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巨人传》的讽刺艺术

浅论《巨人传》的讽刺艺术[20191210161546]
内容摘要:本文从情节、语言、风格三个角度研究《巨人传》的讽刺艺术,以期对拉伯雷独特的讽刺艺术有一定的粗浅了解。论者在学习借鉴国内外的各类研究成果与多方面的材料的基础上,现将本文的基本观点概括如下:第一,从情节看,在看似满纸令人捧腹的笑料下,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真实的思想以及真实的时代画图,在荒诞中凸显真实,在离奇中饱含讥嘲。第二,从语言看,本文着眼于作品最大的两个特色:一是别有意味的粗鄙语言,二是妙趣横生的拖沓运用,来讨论拉伯雷在语言上的高超艺术造诣。语言形式极其丰富多样,字里行间都可看出作者对巨人的歌颂,对封建暴政、教会黑暗的批判。第三,从风格看,文本看似低俗泼辣犹如市井无赖般戏谑嘲弄,但着眼于作者所处的生平时代,关注其张扬的人文主义内涵以及其无视教会贵族的泼皮流氓精神,有风格及人,从作者出发,从时代出发,就能发现其荒诞下的严肃,粗鄙中的高雅。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巨人传拉伯雷讽刺艺术
目 录
一、引言 1
二、《巨人传》中荒诞离奇与客观真实互为表里的讽刺情节 1
(一)荒诞不经的传闻笑料 1
(二)客观真实的时代画图 3
三、《巨人传》中粗陋鄙俗与累赘拖沓相映成趣的讽刺语言 5
(一)别有意味的“粗俗” 5
(二)妙趣横生的“拖沓” 6
四、《巨人传》泼皮习气与巨人风采交相辉映的讽刺风格 9
(一)泼皮精神的外衣 9
(二)高贵典雅的内涵 10
五、结语 11
参考文献 12
致 谢 13
浅谈《巨人传》的讽刺艺术
一、引言
《巨人传》是法国文艺复兴时期小说家拉伯雷创作的多卷本长篇小说,是一部高扬人性的人文主义巨作。它通过塑造顶天立地的巨人形象,充分表现了人文主义者对本阶级的高度自信,以及对人的创造力的肯定和歌颂;另一方面又通过种种荒诞离奇的故事对封建专制统治和封建教会进行猛烈地批判。在《巨人传》中,作者将重大的主题孕育在林林种种的笑料之中,他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将对教会罪恶以及封建暴政的讽刺批判提炼升华成令人捧腹的离奇趣事,用铺天盖地的笑声,铸就了这个博大浩瀚的无与伦比的讽刺艺术杰作。本文即尝试对《巨人传》的讽刺艺术进行粗浅的探讨。
二、《巨人传》中荒诞离奇与客观真实互为表里的讽刺情节
故事情节,是长篇小说的核心要素之一。如何别具匠心的设置故事情节,是作者成功的塑造艺术形象,表现思想主题的关键一步。《巨人传》就是一部具有不同凡响的情节结构的长篇巨制。
(一)荒诞不经的传闻笑料
《巨人传》的故事情节,大多是由令人捧腹的笑料构成的,这些笑料往往具有荒诞不经的色彩,但它们都是服务于颂扬人文主义、批判封建罪恶这个重大的思想主题的。卡刚都亚的出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因收生婆对产妇用药不当,致使他:“从胎盘转进大动脉管,通过胸部横膈膜,一直爬到肩膀,再往左走,才从母亲的左边的耳朵中出生。”
这样的令人瞠目结舌的出生方式一来令读者不自觉地发笑,二来也是作者借鉴了古典文学中自由想象、夸张的元素进行设置的,营造了一种令人发笑的氛围,同时又在读者心中埋下了“巨人”的怪诞与神奇并存的特征,从巨人的出生开始,就意味着巨人的不寻常,从而为文章的中心思想服务的。正是这种荒诞离奇,使得卡冈都亚从出生就被赋予了“神奇性”,预示着巨人的与众不同。这种神奇性的赋予在文中也是多次出现:而卡冈都亚的这种超凡体质与能力在后来被不断地加以强化:“在大战霹雳火的时候,卡冈都亚举起手中的大树压碎了一座城堡。打到他身上的炮弹就像苍蝇一样,对他毫无杀伤力,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庞大固埃用舌头遮蔽了他的军队,神奇地战胜了渴人国国民和巨人。”拉伯雷认为“笑是人的本质”。他借鉴了中世纪古典文学的传统,其中不乏严肃深刻的滑稽,也有鄙俗的讽刺。而他的这种“哄然大笑”的效果,正是运用了那些看似夸张突兀极具讽刺意味的小说情节达成的。在小说情节推进的过程中,这样的情节设置提升了小说的夸张性与讽刺性。尤其是在设置情节的时候,作者能够融合多种情节类型,造成矛盾、对峙等,以适应小说所负载的丰富复杂的思想情感。比如,“卡冈都亚在一岁零十个月的时候做衣服所用的布料约为1528米,做裤子所用的布料为2077米;做一双鞋底用了110张母牛皮。”这种夸张的变形正是为了强化人们因超常的“巨人”形态而产生的怪诞感。又比如庞大固埃“放了一个响屁,周围九法里的土地全部都震动起来,臭气一熏,从土地上长出来五万三千个小男人,又丑又矮”,这种粗俗的逗乐,夸张的描写,突出了“巨人”的旺盛的生殖力。诸如此类的笑料在小说中比比皆是。
而这一特点不仅体现在对巨人的赞美和崇拜上,也体现在作者对封建黑暗的批判上,比如,文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卡冈都亚来到了巴黎,给巴黎带来了一场恶作剧。他撒了一泡尿,淹死了二十六万零四百一十八个人,并且摘取了巴黎圣母院的大钟作为自己牝马的铃铛。”这样的充满粗俗逗乐的情节安排不仅在当时的法国社会是绝无仅有的,在今天看来依然是大胆不羁,狂放豪迈的, 就在这样看似荒诞的情节下,隐含着作者对于封建思想的讥讽和强烈的鄙斥,卡冈都亚用尿淹死的看似是人,实际是人文精神对于封建制度的冲刷,是对中世纪宗教的黑暗的嘲弄、批判、覆灭。同时,文中对于基督教黑暗极尽讽刺、讥嘲之能事,比如:卡冈都亚把巴黎圣母院的大钟摘下来做牝马的铃铛,吓得神学博士们以为大难临头,结果丑态毕露;约翰修士教卡冈都亚诵读《圣经》中的“诗篇”来帮助睡眠,在念到第二章第一句的时候,两人就沉沉睡去。再如:修士僧侣一天到晚只会唱诗,约翰却可以享受劳动的快乐;而当外敌侵入之时,所有的修道人都“吓得如破钟似得乱抖”,只能用“唱颂歌和祷告”的方式来自我安慰,希求安全,但约翰修士却可以举起武器反抗,最终将敌人打败。文中写到:约翰修士厌恶教会的虚伪礼仪,比如忏悔、礼拜等。他将教士称作“粪污容纳器”,因为教士专听人悔过,就像吃人们的屎尿。针对法国当时的封建制度,作者描写了这样的一个故事:巴黎曾有一个疑难案件,案子双方都是贵族,案情错综,许多有名的法官都无法处理这案子,结果案卷堆积如山,不能得到解决。后来,法官建议请庞大固埃办理此案。庞大固埃很快速得就办完了这个案子,他的办法是:“把原告被告的存卷一齐烧掉,两个人到法庭各有各的说辞,没人弄明白,然后宣判两人彼此赔偿互相和解,二人均满意地回家了。”然而众法官瞠目结舌,整整楞了三个小时,用醋才使他们清醒。在这里,作者通过离奇的情节,夸张的描述,通过巨人的作为与那些封建贵族的表现作对比,讽刺了在当时法国社会司法制度中的文牍主义,嘲讽了法官和贵族们的无知愚蠢,对封建统治进行了辛辣的嘲讽。比如:作者将法国的司法官比作“穿皮袍的猫”,猫身上挂着一个大口袋,说这类人“靠贿赂为生”,并把他们的法律说成就像是“蜘蛛网”,专门捕捉“小苍蝇、小蝴蝶,不敢惹大牛蝇。”这样形象生动有趣的比喻,夸张的漫画式勾勒让人忍不住地发笑,而从这语言中,分明表现了作者对于法国贵族、司法部门的不满与讥嘲,充满着作者无视贵族的泼皮精神。再如:《巴纽朱的恶作剧》一节中作者提到用“新鲜的大便、污泥、恶臭的植物浓汁、海狸的精液等等材料混成一团,使神学大师狂吐不止。”、“把发情的母狗身上的液体涂在一位贵妇身上引来全城60万只狗的追随。”这些无聊的情节,恶劣的夸张,使得读者会皱眉、恶心,但又会为这种看似扰乱社会秩序但实际表现了对封建教会、贵族的戏弄的行为拍手称快。
(二)客观真实的时代画图
作者从民间故事、神话童话中汲取灵感,一方面把“神”笑化为“人”,同时又让人文主义者成为新时代的主宰者。卡冈都亚、巴奴日等就是他们的典型代表。这一系列让人啧啧称奇的仿佛神话般的故事情节安排正是作者赋予巨人们的独特的人文象征,是作者对人的力量的夸张、崇拜,体现了作者离奇的情节背后的真实思想感情。比如巨人的出生这种方式虽然看似离奇荒诞,但并非毫无根据,这种“神奇性”在欧洲的许多神话故事中都有涉及,比如雅典娜的出生,希腊神话中说:宙斯宙斯将墨提斯整个吞入腹中,不料头痛异常,最后只能把头颅劈开,结果从宙斯的脑袋里跳出一位女神,即雅典娜。作者拉伯雷也正是汲取了许多民间故事、神话故事的精华,通过这种神话式的出生方式,给予了卡冈都亚非凡的力量与智慧。作者在《巨人传》中运用丰富的调侃语言元素,以此来表现出小说的深层内涵,从而与小说主题的引入形成强烈的对比。拉伯雷将自己的批判思想充分的投放到强烈的对比描述当中,从而提升其情感渲染的效果,描述出了一幅具有丰富元素的生活景象,使得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就能够迅速的融入到小说的背景氛围当中,并且在脑海中创建立体的画面,尤以夸张手法的运用为最,《巨人传》这部小说中处处都有夸张的语言的影子。从巨人用的不料、吃饭的多少到一泡尿淹死的人数等,都是一个庞大的数字,让人为之惊奇。从这些夸张的描述中,我们也可以感知到来自“巨人”的力量,这也是作者所希望达到的目的。
与此同时,作者设置的夸张可笑的情节也充分地表达了其对封建制度的嘲弄和不满。这些在当时看来粗俗的语言,下流的行为,疯狂的活动,其实是挑战权威和传统道德的象征。而作者拉伯雷把这种愤世嫉俗的强烈情感隐藏这些夸张讽刺讥笑怒骂的背后,笑着痛骂那些黑暗的东西,正体现了作者的泼皮精神。
作者在情节的编排上十分注重对比式的情节架构,比如小说的开头描述了卡冈都亚的顽皮的自然天性,国王认为如果对他进行适当的教育,一定可以拥有很高的智慧。于是请来一位神学博士对卡冈都亚进行教育,后来却得了花柳病死了。然后又请来一位老咳嗽鬼来教导巨人。但是在经院主义的教育下,卡冈都亚生活开始堕落,养成了腐化的生活方式,变得“呆头笨脑、失魂落魄、目滞神昏。”在这样的教育之下,卡冈都亚变成一个“以后再也焙制不山来的老实人”,在这里拉伯雷用浪漫、夸张的手法,形象地描述了经院教育的空洞、愚昧、压制人的天性,将人变得愚蠢,这样的经院派教师思想迂腐,知识浅陋,别无学问,只有谬论。作者认为在这种经院主义教育制度下学习,不然放任不学,至少保有童真。这种愚昧的教育制度只会耽误人的美好青春,浪费人聪颖高贵的天资。后来小说又描写卡冈都亚向一位人文主义者学习全新的教育。从此,卡冈都亚受到了人文主义的新教育,开始了全新的生活。这位教师让卡冈都亚服一种药来使他忘掉从经院主义教育那里学来的一切恶劣思想和行为,改变旧教育的恶习,然后采用全新的方法教育卡冈都亚。在这种精神的熏陶下,卡冈都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逐渐成为真正的巨人。两种不同的教育模式,得到两种不同的教育结果,二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旧教育使聪明人变得愚蠢,新式的教育使得人回归本性,启迪智慧,注重发展学生个性和智力。由对比式的情节架构出发,作者深刻地揭露了经院主义教育的腐朽愚昧,热情地褒扬了新兴的人文主义教育,使得读者一目了然,会然于心。
这些对于封建基督教的讽刺并非空穴来风,虽然作者安排的情节看似离奇,但是笔笔都直指当时的社会黑暗,拉伯雷讥讽教士、僧侣们是“伪君子、假善人、老顽固、假正经”,看上去“道貌岸然”,而实际上却是“行为龌龊,千人指笑,专好搬弄是非”之流,并指出罗马教廷是“对人类的威胁”。无独有偶,薄伽丘也指责上帝对人类残酷至极,而上帝的代表——教皇以及那些神职人员,都以上帝为由做着阴暗下流的勾当,而彼德拉克直刺教会是 “野蛮凶狠的庙堂”、“黑暗的监狱”和“充满了欺骗的地毒。”这些种种都表达了当时人文主义者们对于基督教的不满与批判。而这些正是由于当时社会形态下,基督教的腐败堕落使得人文主义者们必须借由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内心的不满,中世纪的经院神学认为是上帝是万能的,上帝创造了现实世界,而人则存在许多的缺陷与不足,人的出生就是罪恶的,人类不过是上帝的仆役,基督教认为“人应当蔑视自己”。而正是由于这种思想导致教会权力过大,从而滋生了一系列的黑暗,比如宗教审判所,十字军东征等等,到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们强烈反对基督教蔑视人的价值的观念,他们将基督教写成是黑暗无耻的场所,刻画了一系列贪婪钱财,生活糜烂的教会人物形象。
因此看似离奇荒诞的情节背后有着真实的社会依据以及真实的人文思潮的涌动。这样的小说情节设置非常独到,在小说中起到了极其重大的作用,与读者的感官效果充分的融合,带给读者极大的冲击力,让人忍俊不禁的同时又发自内心的感受到作者对“人”的赞扬以及对当时教会、封建暴政的批判。
三、《巨人传》中粗陋鄙俗与累赘拖沓相映成趣的讽刺语言
语言,是著作的灵魂与形式,也是一部好的作品带给读者的第一印象,《巨人传》很好的运用了多样化的语言,加以讽刺、调侃等多种的方式,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作为一部具有深刻现实意义的作品,《巨人传》的语言也不是空白无实的,嬉笑怒骂之间是带有很强的现实色彩的,也是具有强烈的时代感的,此部分的研究将针对文章的语言进行全面的分析,选取典型的示例,从作品的创作意图出发,立足作品本身,了解作品的特点。
(一)别有意味的“粗俗”
作者关于语言的选取独具匠心,其中粗俗鄙陋的语言运用对于小说的整体结构、形态规律、情感流露等,都具有较大的影响。作者在小说写作中,以嬉笑怒骂的方式,对残酷的暴政、黑暗的教会、堕落的贵族等进行了无情的鞭挞。一方面,作为劳苦大众的代言人,作者自觉地采用生动活泼的充满市井味的大众语言。例如,在《高康大的童年》一章当中,拉伯雷就创作了一首马桶诗,“如果大便后,忘了擦洞口,让圣安东尼的神火,痒死你没人救。”(第28页)其语言使用非常的口语化、大众化,甚至显得粗陋鄙俗。另一方面,在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对于中世纪愚昧迷信的的崇神观念和来世价值的传统表达了不屑与强烈的反对,他们肯定人和现实的价值,表达了对“人”的推崇和赞扬。而拉伯雷正是通过这粗鄙流俗的语言和大胆直白的表述表达了自己对封建教会的强烈批判。他更是大量的运用这种泼皮语言痛快淋漓地批判了教会的虚伪和残酷。这样的描述生动形象,富有幽默嘲讽的意味,使得经院教育的愚昧跃然于纸上,达到了讽刺的效果。拉伯雷的西方文化底蕴深厚,并且在小说创作过程中,擅长用市井化语言的堆砌来突显小说特点。拉伯雷在自己的小说中,采用了一系列看似低俗粗鄙的的语言,然而我们通过对《巨人传》的市井化语言的堆砌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可以清楚地认识到拉伯雷在小说创作过程中的写作特点,极为辛辣的宗教批判思想以及对人的歌颂和赞扬。例如在《巴纽朱的恶作剧》当中,拉伯雷引用了非常简单明了的叙述,“新鲜的大便、污泥、恶臭的植物浓汁、海狸的精液”等。这一类的语言特色或许会让读者感受到不舒服,但是与此同时又感受到了一种大快人心的氛围。而这也是拉伯雷的写作特点所在,通过一系列粗俗的市井化语言找到读者与小说之间的共鸣,而这种语言特色让我们不得不为拉伯雷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感到赞叹惊奇。同时,在作品中,广场语言的运用随处可见,其狂欢性的特质展现出民间文化。在狂欢的氛围中,人之间的阶级不同、隔膜、日常生活中的规矩、礼节都得到了舒缓,人和人的关系开始转向亲昵,充满幽默,使人忍俊不禁。拉伯雷把理想的抒发和对现实的抨击用五光十色的想象把他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因为现实社会中的封建制度和黑暗的教会无法容忍下追求解放、平等、自由的精神和开放诙谐的态度,所以作者才用这样的方式,把对现实的批判付诸于这种毫无顾忌的形式之中,让读者都参加到小说所刻画的世界中。同时,《巨人传》从古代寓言故事和民间俚俗语言中吸收精华,大量运用各行各业的语言,包括宗教语言、市民语言、贵族语言、俗语俚语等等,即使是社会下层的行话,作者也相当熟悉,语言运用包罗万象,五光十色,高雅的、粗俗的、严肃的、下流的互相交织形成了独特的拉伯雷语言风格。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1490.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