资产阶级为富不仁的真实面貌,并倡导人道主义精神。象征这一艺术手法的运用是该小说的一大特色,文中故事情节的展开,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仁爱主题的凸显等多处均采用了象征手法。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对小说中象征的运用及意义进行研究,一方面让人们了解圣诞节的起源及约定风俗,另一方面从斯克鲁奇的转变中感悟狄更斯伟大的人道主义精神。从而呼吁人们互相友爱,在乐善好施中体会生活的乐趣,并劝诫人们要以人性之道相处,“行善及时,诸恶莫作”。
目 录
引 言 1
1 《圣诞颂歌》中象征的特点 2
1.1 梦幻与现实结合突出象征 2
1.2 怪诞性情节加强象征 3
2 《圣诞颂歌》中象征的表现 5
2.1 奇特的环境描写 5
2.1.1 天气变幻 5
2.1.2 室内外景象 6
2.2 细腻的人物形象 7
2.2.1 圣诞节幽灵——“拯救之手 7
2.2.2 吝啬鬼斯克鲁奇 ——“仁爱回归” 8
2.2.3 无知男与匮乏女——“仁爱缺失” 9
2.2.4 鬼魂老马利——“人性感化” 10
3 象征对“仁爱”主题的凸显 12
3.1 善恶到头终有报 12
3.2 功利主义向人道主义的转变 13
结 语 15
参考文献 16
致 谢 17
引 言
《圣诞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颂歌》出版于维多利亚时代,是作者写给那些与自己有着相同经历、苦难和追求的人,是作者童年生活的再现。主人公斯克鲁奇本是一个麻木不仁的财富享有者,他压榨员工、冷落亲人、漠视社会上的穷人,最终在圣诞节这一天,被三个圣诞幽灵所感化,“一改以往吝啬鬼的形象,变成了一个乐善好施的好人。” [4]作者以此大力宣扬人道主义思想,呼吁人人心怀仁爱之心。同时《圣诞颂歌》也是一部极力抨击19世纪英国社会现实的作品,作者采用了全知叙事视角,在理想与现实的穿插下融合了象征手法,真实地再现了他所处时代尖锐的社会阶级矛盾,从而呼吁人性回归,倡导人道主义道德观。
纵观以往的研究状况,国内外对狄更斯的其他作品研究尚且较多,主要集中在《雾都孤儿》、《双城记》、《远大前程》这一类著名作品上,研究方向也主要是放在其人物形象、主题思想之上,缺乏对作品艺术层面的研究。中外研究者对他圣诞系列文章的研究很少,将《圣诞颂歌》这部作品作为专题研究的更是寥寥,不仅如此,在探索进程中也遇见了很多难题,其研究仅仅只停留在作家的主体精神层面,缺乏全面且系统的关于艺术层面上的研究。因此,关于该部作品艺术方面的研究尚且还有待发展。
本文将采用文献研究法、文本细读法和对比研究法对《圣诞颂歌》中的象征的运用进行重点分析,并阐述作品运用象征手法所凸显的作品主题。全文分为三个章节,第一章主要论述《圣诞颂歌》中象征的特点;先解释文学中象征的普遍含义和象征手法的作用,其次从两个方面概括《圣诞颂歌》中运用象征这一艺术手法的特点。第二、三章节是本文的重点,第二章具体分析小说中象征手法的表现形式。狄更斯在人物形象的塑造和环境刻画方面都采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以幽默的形式再现了19世纪英国中、底层阶级的真实生活状况与人性的真善美。表达了对劳苦人民群众的同情与悲悯,对剥削阶级的痛斥,主张友爱,倡导人道主义。第三章是全文的价值中心所在,主要探讨小说运用象征手法的价值,象征不仅仅只是凸显主题,更多的应该是具有时代价值与教育意义。
1 《圣诞颂歌》中象征的特点
象征主义这一艺术思潮起源于19世纪中叶的法国,并在20世纪初期扩及到欧美各国的一种文学流派。其特点是暗示多于解释,表现在普通事物背后的“唯一真理”,它所追求的是一种让读者在扑朔迷离之中体会其中有深意的艺术效果,强调的是形式美、暗示性和音乐性。
“美国诗人和文艺评论学家亚瑟.西蒙斯曾经说过:象征是形式对思想,有行对无形的一切俗定约成的表现”。[1]“象征”本义是指借用某种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者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寓意,重点在“暗示”二字。以物征事的艺术表现手法就叫做象征手法。其表现形式就是我们常说的化抽象意义于具体事物之中。生活中普遍的象征是比较明显的,例如鸽子象征和平,一面国旗象征着一个国家等等。文学中的象征手法的运用一般不能直接看出来,而是要将其放在具体的语境之中才能被读者所理解,譬如古诗中用菊花来象征人格品质,鸿雁多用来抒发思乡怀旅之愁,以折柳表惜别。在不同的语境下,这些意象则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多种解读不仅会增添文学的丰富性,而且也会使文章寓意深刻,耐人寻味。甚为读者带来回味无穷的效果。
在《圣诞颂歌》中,象征这一艺术手法,运用的相当广泛,作者采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来构建了梦幻与现实交替的故事背景,刻画圣诞节这一典型环境,塑造了一群生动的人物形象来展现那些与自己有相同经历和遭遇人们的生活状况。《圣诞颂歌》中象征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1.1 梦幻与现实结合突出象征
小说中梦幻与现实的结合构建了一个整体的故事框架。梦幻代表着未来、虚拟、还有尚未发生的事情,代表着愿望与梦想,具有浪漫性与不可预测性。而现实是一种固有的存在,封锁着发生过的事情,上演着正在发生的故事情节,代表生活的真实写照。从小说出发,狄更斯的笔下的梦幻象征着团结、友爱、无私奉献的精神乐园。现实则象征着利己主义熏陶下虚伪无情的人性社会。梦幻与现实的二元对立,不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时也反衬出了小说的主题。
《圣诞颂歌》的主要故事情节多发生在梦幻之中,斯克鲁奇的转变就源于这三次梦幻之旅。在三个幽灵的带领之下,他不仅可以随意地切换时空,转换场景,在空中、房顶上腾飞,飞跃大海,靠近人们却又不被发现。在梦幻中,他既重温了往日的生活场景,感受到了圣诞节欢乐的节日气氛,同时也预见了自己未来落魄的下场,总之梦幻是一个真正能够体现人类善良、和谐、快乐的地方。 他在梦幻中,会流露真情实感,表现内心真实的自我,最终他也重新发现了自己善良的一面。而在梦幻与之对应的现实里,斯克鲁奇似乎从未离开过他经营的那间批发商铺,他整日与账簿、金钱打交道,夜晚路过黑漆漆的街道,回到住宅,日复一日的过着孤单寂寞的日子。他自私,冷漠,从未体验过圣诞节带来的快乐。现实里只有寒冷和阴暗的冬天,人心与天空一样,一片漆黑,梦幻里到是呈现出一幅红彤彤的景象,散发着温暖的味道。梦幻与现实的对立面刻画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主人公形象,在梦幻中,他心思敏感,容易被感染,是一个善良有同情心的人,在现实之中,他永远计划赚钱,冷漠地对待身边的人。通过对不同环境下不同人物性格的分析得出,梦幻未必是一种虚幻的假象,它更多的是想表达美好和谐的生活不仅需要物质的构建,而且更加需要道德的倾灌,只有这样我们的现实才能与梦话真正和谐,改变现在,获得梦幻的蓝图。
目 录
引 言 1
1 《圣诞颂歌》中象征的特点 2
1.1 梦幻与现实结合突出象征 2
1.2 怪诞性情节加强象征 3
2 《圣诞颂歌》中象征的表现 5
2.1 奇特的环境描写 5
2.1.1 天气变幻 5
2.1.2 室内外景象 6
2.2 细腻的人物形象 7
2.2.1 圣诞节幽灵——“拯救之手 7
2.2.2 吝啬鬼斯克鲁奇 ——“仁爱回归” 8
2.2.3 无知男与匮乏女——“仁爱缺失” 9
2.2.4 鬼魂老马利——“人性感化” 10
3 象征对“仁爱”主题的凸显 12
3.1 善恶到头终有报 12
3.2 功利主义向人道主义的转变 13
结 语 15
参考文献 16
致 谢 17
引 言
《圣诞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颂歌》出版于维多利亚时代,是作者写给那些与自己有着相同经历、苦难和追求的人,是作者童年生活的再现。主人公斯克鲁奇本是一个麻木不仁的财富享有者,他压榨员工、冷落亲人、漠视社会上的穷人,最终在圣诞节这一天,被三个圣诞幽灵所感化,“一改以往吝啬鬼的形象,变成了一个乐善好施的好人。” [4]作者以此大力宣扬人道主义思想,呼吁人人心怀仁爱之心。同时《圣诞颂歌》也是一部极力抨击19世纪英国社会现实的作品,作者采用了全知叙事视角,在理想与现实的穿插下融合了象征手法,真实地再现了他所处时代尖锐的社会阶级矛盾,从而呼吁人性回归,倡导人道主义道德观。
纵观以往的研究状况,国内外对狄更斯的其他作品研究尚且较多,主要集中在《雾都孤儿》、《双城记》、《远大前程》这一类著名作品上,研究方向也主要是放在其人物形象、主题思想之上,缺乏对作品艺术层面的研究。中外研究者对他圣诞系列文章的研究很少,将《圣诞颂歌》这部作品作为专题研究的更是寥寥,不仅如此,在探索进程中也遇见了很多难题,其研究仅仅只停留在作家的主体精神层面,缺乏全面且系统的关于艺术层面上的研究。因此,关于该部作品艺术方面的研究尚且还有待发展。
本文将采用文献研究法、文本细读法和对比研究法对《圣诞颂歌》中的象征的运用进行重点分析,并阐述作品运用象征手法所凸显的作品主题。全文分为三个章节,第一章主要论述《圣诞颂歌》中象征的特点;先解释文学中象征的普遍含义和象征手法的作用,其次从两个方面概括《圣诞颂歌》中运用象征这一艺术手法的特点。第二、三章节是本文的重点,第二章具体分析小说中象征手法的表现形式。狄更斯在人物形象的塑造和环境刻画方面都采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以幽默的形式再现了19世纪英国中、底层阶级的真实生活状况与人性的真善美。表达了对劳苦人民群众的同情与悲悯,对剥削阶级的痛斥,主张友爱,倡导人道主义。第三章是全文的价值中心所在,主要探讨小说运用象征手法的价值,象征不仅仅只是凸显主题,更多的应该是具有时代价值与教育意义。
1 《圣诞颂歌》中象征的特点
象征主义这一艺术思潮起源于19世纪中叶的法国,并在20世纪初期扩及到欧美各国的一种文学流派。其特点是暗示多于解释,表现在普通事物背后的“唯一真理”,它所追求的是一种让读者在扑朔迷离之中体会其中有深意的艺术效果,强调的是形式美、暗示性和音乐性。
“美国诗人和文艺评论学家亚瑟.西蒙斯曾经说过:象征是形式对思想,有行对无形的一切俗定约成的表现”。[1]“象征”本义是指借用某种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者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寓意,重点在“暗示”二字。以物征事的艺术表现手法就叫做象征手法。其表现形式就是我们常说的化抽象意义于具体事物之中。生活中普遍的象征是比较明显的,例如鸽子象征和平,一面国旗象征着一个国家等等。文学中的象征手法的运用一般不能直接看出来,而是要将其放在具体的语境之中才能被读者所理解,譬如古诗中用菊花来象征人格品质,鸿雁多用来抒发思乡怀旅之愁,以折柳表惜别。在不同的语境下,这些意象则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多种解读不仅会增添文学的丰富性,而且也会使文章寓意深刻,耐人寻味。甚为读者带来回味无穷的效果。
在《圣诞颂歌》中,象征这一艺术手法,运用的相当广泛,作者采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来构建了梦幻与现实交替的故事背景,刻画圣诞节这一典型环境,塑造了一群生动的人物形象来展现那些与自己有相同经历和遭遇人们的生活状况。《圣诞颂歌》中象征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1.1 梦幻与现实结合突出象征
小说中梦幻与现实的结合构建了一个整体的故事框架。梦幻代表着未来、虚拟、还有尚未发生的事情,代表着愿望与梦想,具有浪漫性与不可预测性。而现实是一种固有的存在,封锁着发生过的事情,上演着正在发生的故事情节,代表生活的真实写照。从小说出发,狄更斯的笔下的梦幻象征着团结、友爱、无私奉献的精神乐园。现实则象征着利己主义熏陶下虚伪无情的人性社会。梦幻与现实的二元对立,不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时也反衬出了小说的主题。
《圣诞颂歌》的主要故事情节多发生在梦幻之中,斯克鲁奇的转变就源于这三次梦幻之旅。在三个幽灵的带领之下,他不仅可以随意地切换时空,转换场景,在空中、房顶上腾飞,飞跃大海,靠近人们却又不被发现。在梦幻中,他既重温了往日的生活场景,感受到了圣诞节欢乐的节日气氛,同时也预见了自己未来落魄的下场,总之梦幻是一个真正能够体现人类善良、和谐、快乐的地方。 他在梦幻中,会流露真情实感,表现内心真实的自我,最终他也重新发现了自己善良的一面。而在梦幻与之对应的现实里,斯克鲁奇似乎从未离开过他经营的那间批发商铺,他整日与账簿、金钱打交道,夜晚路过黑漆漆的街道,回到住宅,日复一日的过着孤单寂寞的日子。他自私,冷漠,从未体验过圣诞节带来的快乐。现实里只有寒冷和阴暗的冬天,人心与天空一样,一片漆黑,梦幻里到是呈现出一幅红彤彤的景象,散发着温暖的味道。梦幻与现实的对立面刻画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主人公形象,在梦幻中,他心思敏感,容易被感染,是一个善良有同情心的人,在现实之中,他永远计划赚钱,冷漠地对待身边的人。通过对不同环境下不同人物性格的分析得出,梦幻未必是一种虚幻的假象,它更多的是想表达美好和谐的生活不仅需要物质的构建,而且更加需要道德的倾灌,只有这样我们的现实才能与梦话真正和谐,改变现在,获得梦幻的蓝图。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