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词词情探析
题目李煜词词情探析[20191216163412]
内容摘要:李煜一生留下的比较可靠的词作数量较少,只有30多首,但是历经千年之后,经过岁月的洗刷和沉淀,依然具有撼动人心的魅力,这当然是和其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分不开的,其中李煜词所体现出的情感特征,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本文致力于探析李煜词作中的情感。首先,对其中表现的情感进行归类:美人相伴,饮酒赏花的惬意;与生俱来,暗暗滋生的闲愁;国破家亡,受尽屈辱的反思。然后,在归类的基础上分析其变化趋势:在内容上由小而大;在情感处理方式上由内而外;在情感表现范围上由琐碎零散到具体集中。最后,总结作者整体上的情感表现方式:情感的具象化;情感的持续化;情感的收放自如化。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李煜词情分类变化趋势表现特征
Key Words:liyu;emotion;classification;trend;feature 目 录
一、引言 1
二、李煜词情的分类 1
(一)美人相伴 饮酒赏花 1
1.宴会 1
2.约会 2
(二)暗暗闲愁 与生俱来 2
1.美人相思 2
2.悲秋伤春 3
3.宴罢冷落 4
(三)国破家亡 自我反思 4
1.回忆的遗憾 4
2.自我的反思 5
三、李煜词情的变化趋势 6
(一)由小而大 6
1.小情感 6
2.大情感 7
(二)由内而外 7
1.内向型情感 7
2.外向型情感 8
(三)由琐碎零散到具体集中 8
1.琐碎零散的情感 9
2.具体集中的情感 9
四、李煜词情的表现特征 9
(一)情感的具象化 10
(二)情感的持续化 10
(三)情感的收放自如化 11
五、结语 12
参考文献 13
致 谢 14
李煜词词情探析
一、引言
在南唐,甚至在整个唐五代,成就最高,在词的发展史上最有影响力的词人当推李煜。李煜是南唐的最后一位皇帝,史称李后主。李煜的父亲南唐中主李瑾是位卓有才华的文学家,在父亲华彩文章和风流倜傥的诗人气质影响下成长起来的李煜极具才情,诗词、书法、绘画、音乐等方面都有极高的造诣,而最受后人推崇的无疑是他在词的创作方面的成就。
李煜在中国词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宋代开始,历代学者对李煜的品评多从三个方面展开研究:“亡国之音”的体会;文本的阅读和鉴赏;以晚清王国维“境界”说为基础的研究。
从20世纪至今,关于李煜的生平以及词的研究更是取得了相当丰硕的成果,主要表现在四个大的方面:一是李煜的生平及其词作数量的考订;二是李煜词作思想内容的辨析;三是有关李煜的词艺品评及创作比较、创作分期的讨论;四是李煜词的艺术地位及其词史地位。
李煜的词作饱含着丰富的情感,正是这些真挚的情感赋予了他的词作动人心弦的艺术魅力。本文就致力于对其词作的情感进行分析。通过对李煜词作情感的分类,对其情感变化趋势的研究,以及对其情感表现特征的分析,从而对其词作的情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二、李煜词情的分类
李煜一生留下的比较可靠的词作数量比较少,只有30多首。总体上来看,他这30多首词所表现的情感可以分为三大类。
(一)美人相伴 饮酒赏花
在李煜早期的帝王生活中,经常有宴会、约会的场景出现,他的几首写宴会、约会的词,都蕴含着喜悦的情感。
1.宴会
宴会是李煜帝王生活的一部分,他的一些词记述了宴会奢华、淫靡的场景,表达欢乐的心情。如:
【玉楼春】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归时休照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宴会是李煜帝王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此词写了李后主与后妃宫女们彻夜歌舞的狂欢生活,属纪实之作,是他生活的一个片段。
春天的一个夜里,后主与自己的后妃宫女们,歌舞宴饮,狂欢不已。“明肌雪”描述了人物之美。“鱼贯列”代表着场面之大。“吹断水云”表明了歌声之亮之久。“歌遍彻”说明了时间持续之长。
词人在这种春宫夜宴,歌舞享乐的生活中,情感自然奔放,明丽直快,足可以表现自己美人相伴,饮酒赏花的惬意。
2.约会
李煜的感情生活十分丰富,尤其是与大小周后的爱情。他的词作中,有几首记叙了他与小周后约会时的场景,表达了温暖幸福之感。如:
【菩萨蛮】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刬袜步香街,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一晌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菩萨蛮】 蓬莱院闭天台女,画堂昼眠人无语。抛枕翠云光,绣衣闻异香。 潜来珠锁动,惊觉银屏梦。脸漫笑盈盈,相看无限情。
大周后因病,召小周后入宫服侍汤药,时年15岁。与李后主偷偷相爱,终被大周后发觉,管束极严。这两首词都是写的李后主与小周后偷偷幽会之事。
前面一首从少女潜见情郎的角度,通过赴幽会的时间、环境、心态、动作,寥寥几笔,便把少女的担惊受怕活灵活现地勾勒出来了,符合少女赴幽会的处境身份,明白具体。对神态的描写,和对人物语言的剖白和动作的刻画,使一个娇媚、大胆、热情的少女形象跃然纸上,如在目前。
后一首以男主人公的视点,通过情郎的言行音貌和心理活动来刻画二人的爱情生活及其情感世界。“抛枕翠云光,绣衣闻异香”,是门外人偷看室中美人睡姿的词句,但并不落于轻佻,把一个睡觉不老实的活泼可爱的少女的娇态刻画得非常形象生动。“脸漫笑盈盈,相看无限情”写少女的笑容,由惊喜而引起的相视无语,与白描中见深情。
词人沉浸在这种温暖的爱情里,其幸福感是不言而喻的。
(二)暗暗闲愁 与生俱来
在国破家亡之前,在比较自在的环境中,李煜及其词作也总是带有明显的感伤情绪。而这种感伤情绪似乎是没有缘由的,是深深烙印在词人的心底,而从作品中自然流露的。这种闲愁并无具体的事件可以寄寓,所以,总是通过写闺怨、伤春等表现出来。
1.美人相思
李煜的词作当中,有为数不少的闺怨词,他在词中常常代妇人抒愁,但这其实是借妇人之口抒自己之愁。如:
【谢新恩】 樱花落尽阶前月,象床愁倚熏笼。远似去年今日恨还同。 双鬟不整云憔悴,泪沾红抹胸。何处相思苦,纱窗醉梦中。
【长相思】 云一緺,玉一梭,淡淡衫儿薄薄罗。轻颦双黛螺。 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
这两首词都是词人以女性的视角,代美人抒写想念意中人时的愁苦之情。李煜是一个灵心善感的词人,有事没事时,都会有一些没有缘由的闲愁涌上心头,这种闲愁的源头似乎他自己都不知道。所以他也无法在词中以具体的事情来寄寓自己这种莫名的感情,于是就通过女性之口来倾诉。看似是代美人诉苦,实际是为自己抒愁。
前一首词开头两句便以“花”、“月”两个惹人苦思的景物,作为比兴,为整首词的抒情定下了凄婉的基调。后面写美人因愁而酒,因酒而醉,因醉而梦,真实地展现了她被折磨得十分愁苦的心境。自古以来即有“女为悦己者荣”,但“悦己者”早已不知所踪,所以女子才“双鬟不整”、“面容憔悴”,全部心思被烘托而出。李煜围绕愁情别恨的主题,写出了主人公愁苦无依、无可奈何的心情,从而影射出自己的暗暗闲愁。
后一首词上片写人物的衣饰形容,既有静态的“淡淡衫儿薄薄罗”,又有动态的“轻颦双黛螺”,通过外在来表现女子在秋雨之夜的相思之苦。下片写秋夜风雨的环境和气氛。美人独守空房之苦,是通过风声、雨声表现出来的。风吹残叶,雨大芭蕉,更增添了秋夜愁思的凄苦。最后的“夜长人奈何”,是一声叹息,也是一声哭泣,春宵苦短,秋夜嫌长,充分表达了人物的寂寞烦躁之情。人物活动在风里雨里,风声雨声又暗寓着人物的内心独白,此时此地女子心中的苦闷,正好与李煜心中那淡淡的闲愁产生了共鸣。
2.悲秋伤春
在表现自己淡淡的闲愁方面,除了闺怨词,李煜也有不少的伤春伤别之词,借感伤之景以忧怀自伤。如:
【蝶恋花】 遥夜庭皋闲信步。乍过清明,早觉伤春暮。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 桃李依依春暗度。谁在秋千,笑里低低语?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采桑子】 轱辘金井梧桐晚,几树惊秋。旧雨新愁,百尺虾须上玉钩。 琼窗春断双蛾皱,回首边关。欲寄鳞游,九曲寒波不溯流。
令人伤感的季节孕育令人伤感的情境,灵心善感的词人自然具有敏锐的节序感,李煜在这种情境中,常常借悲秋伤春的题材抒发自己的感伤情怀。
前一首词上片写景,以遥夜、清明、春暮点明季节时间,以庭皋点明地点,以伤春点明写作主题。作者在以白描的手法大肆渲染景物的同时,表达自己感伤春景忧怀自伤的情绪,一切景语皆为情语。下片首句“桃李依依春暗度”包含着青春易逝、美貌易衰的伤感,然后写一个在秋千上无忧无虑、活泼可爱的少女,与词中的感伤情绪形成对照,他人欢娱而惟我独伤,相映见意,别有情趣。最后两句“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直抒胸臆,情怀喷发而出,难以自收。
后一首词是一首秋怨词,写主人公悲秋伤怀、离情难寄的情态,是李煜怀念七弟从善之作( 《南唐书·后主本纪》 :“冬十月,国主闻宋灭南汉,屯兵于汉阳,大惧,遣太尉、中书令韩王从善朝贡,称江南国主,请罢诏书不名,许之。” )。明里写宫女怀念远方情人,实际是李煜写自己的忧愁,把自己的愁与宫女的愁相叠在一起来抒发。把宫女触景生情、凭窗远眺、满腹愁怀的情状描绘得一字一泪,委屈感人,同时排遣自己的悲秋伤别的情绪。
3.宴罢冷落
与宴会时的热闹和快乐相对的,就是宴罢人去楼空之景,李煜在词作中,借欢聚后的人情冷落,表现自己的愁苦和抑郁。如:
【谢新恩】 庭空客散人归后,画堂半掩珠帘。林风淅淅夜厌厌。小楼新月,回首自纤纤。 春光镇在人空老,新愁往恨何穷。金窗力困起还慵。一声羌笛,惊起醉怡容。
这首词写的是欢乐宴会之后的人去楼空,陡然冷落。上片以环境状人物心情,“半掩珠帘”、“林风淅淅”、“夜厌厌”、“小楼新月”,字里行间,都刻画的是人物对自然环境的感受,是人物孤寂心里的物化。客散人去之后,庭院空寂,夜月冷清。下片写主人公春晨睡起后的感愁伤恨之情。春光依然明媚,人却空然老去,去年的秋恨与今年的春愁就这样无穷无尽。小儿仲宣、爱妻娥皇的病逝,亲弟从善被北宋王朝扣留难归,国势日衰而无策,宋兵紧逼而又无力退敌,都在新愁往恨之中。作者借宴罢楼空之景写人情冷落,情绪愈发低沉,心情更加抑郁,形象地传达了人物此时心理的脆弱。
(三)国破家亡 自我反思
李煜词在后期所表现出的的情感,与前期那种无端的、琐碎的闲愁不同,而是更多的悔恨和反思。亡国以后,李煜在北宋过着囚禁的生活,受尽了屈辱,与以前的生活形成了巨大反差,失去了滋生闲愁的必要条件。相对地,压抑的生活为他提供了一个悔恨与反思的环境。
1.回忆的遗憾
词人在囚禁生活中,有时是由旧物旧人引发出的感时伤变,有时是在梦中魂游故国,原来的一些人和事的消逝和不再重来,满载着词人的遗憾之情。如:
内容摘要:李煜一生留下的比较可靠的词作数量较少,只有30多首,但是历经千年之后,经过岁月的洗刷和沉淀,依然具有撼动人心的魅力,这当然是和其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分不开的,其中李煜词所体现出的情感特征,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本文致力于探析李煜词作中的情感。首先,对其中表现的情感进行归类:美人相伴,饮酒赏花的惬意;与生俱来,暗暗滋生的闲愁;国破家亡,受尽屈辱的反思。然后,在归类的基础上分析其变化趋势:在内容上由小而大;在情感处理方式上由内而外;在情感表现范围上由琐碎零散到具体集中。最后,总结作者整体上的情感表现方式:情感的具象化;情感的持续化;情感的收放自如化。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李煜词情分类变化趋势表现特征
Key Words:liyu;emotion;classification;trend;feature 目 录
一、引言 1
二、李煜词情的分类 1
(一)美人相伴 饮酒赏花 1
1.宴会 1
2.约会 2
(二)暗暗闲愁 与生俱来 2
1.美人相思 2
2.悲秋伤春 3
3.宴罢冷落 4
(三)国破家亡 自我反思 4
1.回忆的遗憾 4
2.自我的反思 5
三、李煜词情的变化趋势 6
(一)由小而大 6
1.小情感 6
2.大情感 7
(二)由内而外 7
1.内向型情感 7
2.外向型情感 8
(三)由琐碎零散到具体集中 8
1.琐碎零散的情感 9
2.具体集中的情感 9
四、李煜词情的表现特征 9
(一)情感的具象化 10
(二)情感的持续化 10
(三)情感的收放自如化 11
五、结语 12
参考文献 13
致 谢 14
李煜词词情探析
一、引言
在南唐,甚至在整个唐五代,成就最高,在词的发展史上最有影响力的词人当推李煜。李煜是南唐的最后一位皇帝,史称李后主。李煜的父亲南唐中主李瑾是位卓有才华的文学家,在父亲华彩文章和风流倜傥的诗人气质影响下成长起来的李煜极具才情,诗词、书法、绘画、音乐等方面都有极高的造诣,而最受后人推崇的无疑是他在词的创作方面的成就。
李煜在中国词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宋代开始,历代学者对李煜的品评多从三个方面展开研究:“亡国之音”的体会;文本的阅读和鉴赏;以晚清王国维“境界”说为基础的研究。
从20世纪至今,关于李煜的生平以及词的研究更是取得了相当丰硕的成果,主要表现在四个大的方面:一是李煜的生平及其词作数量的考订;二是李煜词作思想内容的辨析;三是有关李煜的词艺品评及创作比较、创作分期的讨论;四是李煜词的艺术地位及其词史地位。
李煜的词作饱含着丰富的情感,正是这些真挚的情感赋予了他的词作动人心弦的艺术魅力。本文就致力于对其词作的情感进行分析。通过对李煜词作情感的分类,对其情感变化趋势的研究,以及对其情感表现特征的分析,从而对其词作的情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二、李煜词情的分类
李煜一生留下的比较可靠的词作数量比较少,只有30多首。总体上来看,他这30多首词所表现的情感可以分为三大类。
(一)美人相伴 饮酒赏花
在李煜早期的帝王生活中,经常有宴会、约会的场景出现,他的几首写宴会、约会的词,都蕴含着喜悦的情感。
1.宴会
宴会是李煜帝王生活的一部分,他的一些词记述了宴会奢华、淫靡的场景,表达欢乐的心情。如:
【玉楼春】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归时休照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宴会是李煜帝王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此词写了李后主与后妃宫女们彻夜歌舞的狂欢生活,属纪实之作,是他生活的一个片段。
春天的一个夜里,后主与自己的后妃宫女们,歌舞宴饮,狂欢不已。“明肌雪”描述了人物之美。“鱼贯列”代表着场面之大。“吹断水云”表明了歌声之亮之久。“歌遍彻”说明了时间持续之长。
词人在这种春宫夜宴,歌舞享乐的生活中,情感自然奔放,明丽直快,足可以表现自己美人相伴,饮酒赏花的惬意。
2.约会
李煜的感情生活十分丰富,尤其是与大小周后的爱情。他的词作中,有几首记叙了他与小周后约会时的场景,表达了温暖幸福之感。如:
【菩萨蛮】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刬袜步香街,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一晌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菩萨蛮】 蓬莱院闭天台女,画堂昼眠人无语。抛枕翠云光,绣衣闻异香。 潜来珠锁动,惊觉银屏梦。脸漫笑盈盈,相看无限情。
大周后因病,召小周后入宫服侍汤药,时年15岁。与李后主偷偷相爱,终被大周后发觉,管束极严。这两首词都是写的李后主与小周后偷偷幽会之事。
前面一首从少女潜见情郎的角度,通过赴幽会的时间、环境、心态、动作,寥寥几笔,便把少女的担惊受怕活灵活现地勾勒出来了,符合少女赴幽会的处境身份,明白具体。对神态的描写,和对人物语言的剖白和动作的刻画,使一个娇媚、大胆、热情的少女形象跃然纸上,如在目前。
后一首以男主人公的视点,通过情郎的言行音貌和心理活动来刻画二人的爱情生活及其情感世界。“抛枕翠云光,绣衣闻异香”,是门外人偷看室中美人睡姿的词句,但并不落于轻佻,把一个睡觉不老实的活泼可爱的少女的娇态刻画得非常形象生动。“脸漫笑盈盈,相看无限情”写少女的笑容,由惊喜而引起的相视无语,与白描中见深情。
词人沉浸在这种温暖的爱情里,其幸福感是不言而喻的。
(二)暗暗闲愁 与生俱来
在国破家亡之前,在比较自在的环境中,李煜及其词作也总是带有明显的感伤情绪。而这种感伤情绪似乎是没有缘由的,是深深烙印在词人的心底,而从作品中自然流露的。这种闲愁并无具体的事件可以寄寓,所以,总是通过写闺怨、伤春等表现出来。
1.美人相思
李煜的词作当中,有为数不少的闺怨词,他在词中常常代妇人抒愁,但这其实是借妇人之口抒自己之愁。如:
【谢新恩】 樱花落尽阶前月,象床愁倚熏笼。远似去年今日恨还同。 双鬟不整云憔悴,泪沾红抹胸。何处相思苦,纱窗醉梦中。
【长相思】 云一緺,玉一梭,淡淡衫儿薄薄罗。轻颦双黛螺。 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
这两首词都是词人以女性的视角,代美人抒写想念意中人时的愁苦之情。李煜是一个灵心善感的词人,有事没事时,都会有一些没有缘由的闲愁涌上心头,这种闲愁的源头似乎他自己都不知道。所以他也无法在词中以具体的事情来寄寓自己这种莫名的感情,于是就通过女性之口来倾诉。看似是代美人诉苦,实际是为自己抒愁。
前一首词开头两句便以“花”、“月”两个惹人苦思的景物,作为比兴,为整首词的抒情定下了凄婉的基调。后面写美人因愁而酒,因酒而醉,因醉而梦,真实地展现了她被折磨得十分愁苦的心境。自古以来即有“女为悦己者荣”,但“悦己者”早已不知所踪,所以女子才“双鬟不整”、“面容憔悴”,全部心思被烘托而出。李煜围绕愁情别恨的主题,写出了主人公愁苦无依、无可奈何的心情,从而影射出自己的暗暗闲愁。
后一首词上片写人物的衣饰形容,既有静态的“淡淡衫儿薄薄罗”,又有动态的“轻颦双黛螺”,通过外在来表现女子在秋雨之夜的相思之苦。下片写秋夜风雨的环境和气氛。美人独守空房之苦,是通过风声、雨声表现出来的。风吹残叶,雨大芭蕉,更增添了秋夜愁思的凄苦。最后的“夜长人奈何”,是一声叹息,也是一声哭泣,春宵苦短,秋夜嫌长,充分表达了人物的寂寞烦躁之情。人物活动在风里雨里,风声雨声又暗寓着人物的内心独白,此时此地女子心中的苦闷,正好与李煜心中那淡淡的闲愁产生了共鸣。
2.悲秋伤春
在表现自己淡淡的闲愁方面,除了闺怨词,李煜也有不少的伤春伤别之词,借感伤之景以忧怀自伤。如:
【蝶恋花】 遥夜庭皋闲信步。乍过清明,早觉伤春暮。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 桃李依依春暗度。谁在秋千,笑里低低语?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采桑子】 轱辘金井梧桐晚,几树惊秋。旧雨新愁,百尺虾须上玉钩。 琼窗春断双蛾皱,回首边关。欲寄鳞游,九曲寒波不溯流。
令人伤感的季节孕育令人伤感的情境,灵心善感的词人自然具有敏锐的节序感,李煜在这种情境中,常常借悲秋伤春的题材抒发自己的感伤情怀。
前一首词上片写景,以遥夜、清明、春暮点明季节时间,以庭皋点明地点,以伤春点明写作主题。作者在以白描的手法大肆渲染景物的同时,表达自己感伤春景忧怀自伤的情绪,一切景语皆为情语。下片首句“桃李依依春暗度”包含着青春易逝、美貌易衰的伤感,然后写一个在秋千上无忧无虑、活泼可爱的少女,与词中的感伤情绪形成对照,他人欢娱而惟我独伤,相映见意,别有情趣。最后两句“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直抒胸臆,情怀喷发而出,难以自收。
后一首词是一首秋怨词,写主人公悲秋伤怀、离情难寄的情态,是李煜怀念七弟从善之作( 《南唐书·后主本纪》 :“冬十月,国主闻宋灭南汉,屯兵于汉阳,大惧,遣太尉、中书令韩王从善朝贡,称江南国主,请罢诏书不名,许之。” )。明里写宫女怀念远方情人,实际是李煜写自己的忧愁,把自己的愁与宫女的愁相叠在一起来抒发。把宫女触景生情、凭窗远眺、满腹愁怀的情状描绘得一字一泪,委屈感人,同时排遣自己的悲秋伤别的情绪。
3.宴罢冷落
与宴会时的热闹和快乐相对的,就是宴罢人去楼空之景,李煜在词作中,借欢聚后的人情冷落,表现自己的愁苦和抑郁。如:
【谢新恩】 庭空客散人归后,画堂半掩珠帘。林风淅淅夜厌厌。小楼新月,回首自纤纤。 春光镇在人空老,新愁往恨何穷。金窗力困起还慵。一声羌笛,惊起醉怡容。
这首词写的是欢乐宴会之后的人去楼空,陡然冷落。上片以环境状人物心情,“半掩珠帘”、“林风淅淅”、“夜厌厌”、“小楼新月”,字里行间,都刻画的是人物对自然环境的感受,是人物孤寂心里的物化。客散人去之后,庭院空寂,夜月冷清。下片写主人公春晨睡起后的感愁伤恨之情。春光依然明媚,人却空然老去,去年的秋恨与今年的春愁就这样无穷无尽。小儿仲宣、爱妻娥皇的病逝,亲弟从善被北宋王朝扣留难归,国势日衰而无策,宋兵紧逼而又无力退敌,都在新愁往恨之中。作者借宴罢楼空之景写人情冷落,情绪愈发低沉,心情更加抑郁,形象地传达了人物此时心理的脆弱。
(三)国破家亡 自我反思
李煜词在后期所表现出的的情感,与前期那种无端的、琐碎的闲愁不同,而是更多的悔恨和反思。亡国以后,李煜在北宋过着囚禁的生活,受尽了屈辱,与以前的生活形成了巨大反差,失去了滋生闲愁的必要条件。相对地,压抑的生活为他提供了一个悔恨与反思的环境。
1.回忆的遗憾
词人在囚禁生活中,有时是由旧物旧人引发出的感时伤变,有时是在梦中魂游故国,原来的一些人和事的消逝和不再重来,满载着词人的遗憾之情。如: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1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