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蛙鸣中的悲剧莫言蛙中蛙”的意象(附件)
摘 要莫言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极具风格的一位作家。其小说的意象美,不仅获得了世界诺贝尔文学奖的认可,也赢得了广大读者们的喜爱与学者的关注。尤其是《蛙》这部已经被评论界广泛讨论过的经典作品。本文首先从文本中小小的“蛙”意象入手,深入分析,揭示了“蛙”主题意象的设置方式及其象征意义。即从“蛙”开始分析,接着分析“哇”,再分析“娃”,再分析“娲”,最后又回到“蛙”来真实揭示出小说人物命运背后的无奈与深刻的社会悲剧。Keywords:Mo Yan;Frog;image;tragedy目 录
绪论 1
1 “蛙”主题意象的创设方式 3
2 “蛙”意象简析——蛙鸣的悲剧 5
2.1 多重意象的起点:蛙 5
2.2 生命的呼声:哇 6
2.3 被扼杀的新生:娃 6
2.4 蕃息的女神:娲 8
3 生育崇拜的图腾——蛙 10
结论 11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3
绪论
莫言的长篇小说《蛙》于2009年出版到今天,社会各界都十分关注。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本文全面分析“蛙”这一意象和以“蛙”发散出来的各种意象,认为“蛙”意象真正揭露出了《蛙》小说人物悲剧命运背后深深无奈与惨痛的社会悲剧。本文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从“蛙”主题意象来分析,主要是从“蛙”的主题意象的设置方法上来解读文本。主要是通过这一主题意象感受作者的内心世界的想法及其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判断。
第二部分是从小说书名《蛙》和根据“蛙”这一意象延伸出来的各种意象加以探索,揭露出了《蛙》小说人物的悲剧命运背后的深深无奈与惨痛的社会悲剧。
学者蒋卉在《论莫言小说蛙中的“蛙”意象》研究中写道:“从远古神话到当代小说,从古代神话到文学想象,‘蛙’意象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过程。”[1]P123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硕士弓晓瑜在《论莫言小说中的生命原型意象》的看法是:莫言小说是生命的叙事,生命是小说中高扬的主题意象而对一切生命的敬畏是其小说高调的旋律。他所研究的生命叙事的重要核心是人的肉身和灵魂,特别是对当下生命状态的关注,对当下生命状态的艰难困苦和病态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研究中写道:“从远古神话到当代小说,从古代神话到文学想象,‘蛙’意象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过程。”[1]P123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硕士弓晓瑜在《论莫言小说中的生命原型意象》的看法是:莫言小说是生命的叙事,生命是小说中高扬的主题意象而对一切生命的敬畏是其小说高调的旋律。他所研究的生命叙事的重要核心是人的肉身和灵魂,特别是对当下生命状态的关注,对当下生命状态的艰难困苦和病态的社会做了主要研究。他主要从生命原型意象入手,对莫言小说进行认真地探索和剖析,主要是想要揭露出莫言小说暗藏的深层次含意——生命的寻根,在肉身的有所畏与无畏、精神世界的压迫与在反抗中寻找生命灵魂和肉体的皈依之所。[2]P1
北京大学文学院访问学者陈巧英在《审美取向和写作态度——<蛙>中蛙之意象分析》中对青蛙的意象做了详细的描述:青蛙意象暗示题材内容,取材方向;青蛙意象是审美追求和写作态度的一种象征;青蛙意象是荒诞年代人性扭曲的象征。[3]P131另外她还在《对莫言小说<蛙>中蛙之意象再分析》中从人与自然关系之镜像,生命主体忏悔心理的载体,农村女性无法解脱的命运悲剧来对“蛙”这一意象做了更深一步的分析。她认为这是以上的这些分析,才体现出了莫言对纷繁复杂的历史、现代和未来的思考,小说也因此获得了内涵。[4]P123
本文从一个较小的目标切入,及从小说书名《蛙》和根据“蛙”这一意象延伸出来的各种意象加以探索,全面反映了《蛙》小说人物性格背后命运的安排,表现出了惨痛的社会悲剧和深深的无奈与叹息。这种独到的构思不仅给人们提供了一种认识《蛙》的新颖角度,而且也表明了该论题有良好的研究方向。“蛙”的意象诞生与发展过程经历了一段漫长又充满神奇的变化的过程,本文结合一种叫做文学人类学的理论基础对莫言的“蛙”意象进行了深层次的分析,从“蛙”、“哇”、“娃”、“娲”、“蛙”这一过程进行追溯,将这些延伸出的各种意象与小说中独具风格的姑姑这一形象进行对比,表达出了“蛙”这种意象的使用对《蛙》这本小说内容的文化蕴含有着十分突出的提升作用。从“蛙”这一主题意象上来说,该意象是整部小说思想意义的中心点,更是一个聚焦点:它时而存在于具体的描述事件中,时而又存在于一种隐喻的状态中,时而又是存在于小说文本中的重要的意义脉络,从而代表、象征、体现出小说的精华和主要人物的精神所在。从小说书名“蛙”这一意象入手,我们期待更加深入的发现。从“蛙”意象开始到“蛙”这部小说的书名,表面看来二者似乎觉得它与书的内容与思想意义没有任何的关系,但实际上,“蛙”这种意象是小说全篇的最主要的意象。我们也可以说整篇小说的内容都是围绕着“蛙”意象和它所延伸出来的各种意象来展开的叙述的。所以在研究《蛙》这部小说的时候,我们是无法绕开“蛙”意象来解读的,同时“蛙”意象又是切入整部作品分析的一个重要角度。
1 “蛙”主题意象的创设方式
从“蛙”意象开始到“蛙”这部小说的书名,初步阅读时似乎觉得它与书的内容与思想意义没有任何的关系,但实际上,“蛙”这种意象是小说全篇的最主要的意象,因为《蛙》的全篇皆是围绕着“蛙”及其延伸意象来展开描述的,所以“蛙”无疑就成了《蛙》的主题意象了。主题意象是指作为一种中心象征能与作品的主题产生紧密联系的意象,作家把自己想要抒发的象征意义寄寓在“蛙”这一主题中,让它从侧面透射出了作品的基本要旨。
从意象设置方式上来说,“蛙”这一主题意象的设置有三种方式。
一是在书名中设置“蛙”意象题目的特殊地位就在于它在文本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作者莫言来说,“蛙”这一意象对他的表达感情起着无可比拟的作用。莫言在每次的创作酝酿中总是带有着强烈自觉的修饰目的,于是根据他这种风格他在题目中设置了“蛙”这一主题意象。这个意象不是我们生活中所见到的那些在水里生活的青蛙,而是暗示着某些存在于生活中一些普遍现象的意义。
二是通过重复的“蛙”意象强调让它转化为包含着作者表达的象征性意象,从而引发读者的注意和理性思考。作者莫言惟有通过强调才能使其形象转换为蕴含着作者的情思与意念的意象。“蛙”就是这样一个意象。在《蛙》中,“蛙”这一词在小说中总共出现了大概202次。对“蛙”这一意象的来来回回地描写加强了“蛙”意象与小说文本内涵的联系,这不仅赋予了文本大量的象征意义,也包含了作者的复杂感情。
三是将意象以转化的方式出现。在《蛙》中,与“蛙”同音但声调不同的“娃”字出现了大概239次,与“蛙”同音同调“娲”字出现了大约6次;小说中的剧作家“我”——万足(万小跑)——的笔名是“蝌蚪”,在小说中作者用“小蝌蚪”来比喻成了男人的精子,在文本中“蝌蚪”一词出现了大概160次;与娃娃相
绪论 1
1 “蛙”主题意象的创设方式 3
2 “蛙”意象简析——蛙鸣的悲剧 5
2.1 多重意象的起点:蛙 5
2.2 生命的呼声:哇 6
2.3 被扼杀的新生:娃 6
2.4 蕃息的女神:娲 8
3 生育崇拜的图腾——蛙 10
结论 11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3
绪论
莫言的长篇小说《蛙》于2009年出版到今天,社会各界都十分关注。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本文全面分析“蛙”这一意象和以“蛙”发散出来的各种意象,认为“蛙”意象真正揭露出了《蛙》小说人物悲剧命运背后深深无奈与惨痛的社会悲剧。本文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从“蛙”主题意象来分析,主要是从“蛙”的主题意象的设置方法上来解读文本。主要是通过这一主题意象感受作者的内心世界的想法及其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判断。
第二部分是从小说书名《蛙》和根据“蛙”这一意象延伸出来的各种意象加以探索,揭露出了《蛙》小说人物的悲剧命运背后的深深无奈与惨痛的社会悲剧。
学者蒋卉在《论莫言小说蛙中的“蛙”意象》研究中写道:“从远古神话到当代小说,从古代神话到文学想象,‘蛙’意象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过程。”[1]P123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硕士弓晓瑜在《论莫言小说中的生命原型意象》的看法是:莫言小说是生命的叙事,生命是小说中高扬的主题意象而对一切生命的敬畏是其小说高调的旋律。他所研究的生命叙事的重要核心是人的肉身和灵魂,特别是对当下生命状态的关注,对当下生命状态的艰难困苦和病态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研究中写道:“从远古神话到当代小说,从古代神话到文学想象,‘蛙’意象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过程。”[1]P123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硕士弓晓瑜在《论莫言小说中的生命原型意象》的看法是:莫言小说是生命的叙事,生命是小说中高扬的主题意象而对一切生命的敬畏是其小说高调的旋律。他所研究的生命叙事的重要核心是人的肉身和灵魂,特别是对当下生命状态的关注,对当下生命状态的艰难困苦和病态的社会做了主要研究。他主要从生命原型意象入手,对莫言小说进行认真地探索和剖析,主要是想要揭露出莫言小说暗藏的深层次含意——生命的寻根,在肉身的有所畏与无畏、精神世界的压迫与在反抗中寻找生命灵魂和肉体的皈依之所。[2]P1
北京大学文学院访问学者陈巧英在《审美取向和写作态度——<蛙>中蛙之意象分析》中对青蛙的意象做了详细的描述:青蛙意象暗示题材内容,取材方向;青蛙意象是审美追求和写作态度的一种象征;青蛙意象是荒诞年代人性扭曲的象征。[3]P131另外她还在《对莫言小说<蛙>中蛙之意象再分析》中从人与自然关系之镜像,生命主体忏悔心理的载体,农村女性无法解脱的命运悲剧来对“蛙”这一意象做了更深一步的分析。她认为这是以上的这些分析,才体现出了莫言对纷繁复杂的历史、现代和未来的思考,小说也因此获得了内涵。[4]P123
本文从一个较小的目标切入,及从小说书名《蛙》和根据“蛙”这一意象延伸出来的各种意象加以探索,全面反映了《蛙》小说人物性格背后命运的安排,表现出了惨痛的社会悲剧和深深的无奈与叹息。这种独到的构思不仅给人们提供了一种认识《蛙》的新颖角度,而且也表明了该论题有良好的研究方向。“蛙”的意象诞生与发展过程经历了一段漫长又充满神奇的变化的过程,本文结合一种叫做文学人类学的理论基础对莫言的“蛙”意象进行了深层次的分析,从“蛙”、“哇”、“娃”、“娲”、“蛙”这一过程进行追溯,将这些延伸出的各种意象与小说中独具风格的姑姑这一形象进行对比,表达出了“蛙”这种意象的使用对《蛙》这本小说内容的文化蕴含有着十分突出的提升作用。从“蛙”这一主题意象上来说,该意象是整部小说思想意义的中心点,更是一个聚焦点:它时而存在于具体的描述事件中,时而又存在于一种隐喻的状态中,时而又是存在于小说文本中的重要的意义脉络,从而代表、象征、体现出小说的精华和主要人物的精神所在。从小说书名“蛙”这一意象入手,我们期待更加深入的发现。从“蛙”意象开始到“蛙”这部小说的书名,表面看来二者似乎觉得它与书的内容与思想意义没有任何的关系,但实际上,“蛙”这种意象是小说全篇的最主要的意象。我们也可以说整篇小说的内容都是围绕着“蛙”意象和它所延伸出来的各种意象来展开的叙述的。所以在研究《蛙》这部小说的时候,我们是无法绕开“蛙”意象来解读的,同时“蛙”意象又是切入整部作品分析的一个重要角度。
1 “蛙”主题意象的创设方式
从“蛙”意象开始到“蛙”这部小说的书名,初步阅读时似乎觉得它与书的内容与思想意义没有任何的关系,但实际上,“蛙”这种意象是小说全篇的最主要的意象,因为《蛙》的全篇皆是围绕着“蛙”及其延伸意象来展开描述的,所以“蛙”无疑就成了《蛙》的主题意象了。主题意象是指作为一种中心象征能与作品的主题产生紧密联系的意象,作家把自己想要抒发的象征意义寄寓在“蛙”这一主题中,让它从侧面透射出了作品的基本要旨。
从意象设置方式上来说,“蛙”这一主题意象的设置有三种方式。
一是在书名中设置“蛙”意象题目的特殊地位就在于它在文本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作者莫言来说,“蛙”这一意象对他的表达感情起着无可比拟的作用。莫言在每次的创作酝酿中总是带有着强烈自觉的修饰目的,于是根据他这种风格他在题目中设置了“蛙”这一主题意象。这个意象不是我们生活中所见到的那些在水里生活的青蛙,而是暗示着某些存在于生活中一些普遍现象的意义。
二是通过重复的“蛙”意象强调让它转化为包含着作者表达的象征性意象,从而引发读者的注意和理性思考。作者莫言惟有通过强调才能使其形象转换为蕴含着作者的情思与意念的意象。“蛙”就是这样一个意象。在《蛙》中,“蛙”这一词在小说中总共出现了大概202次。对“蛙”这一意象的来来回回地描写加强了“蛙”意象与小说文本内涵的联系,这不仅赋予了文本大量的象征意义,也包含了作者的复杂感情。
三是将意象以转化的方式出现。在《蛙》中,与“蛙”同音但声调不同的“娃”字出现了大概239次,与“蛙”同音同调“娲”字出现了大约6次;小说中的剧作家“我”——万足(万小跑)——的笔名是“蝌蚪”,在小说中作者用“小蝌蚪”来比喻成了男人的精子,在文本中“蝌蚪”一词出现了大概160次;与娃娃相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1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