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熙凤与贾探春理家才能之比较(附件)
摘 要在《红楼梦》中,王熙凤与贾探春是最突出的两个管理者,她们都具体实施了各自的管理方案,虽然管理时间长短不一样,但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像。本文通过比较王熙凤、贾探春的身份地位、教育程度、思想境界、个性秉赋上的不同,论述她们在理家方面同中有异,各具特色。文章所探讨的王熙凤与贾探春理家手段、性质以及造成二人不同的原因,对研究当时的封建社会制度有着重要意义。
目 录
1 引言 1
2 理家的手段不同 2
2.1 王熙凤假公济私、强权压人 2
2.2 贾探春大公无私、以德服人 3
3 理家的性质不同 5
3.1 王熙凤维护阶级统治 5
3.2 贾探春改革阶级弊端 5
4 二人不同的原因 7
4.1 身份地位 7
4.2 接受教育 7
4.3 思想境界 8
4.4 个性秉赋 9
结 语 11
参考文献 12
致 谢 13
1 引言
《红楼梦》创作于十八世纪中叶的清乾隆时代,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曹雪芹是这部小说的主要作者,是一个经历过贵族生活的公子,受统治阶级斗争的牵连,全家迁回北京,家中从此过着穷困的生活。曹雪芹经历这一打击后,深感世态炎凉,更清楚地了解到当时社会的本质。此后他用坚强的意志,创作了这部古典小说并将它推向文学巨著的巅峰。这部小说描述了封建官僚贾、王、史、薛四大家族,尤其是贾府的衰败过程,揭示了统治者的罪恶,显示了封建王朝衰败的命运。小说中所描写到的贾府人数达到千人,所以,要管理这么一个庞大的家族,必须要有超凡能力的人。
《红楼梦》中描述的王熙凤与贾探春,是文章中与众不同的两位人物,薛瑞生在机关算尽太聪明——王熙凤论中指出:“利己主义与实用主义的结合,使任何封建制度对王熙凤失去了管束力,任何制度都被淹没在利己主义和实用主义的冰水之中。”[1]P58王昆仑在政治风度的探春中指出,“探春是大观园中唯独具备政治风度的女性,探春理家、改革经济不算是贾家的改革运动,而是为了揭示贾府的衰落和体现探春自身的理家才能。”[2]P68前人研究指出二人皆有非凡的理家才能,本文通过比较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二人的理家才能,体现出同中有异的风格特征,给人以有益的启示。2 理家的手段不同
王熙凤、贾探春,都是封建家族的理家高手,但理家时,各自有不同的理解手段。王熙凤长期掌管家政,经常想法设法地获取利益,遇事时,在下人面前呈现一副掌权者的架势,以权压人。贾探春遇事则秉公处事,没有一点贪婪的念想,遇事与人商量,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以德服人。
2.1 王熙凤假公济私、强权压人
在小说中,王熙凤是个重要人物。在荣国府中,王熙凤既是治家之能人,又是乱家之奸孽。王夫人与邢夫人妯娌之间的争夺权利,矛盾不断。因为王熙凤是王夫人的亲侄女,所以,王夫人让王熙凤管理家庭的内部事务。年纪轻轻的王熙凤就执掌着家庭事务的权利,心中十分自得。又因为王熙凤认为,她距今没有独自办理过大的事件,因而,心里觉得家中上上下下还不服她。她为了体现自己非凡的理家才能,必须要办理好一件大事,来稳固自己的地位,提升自己在家庭中的威望。
恰好宁国府就给了王熙凤这个展现“才能”的机会。贾珍是宁国府的主人,他的妻子尤氏,让儿媳妇秦可卿管理家庭内部事务。秦可卿因长时间生病,最终去世了。所以,宁国府要为秦可卿办一场较大的丧事,需要一个可以办理复杂事务的人出来指挥大局。在这个时候尤氏却犯了病,不能办理事务。因之前秦可卿长时间生病,没能管理好家务,现在宁国府内十分混乱。当前要办理一场大丧事,却没人能出来操办,急坏了贾珍。在贾宝玉的提议下,贾珍来到荣国府,恳求王夫人让王熙凤到宁国府帮助办理丧事。王夫人担心凤姐没有办理过丧事,怕她办理不好。又在贾珍的苦苦恳求下,凤姐露出意愿,王夫人见此情形同意之后,王熙凤接受了贾珍的恳求,非常高兴。
人尽皆知,要办理一件事情,首先必须对这件事情的情形有仔细的了解,找出问题的关键并认真地分析,王熙凤知道这一点。因她平日与秦可卿的关系很好,所以知道一些宁国府的情况。王熙凤却依旧不敢鲁莽办事,她认真地研究了宁国府的情况。小说中是这样写的:“头一件是人口混杂,遗失东西;第二件,事无专管,临期推委;第三件,需用过费,滥支冒领;第四件,任无大小,苦乐不均;第五件,家人豪纵,有脸者不能服钤束,无脸者不能上进。”[3]P75
王熙凤理清宁国府问题的关键后,她认真思考,心中有了打算,就开始对宁国府整顿。她一来就对宁国府的下人说了一番严厉的话,她不容许宁国府的下人有一点抱怨。因为宁国府的管理长时间处于混乱状态,有很多下人在抱怨,所以他们就期望有人能早点整顿。因此,王熙凤整顿宁国府是有下人支持的。王熙凤在清楚宁国府实际状况后,就开始她的整顿措施,宣布了制度法则。次日一早,王熙凤到达宁国府后,她一会儿就给下人们分别安排了任务,下人各自奉命下去,各尽其责,府内开始井然有序。“凤姐的管理才能在这里被表现的淋漓尽致。”[4]P97
宁国府的管理长时间处于混乱状态,一时半刻是处理不了的。有一天,一个下人耽误了时间,触犯了王熙凤宣布的制度法则。王熙凤下令罚了一个月的银米,打了二十大板。惩罚的程度严厉,毫不容情,这在宁国府中是从来没有发生过的。
王熙凤的管理很有效果,成功的办理了一场较大的丧事。在秦可卿丧事的料理过程中,王熙凤从分析情况、理清思路,到宣布制度法则、料理事务,做得非常成功,不得不让人钦佩。
王熙凤在敛财上体现出她那非凡的本领,她身为贾府的管理者是理家的人才,也是把贾府挖空的蛀虫,她比谁都了解贾府的各种危机,但她力所不及,既想让贾府连绵不息,也不想改革创新,只是趁机敛财,壮大自己,不管本阶级的命运却只为自己谋利。秦可卿死时托梦叮嘱她为贾家做两件事:在祖产上多置办祭田,办立家塾,作为后代子孙退身场所。这在当时对凤姐来说是很容易的事,凤姐却不管,只管放高利贷,克扣下人工资,为自己谋利。
2.2 贾探春大公无私、以德服人
王熙凤因为流产卧病在床而无法理家,所以,王夫人让大儿媳李纨临时理家,李纨因为人善良,不擅理家,王夫人又让贾探春与薛宝钗同李纨一块儿理家。虽然,表面上是以李纨为主,三人遇事一块儿商量,然因李纨没有主意,薛宝钗又因是外人不方便理事。所以主要理家的人就是贾探春了。由于以前制度存留的弊端,又因王熙凤卧病在床,让三位青年人理家,下人们就感到治理宽松,就开始松懈起来。聪明的贾探春察觉出来了,她后面的治理就让人很快另眼相看。
目 录
1 引言 1
2 理家的手段不同 2
2.1 王熙凤假公济私、强权压人 2
2.2 贾探春大公无私、以德服人 3
3 理家的性质不同 5
3.1 王熙凤维护阶级统治 5
3.2 贾探春改革阶级弊端 5
4 二人不同的原因 7
4.1 身份地位 7
4.2 接受教育 7
4.3 思想境界 8
4.4 个性秉赋 9
结 语 11
参考文献 12
致 谢 13
1 引言
《红楼梦》创作于十八世纪中叶的清乾隆时代,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曹雪芹是这部小说的主要作者,是一个经历过贵族生活的公子,受统治阶级斗争的牵连,全家迁回北京,家中从此过着穷困的生活。曹雪芹经历这一打击后,深感世态炎凉,更清楚地了解到当时社会的本质。此后他用坚强的意志,创作了这部古典小说并将它推向文学巨著的巅峰。这部小说描述了封建官僚贾、王、史、薛四大家族,尤其是贾府的衰败过程,揭示了统治者的罪恶,显示了封建王朝衰败的命运。小说中所描写到的贾府人数达到千人,所以,要管理这么一个庞大的家族,必须要有超凡能力的人。
《红楼梦》中描述的王熙凤与贾探春,是文章中与众不同的两位人物,薛瑞生在机关算尽太聪明——王熙凤论中指出:“利己主义与实用主义的结合,使任何封建制度对王熙凤失去了管束力,任何制度都被淹没在利己主义和实用主义的冰水之中。”[1]P58王昆仑在政治风度的探春中指出,“探春是大观园中唯独具备政治风度的女性,探春理家、改革经济不算是贾家的改革运动,而是为了揭示贾府的衰落和体现探春自身的理家才能。”[2]P68前人研究指出二人皆有非凡的理家才能,本文通过比较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二人的理家才能,体现出同中有异的风格特征,给人以有益的启示。2 理家的手段不同
王熙凤、贾探春,都是封建家族的理家高手,但理家时,各自有不同的理解手段。王熙凤长期掌管家政,经常想法设法地获取利益,遇事时,在下人面前呈现一副掌权者的架势,以权压人。贾探春遇事则秉公处事,没有一点贪婪的念想,遇事与人商量,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以德服人。
2.1 王熙凤假公济私、强权压人
在小说中,王熙凤是个重要人物。在荣国府中,王熙凤既是治家之能人,又是乱家之奸孽。王夫人与邢夫人妯娌之间的争夺权利,矛盾不断。因为王熙凤是王夫人的亲侄女,所以,王夫人让王熙凤管理家庭的内部事务。年纪轻轻的王熙凤就执掌着家庭事务的权利,心中十分自得。又因为王熙凤认为,她距今没有独自办理过大的事件,因而,心里觉得家中上上下下还不服她。她为了体现自己非凡的理家才能,必须要办理好一件大事,来稳固自己的地位,提升自己在家庭中的威望。
恰好宁国府就给了王熙凤这个展现“才能”的机会。贾珍是宁国府的主人,他的妻子尤氏,让儿媳妇秦可卿管理家庭内部事务。秦可卿因长时间生病,最终去世了。所以,宁国府要为秦可卿办一场较大的丧事,需要一个可以办理复杂事务的人出来指挥大局。在这个时候尤氏却犯了病,不能办理事务。因之前秦可卿长时间生病,没能管理好家务,现在宁国府内十分混乱。当前要办理一场大丧事,却没人能出来操办,急坏了贾珍。在贾宝玉的提议下,贾珍来到荣国府,恳求王夫人让王熙凤到宁国府帮助办理丧事。王夫人担心凤姐没有办理过丧事,怕她办理不好。又在贾珍的苦苦恳求下,凤姐露出意愿,王夫人见此情形同意之后,王熙凤接受了贾珍的恳求,非常高兴。
人尽皆知,要办理一件事情,首先必须对这件事情的情形有仔细的了解,找出问题的关键并认真地分析,王熙凤知道这一点。因她平日与秦可卿的关系很好,所以知道一些宁国府的情况。王熙凤却依旧不敢鲁莽办事,她认真地研究了宁国府的情况。小说中是这样写的:“头一件是人口混杂,遗失东西;第二件,事无专管,临期推委;第三件,需用过费,滥支冒领;第四件,任无大小,苦乐不均;第五件,家人豪纵,有脸者不能服钤束,无脸者不能上进。”[3]P75
王熙凤理清宁国府问题的关键后,她认真思考,心中有了打算,就开始对宁国府整顿。她一来就对宁国府的下人说了一番严厉的话,她不容许宁国府的下人有一点抱怨。因为宁国府的管理长时间处于混乱状态,有很多下人在抱怨,所以他们就期望有人能早点整顿。因此,王熙凤整顿宁国府是有下人支持的。王熙凤在清楚宁国府实际状况后,就开始她的整顿措施,宣布了制度法则。次日一早,王熙凤到达宁国府后,她一会儿就给下人们分别安排了任务,下人各自奉命下去,各尽其责,府内开始井然有序。“凤姐的管理才能在这里被表现的淋漓尽致。”[4]P97
宁国府的管理长时间处于混乱状态,一时半刻是处理不了的。有一天,一个下人耽误了时间,触犯了王熙凤宣布的制度法则。王熙凤下令罚了一个月的银米,打了二十大板。惩罚的程度严厉,毫不容情,这在宁国府中是从来没有发生过的。
王熙凤的管理很有效果,成功的办理了一场较大的丧事。在秦可卿丧事的料理过程中,王熙凤从分析情况、理清思路,到宣布制度法则、料理事务,做得非常成功,不得不让人钦佩。
王熙凤在敛财上体现出她那非凡的本领,她身为贾府的管理者是理家的人才,也是把贾府挖空的蛀虫,她比谁都了解贾府的各种危机,但她力所不及,既想让贾府连绵不息,也不想改革创新,只是趁机敛财,壮大自己,不管本阶级的命运却只为自己谋利。秦可卿死时托梦叮嘱她为贾家做两件事:在祖产上多置办祭田,办立家塾,作为后代子孙退身场所。这在当时对凤姐来说是很容易的事,凤姐却不管,只管放高利贷,克扣下人工资,为自己谋利。
2.2 贾探春大公无私、以德服人
王熙凤因为流产卧病在床而无法理家,所以,王夫人让大儿媳李纨临时理家,李纨因为人善良,不擅理家,王夫人又让贾探春与薛宝钗同李纨一块儿理家。虽然,表面上是以李纨为主,三人遇事一块儿商量,然因李纨没有主意,薛宝钗又因是外人不方便理事。所以主要理家的人就是贾探春了。由于以前制度存留的弊端,又因王熙凤卧病在床,让三位青年人理家,下人们就感到治理宽松,就开始松懈起来。聪明的贾探春察觉出来了,她后面的治理就让人很快另眼相看。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