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李贺的神鬼诗

题目浅谈李贺的神鬼诗[20191216164126]
内容摘要:李贺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诗歌常常有石破天惊的夸张想象,而他的“神鬼诗”更是开创了前无古人的诗歌领域。李贺的人生短暂平淡,仕途坎坷让他很受打击,而他创作神鬼诗的原因与他一生的际遇充满联系。仕途不顺,对现实已经失望既而不得已遐想于神鬼世界,常年病痛折磨以及他为期三年的奉礼郎生活,这些都对他创作神鬼诗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响。他的诗中常常充满了鬼气,善用奇特的意象,营造阴冷幽森的意境。在他的笔下,也能写出与众不同的形象丰富的鬼怪,或是可怜,或是沧桑,或是恐怖。除去鬼诗,李贺的游仙诗也非常出众,他在诗中所塑造的美丽仙界总让人非常向往,却也反衬出人间的颓败苍凉和尘世的沧桑巨变,世事无常。可以说,他的神鬼诗不仅描写了神与鬼的世界,更是在反映现实的人的世界,是在另一种意义上揭露社会人事的真面目,并且表达他蕴藏在神鬼诗中对现实世界的真实情思。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李贺神鬼诗鬼神形象神鬼世界现实世界
Key word:Li He;the ghosts-gods poetry;the imags of the ghost and the god;ghosts-gods world;the real world目 录
一、引言 1
二、李贺神鬼诗的创作原因 1
(一)仕途不顺 2
(二)病痛折磨 3
(三)职业因素 3
三、李贺神鬼诗中的鬼神形象 3
(一) 鬼魅形象 4
1.富有同情与可怜之感的鬼 4
2.充满沧桑的历史人物的鬼 5
3.满面狰狞恐怖可怕的鬼怪 6
(二)神仙形象 7
四、李贺神鬼诗里神仙鬼魅的世界 8
(一)神仙世界 8
(二)鬼魅世界 9
五、神鬼诗里李贺所寄托的情思 10
(一)感慨时光及讽刺帝王荒诞求仙 10
(二)向往和平并愤慨自身怀才不遇 11
六、结语 12
参考文献 14
致 谢 15
浅谈李贺的神鬼诗
一、引言
在群星璀璨的大唐诗坛里,有那么一颗星,不炫目不耀眼,但璀璨且闪亮,让人无法忽视它的存在。这颗闪亮的明星便是有“诗鬼”之称的李贺。李贺,字长吉,郡望陇西,河南府福昌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人因而称之为李昌谷。
李贺虽是皇族出身,然而却是疏远旁枝,家道中落,父亲在世时家境尚可,父亲去世后,便越发拮据。李贺早慧,童年即能词章,于很多人而言,他是个天才,才华横溢。只可惜,天妒英才,上天只赐予了他二十七的短暂生命。李贺一生短暂,纵然天资聪颖,满腹才华,但却始终郁郁不得志,仕途坎坷。因出众的才华遭人妒忌,说他应避父亲“李晋肃”的名讳而不得参加进士科考,永远断绝了这位满怀理想和希望的年轻人的入仕为官之路,使得他这一生都充满遗憾。
李贺的一生短暂而平淡,但是他为诗歌史上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李贺的诗歌瑰丽诡谲、色彩斑斓,想象石破天惊,别具一番特色,被称为“长吉体”。李贺流传于世的两百多首诗歌当中,涉及到各色题材,其中,最为出奇的,至今都难为后人超越的,便是李贺的“神鬼诗”。李贺的“神鬼诗”虽然数目不多,只是他众多诗词中的一小部分,然而因选材大胆新奇,很少有人涉及该领域,因而李贺的“神鬼诗”一出,便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大放异彩。李贺擅长写鬼,在他的笔下更是有各色各样的鬼的形象:凄凉可怜的鬼、沧桑可悲的鬼、面目可憎的鬼,每种鬼的形象都让人印象深刻。同时,他还擅长运用幽森的意象营造一种可怕诡异的环境,而这之中最为精彩的便是对墓地的描写,李贺石破天惊的想象常常使读诗之人有身临其恐怖之境的感觉。相较于鬼诗中各色特异的鬼怪形象,诗人游仙诗中的神仙形象要较为单一,但诗人对于神仙世界美景的描写如梦如幻,让人难忘又向往。
然而,那么多诗歌题材中,李贺为何会选择神鬼这种创新的题材进行创作,为何能够将神鬼诗写得如此精彩成功?他笔下的神仙鬼魅的世界是怎样的,又影射了一个怎样的现实世界?他的神鬼诗又想表达什么,其中又蕴藏着作者的哪些情思?通过对李贺神鬼诗的研究,本文将对这些问题做出简要分析。
二、李贺神鬼诗的创作原因
李贺被后世誉为“诗鬼”,其“神鬼诗”乃是他众多诗歌中的一绝。在诗歌文化繁荣鼎盛的大唐时期,可以用来创作的题材不计其数,而多数题材的发展已达到顶峰,前人之作难于超越,故而诗歌创作需要创新和变化,于是,李贺的“神鬼诗”便应运而生。但是,为何李贺独独会选择如此奇特偏门的题材进行创作呢?是一时起意?或许有这层原因,但归根究底,李贺对神鬼题材的钟爱还是有因可循的。
(一)仕途不顺
李贺出生在福昌县的一个小山村里,祖上虽是皇族,但已家道中落。父亲李晋肃虽然一生官位低微,但却是一个博雅贤达的文人。李贺从小在父母的关怀下,勤奋好学,熟读各种经传史籍、诸子百家等诗书,文学功底深厚;再加上李贺本身天资聪慧,幼年即能词章,可谓是拥有惊世才华。如此优秀的李贺,自然是不甘只做一个普通人。年少的李贺充满理想和激情,希望能够入仕为官,一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为国效力。
一切原本都是美好顺利的,才华出众的李贺顺利通过了府试,获得“乡贡进士”的资格,他的才情也得到了朝中众多文学大家的认可和赞赏,似乎离实现理想只差一步。然而,却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彻底击碎了他的好梦。原来,府试过后,一些举子嫉妒李贺的惊世才华,竟然拿他父亲的名字做文章,说他应该避父亲的名讳不得参加进士科考。这一事件对李贺来说犹如晴天霹雳!而韩愈听闻后更是写了一篇雄辩的《讳辩》来为他开脱,纵然拥有韩愈、皇甫湜等人的支持和鼓励,诗人最后还是没有中第。这次的失利更是显示了从此之后,诗人想通过进士科考来入仕为官是不可能的!科举虽不是文人入仕唯一的但也是至关重要的途径,尤其在唐朝,进士科尤为受到重视。而这条路彻底被切断,对诗人来说是非常大的打击,这意味着诗人将永远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开愁歌》)便是诗人对满怀抱负却不能通过进士考试走上仕途的愁苦情绪的真切表达。年轻气盛之时,本该是大展抱负之际,却已经心如枯兰,可见这件事对诗人的打击有多大。现实的残酷击碎了美好的梦想,让诗人痛苦不堪。
进士科考失败之后,元和五年至八年,诗人因举荐和荫封等原因做了三年的奉礼郎。虽说也是当了官,可显然,这个与诗人之前的理想差距甚远。奉礼郎是太常寺属官,主要执掌君臣版位,以奉朝会祭祀之礼。诗人在此,每天都为繁琐的事务所累,根本不可能让他一展抱负,而且这三年间所看到的社会黑暗,国家衰败更让他郁郁难平。辞官回乡的路上,诗人忽又生出投笔从戎、报效国家的想法,可是现实又一次给予诗人无情的打击。边塞生活的疾苦,国家的日益衰败、病入膏肓,再加上疾病缠身,危在旦夕,这些都让诗人感到愁苦不堪。元和十一年,诗人返乡不久后便饮恨而终。
诗人一生短暂,遭遇也算得上简单平淡,只是仕途坎坷,终其一生都郁郁不得志,并且现实残酷,多次无情的击碎诗人美好的愿望,使得诗人对现世心灰意冷。对现实世界的失望,诗人就必然需要找一个新的寄托,于是便将目光转向了虚幻的神鬼世界,希望能在虚幻的世界中寻得一丝安慰。
(二)病痛折磨
李贺一生短暂,如此有才华的诗人却只有短短27年的生命,着实可惜。李贺体质羸弱,常年病痛缠身,因此他比常人更能体会生命的无常,也更懂得死亡的威胁。病痛不仅长期折磨他的身体,更煎熬他的心灵,时刻都需要担心能不能见到明天的太阳,让他对死亡感到十分恐惧。另一方面,诗人个性中与生俱来的孤僻、敏感与脆弱,在经历了仕途不顺的打击,长期的病痛折磨,使得他的神经更为敏感脆弱,常常能够由病痛幻想到死亡,以及它的可怕,因而使得他与“神鬼”的世界更接近。这种痛苦和折磨让诗人备受煎熬,于是诗人想到了逃避,而现实又是那么残酷无情,所以,他只能将目光转向虚幻的鬼神世界。一方面对死亡和鬼充满畏惧,可另一方面却又想在这幻想出来的神仙世界和鬼魂冥界寻找解脱,将对这个世界的痛苦、绝望和悲伤宣泄其中,抒发着自己的嘲讽、苦笑、幻想和希望。
(三)职业因素
元和五年至八年,诗人因举荐和荫封当过三年的奉礼郎,执掌君臣版位,以奉朝会祭祀之礼。奉礼郎的工作繁琐杂乱,主要内容就是与幽冥的鬼魂和神祗打交道,使得诗人很少接触到其他事物。三年来不断的耳濡目染,使得诗人的眼光、思维和心理都透露着鬼气,就连意识里也都有幽冥鬼魅的影子,于是,创作的诗歌中便时常充满了幽森荒诞的气息。更何况,三年的工作经验使得他对神鬼之事相当熟悉,因而在诗歌创作需要创新题材的时候,自然而然便会联想到他较为熟悉的“鬼神”,写起来也是更加的得心应手。
诗人的人生际遇,自身因素,加之当时唐朝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民生凋敝,尸骨遍野这个环境原因,几重因素的相互交织和作用,都影响着诗人对于神鬼诗的创作,也推动着诗人的神鬼诗不断发展。
三、李贺神鬼诗中的鬼神形象
李贺短暂的一生一共作了两百多首诗,在这之中诗人的“神鬼诗”占有很重要的一个地位。诗人在这数十首神鬼诗中塑造了几种形态各异、生动形象的鬼神形象。本文对李贺的神鬼诗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发觉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种神鬼的形象。
(一) 鬼魅形象
1.富有同情与可怜之感的鬼
鬼,人们对其的第一印象多数会幻想成面目狰狞、凶神恶煞的恐怖面孔。然而,在李贺的笔下,却不尽然。鬼,可以是面目狰狞、恐怖吓人,但也可以变得凄美哀凉、楚楚可怜。在李贺的诗中便有这样的鬼,给人一种楚楚可怜之感,让人心生同情,诗人对他们也是充满了怜爱之情。
这一类的鬼魂形象多是文人死后的鬼魂,或是早逝的美女鬼魂,他们生前多是命途坎坷,期望得不到满足以致死后留有遗憾,充满了幽怨哀伤的情感特征。这之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李贺的名篇《苏小小墓》,提及李贺的鬼诗,必然会提到这篇诗作,可谓是李贺众多鬼诗之中的代表佳作:
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珮。油壁车,夕相待。冷翠烛,劳光彩。西陵下,风吹雨。
《苏小小墓》是以钱塘名妓苏小小的墓葬为题材,由景起兴,虚实结合,通过凄凉的景象和丰富瑰丽的想象,不但描绘了苏小小墓周围凄清幽冷的景象,同时也刻画出一个飘忽不定、若隐若现、非仙即鬼、幽怨哀婉的美丽动人的女鬼形象。诗中以“幽兰露,如啼眼”、“风为裳,水为珮”来描绘苏小小的形象:幽兰上的露珠如同苏小小的眼泪,轻风吹拂,如同她的衣裳轻飘,流水鸣于左右,仿佛她的环珮叮响。试想,这么一个飘忽如仙的美女形象,哪里有一丝鬼该有的凶相,反倒更似落入人间的仙子。那双泪水盈眶的双瞳,那单薄轻盈的身形,美丽柔弱的女子,总会引起人们的怜悯,让人生起保护安慰的欲望。“草如茵,松如盖”,“油壁车,夕相待”,草地似她的坐垫,苍松犹如她的车盖,她的油壁车久久地等在西陵下。诗人很好的利用了墓周围的景物加以联想,让读者仿若看到了坐着油壁车久久等待的美丽女子苏小小。然而最后四句笔峰一转,同是写景,却将墓地凄清幽森的氛围点燃:西泠桥下,磷火微弱,凄风冷雨,哀凉可悲。瞬间让读者的心境有了转变,从一种欣赏画境的感觉演变成一种对悲伤的真切体会,让人觉得压抑悲苦。苏小小生前对爱情苦苦追求却终是不得,心里充满幽怨与怅惘,死后仍旧执著地久久等待着昔年与她共结同心之人,这份执着,更让人对其悲惨的命运感到同情,更惋惜如此红颜,奈何命薄!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1349.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