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夫妻称谓语发展演变及社会文化因素探究
摘 要本文着重对汉语夫妻称谓语发展演变及社会文化因素进行探究,目的在于可以让当代社会的人更清晰地了解夫妻称谓系统的发展演变与中国社会时代变迁和社会文化因素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对称谓语进行总的概述,对称谓语进行界定和分类,再具体解释夫妻称谓语的含义。其次,本文以时间脉络为切入点,研究从古代到当代不同时期的夫妻称谓语的演变。从我国古代(先秦、秦汉、隋唐、宋元明清)、近现代(近代、民国时期)、当代三个大的时期来分析。最后,分析汉语夫妻称谓演变的社会文化因素,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传统文化对人们生活和思想的影响。
目 录
引 言 1
1 称谓语概述 2
1.1 称谓语的界定及分类 2
1.2 夫妻称谓语的含义 2
1.3 汉语夫妻称谓语概述 2
2 我国古代夫妻称谓语的形式及发展演变 4
2.1 先秦时期汉语夫妻称谓语 4
2.2 秦汉、隋唐时期汉语夫妻称谓语 4
2.3 宋元明清时期汉语夫妻称谓语 5
3 我国近现代夫妻称谓语的形式及发展演变 7
3.1 近代时期汉语夫妻称谓语 7
3.2 民国时期汉语夫妻称谓语 8
4 我国当代夫妻称谓语的形式及发展演变 9
4.1 我国当代夫妻称谓语的尊称 9
4.2 我国当代夫妻称谓语的昵称 9
5 汉语夫妻称谓发展演变的社会文化因素 11
5.1 中国社会的全面发展因素 11
5.2 伦理观念的深层变化因素 11
5.3 夫妻称谓语系统的自我调节因素 12
结 语 13
参考文献 14
致 谢 15
引 言
社会是由一个个小家庭组成的。夫妻关系是家庭中也是社会上最为重要的人际关系之一,以男女双方组建的家庭,不仅仅体现在男女社会上的分工不同,还体现在男女双方的亲情关系与爱情关系。夫妻关系常受到社会环境与社会文化的影响,如若社会环境或者社会文化不同,夫妻称谓语也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对夫妻称谓语的研究也是对整个社会环境与社会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文化的研究,随着社会时代的变迁,夫妻称谓语也随之发生了演变。在对家庭称谓语的研究方面,夫妻称谓语一直不是研究的重点,常被研究者忽略,但在实际生活中,夫妻称谓语在社会中使用十分广泛。本文通过对前人研究成果的总结和归纳,重点研究夫妻称谓语跟随社会环境的变化历程,探究作为重要影响要素的社会伦理道德对夫妻称谓语的调节机制,以及夫妻称谓语的变化还受其他相关因素的影响。
1 称谓语概述
对于称谓语的研究是比较多的,其中的概述主要分为称谓语的概念界定,称谓语的重要分类,除此还要对夫妻称谓语的含义进行分析研究,下面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1 称谓语的界定及分类
从广义上讲,称谓语就是称呼,表现在别人怎样称呼他人或者自己。但是这种说法是不严谨的,因为一部分称谓语不具有打招呼的功能,例如医生、警察和妻子等。所以在学术界,对称谓语和称呼的概念界定还有争议。称谓语是“人们因为婚姻和社会关系,以及社会身份、职业等等而建立起来的名称。”[1]P13“而夫妻称谓语指的是夫妻双方对自己或配偶的称呼方式。”[2]P145
称谓语的分类:亲属称谓、社交称谓。第一,亲属称谓。亲属称谓指的是以本人为中心确定亲族成员和本人关系的名称,如,叔、姑、弟、妹。第二,社交称谓。其中,还可以分为代词称谓(我、你、您 、他 )、社交称谓 (先生 、小姐 )、职衔称谓(处长、市长)。
1.2 夫妻称谓语的含义
夫妻称谓语就是夫妻之间为表明身份而称呼对方的一系列词汇。在亲属称谓语中夫妻称谓语使用最多,其社交性质较强。夫妻称谓语词汇量较多,不同的称谓语适用于不同的场合。在使用过程中,符合当前语境的夫妻称谓语表明了自身的文化修养以及对对方的尊敬。
1.3 汉语夫妻称谓语概述
在汉语中,夫妻称谓语常受到社会环境以及伦理道德的影响。不同的时代,由于男女地位的不同,演变出不同的夫妻称谓语。所以说,汉语夫妻称谓语不仅仅是纯粹的称呼,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下,由于称谓语的变化,体现的更多的是一些社会含义。社会在变化,夫妻称谓语就会发生有意无意的微妙变化,以满足当前社会的需要,而这正是夫妻称谓语研究的重要社会意义。
汉语夫妻称谓语主要有动态性、保守性、社会性等几个方面的特点。社会性主要是指夫妻称谓语不是单独存在的个体,它是随着社会文化的变化在不断变化的;保守性主要是指由于封建文化的影响,相对于西方国家的夫妻称谓语来说,我国的夫妻称谓语比较保守,没有涉及太多西方开放性的文化;动态性主要是指在不同的时期,夫妻称谓语是在不断的变化的,根据每个朝代、时代的不同,夫妻称谓语都在随之进行相应的变化。汉语夫妻称谓语在经过各个朝代的变化后,它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现在已经成为最有感情色彩的语言的那位,这不仅仅显示了语言符号的意义,还显示出了每个时代的风貌。
2 我国古代夫妻称谓语的形式及发展演变
在我国古代时期,由于受到封建文化的影响,夫妻称谓语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仍然比较保守、单一,严格的按照等级关系和男尊女卑的思想,出现了等级化的称谓语。由于不同时期社会文化的不同,下面就先秦时期、秦汉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明清时期的夫妻称谓语进行详细的探究。
2.1 先秦时期汉语夫妻称谓语
先秦指秦朝以前,包含我国从进入文明时代到建立秦王朝这段时间,我国可考的最早文字出现在商朝,殷墟甲骨文的发现为研究者研究上古时代历史提供了大量的历史资料。我国的古代夫妻称谓语的研究也追溯到商朝,甲骨文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成熟文字,对夫妻称谓语也有一定的记载。
在这个时期,对丈夫的许多称谓是从官职演变过来,先秦时期夫妻称谓所使用的方式有:妻、妇、妃、室、内、夫、子、君、伯、良等。先秦时期,对丈夫的称谓有“君”“伯”“子”“士”“主”等。当时社会伦理对“妻子”的约束是宽松的,所以妻子也可被称为“君”或“主”。如“君妇”,《诗经》:“君妇莫莫”[3]P19秦时期作为我国历史的重要阶段,还未完全进入封建社会,仍存在一些母系氏族文化。《易经》中“男正位呼外,女正位呼内,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4]P5男女的区别在于男主外、女主内的分工不同,在这样的文化影响,男女地位仍相对平等,但是女性在社会中的活动还是受到一定程度上的限制。所以,夫妻称谓语在先秦时期体现了男女双方的平等,较多的夫妻称谓语是彼此互称的。
目 录
引 言 1
1 称谓语概述 2
1.1 称谓语的界定及分类 2
1.2 夫妻称谓语的含义 2
1.3 汉语夫妻称谓语概述 2
2 我国古代夫妻称谓语的形式及发展演变 4
2.1 先秦时期汉语夫妻称谓语 4
2.2 秦汉、隋唐时期汉语夫妻称谓语 4
2.3 宋元明清时期汉语夫妻称谓语 5
3 我国近现代夫妻称谓语的形式及发展演变 7
3.1 近代时期汉语夫妻称谓语 7
3.2 民国时期汉语夫妻称谓语 8
4 我国当代夫妻称谓语的形式及发展演变 9
4.1 我国当代夫妻称谓语的尊称 9
4.2 我国当代夫妻称谓语的昵称 9
5 汉语夫妻称谓发展演变的社会文化因素 11
5.1 中国社会的全面发展因素 11
5.2 伦理观念的深层变化因素 11
5.3 夫妻称谓语系统的自我调节因素 12
结 语 13
参考文献 14
致 谢 15
引 言
社会是由一个个小家庭组成的。夫妻关系是家庭中也是社会上最为重要的人际关系之一,以男女双方组建的家庭,不仅仅体现在男女社会上的分工不同,还体现在男女双方的亲情关系与爱情关系。夫妻关系常受到社会环境与社会文化的影响,如若社会环境或者社会文化不同,夫妻称谓语也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对夫妻称谓语的研究也是对整个社会环境与社会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文化的研究,随着社会时代的变迁,夫妻称谓语也随之发生了演变。在对家庭称谓语的研究方面,夫妻称谓语一直不是研究的重点,常被研究者忽略,但在实际生活中,夫妻称谓语在社会中使用十分广泛。本文通过对前人研究成果的总结和归纳,重点研究夫妻称谓语跟随社会环境的变化历程,探究作为重要影响要素的社会伦理道德对夫妻称谓语的调节机制,以及夫妻称谓语的变化还受其他相关因素的影响。
1 称谓语概述
对于称谓语的研究是比较多的,其中的概述主要分为称谓语的概念界定,称谓语的重要分类,除此还要对夫妻称谓语的含义进行分析研究,下面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1 称谓语的界定及分类
从广义上讲,称谓语就是称呼,表现在别人怎样称呼他人或者自己。但是这种说法是不严谨的,因为一部分称谓语不具有打招呼的功能,例如医生、警察和妻子等。所以在学术界,对称谓语和称呼的概念界定还有争议。称谓语是“人们因为婚姻和社会关系,以及社会身份、职业等等而建立起来的名称。”[1]P13“而夫妻称谓语指的是夫妻双方对自己或配偶的称呼方式。”[2]P145
称谓语的分类:亲属称谓、社交称谓。第一,亲属称谓。亲属称谓指的是以本人为中心确定亲族成员和本人关系的名称,如,叔、姑、弟、妹。第二,社交称谓。其中,还可以分为代词称谓(我、你、您 、他 )、社交称谓 (先生 、小姐 )、职衔称谓(处长、市长)。
1.2 夫妻称谓语的含义
夫妻称谓语就是夫妻之间为表明身份而称呼对方的一系列词汇。在亲属称谓语中夫妻称谓语使用最多,其社交性质较强。夫妻称谓语词汇量较多,不同的称谓语适用于不同的场合。在使用过程中,符合当前语境的夫妻称谓语表明了自身的文化修养以及对对方的尊敬。
1.3 汉语夫妻称谓语概述
在汉语中,夫妻称谓语常受到社会环境以及伦理道德的影响。不同的时代,由于男女地位的不同,演变出不同的夫妻称谓语。所以说,汉语夫妻称谓语不仅仅是纯粹的称呼,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下,由于称谓语的变化,体现的更多的是一些社会含义。社会在变化,夫妻称谓语就会发生有意无意的微妙变化,以满足当前社会的需要,而这正是夫妻称谓语研究的重要社会意义。
汉语夫妻称谓语主要有动态性、保守性、社会性等几个方面的特点。社会性主要是指夫妻称谓语不是单独存在的个体,它是随着社会文化的变化在不断变化的;保守性主要是指由于封建文化的影响,相对于西方国家的夫妻称谓语来说,我国的夫妻称谓语比较保守,没有涉及太多西方开放性的文化;动态性主要是指在不同的时期,夫妻称谓语是在不断的变化的,根据每个朝代、时代的不同,夫妻称谓语都在随之进行相应的变化。汉语夫妻称谓语在经过各个朝代的变化后,它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现在已经成为最有感情色彩的语言的那位,这不仅仅显示了语言符号的意义,还显示出了每个时代的风貌。
2 我国古代夫妻称谓语的形式及发展演变
在我国古代时期,由于受到封建文化的影响,夫妻称谓语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仍然比较保守、单一,严格的按照等级关系和男尊女卑的思想,出现了等级化的称谓语。由于不同时期社会文化的不同,下面就先秦时期、秦汉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明清时期的夫妻称谓语进行详细的探究。
2.1 先秦时期汉语夫妻称谓语
先秦指秦朝以前,包含我国从进入文明时代到建立秦王朝这段时间,我国可考的最早文字出现在商朝,殷墟甲骨文的发现为研究者研究上古时代历史提供了大量的历史资料。我国的古代夫妻称谓语的研究也追溯到商朝,甲骨文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成熟文字,对夫妻称谓语也有一定的记载。
在这个时期,对丈夫的许多称谓是从官职演变过来,先秦时期夫妻称谓所使用的方式有:妻、妇、妃、室、内、夫、子、君、伯、良等。先秦时期,对丈夫的称谓有“君”“伯”“子”“士”“主”等。当时社会伦理对“妻子”的约束是宽松的,所以妻子也可被称为“君”或“主”。如“君妇”,《诗经》:“君妇莫莫”[3]P19秦时期作为我国历史的重要阶段,还未完全进入封建社会,仍存在一些母系氏族文化。《易经》中“男正位呼外,女正位呼内,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4]P5男女的区别在于男主外、女主内的分工不同,在这样的文化影响,男女地位仍相对平等,但是女性在社会中的活动还是受到一定程度上的限制。所以,夫妻称谓语在先秦时期体现了男女双方的平等,较多的夫妻称谓语是彼此互称的。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4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