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额尔古纳河右岸中的爱情书写
摘 要作为人类发展不可或缺的爱情,给予人类发展的希望和源泉。爱情是美好的,但也是易碎的。在《额尔古纳河的右岸》中,额尔古纳河与小兴安岭哺育着鄂温克人的成长,还赋予了他们对于爱情的追求。鄂温克族人被称为大自然真正的儿女,爱情,萌生于自然;自然也见证了爱情,在这二者相互作用之下的爱情书写,也不可避免变得沉重。在这样真实的刻画之下,更容易看到爱情在历史发展下的复杂与坎坷,也更能激发人们对于这类问题的思索。
目 录
引 言 1
1 三代爱情书写 2
1.1 爱而不得的第一代书写 2
1.2 得而不惜的第二代书写 3
1.3 求而无果的第三代书写 4
2 三代爱情书写的反思 5
2.1 规则导演的第一代书写 5
2.2 绝情抗争的第二代书写 5
2.3 生存探索的第三代书写 6
3 爱情书写的缘由 8
3.1 人性的物化与扭曲 8
3.2 社会变迁的碾压 9
结 语 11
参考文献 12
致 谢 13
引 言
管怀国曾说,对于文学与生活,迟子建不是一个旁观者,也不是童话生活的憧憬者,而是一个充满温情的叙述者。[1]P99
《额尔古纳河右岸》,在迟子建以一天为单位的叙述方式下,刻画了形象各异的鄂温克族人,看到了鄂温克族百年沧桑巨变,见证了一系列爱情从美好变成悲剧。而贯穿其中的,是社会进程之下带来的生存环境与人性变化。
而其中的爱情书写令人叹惋。爱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源泉,民族的史诗实际上都是对于爱的颂歌。而爱情的发展,自然也受到了很多因素的影响。
在《额尔古纳河右岸》中,达玛拉、依芙琳和依莲娜等一系列女性人物,她们都是最纯朴的鄂温克族人,所追求与向往的也只是最单纯的自由。但在社会进步所带来的巨大精神压力之下,成为了泡影。追求幸福的代价是昂贵的,追求无望之后,她们选择了与世界告别。个人反抗在社会面前,渺小而又无力。这也是这群女性在生命中最难以承受的伤痛。
1 三代爱情书写
鄂温克的意思是“住在大山林中的人们”。鄂温克民族,是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我国最后一个以狩猎为生的民族。在那片被称为“绿色宝库”的大兴安岭未被开发以前,鄂温克族人世世代代,将灵魂安放在自然中,与自然合一。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他们在家园慢慢失去的同时,也被迫开始下山定居。原有的生存模式被打破,生存危机和精神危机让他们无所适从,爱情就在这样压抑的环境之下,从美好变成悲剧。
在《额尔古纳河右岸》中,迟子建化身年近九旬的鄂温克族人,在诉说鄂温克族百年沧桑的同时,也见证了一系列的爱情变成悲剧。
1.1 爱而不得的第一代书写
达玛拉是爱而不得的代表人物。
一直以来,达玛拉就不能选择自己所爱。当年,尼都和林克两兄弟都看上了达玛拉,二人相约以射箭决胜负,胜者迎娶达玛拉。此时的达玛拉处于被选择的地位。尼都向来是神箭手,却在比赛中故意落败,将达玛拉让给了林克。达玛拉也顺理成章地嫁给了林克。
而后,尼都一生未娶,并且成为了部落的萨满。而成为了萨满的尼都和妮浩,都为了救人而付出了极大的代价。生命的等价物就是生命,在救活一人的同时,萨满需要付出失去亲人的代价。萨满为“大爱”而舍“小爱”,这种宗教牺牲精神和高尚的人格,却给自己的爱情带来了重重阻碍。[2]P108
后来,林克被闪电劈中而丧命。在林克死后,尼都似乎看到了重拾爱情的契机。二人开始重新审视这段感情,异常火热的情感,却受到了族人和家人的白眼与嘲弄,命运使得尼都与达玛拉都得不到自己所爱。感情得不到认可的同时,也注定得不到救赎。
达玛拉是痛苦的,痛苦源于感情受到阻抑,也源于命运的不公。因此,她冥冥中向往自由与爱情的火,彻底熄灭了。渴望精神解脱,却注定无法实现,她选择了终结生命。叔本华说:“自杀者要生命,他只是对那些轮到他头上的生活条件不满而已。”[3]P272
舞者形象示人的达玛拉,起初因舞蹈与林克结合,而最终也选择了用舞蹈向世界做最后的告别。在鲁尼和妮浩的婚礼上,“达玛拉开始为大家献舞,舞姿和之前一样优美。” [4]P72
这支舞蹈成了达玛拉的最后一舞。天亮之后,达玛拉化成了一堆灰烬,和大自然融为了一体,鄂温克族的沧桑巨变由此开始。
她死后,名为“血河”的送葬歌在部族中响起。歌中说达玛拉是“一个善良的女人”,如果因为尘世的罪孽让她无法度过血河,尼都萨满愿意“融化在血河中”。[4]P74
爱情在此处表现得极为简单,就是无怨无悔的付出,即便是献出生命也在所不惜。可惜造化弄人,一切都化为乌有。这莫大的痛苦,在本质上是“我们自己的命运也难免的复杂关系,和我们自己也可能干出来的行为所带来的”。[3]P175
1.2 得而不惜的第二代书写
得而不惜让依芙琳化身绝情反抗的斗士。
坤得也是爱情的追求者。最初情投意合的蒙古女孩,却受到包办婚姻的阻挠,坤得见到愿望注定无法实现的时候,化主动追求为逆来顺受。他不爱依芙琳,却不得不娶她。爱情的不如意让他成了生活的失意者。性格中略带偏执的依芙琳,见不得这样的坤得,冷嘲热讽是家常便饭。而无意中得知坤得之前的感情经历,更是一走了之。
后来,依芙琳生下了金得,想到孩子不能没有父亲,为了一个看起来圆满的家庭,依芙琳接受了坤得的存在,从此,坤得地位一落千丈。金得的存在,是依芙琳接受坤得的理由,也是坤得父子人生噩梦的开始。自此之后,依芙琳开始了不顾一切地绝情反抗。
尽管,坤得在依芙琳面前活得低眉顺眼,但还是依芙琳稍有不快时的出气筒。坤得为了金得,一直忍气吞声。有次,坤得喝多了酒,哭着告诉哈谢,说他活得根本就不像男人。自从来到这里,依芙琳没有接受过一次他的求欢,说是为他生下一个孽种已经足够了。[4]P76依芙琳和坤得是痛苦的,他们痛苦的根源,是各自对于爱情的追求。他们都没有错,勉强结合之下,爱情最终酿成了悲剧。
年轻时候的坤得,就像一棵碧绿的汁液浓郁的青草,到了依芙琳手里,经过她天长日久的揉搓,已经成了一棵干枯的草了。[4]P76
1.3 求而无果的第三代书写
爱是人类的天性,而求而无果是对一个女孩最纯真天性的抹杀。
目 录
引 言 1
1 三代爱情书写 2
1.1 爱而不得的第一代书写 2
1.2 得而不惜的第二代书写 3
1.3 求而无果的第三代书写 4
2 三代爱情书写的反思 5
2.1 规则导演的第一代书写 5
2.2 绝情抗争的第二代书写 5
2.3 生存探索的第三代书写 6
3 爱情书写的缘由 8
3.1 人性的物化与扭曲 8
3.2 社会变迁的碾压 9
结 语 11
参考文献 12
致 谢 13
引 言
管怀国曾说,对于文学与生活,迟子建不是一个旁观者,也不是童话生活的憧憬者,而是一个充满温情的叙述者。[1]P99
《额尔古纳河右岸》,在迟子建以一天为单位的叙述方式下,刻画了形象各异的鄂温克族人,看到了鄂温克族百年沧桑巨变,见证了一系列爱情从美好变成悲剧。而贯穿其中的,是社会进程之下带来的生存环境与人性变化。
而其中的爱情书写令人叹惋。爱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源泉,民族的史诗实际上都是对于爱的颂歌。而爱情的发展,自然也受到了很多因素的影响。
在《额尔古纳河右岸》中,达玛拉、依芙琳和依莲娜等一系列女性人物,她们都是最纯朴的鄂温克族人,所追求与向往的也只是最单纯的自由。但在社会进步所带来的巨大精神压力之下,成为了泡影。追求幸福的代价是昂贵的,追求无望之后,她们选择了与世界告别。个人反抗在社会面前,渺小而又无力。这也是这群女性在生命中最难以承受的伤痛。
1 三代爱情书写
鄂温克的意思是“住在大山林中的人们”。鄂温克民族,是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我国最后一个以狩猎为生的民族。在那片被称为“绿色宝库”的大兴安岭未被开发以前,鄂温克族人世世代代,将灵魂安放在自然中,与自然合一。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他们在家园慢慢失去的同时,也被迫开始下山定居。原有的生存模式被打破,生存危机和精神危机让他们无所适从,爱情就在这样压抑的环境之下,从美好变成悲剧。
在《额尔古纳河右岸》中,迟子建化身年近九旬的鄂温克族人,在诉说鄂温克族百年沧桑的同时,也见证了一系列的爱情变成悲剧。
1.1 爱而不得的第一代书写
达玛拉是爱而不得的代表人物。
一直以来,达玛拉就不能选择自己所爱。当年,尼都和林克两兄弟都看上了达玛拉,二人相约以射箭决胜负,胜者迎娶达玛拉。此时的达玛拉处于被选择的地位。尼都向来是神箭手,却在比赛中故意落败,将达玛拉让给了林克。达玛拉也顺理成章地嫁给了林克。
而后,尼都一生未娶,并且成为了部落的萨满。而成为了萨满的尼都和妮浩,都为了救人而付出了极大的代价。生命的等价物就是生命,在救活一人的同时,萨满需要付出失去亲人的代价。萨满为“大爱”而舍“小爱”,这种宗教牺牲精神和高尚的人格,却给自己的爱情带来了重重阻碍。[2]P108
后来,林克被闪电劈中而丧命。在林克死后,尼都似乎看到了重拾爱情的契机。二人开始重新审视这段感情,异常火热的情感,却受到了族人和家人的白眼与嘲弄,命运使得尼都与达玛拉都得不到自己所爱。感情得不到认可的同时,也注定得不到救赎。
达玛拉是痛苦的,痛苦源于感情受到阻抑,也源于命运的不公。因此,她冥冥中向往自由与爱情的火,彻底熄灭了。渴望精神解脱,却注定无法实现,她选择了终结生命。叔本华说:“自杀者要生命,他只是对那些轮到他头上的生活条件不满而已。”[3]P272
舞者形象示人的达玛拉,起初因舞蹈与林克结合,而最终也选择了用舞蹈向世界做最后的告别。在鲁尼和妮浩的婚礼上,“达玛拉开始为大家献舞,舞姿和之前一样优美。” [4]P72
这支舞蹈成了达玛拉的最后一舞。天亮之后,达玛拉化成了一堆灰烬,和大自然融为了一体,鄂温克族的沧桑巨变由此开始。
她死后,名为“血河”的送葬歌在部族中响起。歌中说达玛拉是“一个善良的女人”,如果因为尘世的罪孽让她无法度过血河,尼都萨满愿意“融化在血河中”。[4]P74
爱情在此处表现得极为简单,就是无怨无悔的付出,即便是献出生命也在所不惜。可惜造化弄人,一切都化为乌有。这莫大的痛苦,在本质上是“我们自己的命运也难免的复杂关系,和我们自己也可能干出来的行为所带来的”。[3]P175
1.2 得而不惜的第二代书写
得而不惜让依芙琳化身绝情反抗的斗士。
坤得也是爱情的追求者。最初情投意合的蒙古女孩,却受到包办婚姻的阻挠,坤得见到愿望注定无法实现的时候,化主动追求为逆来顺受。他不爱依芙琳,却不得不娶她。爱情的不如意让他成了生活的失意者。性格中略带偏执的依芙琳,见不得这样的坤得,冷嘲热讽是家常便饭。而无意中得知坤得之前的感情经历,更是一走了之。
后来,依芙琳生下了金得,想到孩子不能没有父亲,为了一个看起来圆满的家庭,依芙琳接受了坤得的存在,从此,坤得地位一落千丈。金得的存在,是依芙琳接受坤得的理由,也是坤得父子人生噩梦的开始。自此之后,依芙琳开始了不顾一切地绝情反抗。
尽管,坤得在依芙琳面前活得低眉顺眼,但还是依芙琳稍有不快时的出气筒。坤得为了金得,一直忍气吞声。有次,坤得喝多了酒,哭着告诉哈谢,说他活得根本就不像男人。自从来到这里,依芙琳没有接受过一次他的求欢,说是为他生下一个孽种已经足够了。[4]P76依芙琳和坤得是痛苦的,他们痛苦的根源,是各自对于爱情的追求。他们都没有错,勉强结合之下,爱情最终酿成了悲剧。
年轻时候的坤得,就像一棵碧绿的汁液浓郁的青草,到了依芙琳手里,经过她天长日久的揉搓,已经成了一棵干枯的草了。[4]P76
1.3 求而无果的第三代书写
爱是人类的天性,而求而无果是对一个女孩最纯真天性的抹杀。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