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唐传奇中的侠女形象(附件)【字数:8909】

摘 要唐传奇塑造了许多女性形象,不同于通过崔莺莺、霍小玉这类女子的爱情故事反映唐朝女性婚恋状况,还有一类在仇恨面前选择勇敢面对而不是软弱屈服的女子,她们用自己特别的方式为自己或亲人报仇,如谢小娥、荆十三娘、聂隐娘等。这些在男性作家笔下产生的女侠冲破了封建礼教的约束,争取自己的感情或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为唐代文学的女性形象浓墨重彩记上了一笔。
key words: novels of the Tang Dynasty; swords women; the position of women 目 录
引 言 1
第一章 唐传奇中女侠的产生 2
1.1侠的产生 2
1.2女侠的出现 3
第二章 唐传奇女侠的类型 3
2.1复仇女侠 3
2.2报恩女侠 4
2.3侠盗女侠 5
2.4情义女侠 5
第三章 唐传奇女侠兴盛的原因 6
3.1民族大融合,女子地位得到提高 6
3.2婚姻自由,贞洁观念淡薄 6
3.3女子习武得到认可 7
第四章 唐传奇女侠形象对后世的影响 8
结束语 9
参考文献 10
引 言
我国古代妇女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一直处于被压迫、被歧视的地位。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程度的提高,女性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李唐王朝时期,国家的安定、经济的繁荣,文明的进步使得社会风气开放、思想活跃,在这个背景下的唐代女性比较独立自主,女性的地位渐渐地发生了改变。
一个时代的文化不会凭空出现,侠文化也如此。追溯到唐代的最后几十年里,当时的唐朝是藩镇割据的,在压迫百姓的同时,他们互相倾轧,策划阴谋。他们既要行刺对方,又要豢养剑客保住自己。越是乱,侠的光芒就越耀眼,这样的政治形势让文人们的内心蠢蠢欲动,幻想会出现游侠来拨乱反正。这不仅仅促进了侠客小说的创作,也为某些故事提供了背景。文人们想通过侠客的行侠仗义表现人们对封建专制的不屈反抗和英勇斗争。
《太平广记》豪侠篇共有25篇,其中有7篇为写女侠事迹,可以看出女侠们不像传统的男侠们那么受到重视,也不像爱情小说的女主人公们所被人关注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但是这些女性形象产自当时文人之手,男性一直处于统治者的地位,而从他们笔下塑造的女侠形象不同于以往被压迫的封建妇女,且开始意识到要追求自身权利,同时也反映出男性对自身优越地位的放弃和女性地位的提高。这些为数不多的几篇向我们充分展示了唐背景下的女侠们的丰满形象。
第一章 唐传奇中女侠的产生
1.1侠的产生
侠与乱世是紧密相连的。前辈学者认为中国的“侠”大约就出现在社会封建制度崩溃以后,(即春秋末战国之际),这个时期正在经历着大分裂,社会动荡,这样的局面孕育出了一个特殊的阶层——士,而游侠是由士阶层分化而来,有一种说法是他们是把游侠当成职业的平民,另一种说法认为,他们虽然贫穷,但并非全部来自社会底层,他们介于贵族与农奴之间,第三种观点认为游侠只不过是一群具有侠客气质的人罢了,而并非特殊人群。由于旧贵族趋于衰落,周王朝对诸侯的控制已经名存实亡,诸侯们各自称王,为争夺更大的权力而战争不断。许多国士流落他乡,四处奔波。彼时兴起的诸侯公卿养士之风为侠客们提供了活动场所,促进了“侠”的发展。据史书记载,战国时期孟尝君、平原君、信陵君、春申君等“四公子”门下的食客都超过三千人,其中有不少游侠之士。这便出现了“养游侠私剑之属”的现象,“侠”最早出现在《韩非子五蠹》:“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主张依法治国的韩非对于行剑攻杀的侠十分反感,认为他们目无法纪,但并没有完全阐明“侠”的本质。一般来说,当中央专制政府统治力量强大时,游侠往往受到压抑;反之,当中央统治比较薄弱,特别是像春秋战国时期这样群雄纷争、社会动荡之际,这就给了游侠们广阔的活动天地。在思想家们到处游说,希望封建统治者们能采用自己设计的蓝图时,游侠们已付诸行动,只要他们认为是正义的,就不在乎是否合法。游侠就这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力量趁乱世的风云之际,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中国的游侠自此诞生了。
社会的急剧变化,使得问题不断,产生了各种思想流派,学术界繁荣的景象。比如提倡德治的儒家、推崇无为的道家、强调法治的法家、宣扬非攻与兼爱的墨家。一般把侠归于墨家,“任,士损己而益所为也;为身之所恶,以成人之所急。”墨子精辟地指出了“侠”的精神本质,即扶危济贫,解人之难。这是“侠”的特征中最闪光的地方了。
继韩非之后,司马迁对游侠作出更明确的定义,他说:“救人于厄,振人不赡,仁者有乎;不既信,不倍信,义者有取焉。”从司马迁的阐述及描写的游侠人物言行中,我们能全面了解到“侠”的人生观和行为特征,即助人为乐,讲信义,不图回报,并且不顾及封建法纪和不受世俗约束的“不轨于正义”的行为。司马迁在《史记》的《游侠列传》和《刺客列传》中也对游侠进行了分类:游侠、刺客、卿相之侠。
1.2女侠的出现
在唐之前,很少有女侠角色出现在文学作品当中,而开创了女侠客故事先河的应该是先秦赵晔所写的《吴越春秋》中的《越女》了。之后在同样社会动荡不安的魏晋六朝时期,出现了大量的以“志怪”为主的小说,女侠的由来也可以从《搜神记》中的《李寄》,以及陶潜的《搜神后记比邱尼》说起。
越王勾践问大臣范蠹关于手战之术。范蠹说越国有一处女,善于剑术,越王可向她请教。越王就派使者聘请她来。途中她遇见一位老人,自称袁公,听说她擅长剑术,便想要见识见识,她让老人若想测试就轻便吧,老人折下一些竹枝,向她扔去,她在竹枝还未落地之时,一一将它们抓住。老人飞上树去,化为一只白猿。处女见到越王,越王问她剑之道如何。她告诉说她生于深林之中,长于无人之野。没有受到什么教育,诸侯也不知有她这么个人。但爱好击剑,从未停止过练习,也不是从别人那儿学来的,是无师自通。越王要她再说,她答道,剑之道很微妙,也很容易,既很朦胧,也很深邃;包含了阴阳原理;一个好剑手应外示安详如淑女,又能如受惊之虎般迅速行动。越王即封她为越女,要她教习军队。在当时,她的剑术无人能及。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67.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