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小说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高中语文小说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20191210155513]
内容摘要:高中小说教学倾向于文学作品的欣赏教学。语文课堂中小说教学包括记叙、议论、描写等一系列表达方式的教与学,同时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对小说的艺术形象进行分析,从而了解人文历史、感悟人生、体会世间百态、陶冶情操、激发审美情趣,培养审美能力。在高中语文小说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同时要注重小说本身的特征。然而,由于现阶段高中语文小说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导致教师教学模式趋于单一化,学生兴趣不高,效率低下。增强学生的小说阅读兴趣,提高教师对于小说专业知识的认识,不断创设新的阅读教学模式成为当务之急。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小说教学现状分析对策研究
目 录
引 言 1
一、高中语文小说教学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2
(一)小说的定义、特征和类型 2
(二)高中语文小说教学中应该遵循的原则 3
1.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 3
2.传授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品德修养 4
3.注重小说本身的特征 5
二、高中语文小说教学的现状分析 5
(一)现阶段高中语文小说教学现状 5
1.教学趋于单一化 5
2.学生兴趣不高,效率低下 6
(二)现阶段高中语文小说教学现状形成的原因 7
1. 教师的知识储备量有待提高 7
2.学生升学压力的影响 7
三、高中小说教学对策研究 8
(一)增强学生的小说阅读兴趣 8
(二)加强教师的知识储备,提高教师的小说素养 8
(三)教师,学生,文本,情境四位一体 9
(四)学习方式多样化 10
(五)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10
结 语 11
参考文献 12
致 谢 13
引 言
小说是叙事文学的代表,在文学领域中有着重要的位置。它是对人物命运散文语言的描述,是生活的典型表现。同时,它还是形象艺术、语言艺术和创造性构想的有效融合,并且创新地运用一系列的表现手法。小说教学长久以来在语文教育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尤其是在高中语文课本中,小说体裁的课文有着很大的比例。而从教学教材处理的情况来看,高中小说教学倾向于文学作品欣赏教学。
高中语文小说课堂教学不仅要包含记叙、议论、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的教与学,还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对小说的艺术形象进行分析。从而使学生了解人文历史、感悟人生、体会世间百态。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要点在于培养学生具备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按部就班地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能力,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同时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但是,如今在高中课堂里,小说教学却没有引起高中学生的极大热情。高中生里,这样的情况十分常见:业余时间里,他们对一些当红小说十分追捧,与之相对的是对高中教材小说选文的冷眼以待,许多学生在刚刚拿到课本时怀着先睹为快的心态,将小说单元的课文通篇浏览,可是这种热情很快消失,随之而来的是在小说课堂上表现出的沉闷。难道是选文不够优秀?能够入选高中语文课本,大多都是经典之作。语文教师通常将这种现象的产生归因于学生长久以来养成的阅读习惯,学生往往只把阅读当作一种消遣,而不是学习的方式,浅尝辄止是他们已经形成的一种直觉处理方式。因为阅读小说是一项费时费力的但不费心的活动,同时也可以从中获得娱乐和休闲,所以每个人都喜欢看。既然说是 “消遣”,对文本的理解知识停留在表面而已。大多数学生都沉迷于它情节的曲折,生动,哪怕深入探究也不过是做一个十分浅显的人物分析。就像喜欢看电影的人,常常只关心故事的诱人或者将人物简单地分为好的或坏的。作为一种对于服务于语言学习的文本的理解,这显然是不够的甚至有偏差。?
那么究竟高中语文小说教学应该如何提高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继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这是作为教师要思考的问题。
一、高中语文小说教学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小说的定义、特征和类型
要研究高中语文小说教学,离不开对小说这一文学体裁本身的研究。
小说是四大文学体裁之一,以塑造人物形象为核心,经过对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的描述,加上相应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同时,小说有非常明确的主题。小说常常在描写人物故事的同时塑造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当然也不排除特殊情况。对话能否透露出鲜明的个性,人物的语言是不是有独特的语言风格,即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否鲜明,是衡量小说水平非常重要的标准。
在一般的文学中,小说概指长篇小说、中篇、短篇小说和微型小说。中文中的“小说”,严格地定义,找不到单一准确的英语单词可以完整地叙述它的内涵,但是大多数人会将选择用Novel翻译为小说。其实,在英文中,“Novel”是指篇幅相对较长的小说,而“Fiction”则是指虚构的文学作品。所以,中文中的“小说”需要多个英文单词组合在一起,才能表达其中的内涵。
小说是通过描绘人物形象来反映或大或小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样式。塑造人物形象是为了表现社会生活,表现社会生活的同时烘托了典型的人物形象,因此,它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塑造人物形象;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一系列对环境所做得具体描写。
小说中的人物都是虚构的,是作者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原型的一些特点整体融合铸造而成的虚构形象,所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相比较原型是更加典型的现实。
?在刻画人物的同时,小说的情节相对比较完整,一般包括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作者对于情节的匠心,对于表现人物形象的特点,表现鲜明的主题有着非常重要意义。
?在刻画人物形象,构思情节安排的同时,小说中要有具体的环境描写。环境描写包含了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两大类。小说的环境描写在为交代时代背景、衬托人物心情、刻画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渲染气氛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总而言之,小说中的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是构成小说的三要素,也是构成小说的基本特征。
小说按照分类标准的不同可以分为多种形式。一、根据长度来分:平均长度在一万字的小说将被列为短篇小说。在短篇小说中,通常安排是一人一地一时,就是一个主要人物,在一个地点,一个时间段,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为了减少角色、节约表演空间、让故事发展的时间缩短。但是,在这同时,虽然短篇小说对于字数有一定的限制,但是这绝对不意味着它是对长篇故事进行缩减或者直接只是长篇小说的一个纲要。短篇小说依旧遵循小说应该有的基本特征,对人物形象,环境描写等有足够的刻画。中篇小说是平均字数三至四万字的小说,这种小说比较容易驾驭。对于一般人而言,长篇小说难以驾驭,因为篇幅过于冗长,情节构架比较复杂,写到后来常常难以理出头绪,创作短篇小说则因为篇通篇小说对主题的呼应以及结构的严谨性。二、根据题材可以将小说分为历史小说、科幻小说、恐怖小说、推理小说、言情小说、军事小说等等。三、按照小说载体的不同,可以将小说分为书面小说、电子小说。四、按照小说写作人称的不同,可以将小说分为第一人称 、第二人称 、第三人称等五、按照小说流派的不同,还可以将小说分为意识流小说、魔幻现实主义、形式主义小说 、表现主义小说 、存在主义小说古典主义小说、 浪漫主义小说 、现实主义小说等六、按照小说年代的不同,可以将小说分为古代小说,现代小说,当代小说。
(二)高中语文小说教学中应该遵循的原则
1.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学生不能没有教师,教与学辩证统一。高中语文课程中的小说教学也遵循这一规律。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高中课程设置的立足点就是学生,因此,教学过程应该时刻以学生为主体。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学生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补短,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了解学习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能根据需要,采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阅读、交流中的问题。”这里,明确提出学生应该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而并非强求统一,这就要求老师在语文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尊重、鼓励、引导学生。
以学生为主体并不是意味着教师的作用就可以被忽视,在教育教学中,教师是领头羊的角色,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引,让学生能够更加高效地学习。时时刻刻以主导者的姿态,帮助学生形成个性。
2.传授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品德修养
在高中语文课程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形式教育论者提出要注重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知识的传授这一任务并不重要。实质教育论者提倡只向学生传授与实际生活相关联的有用的知识,对于思维训练则认为可以忽略不计。而真正有利于高中教育教学的正确方式,是将二者结合起来,即在传授给学生具体有用的知识的同时,注重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发展学生智力。也只有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以利于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其实质之一就是要把知识的传授和品德修养的培养结合起来。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经常容易犯两种错误,一种倾向是纯粹的思想道德教育,完全脱离书本,毫无依据可言,这更加像一个说教者的教诲,而不是一节能让人身心得到发展的语文课。这样做的后果是对于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毫无帮助,而一节语文课应该有的语文教学环节也完全被摒弃。还有一种倾向是只强调传授知识,完全抛弃对于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这种情况下,施教者偏执地认为学生学习了知识以后,思想品德也就会自然随之提高。这两种倾向都是不对的,正确的做法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在传授给学生知识的同时,要注意给学生施加积极影响,通过启发,激励,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积极的态度。例如在执教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本必修二中的《最后的常春藤叶》这篇小说时,不仅要把握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课本还直接提出了体会欧亨利似的结尾的妙处和通过对小说的研习,使学生对生命有新的感触和认识:坚强信念、珍爱生命的要求。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对生命产生积极的思考,正是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与提高学生品德修养的体现。
3.注重小说本身的特征
既然是进行高中小说教育教学,就必须要遵循小说本身的特征,小说的特征就是它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通过典型的环境描写来塑造各种各样具有典型性格的人物,反映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在高中语文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作为施教者的教师本身首先要对小说做到心中有数,一般来说,阅读小说要从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入手。1.理清故事情节。小说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大部分。小说情节安排通常是根据时间空间来安排的。此外,再有的时候,还可以根据小说中突出的人物或社会矛盾来理清楚小说的主要情节。2.把握人物形象。读懂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是读懂小说的基本要求。由于小说的基本特征,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等十分鲜明,易于把握。可以通过人物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概括出来。此外,小说三要素相辅相成,通过环境描写,情节的安排等也可以从侧面概括出任务的形象。3.理解典型环境。环境描写有交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等作用。理解环境描写,了解它在文章中的作用,能有助于我们理解人物形象,把握小说的主题思想。成功的环境描写,可以丰富小说的内容,突出小说的中心思想,使小说更具吸引力。
在高中语文小说教学中,教师应该将小说本身的特征烂熟于心,根据小说的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通过对课堂整体的把握,提升学生对小说这一文学体裁的鉴赏能力,将语文课上的有语文味,有文学味,有小说味。
二、高中语文小说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现阶段高中语文小说教学现状
1.教学趋于单一化
教师进行高中语文小说教学的过程应该是灵活的,生动的,引人入胜的。因为小说的基本特征就决定了它能够吸引人去关注它,阅读它。小说作为一种文学形式,本身是现实生活的艺术反映。小说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比生活中的原型更加具有典型性。其语言相比较诗歌、散文等表现形式,显得简单、朴实、易懂。因此,进入小说的门槛较低。而一旦进入,其丰富意蕴令你深陷其中。但是,由于多方面因素的牵绊,教师习惯性地对小说进行主题,人物,环境进行着千篇一律的教学,毫无生动形象可言,使得高中语文小说教育教学模式趋于单一化。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1465.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