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的父亲南怀瑾看家庭教育中父亲对子女的影响(附件)

摘 要《我的父亲南怀瑾》一书是作者南一鹏,通过对已逝父亲南怀瑾先生的回忆,来展现父亲对自己的重要影响力。书中恰恰抓住了家庭教育中父亲对自己子女的那种得天独厚的影响,他的“家教言教和身教”一说可以说是值得我们现在所有家庭去学习的。书中我们可以看见南怀瑾先生对自己子女的教育是那么的让人动容,他怎么教,自己就怎么做,通过生活中的一举一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自己的孩子。这不由得让我们去思考,如今父亲应该在整个家庭教育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又该如何的去教育自己的子女。对自己的子女又会有着怎么样的影响。而家庭中,众多父亲,又到底该怎样的去做才能够使自己的子女变得更加的优秀。而本文便是由书中得到的感悟,从家庭教育中父亲对子女的影响入手,分析部分父亲教育所存在的各种问题,并找到解决办法,从父亲自身、家庭帮助和社会方面为父亲教育提供更有效的途径。
目 录
1 引 言 1
2 父亲对子女的独特性影响 2
2.1父亲区别于母亲的不同之处 2
2.2父亲对子女的具体影响 4
2.2.1个性品格方面 4
2.2.2对子女智力发展水平的影响 5
2.2.3对子女社会化的影响 7
3 父亲角色所存在的问题 9
3.1参与时间不足 10
3.2父亲言行不一 11
3.3父亲性格方面 11
4 父亲教育对子女成长的对策研究 13
4.1父亲自身方面 13
4.2家庭方面 15
4.3社会方面 16
结论 16
参考文献 18
致 谢 19
1 引 言
父亲,这个名称,在家庭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其构成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父亲就像是一个特别有意义的名词。用文学语言来说,父亲是一个版本,父亲就好像是一种文物,散发着另外一个时代的气息。从另一方面来说父亲的版本是历史,我们是现在或者是未来。我们所有的表现都在父亲的影响下得以衍生、发展。包括我们的性格、语言、为人处世、人际交往等方面,都在父亲这块底板上加以着色,尺寸和色泽可以尽量的改观和考究,但是,那个本质的东西也就是灵魂的部分永远是一致的,一脉相承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br /> 我们在重视父爱的同时,不可忽略的还有母爱,二者相伴为生,缺一不可。就像鱼的尾巴负责方向,鱼鳍负责身体平衡一样,各有各的作用。而在家庭教育中,父亲和母亲在对待子女教育问题上,也是各司其职。母亲承担的多是情感的部分,而父亲承担的是责任和担当。父亲可以让孩子形成性别认同,通过父亲的教育与鼓励,从而影响孩子长大后的性格。同时帮助孩子建立规则感与边界感,而这有利于帮助孩子在学校遵守校规,进入社会后遵守法律。
《我的父亲南怀瑾》这本书的作者南一鹏就告诉了我们父亲的影响力之大。他自己也说了:“父亲给我提供的这个环境,就是他身教言教家教的最重要成分。[1]”以此可见其重要影响力。现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内对家庭教育、父亲对子女的教育这方面都重视了起来。它以家庭教育为依据,分别从教育内容和社会角度出发,多方面研究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以此加大研究力度,从单一的父亲角色出发,从而研究父亲教育缺失的影响;和父亲角色类型的研究,如:“经济型父亲”、“榜样型父亲”、“伙伴型父亲”;以及父亲教育对子女的单一或者总的能力方面的研究。可以料想,不管时间怎么演变,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始终都是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值得我们去重视。
2 父亲对子女的独特性影响
对于一个家庭来说,父亲的角色是无人能替代的。就像作者南一鹏所说父亲对他的教导接引,言教身教家教,使他终身受教。因为在一个家庭中,孩子的成长需要父亲的坚强做指导,他需要通过父亲的教育来学会控制情感,更需要父亲为他的各种困难进行点拨。无论女孩还是男孩,父亲男性的特质会被孩子看在心里。女孩跟着父亲学习的是坚强的男性精神,而男孩则能沿着父亲的脚步学习做一个好男人。父亲的角色,不可或缺。父亲的位置,也不容偏差。
2.1父亲区别于母亲的不同之处
研究者认为父亲在儿童成长中扮演着与母亲不同的角色,发挥着独立而独特的作用,其作用主要表现在父亲的特征、父亲的行为和父亲的影响上[2]。
在生活中,当我们一谈到父亲母亲,首先展现在人眼前的便是“严父慈母”这个词,刚强的父亲和柔弱的母亲,不同形象扮演不同角色。就像父亲的坚强、勇敢等性格,有利于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品质。而母亲性格中的温柔、细腻,则是有利于孩子情感上的发展。二者就像是一棵大树,如主干般的父性教育,以及枝叶般的母性教育,在共同作用下,及时的将生命延伸。也就是说在家庭教育中,当孩子同时享有父亲和母亲的共同教育下,就能同时兼备“刚柔”,拥有完整的人生。这也是最有利于孩子成长的方式,也是父亲区别于母亲的最大不同之处。
父亲与母亲相比,母亲在孩子的培养方面,很容易心慈手软,孩子一旦出现越轨行为,妈妈大多是在嘴上讲大道理而在行为上纵容,很容易因为不忍心而无言的放纵。而父亲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心中会有一个更实际、明确、具有针对性的目标,在方法上相较于母亲更为的严格,并不会产生因心软而放纵的情况。长久下来,父亲很容易便在孩子的心中产生一种威严、信服的感觉,使孩子不由自主的模仿父亲的行为。
父亲在生活中相较于母亲是比较“粗心”的,他不会像母亲那样非常的细心周到,时时刻刻对孩子嘘寒问暖,用自己细腻的情感、温和的性情来影响孩子。但是不可避免的是,母亲很容易因为太过细心,而失去分寸,很容易就造成溺爱,使孩子无法形成独立的品格。而父亲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对自己子女某些困难常常会“熟视无睹”,并不会在第一时间内满足孩子的需求。而是给孩子创造一个独立自主的环境,从中学会自我锻炼、自助更正。
男主外女主内思想,也同样区别了父亲和母亲。父亲由于工作原因,在外面见多识广,人际交往能力较强,社会经验也比较多。而这往往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可以帮助孩子拓宽视野,加强人际交往能力,引导孩子的责任心。父亲和母亲相比事业心较重,在言行中往往会给予孩子对事业执着追求的精神,培养孩子坚强、刚毅的性格,可以说父亲是孩子通往外部世界的引导者。
从以上分析看出,父亲主要负责孩子的品格,母亲则是主要负责情感部分。在这里并不否认母性教育的重要性,它和父性教育相辅相成,只是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优势占的比列较多。
2.2父亲对子女的具体影响
父亲可以说是孩子生命中最重要人之一,因为父亲无时无刻不在推动着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个人的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发展。同时,父亲独特的男性行为方式、态度和性别行为榜样也是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基础和基本动力,在孩子性别角色的认同中具有母亲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3]。
2.1个性品格方面
(1)心理方面
孩子在心理问题上,有很大方面直接是受到父亲的影响。如果说孩子能够对父亲产生依恋,就能在父亲的帮助下建立自信,能够积极的面对问题。反过来,如果父亲不能给子女带来安全的依恋,那么就会削弱孩子探索外部世界的动力,面对复杂的社会表现为不自信[4]。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侵扰,而产生各种情绪问题。
对于男孩来说,父亲可以通过自己的男性特征,影响自己的孩子,培养孩子的男子气概。通过自己的一举一动潜移默化的影响自己的孩子,从而激发孩子的勇气,培养其独立自主能力。相反对于女孩子,父亲则是她们生命中接触到的第一个男性,在情感上,她们会对父亲产生强烈的依赖感。同时父亲会给予足够的安全感,在父亲的照顾下,无忧无虑的成长。
(2)思想道德方面
从孩子一出生,最先接触的就是由父亲在内的家庭环境,父亲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举止仪表都会给孩子带来深刻的影响。南怀瑾先生曾经带着作者南一鹏去看电影,在拥挤的过程里遭遇扒手。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先生见其有悔心,便将他放了。而就这一件事情,作者自己学着父亲念念为善,时时与人为善,并将这种信念一直坚持到底。由此可见,不管有意无意,父亲都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总是会从父亲身上潜移默化的学会很多。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571.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