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国际教育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

摘 要随着中国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汉语热”在世界范围之内持续升温,扩大了对学习汉语的需求。语言与文化是紧紧相连的,文化的教学离不开语言的教学。汉语国际教育就是要通过语言教学来传播传统文化,增进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沟通。本文在阐释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性;介绍了传统文化传播的方法;梳理了传统文化从汉字到词汇再到文化教学的循序渐进的引入过程;分析了我国汉语国际教育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旨在使中国传统文化在汉语国际教育背景下得到更好地继承和发展,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目 录
1 引言 1
2 中国传统文化概述 2
2.1 中国传统文化内涵 2
2.2 中国传统文化特点 3
2.2.1 坚韧性 3
2.2.2 包容性 3
2.2.3 传承性 4
3 汉语国际教育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的必要性 5
3.1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和继承的需要 5
3.2 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的时代需求 5
3.3 汉语国际教师自身发展的素养要求 6
4 汉语国际教育中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的阶段 8
4.1 汉语国际教育教学初级阶段 8
4.2 汉语国际教育教学中级阶段 8
4.3 汉语国际教育教学高级阶段 9
5 汉语国际教育中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的方法 11
5.1 随机渗透法 11
5.2 文化比较传播法 11
5.3 专题讲座传播法 11
5.4 跨文化实践法 12
6 汉语国际教育中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的教学建议 13
6.1 教学中注重文化知识的渗透 13
6.2 培养文化教学的自觉性 13
6.3 编写与时俱进的实用性文化教材 14
6.4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多元文化教学互动 14
结 语 15
参考文献 16
致 谢 19
1 引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中国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是一个源远而流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传统文化必须以一个新的姿态走出中国。中国不仅仅重视自身文化的继承,同时也十分重视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发展。传统文化的传播作为汉语国际教育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1]P1
在汉语国际教育领域中,传统文化的传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被许多阻碍牵制着。
首先,汉语国际教育教师自身发展的素养有待加强。教师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传统文化传播的效果。汉语国际教师是文化的传播者,要想让留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那么教师就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储备,掌握可行、有效的传播方法,这样才能更好地将传统文化展现在留学生面前。
其次,在教学上一味地输入。在留学生学习的不同阶段,要教授不同的层次的传统文化。所以教师要对传统文化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对传统文化进行整理,归纳和分类。在留学生学习的不同阶段,要输入他们能接受的、容易掌握的内容。
再次,忽略了传统教学途径。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汉语国际教育教师大都会选择网络媒体向学生传播,忽略了传统途径。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留学生都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掌握程度也不相同。[2]P35要结合多种途径,使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的空间得以提升。
最后,要更好地传播传统文化,就要编写与时俱进的实用性文化教材,培养文化教学的自觉性,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采用多元文化教学互动,在教学过程中具体实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正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它以美妙动人的姿态展现在留学生面前,使得他们充满了学习的动力。
2 中国传统文化概述
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战胜各种自然灾害,抵挡外敌侵略,就是有了传统文化的滋养。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它的精神不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随风消逝,它的符号也不会随着年代的消失而磨灭,它永远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和生存提供着永不衰竭的能源。
2.1 中国传统文化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产生的,是祖祖辈辈们在自己生活的土地上创造出来的,带有自身的文化特点。[3]P11传统文化不是墨守成规的,而是在它形成之时,也是处在发展的过程中的。所以,传统文化处在不同的时代,都能够汲取这个时代的社会精神,反复地进行完善、追求完美。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长期发展、不断进步的动力,并使中国始终屹立于世界之林。
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极强,它一直影响着中华儿女的精神世界和行为准则,已经深入到到中国人民生活的各方各面,成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历代圣贤提倡的民为邦本,制民之产,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等,以伦理道德引导、修正国家与人民的行为准则;又如文化自身的不断更新、不断汲取,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语言体系,不断地为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提供能源。
中国传统文化为人类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有着广泛的影响。[3]P13中国的“四大发明”不仅对当时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乃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影响,并且传到西方的各个国家,对世界的发展也起了促进的作用。享誉世界的“丝绸之路”,在汉武帝时期,就把中国的丝绸、茶叶等产品和生产技术带出中国。明代郑和先后七次出访亚非各国,沿途进行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种下了和平的种子。中国始终带着真诚的笑容走向世界,世界也认识了这个有好的国家。
传统文化在中国辽阔的土地上生存和发展,已经深深地刻在中国人的心中。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举行,以奇妙的设计、壮丽的场景、磅礴的气势、绚丽的色彩,把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和神韵表达的淋漓尽致,将这精美的文化盛宴展现在全世界面前,不仅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和谐内涵,也撼动了中国,震惊了全世界。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它不会因为人们穿着的变化、时代的变迁而改变。它的精神不会随风而逝,它的文化符号不会随着年代的消失而磨灭。传统文化是一棵参天的古树,它的根延伸到过去、今天和未来;传统文化永远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提供着永不衰竭的能源。
2.2 中国传统文化特点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史中,传统文化在这长河中薪火相传。形成了具有自己的特色。坚韧性、包容性和传承性,这三个方面蕴涵着中国的精神,展现了中国雄伟的气魄。
2.2.1 坚韧性
中国传统文化的坚韧性,随着中华民族的形成而产生,上古时期的英雄人物始终贯穿着顽强的民族精神,人与自然的抗争以及原始部落之间的斗争都能体现这种精神。这种不向灾害、不向敌人屈服的民族精神,是华夏民族生活的源头。
女娲用石补天,后羿射日,为民除害,鲧禹父子治理洪水,救人民于水火之中,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实际上是歌颂人类英勇奋斗,不向灾害屈服的坚定信念。中国传统文化的坚韧性,还体现在有志之士在遭受挫折,不被人赏识之时,发愤创作,释放出巨大的情怀,创作出流芳千古的文章。正是因为他们不愿沉沦,才留下了这不朽之名。中国传统文化的坚韧性,不仅孕育出无数不屈不挠、大义凛然的爱国民族英雄,维护了民族利益和民族尊严。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454.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