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布勒东的超现实主义
摘 要作为20世纪代表性的文学艺术流派之一,超现实主义的研究无疑是不容忽视的,其中超现实主义的开创者与代表作家安德烈·布勒东无疑又是重中之重。 本文主要研究布勒东的超现实主义,首先钻研布勒东超现实主义沿革、创作手法、美学特征等,并结合客观实际,对当先社会中,布勒东的超现实主义对当今的文学艺术的影响进行相关研究,揭示布勒东超现实主义的历史重要性,证明布勒东的超现实主义不是糟粕,不应该被时代抛弃,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他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在以后的时代,它也不会被淘汰,其必将影响一代又一代的文学艺术作品。
目 录
引 言 1
1 布勒东的超现实主义的形成 3
1.1 布勒东超现实主义沿革 3
1.2 布勒东超现实主义创作手法 3
1.2.1 自动写作 3
1.2.2 梦幻记录 4
2 布勒东的超现实主义的美学特征 5
2.1 艺术的表现性 5
2.2 客观偶然性 5
2.3 反传统与反理性 6
2.3.1 人物的反叛 6
2.3.2 逻辑的反叛 7
2.3.3 美学的反叛 7
3 布勒东的超现实主义的影响 8
3.1 布勒东的超现实主义对当今文学的影响 8
3.2 布勒东的超现实主义对当今艺术的影响 9
参考文献 11
致 谢 13
引 言
作为文学艺术流派之一的超现实主义,是由二十世纪20年代法国文学家、艺术家、哲学家安德烈布勒东创造而出,“从半个多世纪开始,它的人文思想、创新理念、创作形态风靡了半个世界的文学艺术领域,其中包括法国和西方许多国家,影响到诗歌创作、绘画风格、建筑设计、广告设计等各个方面,而且至今余绪绵绵,成为西方现代文艺潮流中重要的一脉。”[13]p24
“超现实主义”一词,源于20世纪的法国。(1)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在惨烈现实的影响之下,法国民众的生活走向了破碎。1916年2月21起,法德两国于凡尔登大战,交战双方共计死亡100万余人,这次战役是一战的转折点,史称“凡尔登大屠杀”,大屠杀打破了法国人民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心中的幻想,现实导致了精神危机的爆发。(2)一些先进青年知识分子,在其继承西方经验精神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种否定传统价值,破坏既定秩序的精神状态。(3)资本主义国家的独裁与腐败,资本主义制度的黑暗与腐朽,使得人们感到了绝望。(4)受到了尼采、叔本华等人的无政府主义、个人英雄主义色彩的思想影响。[1]p98作为20世纪的法国文学中经历时间最长,影响最为广泛的的流派,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超现实主义这一流派,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意料之中的产生。
超现实主义一词最先是在阿波利奈德一个剧本序(1917)中提出的:“人当初企图模仿行走,所创造的车轮子却不象一条腿。这样,人就在不知不觉中创造出超现实主义。”[7]p18
开创了超现实主义,并且为其下定义的是法国著名艺术家、文学家、思想家安德烈布勒东(1896-1966),从1913年开始,布勒东就开始学艺,第二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布勒东毅然应征入伍参军,在这段时间内,他沉迷研究精神病理学,并对佛洛伊德本人以及他的著作产生浓厚的兴趣,1917年布勒东返回巴黎,结识了苏波、阿拉贡等人,一同在《南北》杂志发表文章,1919年,创办了《文学杂志》,1924年,他创办《超现实主义革命》杂志,宣布了超现实主义这一流派的。
超现实主义者呼吁写作者描写“梦幻”与“潜意识”提倡“自动写作”,但其作品语言大多缺乏逻辑性,规范性,不易读懂。超现实主义者都站立在反对传道德,反对现实主义的角度,他们要求以不受理智监督,不考虑美学道德后果的方式,对于这种思维进行描写。
本文从超现实主义的概述开始叙述,结合布勒东超现实主义的表现,从布勒东超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特点以及美学特征等进行研究,结合布勒东超现实主义的作品进行分析,探讨具体的影响。1 布勒东的超现实主义的形成
布勒东的超现实主义,起源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并最终在与苏波、阿拉贡、艾吕雅的研究交流与分歧之中,形成了独属于布勒东的超现实主义。其一反传统文艺,走上了反传统,反理性的道路。在其发展过程中,影响力从其发源地法国开始,逐步扩张至西方各国,在世界文艺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1 布勒东超现实主义沿革
1896年,安德列布勒东出生于法国,学生时代的布勒东主要研究精神病学。从1917年开始,他开始大量阅读弗洛伊德的著作。1919年创办《文学》杂志。1921年布勒东与另一位名人苏波共同创作出第一部阐述了超现实主义的著作《磁场》,这部作品实质上展现表达了“无意识的书写”。1922年布勒东郑重提出定义了超现实主义理论。1924布勒东草拟了《超现实主义宣言》,并宣告超现实主义的正式诞生。1942年安德列布勒东把《超现实主义宣言》(Manifesto of Surrealism)正式公诸与众,并阐释了超现实主义理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布勒东重返法国重新建立起了超现实主义的团体。[1]p156
1.2 布勒东超现实主义创作手法
布勒东的超现实主义,主要有两种创作手法,分别是自动写作与梦幻记录。
1.2.1 自动写作
布勒东倡导无意识的“自动写作”。其要旨主要有四点:第一,自动写作的对象是脑中的潜意识和营造的梦幻世界。[9]p21第二,并非只有诗人作家才能有自动写作与其审美体验,只要对于潜意识和梦幻进行描写,人人都可以由这种审美体验。第三,自动写作要求作家挣脱理性与道德的束缚,即所谓本质性的美。第四,自动写作不是纯粹的,自动写作难免会有作者的主观意识投入,这里就要求写作者的“非功利性”。
布勒东坦承,“自动作用承之于巫师”。[5]p14虽然自动写作不是产生与布勒东,但却是发扬于布勒东。虽然后来超现实主义扩展到了其他美学领域,但超现主义者一直坚持自动写作在文学领域的独立性。
然而,自动写作最终没能保留下来,超现实主义者大都从20世纪30年代末开始淘汰了自动写作。
1.2.2 梦幻记录
超现实主义者认为人们心中的梦幻是不被外界环境干扰,最真实的,最具有启发性的自我认识。超现实主义者往往习惯把沉睡时的幻觉与梦境记录下来。为了记录幻觉与梦境,他们甚至可以借助外力,借用催眠,在半梦半醒之间进行记录。
所谓梦幻记录,必定是与现实记录相反的一种创作方法,超现实主义本就是反传统、反现实,其创作方法必然也是反传统、反现实的,所以梦幻记录这一创作方法的出现有其偶然性,但也是必然的。
目 录
引 言 1
1 布勒东的超现实主义的形成 3
1.1 布勒东超现实主义沿革 3
1.2 布勒东超现实主义创作手法 3
1.2.1 自动写作 3
1.2.2 梦幻记录 4
2 布勒东的超现实主义的美学特征 5
2.1 艺术的表现性 5
2.2 客观偶然性 5
2.3 反传统与反理性 6
2.3.1 人物的反叛 6
2.3.2 逻辑的反叛 7
2.3.3 美学的反叛 7
3 布勒东的超现实主义的影响 8
3.1 布勒东的超现实主义对当今文学的影响 8
3.2 布勒东的超现实主义对当今艺术的影响 9
参考文献 11
致 谢 13
引 言
作为文学艺术流派之一的超现实主义,是由二十世纪20年代法国文学家、艺术家、哲学家安德烈布勒东创造而出,“从半个多世纪开始,它的人文思想、创新理念、创作形态风靡了半个世界的文学艺术领域,其中包括法国和西方许多国家,影响到诗歌创作、绘画风格、建筑设计、广告设计等各个方面,而且至今余绪绵绵,成为西方现代文艺潮流中重要的一脉。”[13]p24
“超现实主义”一词,源于20世纪的法国。(1)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在惨烈现实的影响之下,法国民众的生活走向了破碎。1916年2月21起,法德两国于凡尔登大战,交战双方共计死亡100万余人,这次战役是一战的转折点,史称“凡尔登大屠杀”,大屠杀打破了法国人民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心中的幻想,现实导致了精神危机的爆发。(2)一些先进青年知识分子,在其继承西方经验精神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种否定传统价值,破坏既定秩序的精神状态。(3)资本主义国家的独裁与腐败,资本主义制度的黑暗与腐朽,使得人们感到了绝望。(4)受到了尼采、叔本华等人的无政府主义、个人英雄主义色彩的思想影响。[1]p98作为20世纪的法国文学中经历时间最长,影响最为广泛的的流派,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超现实主义这一流派,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意料之中的产生。
超现实主义一词最先是在阿波利奈德一个剧本序(1917)中提出的:“人当初企图模仿行走,所创造的车轮子却不象一条腿。这样,人就在不知不觉中创造出超现实主义。”[7]p18
开创了超现实主义,并且为其下定义的是法国著名艺术家、文学家、思想家安德烈布勒东(1896-1966),从1913年开始,布勒东就开始学艺,第二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布勒东毅然应征入伍参军,在这段时间内,他沉迷研究精神病理学,并对佛洛伊德本人以及他的著作产生浓厚的兴趣,1917年布勒东返回巴黎,结识了苏波、阿拉贡等人,一同在《南北》杂志发表文章,1919年,创办了《文学杂志》,1924年,他创办《超现实主义革命》杂志,宣布了超现实主义这一流派的。
超现实主义者呼吁写作者描写“梦幻”与“潜意识”提倡“自动写作”,但其作品语言大多缺乏逻辑性,规范性,不易读懂。超现实主义者都站立在反对传道德,反对现实主义的角度,他们要求以不受理智监督,不考虑美学道德后果的方式,对于这种思维进行描写。
本文从超现实主义的概述开始叙述,结合布勒东超现实主义的表现,从布勒东超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特点以及美学特征等进行研究,结合布勒东超现实主义的作品进行分析,探讨具体的影响。1 布勒东的超现实主义的形成
布勒东的超现实主义,起源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并最终在与苏波、阿拉贡、艾吕雅的研究交流与分歧之中,形成了独属于布勒东的超现实主义。其一反传统文艺,走上了反传统,反理性的道路。在其发展过程中,影响力从其发源地法国开始,逐步扩张至西方各国,在世界文艺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1 布勒东超现实主义沿革
1896年,安德列布勒东出生于法国,学生时代的布勒东主要研究精神病学。从1917年开始,他开始大量阅读弗洛伊德的著作。1919年创办《文学》杂志。1921年布勒东与另一位名人苏波共同创作出第一部阐述了超现实主义的著作《磁场》,这部作品实质上展现表达了“无意识的书写”。1922年布勒东郑重提出定义了超现实主义理论。1924布勒东草拟了《超现实主义宣言》,并宣告超现实主义的正式诞生。1942年安德列布勒东把《超现实主义宣言》(Manifesto of Surrealism)正式公诸与众,并阐释了超现实主义理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布勒东重返法国重新建立起了超现实主义的团体。[1]p156
1.2 布勒东超现实主义创作手法
布勒东的超现实主义,主要有两种创作手法,分别是自动写作与梦幻记录。
1.2.1 自动写作
布勒东倡导无意识的“自动写作”。其要旨主要有四点:第一,自动写作的对象是脑中的潜意识和营造的梦幻世界。[9]p21第二,并非只有诗人作家才能有自动写作与其审美体验,只要对于潜意识和梦幻进行描写,人人都可以由这种审美体验。第三,自动写作要求作家挣脱理性与道德的束缚,即所谓本质性的美。第四,自动写作不是纯粹的,自动写作难免会有作者的主观意识投入,这里就要求写作者的“非功利性”。
布勒东坦承,“自动作用承之于巫师”。[5]p14虽然自动写作不是产生与布勒东,但却是发扬于布勒东。虽然后来超现实主义扩展到了其他美学领域,但超现主义者一直坚持自动写作在文学领域的独立性。
然而,自动写作最终没能保留下来,超现实主义者大都从20世纪30年代末开始淘汰了自动写作。
1.2.2 梦幻记录
超现实主义者认为人们心中的梦幻是不被外界环境干扰,最真实的,最具有启发性的自我认识。超现实主义者往往习惯把沉睡时的幻觉与梦境记录下来。为了记录幻觉与梦境,他们甚至可以借助外力,借用催眠,在半梦半醒之间进行记录。
所谓梦幻记录,必定是与现实记录相反的一种创作方法,超现实主义本就是反传统、反现实,其创作方法必然也是反传统、反现实的,所以梦幻记录这一创作方法的出现有其偶然性,但也是必然的。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