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呼啸山庄》中的自然环境描写

浅析《呼啸山庄》中的自然环境描写[20191210155520]
内容摘要:《呼啸山庄》是一部意蕴丰富的小说,其自然环境描写也十分精彩。对自然环境描写的分析包括对其内容、特征和作用的分析。通过主人公故事开展的季节、气候、地点等分析自然环境描写的内容,在熟悉理解内容的基础上通过诗化特征和象征特征来分析自然环境描写的特征。并通过共性的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来分析作为个体的《呼啸山庄》中的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通过这几个方面对《呼啸山庄》这部小说有更全面深刻的理解。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呼啸山庄自然环境内容特征作用
目 录
一、前言 1
二、自然环境描写的内容 2
三、自然环境描写的特征 3
(一)诗化特征 3
(二)象征特征 4
1.以“树”象征人性 4
2.以“荒原”象征自由与爱情 5
3.以“山庄”象征文明 6
四、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6
(一)推动情节发展 7
(二)渲染故事气氛 7
(三)烘托人物心情 9
(四)暗示社会环境 10
(五)深化作品主题 10
五、结语 11
参考文献 12
致 谢 14
浅析《呼啸山庄》中的自然环境描写
一、前言
艾米莉?勃朗特是一位伟大的小说家、诗人。她出生于十九世纪英国的一个牧师家庭中。这位女作家在世时间非常短暂,仅仅三十年不到。她在世的这三十年也正是英国社会动荡的三十年。在这三十年间英国资本主义不断发展,同时它的缺陷也日渐显露。劳动力与资本之间的矛盾越发尖锐,失业人数激增,社会的贫富差距巨大,大量的童工被残酷地折磨至死。艾米莉从小深受父亲的影响,常常阅读政治刊物,喜欢议论政治。她表面沉默寡言,内心热情奔放,虽不懂政治,却十分关心政治。
面对这样的社会,艾米莉深感不满却又无可奈何。于是她将自己的社会正义感和对于底层人民的同情融入到了她的文学作品中。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呼啸山庄》。这部旷世巨著也奠定了艾米莉在英国文学史甚至是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艾米莉的创作是以诗为开端,她在着手创作《呼啸山庄》之前的十几年间,陆续写出了一部充满浪漫情调的仿英雄传奇《贡代尔传奇》。她还创作了许多的短诗,保留至今的约有200首。这些诗作不光本身具有不凡的艺术价值,而且也为《呼啸山庄》的创作提供了有益的准备。同时《呼啸山庄》也是她诗歌创作的继续。艾米莉的诗以真挚取胜,同时不乏粗犷雄劲和深沉的笔触,这也就为《呼啸山庄》奠定了情感格调。
《呼啸山庄》这部小说描写的是呼啸山庄老主人恩萧先生收养了一个吉卜赛弃儿希刺克利夫,希刺克里夫从小饱受屈辱而后他最心爱的凯瑟琳又嫁与他人,于是他离家出走,赚取了大量的财富。荣归故乡后对凯瑟琳的丈夫林淳和与他有血缘关系的人进行没有人性的复仇的故事。这部小说贯穿着强烈的压迫与反压迫、为了幸福而不断斗争的精神,同时又有离奇、紧张的浪漫气氛笼罩全文。这部小说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一反同时期文学作品的凄苦悲凉的情感,表现了两个身居荒原的年轻人之间的浓烈的爱与恨。英国小说理论家弗吉尼亚?伍尔芙曾这样评价:“《呼啸山庄》是一本比《简?爱》更难理解的书,因为艾米莉是一个比夏洛蒂更伟大的诗人。”
就是这样一本巨著,在艾米莉身前没有引起关注,却在她去世之后引发了巨大的轰动,吸引了大量学者的关注和研究。大多数人研究的关注点是主人公希刺克里夫和凯瑟琳的人物分析和他们之间的爱情悲剧。而对同作为小说三要素之一的环境的分析却少之又少。环境又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想要真正读懂一本小说也就必须了解环境之中的自然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它对于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故事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暗示社会环境和深化作品主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小说中的自然环境描写,从而对《呼啸山庄》有更深一步的理解。通过共性的自然环境对小说的作用的知识来分析和理解作为个体的《呼啸山庄》的具体作用。通过分析《呼啸山庄》的自然环境来更好地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从而更深的了解小说的主旨,也能更加深刻地了解这部小说对后世的巨大影响及不凡的教育意义。
二、自然环境描写的内容
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包括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而自然环境描写包括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季节以及气候和景物等,《呼啸山庄》在行文的各个片段都有对不同的时间、地点和季节的描述。
在小说的第二章描述洛克伍德第二次拜访呼啸山庄时写到“黑夜提前降临,天空和群山混杂在一团寒烈的旋风和使人窒息的大雪中。”这句话既交代了当时的时间和恶劣的气候,也使他不得不留宿呼啸山庄变得合情合理。
再如第九章中对于希刺克里夫离家出走的夜晚的描述,“那是一个非常黑的夏天的夜晚,乌云密布,一场大雷雨即将到来。午夜时分,一场大暴雨气势汹汹的来了。”这里的环境描写不仅交代了希刺克里夫离家的时间、季节和气候,更是渲染了从山雨欲来风满楼到狂风暴雨的紧张的气氛。“暴雨”这个气候贯穿了这部小说的始终,这也是人们惯用的手法,用大自然的风云突变来展示人物内心情感的巨变。
又如第十三章中的埃德加向病情稍有起色的凯瑟琳口述的清丽的环境,“山庄中的雪都化完了,在整个旷野上只能看到两个白点,蓝蓝的天空中百灵鸟在唱歌,小溪中都涨满了水。”这样一派春意复苏的景象在交代了故事发展的季节和气候的同时,给人以充满了希望之感。营造了充满生机、和平的意境。暂时的平静却也预示着更大的动荡的到来。
三、自然环境描写的特征
(一)诗化特征
艺术家总有其自己的特征,她总是按照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创造美。艾米莉的创作是以诗为开端,这就不可避免的使她的小说中也带有浓重的诗化特征。之所以说《呼啸山庄》是诗化小说中的经典,是因为小说中随着情节的变化起伏而不断改变的从柔和变为阴郁最后再变为清新的色彩。色彩是构成环境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色彩的感觉是美感最普及的形式,也是最直接的形式。作者着重用不同色彩的变化来叙写不同的情景,营造不同的意境。
首先在小说的第三章中:“幸亏他陪我,因为整个山脊仿佛一片波涛滚滚的白色海洋。它的起伏并不指示出地面的凸凹不平,至少,许多坑是被填平了;而且整个蜿蜒的丘陵—石矿的残迹—都从我昨天走过时在我心上所留下的地图中抹掉了。”在这里面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山脊”比喻为“波涛滚滚的白色海洋”白色”代表着纯洁,营造了一种荒凉但又不失柔和清丽的意境,这正好契合了荒原所具备的特点,与这段的后面作者所见相呼应。
又如小说的第十一章中作者有这样一段环境描写:“太阳把它的灰顶照得黄黄的,使我想起了夏天。我说不出为什么,只是一霎时,一股孩子时的情感涌进我的心里。二十年前辛徳雷和我们这儿当作留连忘返的地方。我对这块被风吹雨打的岩石盯了很久;又蹲下来看,看见靠近地底下那一个洞,仍然装满了蜗牛和碎石子。”这里面“灰”是一种暗色调,与荒原上的主色调相一致,但作者继而又说太阳打在上面时是“黄黄的”这样一说让文章瞬间有了一种温暖明丽的意境,同时表现出主人公当时愉快的心情。
再如小说的第三十二章中:“后面是落日残黑,前面是正在升起的月亮的淡淡的光辉—一个渐渐消退,另一个渐渐亮起来在我望得见那里之前,西边只剩下白天的一点失去光彩的琥珀色的光辉了。”凯瑟琳去世之后的呼啸山庄在希刺克厉夫的影响下整个基调都是黑暗的,而希刺克厉夫去世之后的呼啸山庄开始由黑色向琥珀色转变,体现了呼啸山庄中的人物的情感开始变得轻快,也体现了人性开始复苏。这也展示了意境由阴郁逐渐向充满生机和明快转变。
小说的第三十四章中:“那时正是在四月里,天气温和悦人,青草被雨水和阳光滋养得要多绿有多绿,靠南墙的两棵矮苹果树正在盛开时节。”这里绿色的青草和蓝色的天空,自然的色彩,含蓄又清新,呈现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气象。
从“白色、黄色”到“灰色、黑色”再到“琥珀色、绿色、蓝色”利用人们的视觉和感觉的变化特点,将人物的命运发展与自然环境的色彩变化相呼应。自然界变化无穷的的色彩,体现了艾米莉诗歌手法运用的技巧的娴熟。她从人类最基本的认识规律—感觉入手,利用色彩的变化营造不同的意境,使得环境描写充满诗意。能够激起读者联想,引起读者的共鸣。同时自然环境中的色彩描写为刻画主人公的性格和暗示处境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象征特征
1.以“树”象征人性
在小说的第一章中有这样一段话:“这地方在风暴的天气里所受的气压骚动。的确,他们这儿一定是随时都流通着振奋精神的纯洁空气。从房屋那头有几棵矮小的枞树过度倾斜,还有那一排瘦削的荆棘都向着一个方向伸展枝条,仿佛在向太阳乞讨温暖,就可以猜想到北风吹过的威力了。”这里面树被终年不断的猛烈的北风吹得枝条向着一个地方过度倾斜,本来树是可以正常地生长的,但是“树性”被狂风扭曲,这里“树性”象征着人性,人性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不断在承受强暴的压力而变得扭曲。
首先是希刺克里夫人性的扭曲。在辛德雷死后,希刺克里夫对小哈里顿说:“现在,你是我的了!我们要看看用同样的风吹扭它,这棵树会不会像另外一棵树长得那样弯曲。”这里把小哈里顿比成一棵树,而另一棵树就是希刺克里夫自己。由于希刺克里夫长期被辛德雷虐待,身心受到严重伤害,以及失去一生挚爱凯瑟琳,这些使他的人性渐渐扭曲,心中充满了仇恨以及报仇的欲望。因为这些,在获得了复仇的资本之后,希刺克厉夫就开始了疯狂的复仇。他先设计夺得了呼啸山庄的田产,害得辛徳雷身无分文,看着辛徳雷狼狈地死在自己眼前。对于夺走凯瑟琳的埃德加他更是疯狂的报复。他肆意的闯入了凯瑟琳和埃德加的生活中,故意挑起他们夫妻间的不和,凯瑟琳因他和埃德加双重的刺激最终难产去世。他引诱埃德加的妹妹伊莎贝拉跟自己私奔却在结婚后残忍的折磨她导致伊莎贝拉孤独的在异乡死去。后来他又把埃德加的女儿骗到呼啸山庄,逼迫她和自己快死的儿子结婚,同时软禁她,甚至明知埃德加快死了都不让女儿和他相见并且最后夺走了画眉田庄。
希刺克厉夫的报复没有止步于恩萧和埃德加的死亡,他要更彻底毁灭恩萧和林淳这两个家族,让他们的后代像当年的自己那样饱受身心折磨和痛苦。小哈里顿出生不久母亲便去世了,父亲因此整日酗酒,对他毫不关心甚至是打骂。没有人爱他,也没有人照顾他。希刺克厉夫怂恿他说脏话,骂人。哈里顿从小就被剥夺受教育的权利,在希刺克里夫的影响下,人性也渐渐像被北风一直吹袭的树一样扭曲,长大后满口粗话,毫无礼貌,举止粗俗。
2.以“荒原”象征自由与爱情
作家一般都会把自己成长经历的、比较熟悉的环境作为小说中的惯用环境。爱米莉?勃朗特生活的地方土地贫瘠,大部分都是荒野,还有很多沼泽,气候也很恶劣,经常有大风大雨。夏洛蒂?勃朗特曾说:“我妹妹艾米莉爱荒原。在她眼中,最幽暗的石楠丛会开放出比玫瑰还要娇艳的花;在她心里,银灰色的山坡上一处黑沉沉的溪谷,会变成人间乐园。”在这样特别的自然环境中生活的人,感情的变化比较大,对于爱和恨的感觉往往也比较强烈。
在小说中,男女主人公从小生活在荒原上。小说第三章有段话:“整个蜿蜒的丘陵—石矿的残迹—都从我昨天走过时在我心上所留下的地图中抹掉了。我曾注意到在路的一边,每隔六七码就有一排直立的石头,一直延续到荒原的尽头。”呼啸山庄所处的荒原几乎与世隔绝,这儿有低矮的灌木和杂草,自由的空气,潺潺的溪流和石楠,这里是一个充满自由和活力的世界。这导致了凯瑟琳活泼好动、追求自由,希刺克厉夫性格放荡不羁。可以自由自在嬉戏玩耍的荒原是他们躲避死气沉沉的家人和迫害的地方。法国作家莫阿罗所说:“最广阔、最仁慈的避难所是大自然。”广裹、粗犷、静谧的荒原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安慰,荒原的特质也深深渗透进他们的灵魂深处,以致于他们因心灵的交融而形影不离、渐生爱慕。他们把彼此视为自己的精神乐园,是自己生命中不能缺少的荒原。
在善良美好的埃德加向凯瑟琳求婚后,虽然凯瑟琳内心看不起埃德加缺乏阳刚之气,但是荒原毕竞不是世外桃源,而是整个文明社会的一部分,毕竟文明传统的势力太大了,最终凯瑟琳答应嫁给她并不爱的埃德加。但是在她心中却始终对希刺克厉夫有感情。对于凯瑟琳来说,埃德加就好像是天堂而希刺克厉夫则意味着荒原。天堂虽然富丽堂皇却不适合她;荒原虽然荒凉贫瘠却让她充满了生命的活力。所以凯瑟琳会梦见“天堂不象是我的家,我哭碎了心闹着要回到人世来,惹得天使们大怒,把我摔了下来直掉在荒原中心呼啸山庄的山顶上,我就在那儿快乐地哭醒了。”
3.以“山庄”象征文明
呼啸山庄处于贫瘠的荒丘之上,日夜经受着风暴的侵袭。这里的典型风景是“过度倾斜的矮小的枞树”、“瘦削的荆棘”、“土地由于结了一层黑冰而冻得坚硬”、“窄小的窗子深深地嵌在墙里,墙角有大块的凸出的石头防护着”。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的恩萧一家性格粗犷、阴郁顽固。而清冷萧条的环境预示了其中人物最终的悲剧命运。呼啸山庄中的凯瑟琳与希刺克厉夫狂风暴雨般的爱情,就像在旷野荒原上饱经风雨的呼啸山庄一样原始狂野,不被世俗社会接受。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1498.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