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的产生价值及规范使用分析
随着各种社交媒体如雨后春笋一般的出现,语言的表达方式也有了丰富与更新,语言构成的方式渐趋多样化,这类新型语言现象被称作网络语言。这类语言的出现既是对传统语言的补充,又为传统语言带来了挑战。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对两种语言进行对比,其各有长短。网络语言作为新型语言,其出现是为了帮助人们在社交媒体上沟通更加方便,因此这类语言精炼、搞笑,更容易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更能适应当前新型交流方式。网络语言宛如一股新鲜血液注入到传统语言中,人的发展提供动力。这类语言的产生虽然是以社交媒体作为孕育平台,但如今已经很好的进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越来越多地使用这类语言。网络流行语的产生不仅反映了当前科技的发展、更体现出当前社会的开放性程度逐渐加深,能够对当前的社会现象进行直观深刻的反映,宛如一面镜子,我们通过分析网络语言,就能深刻的认识到当前社会现实的发展情况。因此笔者以网络语言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结合理论依据以及现实发展情况对其进行分析,指出其发展过程中的弊端、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为语言创新以及社会文化进步提供动力。
目录
1. 引言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意义 1
2. 网络语言的内涵与特征 3
2.1网络语言的内涵 3
2.1.1网络语言的定义 3
2.1.2网络语言的性质 4
2.2网络语言的特征 4
2.2.1简洁明快性 5
2.2.2新颖独创性 5
2.2.3幽默诙谐性 5
2.2.4缺乏规范性 6
3. 网络语言的产生及价值分析 7
3.1网络语言的产生 7
3.1.1科技发展因素 7
3.1.2社会文化因素 7
3.1.3网民需求因素 8
3.2网络语言的价值 8
3.2.1语言价值 9
3.2.2语言学价值 10
4. 网络语言的规范使用分析 11
4.1网络语言使用中的不规范问题 11
4.1.1错别字使用泛滥 11
4.1.2低俗化现象明显 11
4.1.3句法使用不规范 11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4.2网络语言规范使用的建议 12
4.2.1净化语言环境 12
4.2.2加强道德约束 13
4.2.3完善法律法规 13
结论 14
参考文献 15
1.引言
1.1研究背景
网络随着科技的发展已经成功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互联网的使用的普遍性越来越高,各类社交APP层出不穷,各类APP上的交际用语数量随着用户的增多呈不断上升趋势。网络流行用语的发展势头正猛。网络用语凭借其精炼、生动形象、幽默风趣、贴切的特点受到大众的欢迎,以至于人们纷纷将网络用语用于日常生活的交流中,一方面因为这类用语可以生动形象的表现出大众的情感,另一方面这类语言的精炼也为大众的交流提供了便利。但并不是所有的网络用语文明性都较高,部分网络用语及文明性较差,甚至粗俗,这类网络用语的传播会对我国社会风气造成不健康影响,甚至影响整个文明的发展。
1.2研究意义
网络用语作为一种新型的语言现象,其不仅是对传统语言现象的补充,也不仅是对当今社会现实状况的深刻反映,更是反映出当今互联网主要使用群体——青年人的生活状态、思想意识、精神状态。基于网络用语的重要性,对其进行分析,不仅有助于为传统语言提供新鲜的发展血液,也不仅有助于对当今社会现实状况的把握,更有助于了解青年一代所思所想所做,在对这些情况进行把握的基础上才能更加明确采取何种措施能够推动社会的发展以及文明的进步。比如《人民日报》在2016年发表了一篇以流行用语为主题的文章,将古人与我们现在评论同一件事的用语进行对比,比如古人形容人漂亮,会用到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国色天香,颜如冠玉、长身玉立,而我们只会用萌萌哒、小鲜肉、白富美;古人形容人难看会用到灰容土貌、百拙千丑,而我们会用到颜值低、有损市容、屌丝;当古人形容心情时会用到喜上眉梢、眼笑眉飞、百感交集,而我们只会用到:“心塞”、“忧桑”、“嗨””我们研究网络流行语的过程中要把握好研究的力度,既不能过度宽容,也不能一味限制。从本质上讲网络流行用语,其根本属于语言现象,是语言的一种,其存在本身会受到社会的考验,我们无法决定它能否生存,生存与否,需要看语言本身能否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符合大众审美需求。在这一检验过程中,对于语言的客观性,我们虽然是要秉持尊重的态度,但不能过度纵容,因为语言本身作为社会文化传播媒介之一,不仅仅反映一个国家的文化发展水平,更会对社会文明发展起到影响作用。一个使用文明程度较低语言的国家,其文化内涵也会受到冲击。因此,对网络语言的研究,不仅仅是能够对社会现实现状有所把握了解,不仅仅是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文化,不仅仅是能够帮助大众更好的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交流与互动,并且这一研究会直接对我国社会文明的建设工作产生重要意义。
2.网络语言的内涵与特征
2.1网络语言的内涵
2.1.1网络语言的定义
国内对网络语言进行研究的学者越来越多,关于网络语言的定义内涵,学者也是各抒己见,各类说法层出不穷,笔者通过查阅大量资料进行总结,总结结果有以下四点:
1.劲松、麒可在《网络语言是什么语言》中指出:在对网络语言进行定义时,需要从广狭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定义,狭义的主要指的是互联网使用者在使用互联网进行交流的过程中使用的语言;广义的主要指一切与互联网有关的语言。
2.周洪波在他的专著《中国网络语言词典》的序中写道:,使用网络过程中使用的语言就是网络语言,可以划分为三种,第一种,互联网使用者在使用互联网进行交流的过程中使用的语言;第二种,专业人士使用的专业性较强的网络术语;第三种,除上述两种情况之外的其他与网络相关的语言。
3.于根元认为,我们所研究的网络语言,这个词归根到底也是一个随着网络兴起而产生的网络用语,这类语言是具有演变过程的,最开始我们用这个词来形容专业性较强技术语言,后期用来形容互联网使用者在使用互联网进行交流过程中使用的生动、幽默、形象的语言。
4.何洪峰在他的《从符号系统的角度看“网络语言”》进一步指出,网络用语这一词其实有三部分的含义,第一部分是专业人士使用的计算机语言;第二部分是指互联网使用者为方便交流而创造出的语言信息;第三部分则是媒体所用的语言,它的特点与现代汉语相一致。
目录
1. 引言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意义 1
2. 网络语言的内涵与特征 3
2.1网络语言的内涵 3
2.1.1网络语言的定义 3
2.1.2网络语言的性质 4
2.2网络语言的特征 4
2.2.1简洁明快性 5
2.2.2新颖独创性 5
2.2.3幽默诙谐性 5
2.2.4缺乏规范性 6
3. 网络语言的产生及价值分析 7
3.1网络语言的产生 7
3.1.1科技发展因素 7
3.1.2社会文化因素 7
3.1.3网民需求因素 8
3.2网络语言的价值 8
3.2.1语言价值 9
3.2.2语言学价值 10
4. 网络语言的规范使用分析 11
4.1网络语言使用中的不规范问题 11
4.1.1错别字使用泛滥 11
4.1.2低俗化现象明显 11
4.1.3句法使用不规范 11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4.2网络语言规范使用的建议 12
4.2.1净化语言环境 12
4.2.2加强道德约束 13
4.2.3完善法律法规 13
结论 14
参考文献 15
1.引言
1.1研究背景
网络随着科技的发展已经成功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互联网的使用的普遍性越来越高,各类社交APP层出不穷,各类APP上的交际用语数量随着用户的增多呈不断上升趋势。网络流行用语的发展势头正猛。网络用语凭借其精炼、生动形象、幽默风趣、贴切的特点受到大众的欢迎,以至于人们纷纷将网络用语用于日常生活的交流中,一方面因为这类用语可以生动形象的表现出大众的情感,另一方面这类语言的精炼也为大众的交流提供了便利。但并不是所有的网络用语文明性都较高,部分网络用语及文明性较差,甚至粗俗,这类网络用语的传播会对我国社会风气造成不健康影响,甚至影响整个文明的发展。
1.2研究意义
网络用语作为一种新型的语言现象,其不仅是对传统语言现象的补充,也不仅是对当今社会现实状况的深刻反映,更是反映出当今互联网主要使用群体——青年人的生活状态、思想意识、精神状态。基于网络用语的重要性,对其进行分析,不仅有助于为传统语言提供新鲜的发展血液,也不仅有助于对当今社会现实状况的把握,更有助于了解青年一代所思所想所做,在对这些情况进行把握的基础上才能更加明确采取何种措施能够推动社会的发展以及文明的进步。比如《人民日报》在2016年发表了一篇以流行用语为主题的文章,将古人与我们现在评论同一件事的用语进行对比,比如古人形容人漂亮,会用到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国色天香,颜如冠玉、长身玉立,而我们只会用萌萌哒、小鲜肉、白富美;古人形容人难看会用到灰容土貌、百拙千丑,而我们会用到颜值低、有损市容、屌丝;当古人形容心情时会用到喜上眉梢、眼笑眉飞、百感交集,而我们只会用到:“心塞”、“忧桑”、“嗨””我们研究网络流行语的过程中要把握好研究的力度,既不能过度宽容,也不能一味限制。从本质上讲网络流行用语,其根本属于语言现象,是语言的一种,其存在本身会受到社会的考验,我们无法决定它能否生存,生存与否,需要看语言本身能否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符合大众审美需求。在这一检验过程中,对于语言的客观性,我们虽然是要秉持尊重的态度,但不能过度纵容,因为语言本身作为社会文化传播媒介之一,不仅仅反映一个国家的文化发展水平,更会对社会文明发展起到影响作用。一个使用文明程度较低语言的国家,其文化内涵也会受到冲击。因此,对网络语言的研究,不仅仅是能够对社会现实现状有所把握了解,不仅仅是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文化,不仅仅是能够帮助大众更好的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交流与互动,并且这一研究会直接对我国社会文明的建设工作产生重要意义。
2.网络语言的内涵与特征
2.1网络语言的内涵
2.1.1网络语言的定义
国内对网络语言进行研究的学者越来越多,关于网络语言的定义内涵,学者也是各抒己见,各类说法层出不穷,笔者通过查阅大量资料进行总结,总结结果有以下四点:
1.劲松、麒可在《网络语言是什么语言》中指出:在对网络语言进行定义时,需要从广狭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定义,狭义的主要指的是互联网使用者在使用互联网进行交流的过程中使用的语言;广义的主要指一切与互联网有关的语言。
2.周洪波在他的专著《中国网络语言词典》的序中写道:,使用网络过程中使用的语言就是网络语言,可以划分为三种,第一种,互联网使用者在使用互联网进行交流的过程中使用的语言;第二种,专业人士使用的专业性较强的网络术语;第三种,除上述两种情况之外的其他与网络相关的语言。
3.于根元认为,我们所研究的网络语言,这个词归根到底也是一个随着网络兴起而产生的网络用语,这类语言是具有演变过程的,最开始我们用这个词来形容专业性较强技术语言,后期用来形容互联网使用者在使用互联网进行交流过程中使用的生动、幽默、形象的语言。
4.何洪峰在他的《从符号系统的角度看“网络语言”》进一步指出,网络用语这一词其实有三部分的含义,第一部分是专业人士使用的计算机语言;第二部分是指互联网使用者为方便交流而创造出的语言信息;第三部分则是媒体所用的语言,它的特点与现代汉语相一致。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