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十年代冰心中的女性表达
摘 要三四十年代是冰心的创作转型期,在这一阶段,她在女性表达的方面不再囿于二十年代创作早期时相对单一地歌颂母爱,颂扬温柔、善良的传统正面道德,而是注重去努力描绘多视角、多维度的女性形象,并且对女性在社会现实中的命运与理想作出了更成熟的表达。在三四十年代,冰心的作品在抒写母性的光辉、关注广大妇女的命运、对男权社会进行深刻的批判等几个方面取得了高超的艺术成就,也彰显了影响深远的社会价值,尽管作品数量虽然有所减少,但是在作为女性的生命体验丰富性、文字艺术的成熟性与社会关怀视野的开阔性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这对于女性文学的发展以及社会在女性问题方面的进步都有着诸多积极意义。
目 录
引 言 1
1 三四十年代冰心的女性表达的嬗变原因 2
1.1生活经历的影响 2
1,1,1 家庭角色的变换 2
1,1,2社会角色的变换 3
1.2社会环境的影响 3
1,2,1 救亡主旋律的影响 4
1.2.2对社会精神变化的沉思 4
2 三四十年代冰心作品中女性的表达 6
2.1 对母性的赞美 6
2.2 对妇女命运的关注 7
2.3 对男权意识的批判 9
3 三四十年代冰心女性表达的价值 12
3.1对自我思想的超越 12
3.2对文学史的承接作用 12
3.3对社会大众的影响 13
结 语 15
参考文献 16
致 谢 17
引 言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冰心(谢婉莹)作为一位具有女性意识的作家塑造了一批贤良淑德,还富有母爱光辉色彩的中国女性文学形象。这些女性形象在我国现代文学具有很强的典范意义。在早期冰心作品中塑造了一批温柔可亲的“姊姊”形象。这类“姊姊”形象她们在社会运动中温柔端庄,在人格道德上正直、善良、无私。如问题小说《庄鸿的姊姊》里的“姊姊”是典范代表,她是位具有优异才智的女子,作者借她提出了女子享有教育权利的问题。但同时“姊姊”的形象却是一位善心不泯、忍让克制的东方女性的典型。[1]P236总体而言,早期冰心作品中所表现的女性表达的核心是“爱的哲学”,单纯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讲求美是其女性的突出特点。
从三十年代起,冰心迎来了她创作道路上的分水岭。《分》是冰心创作转型的一部代表作,突破了自己青年时期的创作范畴,变得复杂和厚重。三四十年代冰心文的成熟,延续着二十年代关于“问题小说”意识,关注现实社会人生苦难,思考着在战争背景下普通人的生命遭际;这一时期的创作同样有关于母亲形象的书写,和二十年代书写母爱的单纯不同,冰心这一时期更看重母亲形象所具有的抗战时期中华民族所缺少的力的美。在三四十年代的创作中,冰心一方面保留着自己有关青春时期的创作风貌,另一方面大踏步地开始了自己独特的富有时代气息的转向,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
从 20 年代末到 40 年代,中国社会环境发生了重大的改变,战争的烟火开始弥漫,中国完全处于内忧外患中,“战争与人”成为了作家创作的核心主题,三四十年代文学中的人文关怀更多地指向了对人在战争环境中的生存状态的关注。[2]P59这个时期,相当一部分女作家通过把个性解放与革命结合起来的方式,来表达自身的女性意识,她们的创作大多从自己的天地中走出,走向社会。[3]P125冰心的女性表达是其中的代表。本选题以冰心三四十年代作品为基础分析三四十年代冰心的女性意识的变化以及她的变化的原因和表现,向读者阐述在三四十年代时代对于女性的要求以及女性对于自己的要求。
1 三四十年代冰心的女性表达的嬗变原因
作品是作家精神世界的反映。在三四十年代,冰心的女性意识从青年时期的天真、纯洁、充满柔情的状态中逐渐变得更加丰满、成熟、复杂和厚重,开始着重关注女性的个人价值与独立自由。就其背后的原因而言,在三四十年代这段时间,她拥有了许多崭新的生活经历,身份也起了诸多层面上的变化,这些与以往不同的人生经历也让她收获了许多新的思考,产生了与以往不一样的视角。同时,另一方面的原因也是由于在整个三四十年代的社会环境变迁过程中,知识分子的主要关注点也发生了迁移,影响到了冰心的文学创作。
1.1生活经历的影响
从内因上来说,冰心作品中女性意识的嬗变,其最基本原因在于她本人作为女性的社会与家庭身份在这一时期也起了蜕变,她开始扮演众多以往不曾有过的角色:妻子、母亲、教师、社会贤达等等。
1,1,1 家庭角色的变换
冰心是一位知行合一的作家,她笔下的文学世界是与自己的精神世界长期保持着本真的连通的,母爱在冰心的文学创作与精神世界中是一个最重要的母题。1929年冰心同著名的社会学家吴文藻结为夫妇,由此开始了她的婚姻生活。同年底,冰心的母亲陷入重病,冰心暂时离开了丈夫,返回到上海,寸步不离地守候自己的母亲,次年初冰心的母亲病逝,冰心在收拾重整悲痛的心情之后,回到北京,与阔别将近一年的丈夫重新相守。之后的1931年,冰心有了两人的第一个孩子吴宗生,她由此也成为了母亲。[4]P145此时,除去女儿的身份之外,她还是妻子、母亲。同时在她与母亲的关系中,她变成了给予者。在这种情况下,冰心的文学作品中也表现出她从母爱的接受者到给予者的这一转变过程中所得到的感悟。
以母爱在她作品中的表现为例,无论从温馨、慈孝的传统家庭伦理角度,还是从人格独立、自我发展的新时期成长教育角度而言,冰心的家庭背景在那个时代都是堪称完美的。[5]P38作为家庭主妇的母亲是她一生中多次怀念与感恩的对象。母亲的故去对于冰心来说是非常大的打击。在三四十年代的生涯中,冰心大幅减少了她的文学作品的创作量,这其中有她个人生活的影响,由于担任燕京大学教师,同时身为妻子与母亲,她免不了要花相当多的时间用来照料自己的家庭;因此,冰心自身的精神状态也发生了转变,逐渐从自己身为女儿的单一角色中走出来,开始更多地从母爱的接受者转变为给予者。因此,冰心笔下的母亲形象的重点,逐渐从温柔、慈祥转变成了刚强与对责任的承担。
1,1,2社会角色的变换
目 录
引 言 1
1 三四十年代冰心的女性表达的嬗变原因 2
1.1生活经历的影响 2
1,1,1 家庭角色的变换 2
1,1,2社会角色的变换 3
1.2社会环境的影响 3
1,2,1 救亡主旋律的影响 4
1.2.2对社会精神变化的沉思 4
2 三四十年代冰心作品中女性的表达 6
2.1 对母性的赞美 6
2.2 对妇女命运的关注 7
2.3 对男权意识的批判 9
3 三四十年代冰心女性表达的价值 12
3.1对自我思想的超越 12
3.2对文学史的承接作用 12
3.3对社会大众的影响 13
结 语 15
参考文献 16
致 谢 17
引 言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冰心(谢婉莹)作为一位具有女性意识的作家塑造了一批贤良淑德,还富有母爱光辉色彩的中国女性文学形象。这些女性形象在我国现代文学具有很强的典范意义。在早期冰心作品中塑造了一批温柔可亲的“姊姊”形象。这类“姊姊”形象她们在社会运动中温柔端庄,在人格道德上正直、善良、无私。如问题小说《庄鸿的姊姊》里的“姊姊”是典范代表,她是位具有优异才智的女子,作者借她提出了女子享有教育权利的问题。但同时“姊姊”的形象却是一位善心不泯、忍让克制的东方女性的典型。[1]P236总体而言,早期冰心作品中所表现的女性表达的核心是“爱的哲学”,单纯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讲求美是其女性的突出特点。
从三十年代起,冰心迎来了她创作道路上的分水岭。《分》是冰心创作转型的一部代表作,突破了自己青年时期的创作范畴,变得复杂和厚重。三四十年代冰心文的成熟,延续着二十年代关于“问题小说”意识,关注现实社会人生苦难,思考着在战争背景下普通人的生命遭际;这一时期的创作同样有关于母亲形象的书写,和二十年代书写母爱的单纯不同,冰心这一时期更看重母亲形象所具有的抗战时期中华民族所缺少的力的美。在三四十年代的创作中,冰心一方面保留着自己有关青春时期的创作风貌,另一方面大踏步地开始了自己独特的富有时代气息的转向,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
从 20 年代末到 40 年代,中国社会环境发生了重大的改变,战争的烟火开始弥漫,中国完全处于内忧外患中,“战争与人”成为了作家创作的核心主题,三四十年代文学中的人文关怀更多地指向了对人在战争环境中的生存状态的关注。[2]P59这个时期,相当一部分女作家通过把个性解放与革命结合起来的方式,来表达自身的女性意识,她们的创作大多从自己的天地中走出,走向社会。[3]P125冰心的女性表达是其中的代表。本选题以冰心三四十年代作品为基础分析三四十年代冰心的女性意识的变化以及她的变化的原因和表现,向读者阐述在三四十年代时代对于女性的要求以及女性对于自己的要求。
1 三四十年代冰心的女性表达的嬗变原因
作品是作家精神世界的反映。在三四十年代,冰心的女性意识从青年时期的天真、纯洁、充满柔情的状态中逐渐变得更加丰满、成熟、复杂和厚重,开始着重关注女性的个人价值与独立自由。就其背后的原因而言,在三四十年代这段时间,她拥有了许多崭新的生活经历,身份也起了诸多层面上的变化,这些与以往不同的人生经历也让她收获了许多新的思考,产生了与以往不一样的视角。同时,另一方面的原因也是由于在整个三四十年代的社会环境变迁过程中,知识分子的主要关注点也发生了迁移,影响到了冰心的文学创作。
1.1生活经历的影响
从内因上来说,冰心作品中女性意识的嬗变,其最基本原因在于她本人作为女性的社会与家庭身份在这一时期也起了蜕变,她开始扮演众多以往不曾有过的角色:妻子、母亲、教师、社会贤达等等。
1,1,1 家庭角色的变换
冰心是一位知行合一的作家,她笔下的文学世界是与自己的精神世界长期保持着本真的连通的,母爱在冰心的文学创作与精神世界中是一个最重要的母题。1929年冰心同著名的社会学家吴文藻结为夫妇,由此开始了她的婚姻生活。同年底,冰心的母亲陷入重病,冰心暂时离开了丈夫,返回到上海,寸步不离地守候自己的母亲,次年初冰心的母亲病逝,冰心在收拾重整悲痛的心情之后,回到北京,与阔别将近一年的丈夫重新相守。之后的1931年,冰心有了两人的第一个孩子吴宗生,她由此也成为了母亲。[4]P145此时,除去女儿的身份之外,她还是妻子、母亲。同时在她与母亲的关系中,她变成了给予者。在这种情况下,冰心的文学作品中也表现出她从母爱的接受者到给予者的这一转变过程中所得到的感悟。
以母爱在她作品中的表现为例,无论从温馨、慈孝的传统家庭伦理角度,还是从人格独立、自我发展的新时期成长教育角度而言,冰心的家庭背景在那个时代都是堪称完美的。[5]P38作为家庭主妇的母亲是她一生中多次怀念与感恩的对象。母亲的故去对于冰心来说是非常大的打击。在三四十年代的生涯中,冰心大幅减少了她的文学作品的创作量,这其中有她个人生活的影响,由于担任燕京大学教师,同时身为妻子与母亲,她免不了要花相当多的时间用来照料自己的家庭;因此,冰心自身的精神状态也发生了转变,逐渐从自己身为女儿的单一角色中走出来,开始更多地从母爱的接受者转变为给予者。因此,冰心笔下的母亲形象的重点,逐渐从温柔、慈祥转变成了刚强与对责任的承担。
1,1,2社会角色的变换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