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微草堂笔记中梦的研究(附件)

摘 要《阅微草堂笔记》作为纪昀的代表作,主要写鬼神狐怪的故事。内容丰富多彩,又具有神秘性。纪昀为了拉近志怪小说与现实的距离,运用了大量的梦的创作方式。梦作为小说中常用的创作方法,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加强了文学创作的真实性,还传达了作者的意志,实现了传播宗教思想、宣传道德品质的目的。本篇论文将从梦入手,研究《阅微草堂笔记》中梦产生的原因及作用。同时,从梦的内容中研究所折射的民族心理。
目 录
1 引言 1
2 《阅微草堂笔记》中奇幻的梦境 2
2.1 城隍之梦 2
2.2 冥府之梦 3
2.3 鬼神之梦 4
3 《阅微草堂笔记》中梦的成因 5
3.1 欲望 5
3.2 思念 6
3.3 焦虑 6
4 《阅微草堂笔记》中梦的作用 8
4.1 传播宗教思想 8
4.2 宣传道德品质 9
4.3 折射民族心理 10
结 语 13
参考文献 14
致 谢 15
1 引言
运用梦来创作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一种创作方式。在《论语》中有“不复见周公”[1]P102;《周易》也有关于占梦的记载;《诗经》中的《无羊》也有“牧人乃梦,众维鱼矣”[2]P152等关于梦的片段描写。但这些将梦运用到文学作品中的创作方式还不够成熟。直到《庄子》一书中才将梦与文学这两种形式完美结合起来,流传千古的“庄周梦蝶”将梦境与文学亦虚亦实的特点完美融合。在文学作品的发展历程中,梦与文学一直难以割离,无论是诗歌还是小说,大多文人在创作时都偏爱写梦,借梦来表现自己的心理。《阅微草堂笔记》将梦与文学作品相结合,记录了一百多篇有关梦的故事。
2 《阅微草堂笔记》中奇幻的梦境
《阅微草堂笔记》中描绘了奇幻的梦境,内容丰富多彩,奇幻多变。可将梦境分为三类:城隍故事、冥府故事、鬼神故事。每一个故事都不仅仅是在写梦,更是在写现实。
2.1 城隍之梦
城隍神一直被人们视为守护城镇百姓平安的保护神。最初之际,城隍神是人们将城墙与城河幻化出来的神灵。随后,逐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渐人格化,被赋予司法职能。具有司法职能的城隍神在人们心中是赏罚分明,维护公平的正义之神。《阅微草堂笔记》中的城隍故事是在人的梦境中出现的。梦成为了人与城隍神沟通的桥梁,城隍神在梦中帮助人们解决在现实生活中的困难。同时,城隍神在不断人格化的过程中,职能也在逐渐扩大,常常解决矛盾。因此,梦中的城隍故事也是主要以城隍神断案为主。《滦阳消夏录》(六)就是一篇解决人鬼纷争的案子:
一人在梦中被城隍拘去,说是有人告他踩坏了别人的房子。他心中知道是他不小心踏破了棺材的事。就对城隍辩解道:“是这棺材埋葬不合理,挡了道路,而不是我侵犯了他。”城隍笑而对曰:“每个人都走这条路,不能怪你,但其他人都没有踏破棺材,唯独你破坏了。”然后,又说道:“他不能自己盖上泥土,你就为他巩土其上可矣。”[3]P123
此人无意中踩破棺材,被鬼告到了城隍处,这是人鬼之间的纠纷,人间的官员处理不了,只有交于城隍断定。此人便在梦中被带到城隍处以解决此案。城隍断案也不偏袒任何一方,依据事实,公正处理。此人醒后听从了城隍的吩咐。
城隍作为城镇的保护神,除了人鬼纠纷需要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纠纷也经常帮助解决。在《如是我闻》(二)中就是两人有了矛盾便寻求城隍的帮助:晚上在梦中来到城隍处,城隍对甲说:“乙一直险恶,你为什么还深信不疑?”甲说:“因为他所做之事皆如我的心意。”神说:“他能事事皆如你意,这实在是太可怕了。你不远离乙,反而对其信任有加,他恶贯满盈,你不必告他了,他终究会自食恶果的。”
梦中的城隍故事一般都记录的是断案的内容。虽为梦,但梦也是现实的反映。 在《滦阳消夏录》(四)中,一书生在梦中被带到城隍处,作为城隍审案的证人,书生如实说出了那负心人的恶行,城隍并没有立即对负心人做出惩罚,而是断定那负心之人必会自食恶果,数年之后,真的如城隍所说。
梦中的故事是对现实的延续,当现实的结果不能维持公平时,人们只有将希望寄予城隍,期盼城隍可以维持公平。城隍在梦中的话语是对现实生活中那些结党营私以及负心人的警告。梦与城隍神融合既神秘又现实。
2.2 冥府之梦
冥府常常在鬼怪小说中出现,特别是在明清小说发展之际,各类鬼怪小说被大量创作,与冥府有关的故事也是层出不穷。“冥府被认为是人们死后灵魂最终要到达的地方,这个地方存在的意义就如同人间的官府,是灵魂接受审判的地方。”[4]P10人们只能知晓人生之事,却不知道死后的世界,因此就在现实的基础上构建了与现实相像的冥府。冥府是人死后到达的地方,是对亡魂生前功过进行审判的“官府”。一般来说,只有亡魂才可到达冥府,因此,《阅微草堂笔记》将进入睡梦中的人的灵魂带入冥府,以此来呈现故事。人在梦中会进入幽冥鬼界,在生之人从梦中入冥府,再将其在冥府所见之事公之于众,让小说即虚幻又真实。阎罗王与城隍神同样作为阴间的官员,可以断案判案。但不同的是:城隍以守护平民百姓为己任,为百姓解决困难,阎罗王则是对所有人生前的功劳过错做出该有的审判,也包括对各类官员进行裁决。
冥王对官员的评判实际上也是作者对待官员的认识。《滦阳消夏录》(一)记录了郑苏仙在梦中到达冥府并见证冥官对老太太和官员的审判的全过程。老太太一生没有产生过伤害别人的想法,死后受到冥王的尊敬,让她投了一个好胎。官员声称自己生前为官之时清正廉洁,以为可以受到冥王的厚待。冥王却认为此官虽没有胡作非为,也不是贪官之辈,他却也没有为民谋福利,这就是他的罪过。无功即有罪就是作者借冥王之口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再将梦与冥府相结合,增强无功即有罪的真理性。
梦境中还有对过之人的审判与惩罚。《姑妄听之》(四)中写一人梦至冥府,见到冥王在责备四救先生。“四救先生”指的是:救活着之人而不救死人,因此,如有人枉死,官员不再为死人伸冤,而是判活着的罪犯无罪;如果有平民百姓伸冤状告官员,并且得以平反,那官员的下场是不可想象的,平民百姓状告失败了,最多也是流放而已,因此,为了保护官员,不必处理民间的冤案;官小的要听从 官大的,如果小官犯了错惩罚也小,涉及到的人也少,官职大的官员犯了错,处罚也大,涉及到的人也多,所以就不用管小官是否是冤枉,保留官职高的人就可以了;旧官在离职时,有些与之有关的案子,就不用管了,尽早让新官上任。这都是那些贪生怕死的官员的做法,在他们眼中,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担心救了麻烦之人而连累自己,行为处事不以正义责任为标准,而是以自保为前提。最终,冥王对他们的处罚就是让这些四救先生转世之后也遭遇不救之苦。
纪昀通过一人梦至冥府的所见所闻来告诫世人为人之道,梦中的故事是现实中的事实,梦中的内容是人们的精神信仰,揭露了社会官场的黑暗,同时也期望通过入梦人的叙述来改变官场现状。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584.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