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养老模式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比较研究以为例(附件)
生活满意度是个人对其生活状况的主观认知和评价,主要包含了经济状况满意度、健康状况满意度、居住环境状况满意度、参与休闲活动状况满意度和人际交往状况满意度五个方面的内容。通过对淮安市家庭养老、社区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模式下共137位老年人的调查结果表明:不同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既存在相似性又存在差异性。其中,三种养老模式下的老年人在收入来源、积蓄、消费水平、身体状况、饮食状况、居住地的绿化和交通、人际交往的范围和频率的满意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在收入水平、精神状况、睡眠状况、居住地的公共设施和文化氛围、参与休闲活动的频率、时间、场所和内容、人际交往的对象和内容的满意度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关键词 家庭养老,社区居家养老,机构养老,生活满意度,比较目 录
1 引言1
2 调查对象与研究方法2
2.1 调查对象的选择2
2.2 研究程序与研究工具3
3 不同养老模式老年人经济状况满意度的比较3
3.1 不同养老模式老年人收入来源满意度的比较3
3.2 不同养老模式老年人收入水平满意度的比较4
3.3 不同养老模式老年人积蓄满意度的比较5
3.4 不同养老模式老年人消费水平满意度的比较6
4 不同养老模式老年人健康状况满意度的比较7
4.1 不同养老模式老年人身体状况满意度的比较7
4.2 不同养老模式老年人精神状况满意度的比较8
4.3 不同养老模式老年人饮食状况满意度的比较9
4.4 不同养老模式老年人睡眠状况满意度的比较10
5 不同养老模式老年人居住环境状况满意度的比较10
5.1 不同养老模式老年人居住地绿化满意度的比较10
5.2 不同养老模式老年人居住地交通满意度的比较11
5.3 不同养老模式老年人居住地公共设施满意度的比较12
5.4 不同养老模式老年人居住地文化氛围满意度的比较13
6 不同养老模式老年人休闲活动状况满意度的比较14
6.1 不同养老模式老年人参与休闲活动频率满意度的比较14
6.2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度的比较10
5.2 不同养老模式老年人居住地交通满意度的比较11
5.3 不同养老模式老年人居住地公共设施满意度的比较12
5.4 不同养老模式老年人居住地文化氛围满意度的比较13
6 不同养老模式老年人休闲活动状况满意度的比较14
6.1 不同养老模式老年人参与休闲活动频率满意度的比较14
6.2 不同养老模式老年人参与休闲活动时间满意度的比较14
6.3 不同养老模式老年人参与休闲活动场所满意度的比较15
6.4 不同养老模式老年人参与休闲活动内容满意度的比较16
7 不同养老模式老年人人际交往状况满意度的比较17
7.1 不同养老模式老年人人际交往对象满意度的比较17
7.2 不同养老模式老年人人际交往范围满意度的比较18
7.3 不同养老模式老年人人际交往频率满意度的比较18
7.4 不同养老模式老年人人际交往内容满意度的比较19
结论 21
致谢 22
注释 23
参考文献24
附录:老年人生活满意度调查问卷25
1 引言
随着世界老年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也在不断加深。曾毅(1994)指出,在中死亡率的预测方案下,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的数量在2030年将达到2.32亿[1]。在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之下,老年人口的生活质量问题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生活满意度常被用来作为衡量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如何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就成为了国内外学者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与养老模式也息息相关。了解不同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状况,可以有针对性地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从而提升老年人晚年的生活质量,实现社会的平稳发展和良性运行。
生活满意度的实证研究最早始于20世纪60年代,国内外学者都对其进行了界定。张文玉(2014)指出,生活满意度是一种主观幸福感,它只有在个体的需求和愿望得到满足才会产生,它可以衡量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和社会整体的满意度[2]。陈世平和乐国安(2001)认为,生活满意度是个人对自己生活质量的一种主观感受,是衡量一个人生活质量的综合性心理指标[3]。肖日葵(2010)在其研究中也表示,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是衡量老年人心理健康状态的重要内容,它可以从侧面来反映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4]。由此可见,生活满意度是人们对自己生活质量的主观评价,它是一种主观的感受,生活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生活质量常常联系在一起,共同体现老年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状况。
目前我国的养老模式正在趋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由最初的单一家庭养老模式到现在的多种养老模式并存,养老模式正经历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家庭养老作为一种传统的占主导地位的养老模式,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社会的变迁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这种养老模式的功能正在逐渐弱化。同时,人们的需求已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除了物质需求,还有精神需求和社会需求。因此,政府也在积极探索和大力倡导各种新型养老模式,以尽力满足老年人的多种需求,从根本上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目前我国主要存在三种养老模式,即家庭养老、社区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家庭养老是指由子女供养,在家中安度晚年的养老模式;社区居家养老是指以社区为平台为老人提供服务,但老年人居住在家中的养老模式;机构养老是指由工作人员照顾,居住在养老机构的养老模式。本课题将对比分析以上三种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从而为有针对性地改进养老模式、提高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提供参考和借鉴。
调查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调查对象的选择
从江苏省淮安市夕阳红广场,工农兵、上海路等社区及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淮安市社会福利院、颐康园养老院等养老机构,按照家庭养老、社区居家养老、机构养老三种养老模式各选取50名老年人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调查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37份,有效回收率为91.3%。调查对象的具体构成情况如下:
1 引言1
2 调查对象与研究方法2
2.1 调查对象的选择2
2.2 研究程序与研究工具3
3 不同养老模式老年人经济状况满意度的比较3
3.1 不同养老模式老年人收入来源满意度的比较3
3.2 不同养老模式老年人收入水平满意度的比较4
3.3 不同养老模式老年人积蓄满意度的比较5
3.4 不同养老模式老年人消费水平满意度的比较6
4 不同养老模式老年人健康状况满意度的比较7
4.1 不同养老模式老年人身体状况满意度的比较7
4.2 不同养老模式老年人精神状况满意度的比较8
4.3 不同养老模式老年人饮食状况满意度的比较9
4.4 不同养老模式老年人睡眠状况满意度的比较10
5 不同养老模式老年人居住环境状况满意度的比较10
5.1 不同养老模式老年人居住地绿化满意度的比较10
5.2 不同养老模式老年人居住地交通满意度的比较11
5.3 不同养老模式老年人居住地公共设施满意度的比较12
5.4 不同养老模式老年人居住地文化氛围满意度的比较13
6 不同养老模式老年人休闲活动状况满意度的比较14
6.1 不同养老模式老年人参与休闲活动频率满意度的比较14
6.2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度的比较10
5.2 不同养老模式老年人居住地交通满意度的比较11
5.3 不同养老模式老年人居住地公共设施满意度的比较12
5.4 不同养老模式老年人居住地文化氛围满意度的比较13
6 不同养老模式老年人休闲活动状况满意度的比较14
6.1 不同养老模式老年人参与休闲活动频率满意度的比较14
6.2 不同养老模式老年人参与休闲活动时间满意度的比较14
6.3 不同养老模式老年人参与休闲活动场所满意度的比较15
6.4 不同养老模式老年人参与休闲活动内容满意度的比较16
7 不同养老模式老年人人际交往状况满意度的比较17
7.1 不同养老模式老年人人际交往对象满意度的比较17
7.2 不同养老模式老年人人际交往范围满意度的比较18
7.3 不同养老模式老年人人际交往频率满意度的比较18
7.4 不同养老模式老年人人际交往内容满意度的比较19
结论 21
致谢 22
注释 23
参考文献24
附录:老年人生活满意度调查问卷25
1 引言
随着世界老年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也在不断加深。曾毅(1994)指出,在中死亡率的预测方案下,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的数量在2030年将达到2.32亿[1]。在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之下,老年人口的生活质量问题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生活满意度常被用来作为衡量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如何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就成为了国内外学者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与养老模式也息息相关。了解不同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状况,可以有针对性地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从而提升老年人晚年的生活质量,实现社会的平稳发展和良性运行。
生活满意度的实证研究最早始于20世纪60年代,国内外学者都对其进行了界定。张文玉(2014)指出,生活满意度是一种主观幸福感,它只有在个体的需求和愿望得到满足才会产生,它可以衡量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和社会整体的满意度[2]。陈世平和乐国安(2001)认为,生活满意度是个人对自己生活质量的一种主观感受,是衡量一个人生活质量的综合性心理指标[3]。肖日葵(2010)在其研究中也表示,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是衡量老年人心理健康状态的重要内容,它可以从侧面来反映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4]。由此可见,生活满意度是人们对自己生活质量的主观评价,它是一种主观的感受,生活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生活质量常常联系在一起,共同体现老年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状况。
目前我国的养老模式正在趋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由最初的单一家庭养老模式到现在的多种养老模式并存,养老模式正经历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家庭养老作为一种传统的占主导地位的养老模式,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社会的变迁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这种养老模式的功能正在逐渐弱化。同时,人们的需求已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除了物质需求,还有精神需求和社会需求。因此,政府也在积极探索和大力倡导各种新型养老模式,以尽力满足老年人的多种需求,从根本上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目前我国主要存在三种养老模式,即家庭养老、社区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家庭养老是指由子女供养,在家中安度晚年的养老模式;社区居家养老是指以社区为平台为老人提供服务,但老年人居住在家中的养老模式;机构养老是指由工作人员照顾,居住在养老机构的养老模式。本课题将对比分析以上三种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从而为有针对性地改进养老模式、提高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提供参考和借鉴。
调查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调查对象的选择
从江苏省淮安市夕阳红广场,工农兵、上海路等社区及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淮安市社会福利院、颐康园养老院等养老机构,按照家庭养老、社区居家养老、机构养老三种养老模式各选取50名老年人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调查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37份,有效回收率为91.3%。调查对象的具体构成情况如下: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12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