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中的魏晋女子的“风流”
《世说新语》中的魏晋女子的“风流”[20191210155346]
内容摘要:《世说新语》是我国颇具影响力的一部作品,被称为“魏晋士人生活百科全书”,其中保存了大量有关于魏晋时期的文人轶事、文坛掌故等内容。主要从三个方面来浅谈《世说新语》中魏晋女性的独特风采,主要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内容是关于魏晋女性独特风采的详细介绍,许多生动的女性形象,跃然纸上;第二部分内容是把《世说新语》同汉代的《缇萦救父》、班昭的《女诫》相比较,来探析魏晋女性与前代女性的相同与不同之处;第三部分内容是从政治、思想、社会、家庭四个方面,分析魏晋女性形成独特风采的原因。研究《世说新语》中魏晋女子的独特风采,有利于现代人了解魏晋时期名士的生活风貌。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世说新语》女性风流异同因缘
目 录
一、引言 1
二、“风流”之本色 1
(一)节义之守 1
(二)智辩之才 2
(三)明鉴之能 3
(四)真情之钟 4
(五)为母之仪 5
三、“汉魏”之异同 6
(一)同——与《缇萦救父》比较 6
(二)异——与班昭《女诫》比较 7
四、“风流”之因缘 7
(一)王权专制的松懈 7
(二)思想束缚的解放 8
(三)社会人格的自觉 8
(四)家庭教育的扩大 8
五、结语 8
参考文献 9
致 谢 10
《世说新语》中的魏晋女子的“风流”
一、引言
所谓“风流”,必有玄心、洞见、妙赏和深情,即超越生死祸福,行为看似奇怪,却可以理解。在风云际会的魏晋,名士盛行,高标神逸的嵇康,风神飘逸的王夷甫,风流宰相谢安,不胜枚举,在《世说新语》中,更有如林下朗月谢道韫这样的奇女子,魏晋女性自有不逊色于男子的风采。《世说新语》以宽容和赞赏的态度来描述女性的美貌、智慧、才能和性格,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最早留下了令人钦佩和喜爱的女性群像。同时,《贤媛》一门中的“贤”也得到了扩充,不仅指女子的贞顺,明鉴、机智等也都包括其中,女性有更多的机会尽情展现她们的性格魅力,尤其在婚姻生活中,她们或善解人意,机智善辩,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情趣盎然的故事。通过从不同身份探讨的女性形象中,我们可以看出魏晋的女性观,女性对礼教的蔑视,可以从当时平等和谐的夫妻关系中略见一角;对女性美貌的关注与推崇;对女性聪明才智的赞赏,如谢道韫的咏絮之才就令当时的人追捧;对女子改嫁的宽容等等。纵观涉及到《世说新语》女性的论文专著,大多从女性个性的一方面展开,个性形成原因也只是一笔带过,同时很少有人把《世说》中的女性和前代相比,研究成果相对有限。但是,《世说新语》涉及的女性各有千秋,值得深入探究。
二、“风流”之本色
这个部分主要浅析女性中的烈女、智女、才女等有独特风采的魏晋女性,她们各有“风流”之处,有高尚的气节,有非同一般的聪明才智,有非凡的识人之明,有令人感动的真性情,更有伟大的为母之爱。
(一)节义之守
《世说新语》中的女性见利不改其大义,见死不改其操守。
王羲之的妻子郗夫人对娘家人说:“王家见二谢,倾筐倒庋”,而见到你们来却“平平尔”,所以叫娘家人“可无烦复往”(《贤媛》25),如此讥诮之语,郗夫人对于丈夫慢待自己娘家弟弟的言行,表示了极大的自尊自重。虽然当时随着兵权逐渐被桓温所控制,郗家趋于没落,而王家却是百年来繁盛不衰的世家大族,与王家的人相交对恢复门庭还是不无好处的。无论是世态炎凉,还是性情不和,王羲之对谢、郗两家来访的不同态度,这种厚此薄彼都让郗夫人“语悉事情,可以有省”(《世说新语汇校集注》刘辰翁)了。
“见死不更其守”的女性在《世说新语》中比比皆是。王经忠诚于魏,而不容于司马氏,使得母子都要被司马氏斩首示众,在被掬囚的时候母亲反而安慰王经:“为子则孝,为臣则忠。有孝有忠,何负吾邪?”(《贤媛》10),鼓励他慷慨赴死,在《资治通鉴》中也有 “人谁不死,正恐不得其所,以此并命,何恨之有”的记载(《资治通鉴》),实在是“读史至王章妻,王经母,未尝不流涕也”(《世说新语汇校集注》王世懋)。
更有“生纵不得与郗郎同室,死宁不同穴”的汝南周闵之女周马头,郗嘉宾在不惑之年就死了,周马头的兄弟想要接她回家改嫁,以周马头侯爵家小姐的身份改嫁,纵然是寡妇,改嫁也是轻而易举的,何必孤寡一生,想必郗超“卓荦不羁,有旷世之度”且“每存胜拔,善谈论,义理精微”(《晋书》),他的人格魅力一直感染着她,正是周马头一生的挚爱,才有那死则同穴的气节。视死如归的还有桓温之妾,成汉国没有被桓温所破之前,他的妾还是公主之尊,如今却只能“常著斋后”, 桓温的正妻南康长公主带着几十个婢女要杀死她,妾却“不为动容”,“国破家亡,无心至此。今日若能见杀,乃是本怀”(《贤媛》21),天下奴颜婢膝之人,实在应该汗颜。
(二)智辩之才
《世说新语》中有博古通今的和能随机应变的智慧女性,她们才智非凡。
论起才智,谢道韫当属魏晋女子第一人。形容白雪的“撒盐空中差可拟”和“未若柳絮因风起”引为美谈,刘辰翁也评论其“有女子风致,愈觉撒盐之俗”(《世说新语汇校集注》),陈梦槐也认为“道韫答更娟美”,“士女风流作家庭笑乐”,称道韫是“千载艳人”,更有“当时咏雪句,谁能出其右。雅人有深致,锦心而绣口。此事难效颦,画虎恐类狗”(宋朝 蒲寿宬《咏史八首·谢道韫》)的赞叹了,在后世更是把咏絮才来比喻能诗擅文的女子,曹雪芹先生的《红楼梦》第五回中形容林黛玉就有“堪怜咏絮才”之说,谢道韫相传还解过小叔子王献之的清谈之困呢,难怪谢道韫在归宁的时候要向娘家人抱怨丈夫王凝之“不意天壤之中”了。魏晋有大智慧的女子何止谢氏女一人,李重之女连李重都“每咨焉”,李重当时也是中夏名士,可比位高隆重有识鉴之能的王夷甫,此女的才智见地可见一斑。名门仕宦小姐才智不俗,更有郑玄家奴婢文采斐然,出口即是《诗经》中的“胡为乎泥中”、“薄言往愬,逢彼之怒”,日常小事都能用《诗经》中的言辞对答如流,定是对文学了然于胸。
应对从容之女在《世说新语》中数不胜数,许允妻便是其中之一。古代,要求女子有四德,即妇德、妇言、妇容、妇工,许允妻相传长相“奇丑”,但“有德艺”(《世说》残类书),在许允见其容貌后走时敢于反问“士有百行,君有几”,来有力地反驳许允“百行以德为首,君好色不好德,何谓皆备”(《贤媛》6),阮氏女不因容貌而自惭形秽,以几句话反使得许允面有惭色,应对得宜。王广以妻子的父亲为戏,“新妇神色卑下,殊不似公休”(《贤媛》9),妻诸葛诞之女反讥丈夫“大丈夫不能仿佛彦云,而令妇人比综英杰”,应对之间,既震慑了无礼的丈夫,又表现了自己的伶俐,维护了家族的尊严,不愧为英杰之家的女儿。桓冲妻用“衣不经新,何由而故”一句话就让“不好著新衣”的桓车骑大笑着穿了新衣,而不是一味地屈从丈夫。最让我觉得可爱的就是谢安的夫人刘氏了,“恐伤盛德”四字就困住了名闻天下的谢太傅,在《世说新语笺疏》中有一段不知真假的记载:“谢太傅刘夫人,不令公有别房。公既深好声乐,后遂颇欲立妓妾。兄子外生等微达此旨,共问讯刘夫人,因方便称关雎螽斯有不忌之德。夫人知以讽,乃问:‘谁撰此诗?’答云:‘周公。’夫人曰:‘周公是男子,相为尔,若使周姥撰诗,当无此也。’”这一段先不论它真假,只觉读时不经莞尔一笑,刘夫人洞若观火,语挫谢家诸位子弟,机警至极。
(三)明鉴之能
《世说新语》中有胆识非同寻常和善于臧否人物的具有远见卓识的女性,更有过而能改的真性情女子。
许允妻胆识过人,许允被魏明帝派遣来的虎贲所抓,妻告诫丈夫可以“理夺”,不可“情求”,并且淡然自若,“作粟粥待”许允归家,果不出所料,许允平安得返。等到许允被晋景王诛杀之时,许夫人“神色不变”,道“蚤知尔耳”,更妙的是她预知了“无豫诸儿事”,许夫人实在可与身为冀州名士的许允相较,正是应证了那句“新妇所乏唯容尔”(《贤媛》 6、7、8),面对生死祸患从容镇定,女中之豪杰。李络秀招待周浚,因其“状貌非常”,周浚想纳她为妾,父兄不舍得其做妾,络秀却说“门户殄瘁,何惜一女?若联姻贵族,将来或大益”这样的话,后又告诫儿子 “我所以屈节为汝家作妾,门户计耳。汝若不与吾家作亲亲者,吾亦不惜馀年”(《贤媛》18),为家族门户考虑,愿意委身为妾,可以说是“有好女便立家,何必男子”(《世说新语汇校集注集注》李贽)了,胆略俱佳。勇救夫家的还有桓豁之女,当时桓温诬陷庾家图谋不轨,意图消灭庾氏的地位与势力,提高自己威势,庾友遭到株连,桓夫人“徒跣求进”,大斥桓温左右“是和小人?我伯父门,不听我前”(《贤媛》30),自陈庾友“足短不能自行,明其无它”(《世说新语汇校集注集注》刘应登),冒着雷霆之怒挽救了玉台一门的性命。
至于臧否人物,魏晋女子见识高明。韩氏援引他人之妻劝丈夫对公子的重耳以礼相待的例子,从而得到丈夫山涛的同意,可以观阮籍、嵇康与之的交往,而品出丈夫应当“君才致殊不如,正当以识度相友耳”(《贤媛》11),在王隐《晋书》中有记:“韩氏有才识,涛出仕时,戏之曰:‘忍寒,我当作三公,不知卿堪为夫人不耳”(《世说新语汇校集注》刘孝标注),韩氏能恰当臧否三人,可堪山涛戏言的夫人之称了。有一个兵家子想要求娶王浑的女儿,王浑的妻子暗观此人,道“观其形骨,必不寿。不可与婚”,后 “兵儿数年果亡”(《贤媛》12),王浑妻为女择婿“观其形骨”,不是“求简美对”,真乃神人。另有韩康伯母殷氏对桓南郡“此竖二世作贼”之说,后韩绘之果然遇到桓景真之难,可见殷氏之远见卓识,殷氏之远见,在韩康伯少时预见其为“国器”就可知了。有一“市井笑语“(《世说新语汇校集注集注》刘辰翁),有一老妇人杀猪宴请少时的刘道真,等到刘道真为“吏部郎”,任用老妇人之子为“小令史”(《任诞》17),此笑语和韩信千金回馈漂母舍饭之恩不是相类嘛,这是善于识人的妙处了。石崇家的婢女见王大将军“脱故衣,箸新衣,神色傲然”,言其“必能作贼”(《汰侈》2),此等见微知著,凌濛初亦赞“何物婢子乃知人”(《世说新语汇校集注集注》凌濛初)。
王祥侍奉后母至孝,古有“卧冰求鲤”的故事,家喻户晓,《世说新语》中有王祥因李树而“跪前请死”(《德行》14),后母朱夫人“于是感悟,爱之如己子”。有南康长公主本欲杀丈夫桓温之妾,因“辞甚凄婉 ”,而“掷刀抱之曰:‘阿子,我见汝亦怜,何况老奴。’遂善之”(《世说新语汇校集注》刘孝标注)。“诸葛令女,庾氏妇,既寡,誓云不复重出。恢既许江思玄婚,乃移家近之”,江思玄借假装梦魇而使得妻言语,遂而“默然而惭,情义遂笃”, 《左传》有“人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之说,在《礼记·中庸》中也有“知耻近乎勇”的说法,可见改过之难,也可以说是具有明鉴的之能了。
(四)真情之钟
《世说新语》中多有执着于情和对于情切直刻露的真性情女子。
王长豫为人至孝,谨慎谦和,生前经常为母亲曹夫人整理衣物、收拾箱子,在长豫死后,“曹夫人作麓,封而不忍开”(《德行》 29),爱子至深,母子之情至厚,已经到了不能再见儿子曾经整理过的箱笼的地步了。更有女子郗道茂,她与王献之从小一起长大,有表亲之情,年少恩爱,情深似海,情比金坚。皇帝却下旨让王献之休掉郗道茂,再娶新安公主。在王献之死前对与“郗家离婚”(《德性》39)耿耿于怀,《晋书》中也有记载,道“虽奉对积年,可以为尽日之欢,常苦不尽触类之畅。方欲与姊极当年之疋,以之偕老,岂谓乖别至此!诸怀怅塞实深,当复何由日夕见姊耶?俯仰悲咽,实无已无已,惟当绝气耳”的记载,而郗道茂离婚后投奔伯父篱下,再未他嫁,为情孤寡余生。在此,又不得不提起上文提及的郗超妻周马头了,生则甘愿孤苦一生,死则与丈夫同葬,情深至此。
“咏絮”才女谢道韫对弟弟谢遏直言“汝何以都不复进,为是尘务经心,天分有限”(《贤媛》28),在嘉锡案中就可知这是谢道韫对谢遏的“直相诫励”,姐弟情真,姐友弟恭。“天生刘伶,以酒为名”,在《晋书列传十九·刘伶传》中记载其“常乘鹿车 ,携一壶酒,使人荷锸而随之,谓曰:“死便埋我”,嗜酒如命,在要求女子三从四德的封建时代,刘伶妻子敢于“捐酒毁器”,劝谏丈夫“君饮太过吗,非摄生之道,必宜断之”,对丈夫的爱和关心溢于言表。更有《排调》篇中王浑的妻子钟氏,王浑赞叹儿子“足慰人意”,钟氏却笑言“若使新妇得配参军,生儿故可不啻如此”,王世懋也称“此岂妇人所宜言”,李慈铭也有“案闺房之内,夫妇之私,事有难言,人有无测”之说了,不论此事真假,只言钟氏光明磊落,夫妻情坚,才敢于开此玩笑语。 在《溺惑》篇中的贾充之女对爱情大胆追求,与韩寿无媒而合,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对爱情追求的执着乃至恣肆,贾充也只能“秘之,以女妻寿”。在后世的的文学作品中,都可以见到大胆追求爱情的青年男女的身影。王戎妻子亲近王戎的表现自然、坦率,不畏惧于礼不敬,“我不卿卿,谁当卿卿”,直言刻露,诚挚可亲,有理有据,大丈夫王安丰亦“恒听之”(《溺惑》6)。
内容摘要:《世说新语》是我国颇具影响力的一部作品,被称为“魏晋士人生活百科全书”,其中保存了大量有关于魏晋时期的文人轶事、文坛掌故等内容。主要从三个方面来浅谈《世说新语》中魏晋女性的独特风采,主要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内容是关于魏晋女性独特风采的详细介绍,许多生动的女性形象,跃然纸上;第二部分内容是把《世说新语》同汉代的《缇萦救父》、班昭的《女诫》相比较,来探析魏晋女性与前代女性的相同与不同之处;第三部分内容是从政治、思想、社会、家庭四个方面,分析魏晋女性形成独特风采的原因。研究《世说新语》中魏晋女子的独特风采,有利于现代人了解魏晋时期名士的生活风貌。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世说新语》女性风流异同因缘
目 录
一、引言 1
二、“风流”之本色 1
(一)节义之守 1
(二)智辩之才 2
(三)明鉴之能 3
(四)真情之钟 4
(五)为母之仪 5
三、“汉魏”之异同 6
(一)同——与《缇萦救父》比较 6
(二)异——与班昭《女诫》比较 7
四、“风流”之因缘 7
(一)王权专制的松懈 7
(二)思想束缚的解放 8
(三)社会人格的自觉 8
(四)家庭教育的扩大 8
五、结语 8
参考文献 9
致 谢 10
《世说新语》中的魏晋女子的“风流”
一、引言
所谓“风流”,必有玄心、洞见、妙赏和深情,即超越生死祸福,行为看似奇怪,却可以理解。在风云际会的魏晋,名士盛行,高标神逸的嵇康,风神飘逸的王夷甫,风流宰相谢安,不胜枚举,在《世说新语》中,更有如林下朗月谢道韫这样的奇女子,魏晋女性自有不逊色于男子的风采。《世说新语》以宽容和赞赏的态度来描述女性的美貌、智慧、才能和性格,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最早留下了令人钦佩和喜爱的女性群像。同时,《贤媛》一门中的“贤”也得到了扩充,不仅指女子的贞顺,明鉴、机智等也都包括其中,女性有更多的机会尽情展现她们的性格魅力,尤其在婚姻生活中,她们或善解人意,机智善辩,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情趣盎然的故事。通过从不同身份探讨的女性形象中,我们可以看出魏晋的女性观,女性对礼教的蔑视,可以从当时平等和谐的夫妻关系中略见一角;对女性美貌的关注与推崇;对女性聪明才智的赞赏,如谢道韫的咏絮之才就令当时的人追捧;对女子改嫁的宽容等等。纵观涉及到《世说新语》女性的论文专著,大多从女性个性的一方面展开,个性形成原因也只是一笔带过,同时很少有人把《世说》中的女性和前代相比,研究成果相对有限。但是,《世说新语》涉及的女性各有千秋,值得深入探究。
二、“风流”之本色
这个部分主要浅析女性中的烈女、智女、才女等有独特风采的魏晋女性,她们各有“风流”之处,有高尚的气节,有非同一般的聪明才智,有非凡的识人之明,有令人感动的真性情,更有伟大的为母之爱。
(一)节义之守
《世说新语》中的女性见利不改其大义,见死不改其操守。
王羲之的妻子郗夫人对娘家人说:“王家见二谢,倾筐倒庋”,而见到你们来却“平平尔”,所以叫娘家人“可无烦复往”(《贤媛》25),如此讥诮之语,郗夫人对于丈夫慢待自己娘家弟弟的言行,表示了极大的自尊自重。虽然当时随着兵权逐渐被桓温
“见死不更其守”的女性在《世说新语》中比比皆是。王经忠诚于魏,而不容于司马氏,使得母子都要被司马氏斩首示众,在被掬囚的时候母亲反而安慰王经:“为子则孝,为臣则忠。有孝有忠,何负吾邪?”(《贤媛》10),鼓励他慷慨赴死,在《资治通鉴》中也有 “人谁不死,正恐不得其所,以此并命,何恨之有”的记载(《资治通鉴》),实在是“读史至王章妻,王经母,未尝不流涕也”(《世说新语汇校集注》王世懋)。
更有“生纵不得与郗郎同室,死宁不同穴”的汝南周闵之女周马头,郗嘉宾在不惑之年就死了,周马头的兄弟想要接她回家改嫁,以周马头侯爵家小姐的身份改嫁,纵然是寡妇,改嫁也是轻而易举的,何必孤寡一生,想必郗超“卓荦不羁,有旷世之度”且“每存胜拔,善谈论,义理精微”(《晋书》),他的人格魅力一直感染着她,正是周马头一生的挚爱,才有那死则同穴的气节。视死如归的还有桓温之妾,成汉国没有被桓温所破之前,他的妾还是公主之尊,如今却只能“常著斋后”, 桓温的正妻南康长公主带着几十个婢女要杀死她,妾却“不为动容”,“国破家亡,无心至此。今日若能见杀,乃是本怀”(《贤媛》21),天下奴颜婢膝之人,实在应该汗颜。
(二)智辩之才
《世说新语》中有博古通今的和能随机应变的智慧女性,她们才智非凡。
论起才智,谢道韫当属魏晋女子第一人。形容白雪的“撒盐空中差可拟”和“未若柳絮因风起”引为美谈,刘辰翁也评论其“有女子风致,愈觉撒盐之俗”(《世说新语汇校集注》),陈梦槐也认为“道韫答更娟美”,“士女风流作家庭笑乐”,称道韫是“千载艳人”,更有“当时咏雪句,谁能出其右。雅人有深致,锦心而绣口。此事难效颦,画虎恐类狗”(宋朝 蒲寿宬《咏史八首·谢道韫》)的赞叹了,在后世更是把咏絮才来比喻能诗擅文的女子,曹雪芹先生的《红楼梦》第五回中形容林黛玉就有“堪怜咏絮才”之说,谢道韫相传还解过小叔子王献之的清谈之困呢,难怪谢道韫在归宁的时候要向娘家人抱怨丈夫王凝之“不意天壤之中”了。魏晋有大智慧的女子何止谢氏女一人,李重之女连李重都“每咨焉”,李重当时也是中夏名士,可比位高隆重有识鉴之能的王夷甫,此女的才智见地可见一斑。名门仕宦小姐才智不俗,更有郑玄家奴婢文采斐然,出口即是《诗经》中的“胡为乎泥中”、“薄言往愬,逢彼之怒”,日常小事都能用《诗经》中的言辞对答如流,定是对文学了然于胸。
应对从容之女在《世说新语》中数不胜数,许允妻便是其中之一。古代,要求女子有四德,即妇德、妇言、妇容、妇工,许允妻相传长相“奇丑”,但“有德艺”(《世说》残类书),在许允见其容貌后走时敢于反问“士有百行,君有几”,来有力地反驳许允“百行以德为首,君好色不好德,何谓皆备”(《贤媛》6),阮氏女不因容貌而自惭形秽,以几句话反使得许允面有惭色,应对得宜。王广以妻子的父亲为戏,“新妇神色卑下,殊不似公休”(《贤媛》9),妻诸葛诞之女反讥丈夫“大丈夫不能仿佛彦云,而令妇人比综英杰”,应对之间,既震慑了无礼的丈夫,又表现了自己的伶俐,维护了家族的尊严,不愧为英杰之家的女儿。桓冲妻用“衣不经新,何由而故”一句话就让“不好著新衣”的桓车骑大笑着穿了新衣,而不是一味地屈从丈夫。最让我觉得可爱的就是谢安的夫人刘氏了,“恐伤盛德”四字就困住了名闻天下的谢太傅,在《世说新语笺疏》中有一段不知真假的记载:“谢太傅刘夫人,不令公有别房。公既深好声乐,后遂颇欲立妓妾。兄子外生等微达此旨,共问讯刘夫人,因方便称关雎螽斯有不忌之德。夫人知以讽,乃问:‘谁撰此诗?’答云:‘周公。’夫人曰:‘周公是男子,相为尔,若使周姥撰诗,当无此也。’”这一段先不论它真假,只觉读时不经莞尔一笑,刘夫人洞若观火,语挫谢家诸位子弟,机警至极。
(三)明鉴之能
《世说新语》中有胆识非同寻常和善于臧否人物的具有远见卓识的女性,更有过而能改的真性情女子。
许允妻胆识过人,许允被魏明帝派遣来的虎贲所抓,妻告诫丈夫可以“理夺”,不可“情求”,并且淡然自若,“作粟粥待”许允归家,果不出所料,许允平安得返。等到许允被晋景王诛杀之时,许夫人“神色不变”,道“蚤知尔耳”,更妙的是她预知了“无豫诸儿事”,许夫人实在可与身为冀州名士的许允相较,正是应证了那句“新妇所乏唯容尔”(《贤媛》 6、7、8),面对生死祸患从容镇定,女中之豪杰。李络秀招待周浚,因其“状貌非常”,周浚想纳她为妾,父兄不舍得其做妾,络秀却说“门户殄瘁,何惜一女?若联姻贵族,将来或大益”这样的话,后又告诫儿子 “我所以屈节为汝家作妾,门户计耳。汝若不与吾家作亲亲者,吾亦不惜馀年”(《贤媛》18),为家族门户考虑,愿意委身为妾,可以说是“有好女便立家,何必男子”(《世说新语汇校集注集注》李贽)了,胆略俱佳。勇救夫家的还有桓豁之女,当时桓温诬陷庾家图谋不轨,意图消灭庾氏的地位与势力,提高自己威势,庾友遭到株连,桓夫人“徒跣求进”,大斥桓温左右“是和小人?我伯父门,不听我前”(《贤媛》30),自陈庾友“足短不能自行,明其无它”(《世说新语汇校集注集注》刘应登),冒着雷霆之怒挽救了玉台一门的性命。
至于臧否人物,魏晋女子见识高明。韩氏援引他人之妻劝丈夫对公子的重耳以礼相待的例子,从而得到丈夫山涛的同意,可以观阮籍、嵇康与之的交往,而品出丈夫应当“君才致殊不如,正当以识度相友耳”(《贤媛》11),在王隐《晋书》中有记:“韩氏有才识,涛出仕时,戏之曰:‘忍寒,我当作三公,不知卿堪为夫人不耳”(《世说新语汇校集注》刘孝标注),韩氏能恰当臧否三人,可堪山涛戏言的夫人之称了。有一个兵家子想要求娶王浑的女儿,王浑的妻子暗观此人,道“观其形骨,必不寿。不可与婚”,后 “兵儿数年果亡”(《贤媛》12),王浑妻为女择婿“观其形骨”,不是“求简美对”,真乃神人。另有韩康伯母殷氏对桓南郡“此竖二世作贼”之说,后韩绘之果然遇到桓景真之难,可见殷氏之远见卓识,殷氏之远见,在韩康伯少时预见其为“国器”就可知了。有一“市井笑语“(《世说新语汇校集注集注》刘辰翁),有一老妇人杀猪宴请少时的刘道真,等到刘道真为“吏部郎”,任用老妇人之子为“小令史”(《任诞》17),此笑语和韩信千金回馈漂母舍饭之恩不是相类嘛,这是善于识人的妙处了。石崇家的婢女见王大将军“脱故衣,箸新衣,神色傲然”,言其“必能作贼”(《汰侈》2),此等见微知著,凌濛初亦赞“何物婢子乃知人”(《世说新语汇校集注集注》凌濛初)。
王祥侍奉后母至孝,古有“卧冰求鲤”的故事,家喻户晓,《世说新语》中有王祥因李树而“跪前请死”(《德行》14),后母朱夫人“于是感悟,爱之如己子”。有南康长公主本欲杀丈夫桓温之妾,因“辞甚凄婉 ”,而“掷刀抱之曰:‘阿子,我见汝亦怜,何况老奴。’遂善之”(《世说新语汇校集注》刘孝标注)。“诸葛令女,庾氏妇,既寡,誓云不复重出。恢既许江思玄婚,乃移家近之”,江思玄借假装梦魇而使得妻言语,遂而“默然而惭,情义遂笃”, 《左传》有“人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之说,在《礼记·中庸》中也有“知耻近乎勇”的说法,可见改过之难,也可以说是具有明鉴的之能了。
(四)真情之钟
《世说新语》中多有执着于情和对于情切直刻露的真性情女子。
王长豫为人至孝,谨慎谦和,生前经常为母亲曹夫人整理衣物、收拾箱子,在长豫死后,“曹夫人作麓,封而不忍开”(《德行》 29),爱子至深,母子之情至厚,已经到了不能再见儿子曾经整理过的箱笼的地步了。更有女子郗道茂,她与王献之从小一起长大,有表亲之情,年少恩爱,情深似海,情比金坚。皇帝却下旨让王献之休掉郗道茂,再娶新安公主。在王献之死前对与“郗家离婚”(《德性》39)耿耿于怀,《晋书》中也有记载,道“虽奉对积年,可以为尽日之欢,常苦不尽触类之畅。方欲与姊极当年之疋,以之偕老,岂谓乖别至此!诸怀怅塞实深,当复何由日夕见姊耶?俯仰悲咽,实无已无已,惟当绝气耳”的记载,而郗道茂离婚后投奔伯父篱下,再未他嫁,为情孤寡余生。在此,又不得不提起上文提及的郗超妻周马头了,生则甘愿孤苦一生,死则与丈夫同葬,情深至此。
“咏絮”才女谢道韫对弟弟谢遏直言“汝何以都不复进,为是尘务经心,天分有限”(《贤媛》28),在嘉锡案中就可知这是谢道韫对谢遏的“直相诫励”,姐弟情真,姐友弟恭。“天生刘伶,以酒为名”,在《晋书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