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的生命意识(附件)

摘 要《活着》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余华的经典文本,是当时最具影响的十部作品之一。这部作品虽然名为“活着”,但是却给我们讲述的是一个个不断死去的故事。在这部作品之中,作者塑造了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福贵。向我们展示了一系列触目惊心的死亡,作者让主人公在失去所有亲人之后一个人仍然选择坚强的活着,这是一种任性的活着,一种艰难的活着,一种达观的活着,这种活着更加升华了生命的意义。主人公福贵对欲望的否定、对苦难的忍耐和对死亡的超越阐释活着的生命意识,引发我们去思考生命存在的意义。 目 录
引言 1
1 任性活着的书写——对欲望的否定 2
1.1 福贵的欲望与恶果 2
1.2 以死亡否定欲望 3
2 艰难活着的书写——对苦难的忍耐 5
2.1 福贵的苦难经历 5
2.2 忍耐苦难的动力:爱 6
2.3 忍耐背后的生存哲学 7
3 达观活着的书写——对死亡的超越 8
3.1 福贵的人生总结 8
3.2 超越死亡的生命意识 8
结论 9
参考文献 10
致谢 11
引言
《活着》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余华的小说。这部作品虽然名为“活着”,但是却给我们讲述的是一个个不断死去的故事。可以这么说,余华的这部小说其实是一部充满血泪的小说。
在这篇小说中塑造了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福贵。作者也正是通过这一人物形象,向我们传达了生离死别的真谛。在一次访谈中,余华先生说:“我见到的这个世界上对生命最尊重的一个人,他拥有了比别人多很多死去的理由,可是他活着。”[1]P299这句话道出了一个事实,也做出了一个判断。当福贵面对亲人一个个离开自己的残酷现实时,福贵心中有一个朴素的真理,那就是“好死不如赖活着”,苦难和死亡对他来说不算什么,他像高尔基笔下的海燕一样张开有力的翅膀,毫不畏惧地在恶劣的环境里飞翔。“活着”是不容易的,即使无法生活得美好和幸福,也要活得长,活的久。
1 任性活着的书写——对欲望的否定
1.1 福贵的欲望与恶果
小说是叙述的艺术,小说也是思考的艺术。作为叙述的艺术,它主要通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 5 1 9 1 6 0 7 2 
酷现实时,福贵心中有一个朴素的真理,那就是“好死不如赖活着”,苦难和死亡对他来说不算什么,他像高尔基笔下的海燕一样张开有力的翅膀,毫不畏惧地在恶劣的环境里飞翔。“活着”是不容易的,即使无法生活得美好和幸福,也要活得长,活的久。
1 任性活着的书写——对欲望的否定
1.1 福贵的欲望与恶果
小说是叙述的艺术,小说也是思考的艺术。作为叙述的艺术,它主要通过叙述、描写来讲述故事,刻画人物;作为思考的艺术,它不是以推理论证的方式解析生活,而是以艺术的方式表现作者对生活、对人生的思考。《活着》被评论家认为是哲理性的小说,就在于作者通过人物命运思考“活着”的问题。在人间“活着”是有着不同方式的,鲁迅先生在他的小说《故乡》中,就列出了不同的活法:如祥林嫂辛苦辗转地活着,闰土辛苦麻木地活着,杨二嫂辛苦恣雎地活着等等。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辛苦地活着,有的人麻木地活着,有的人任性地活着,有的人快乐地活着。
主人公福贵,出生在地主家里,年轻时桀骜不驯,行为非常浪荡,常常去城里的一家妓院里吃喝嫖赌,并且尤其喜欢赌博,他就属于是任性活着的。福贵的任性好赌是由于他的经济条件与不良环境的影响所决定的,当然,也与他的家庭背景分不开。他生在地主家庭,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可以说他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在家里更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他还是城里一家米店老板的女婿,为了向他老丈人炫耀,他竟然要求一个妓女每天都背着他上街,并且专门从他老丈人米店门前经过,当看见他老丈人时竟然丧心病狂的揪着妓女的头发,让她停下来,脱帽向丈人敬礼,之后笑哈哈的就过去了,他浪荡的性格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除此之外,他好赌完全是因为他被欲望蒙蔽了心性,在他的潜意识里,他希望自己有所成就,这一点和我们所有人都一样,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欲望,都愿意为了自己的欲望去付出,福贵也不例外。他希望可以在他父亲面前证明他自己,但是从小出生在地主家里的他,生活优越,习惯了过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他什么都不会,除了赌博,而他认为赌博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他希望有一条捷径可以让他不用付出任何努力就可以证明自己。于是他一头扎进赌场,幻想着有一天可以把他父亲年轻时输掉的一百多亩地赢回来。就这样他有了一个新的职业——赌博,巨大的欲望已经让他迷失了心性,他的欲望已经达到了膨胀的地步。
我们常常说道,什么事情都要适可而止,一味的去追求往往适得其反,福贵就是最好的证明。一心想要算计别人的福贵,谁能想到最后竟然会被别人算计,他中了龙二的圈套,赌输了家里所有的财产。一夜之间,他从一个富家子弟变成一个一无所有的穷光蛋。命运的安排往往让人感到措手不及,但是他似乎无权感叹命运的不公,在他还是一个地主少爷时,让佣人每天背着他穿梭在赌场的时候,他或许想不到他会有这么一天。这个苦涩的果子是他自己亲手埋下的,所以也必须由他自己亲自承受这所有发生的一切。
1.2 以死亡否定欲望
对于生命个体来说,生命的最大威胁来自于死亡,但是由于死亡本身的不可体验性,再加上人类对死亡的全部认识,都建立在对他人死亡的真实感知上,因此,死亡的恐惧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自我恐怖性想象。在这种情况下,生命意识对大多数人来说,意味着如何去对待现实生命本身,如何对待生命本身所存在的价值。
作家创作都注重塑造人物形象,选取人物性格的某一个方面达到极致,这是作家的叙事艺术。主人公福贵浪荡成性,在一夜之间输光了家里的所有家产,这也许是作家创作时的一种故意,想要通过这种故意达到某种想要达到的效果。果然,作家的这种故意起到了某种反射性的作用。主人公的父亲知道后被气病了,在这时,死亡的气息悄悄靠近,这是福贵悲剧命运的开端。在小说中写到父亲让福贵把银票换成铜钱这一细节,这可能也是作者的一个巧妙的设计,让主人公在此时此刻能够醒悟,同时也为后面的悲剧色彩埋下伏笔。在小说中这样写道:“福贵挑着铜钱去还债,将身上的绸衣磨破了,连皮肉也渗出了血。龙二见到后嘲笑道说:真是自讨苦吃,用银元多省事儿。”这个简单的道理相信我们谁都明白,福贵的父亲又何尝不知道,但他却还是选择了用铜钱。文章借用福贵的口吻说:“我父亲这么做是为了让我明白钱来的千难万难”,从福贵的口中听到这样的话,表明他似乎已经幡然醒悟了。福贵的父亲凭借着对福贵深深的父爱,用自己一生的财富给福贵上了永远难忘的一课,最后才撒手人寰。这是全天下所有父亲爱孩子的一种表现,即使有打骂,但却淹没不了浓浓的爱。
父亲死后,老丈人抬着花轿把家珍接回了家,母亲苦苦哀求让家珍留下,但是老丈人铁了心要把家珍接走,最后家珍在生下儿子有庆后又回来了,可在这个时候母亲却生病了,为了给母亲抓药,富贵拿了家里面仅剩的两个银元徒步走进城里去请医生。可是命运又一次跟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他被当成壮丁抓起来了,他心心念念的记挂着家里,他想过逃跑,可是当他看到逃兵的下场时他又胆怯了。在部队上他认识了春生和一个老兵,这两个人让他更加坚定了活下去的信心和勇气。两年之后他被解放军当成俘虏释放,等他回到家乡时,母亲已经去世,之前活泼可爱的女儿也因为一次发高烧无钱看病成了聋哑人。此时此刻,小说的悲剧色彩已经赤裸裸的呈现在读者面前。
本以为命运到此也应该峰回路转了,可是,死神再一次向他的亲人逼近,他们当地的县长,因为老婆生孩子急需要输血,有庆去献血,结果却被一个不负责任的医生给活活害死,后来又来了一个医生只是说了句“你简直是胡闹”!一条人命就用这简短的几个字就概括了,可见当时社会的腐败与落后,人们只是一味的去讨好当官的,而富贵两口子明知道儿子死的冤枉,却没有能力为自己讨回公道。当时人们的懦弱与现实的无奈让他们只有默默地承受着这一切。几年之后,凤霞嫁了个好女婿,可是在生孩子时难产死亡,接着妻子家珍病亡、女婿二喜摔死、孙子苦根吃豆子噎死。这一系列触目惊心的死亡在旁人看来都为之动容,可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1114.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