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家婚与传统婚姻形式的比较研究
“并家婚”是一种新型婚姻形式,它产生的时间较短,主要流行于江浙一带,发生在独生子女家庭之间。传统婚姻形式主要分为嫁娶婚和招赘婚两种。“并家婚”与传统婚姻形式具有相同的法律形式、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在婚姻礼俗、婚姻支付、姓氏确定、婚后居住安排、权利与义务、家庭关系等方面存在不同。从传统婚姻形式到“并家婚”,婚姻形式变迁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如家庭结构小型化、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女性社会地位提高、婚姻成本增长等。“并家婚”未来在延续性和地域性方面会如何发展,这一问题值得我们去探索、预测。关键词 并家婚,传统婚姻形式,比较,婚姻形式变迁,未来
目 录
1 引言1
2 “并家婚”与传统婚姻形式的内涵1
2.1 “并家婚”的内涵1
2.2 传统婚姻形式的内涵2
3 “并家婚”与传统婚姻形式的异同点2
3.1 “并家婚”与传统婚姻形式的相同点2
3.2 “并家婚”与传统婚姻形式的不同点3
4 婚姻形式变迁的原因分析6
4.1 家庭结构的小型化6
4.2 社会保障机制的不健全7
4.3 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8
4.4 婚姻成本的增长8
5 “并家婚”的未来9
5.1 延续性9
5.2 地域性9
结论 11
致谢 12
注释 14
参考文献15
附录:访谈提纲17
1 引言
婚姻是人类社会自形成之日起就产生的一种最古老、最普遍的社会现象。在中国古代,婚姻的原意主要是指亲属关系,强调婚姻对一个家庭或者家族的社会意义,而不重视婚姻对结婚双方自身的意义。传统婚姻形式主要分为嫁娶婚和招赘婚两种,它们分别对应“从夫居”和“从妻居”两种婚居模式。嫁娶婚是中国古代婚姻的主干,是最基本的婚姻形式,它指男方将女方娶回家,夫妻婚后在男方家中生活,所生子女随男方姓。招赘婚则指男方到女方家做赘婿,夫妻婚后在女方家中生活,所生子女随女方姓。
1982年,计划生育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大力倡导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独生子女家庭因此迅猛增加。21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世纪初,第一代独生子女“80后”进入婚育年龄,在快速发展的经济、传统思想观念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一种新型婚姻形式应运而生——“并家婚”。“并家婚”主要流行于江浙一带,发生在独生子女家庭之间。它是传统婚姻形式的一种变形,是在嫁娶婚和招赘婚之间采取的一种折中方式。
本文主要运用了三种调查方法。一是文献法,查阅大量有关“并家婚”与传统婚姻形式的著作、期刊,熟悉和了解已有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对“并家婚”与传统婚姻形式的概念进行界定;二是访谈法,选取采取“并家婚”、嫁娶婚和招赘婚三种不同婚姻形式的对象进行访谈,访谈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婚姻礼俗、婚姻支付、孩子姓氏确定、婚后居住安排、权利与义务、家庭关系、对“并家婚”未来发展的看法等;三是比较法,对收集、整理后的访谈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并家婚”与传统婚姻形式的异同点,并在此基础上撰写论文。
2 “并家婚”与传统婚姻形式的内涵
2.1 “并家婚”的内涵
“并家婚”原是浙南畲族特有的婚俗,当地称之为“做两头亲家”。90年代以来,独生子女家庭数量的增加使这一婚俗逐渐扩展到浙北、苏南一带。由于结婚的男女双方都是独生子女,女方父母不愿意女儿嫁到男方,男方父母不愿意儿子入赘到女方家,作为折中办法就采用了“并家婚”这一婚姻形式。“并家婚”产生的时间较短,且具有地域性,因而目前尚无统一的称呼(本文称之为“并家婚”),“两家并一家”、“两头亲”、“两头走”、“两头住”、“两头奔”、“两不做”、“两边蹲”、“两头挂”等都是“并家婚”的别称。“并家婚”是一种有别于嫁娶婚和招赘婚的新型婚姻形式,其主要特点有:男女双方结婚,男方不算娶,女方不算嫁,男女双方家中各自装修新房、各办喜宴,夫妻婚后在双方家庭轮流居住,主张生两个孩子,各有一个孩子随父姓或母姓,有义务赡养双方父母,也有权利继承各自父母的财产,具体形式各地域以及各个家庭会有所差异,从婚姻的缔结到日常生活的安排都体现出很强的协商性[1]。
2.2 传统婚姻形式的内涵
婚姻形式是指人们为达到成婚目的而采取的各种方式、方法[2]。传统婚姻形式主要分为嫁娶婚和招赘婚两种。
嫁娶婚是指男方将女方娶回家,夫妻婚后在男方家中生活,所生子女随男方姓。它在形式上属于从夫居,是中国古代婚姻的主干,是最基本的婚姻形式。传统婚姻习俗中,女子出嫁后,没有权利继承父母财产,同时也不用为父母养老送终,就像俗语所说的“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
招赘婚是指男方入赘到女方家,夫妻婚后在女方家中生活,所生子女随女方姓。它在形式上属于从妻居。同出嫁女子一样,男子入赘后,没有继承父母财产的权利,也无需承担养老义务。对于招赘婚,学者们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招赘婚是对主流婚姻形式的补充,也有的认为招赘婚是传统婚姻形式的变形,只是男女双方角色互换而已。李树茁认为:“当代中国农村的招赘婚姻模式有应时性变化和制度性变化两种类型”[3]。应时性招赘主要是为了传宗接代,确保家族连续、保存;而制度性招赘是由人口、经济因素引起的,主要是为了弥补家中劳动力不足以及满足养老需求。实际上,大多招赘婚都是应时性招赘和制度性招赘的结合。
3 “并家婚”与传统婚姻形式的异同点
结合文献调查和实证调查所获得的资料,笔者对“并家婚”与传统婚姻形式的异同点进行了分析。“并家婚”与传统婚姻形式具有相同的法律形式、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它们的不同点主要体现在婚姻礼俗、婚姻支付、姓氏确定、婚后居住安排、权利与义务及家庭关系六方面。
目 录
1 引言1
2 “并家婚”与传统婚姻形式的内涵1
2.1 “并家婚”的内涵1
2.2 传统婚姻形式的内涵2
3 “并家婚”与传统婚姻形式的异同点2
3.1 “并家婚”与传统婚姻形式的相同点2
3.2 “并家婚”与传统婚姻形式的不同点3
4 婚姻形式变迁的原因分析6
4.1 家庭结构的小型化6
4.2 社会保障机制的不健全7
4.3 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8
4.4 婚姻成本的增长8
5 “并家婚”的未来9
5.1 延续性9
5.2 地域性9
结论 11
致谢 12
注释 14
参考文献15
附录:访谈提纲17
1 引言
婚姻是人类社会自形成之日起就产生的一种最古老、最普遍的社会现象。在中国古代,婚姻的原意主要是指亲属关系,强调婚姻对一个家庭或者家族的社会意义,而不重视婚姻对结婚双方自身的意义。传统婚姻形式主要分为嫁娶婚和招赘婚两种,它们分别对应“从夫居”和“从妻居”两种婚居模式。嫁娶婚是中国古代婚姻的主干,是最基本的婚姻形式,它指男方将女方娶回家,夫妻婚后在男方家中生活,所生子女随男方姓。招赘婚则指男方到女方家做赘婿,夫妻婚后在女方家中生活,所生子女随女方姓。
1982年,计划生育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大力倡导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独生子女家庭因此迅猛增加。21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世纪初,第一代独生子女“80后”进入婚育年龄,在快速发展的经济、传统思想观念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一种新型婚姻形式应运而生——“并家婚”。“并家婚”主要流行于江浙一带,发生在独生子女家庭之间。它是传统婚姻形式的一种变形,是在嫁娶婚和招赘婚之间采取的一种折中方式。
本文主要运用了三种调查方法。一是文献法,查阅大量有关“并家婚”与传统婚姻形式的著作、期刊,熟悉和了解已有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对“并家婚”与传统婚姻形式的概念进行界定;二是访谈法,选取采取“并家婚”、嫁娶婚和招赘婚三种不同婚姻形式的对象进行访谈,访谈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婚姻礼俗、婚姻支付、孩子姓氏确定、婚后居住安排、权利与义务、家庭关系、对“并家婚”未来发展的看法等;三是比较法,对收集、整理后的访谈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并家婚”与传统婚姻形式的异同点,并在此基础上撰写论文。
2 “并家婚”与传统婚姻形式的内涵
2.1 “并家婚”的内涵
“并家婚”原是浙南畲族特有的婚俗,当地称之为“做两头亲家”。90年代以来,独生子女家庭数量的增加使这一婚俗逐渐扩展到浙北、苏南一带。由于结婚的男女双方都是独生子女,女方父母不愿意女儿嫁到男方,男方父母不愿意儿子入赘到女方家,作为折中办法就采用了“并家婚”这一婚姻形式。“并家婚”产生的时间较短,且具有地域性,因而目前尚无统一的称呼(本文称之为“并家婚”),“两家并一家”、“两头亲”、“两头走”、“两头住”、“两头奔”、“两不做”、“两边蹲”、“两头挂”等都是“并家婚”的别称。“并家婚”是一种有别于嫁娶婚和招赘婚的新型婚姻形式,其主要特点有:男女双方结婚,男方不算娶,女方不算嫁,男女双方家中各自装修新房、各办喜宴,夫妻婚后在双方家庭轮流居住,主张生两个孩子,各有一个孩子随父姓或母姓,有义务赡养双方父母,也有权利继承各自父母的财产,具体形式各地域以及各个家庭会有所差异,从婚姻的缔结到日常生活的安排都体现出很强的协商性[1]。
2.2 传统婚姻形式的内涵
婚姻形式是指人们为达到成婚目的而采取的各种方式、方法[2]。传统婚姻形式主要分为嫁娶婚和招赘婚两种。
嫁娶婚是指男方将女方娶回家,夫妻婚后在男方家中生活,所生子女随男方姓。它在形式上属于从夫居,是中国古代婚姻的主干,是最基本的婚姻形式。传统婚姻习俗中,女子出嫁后,没有权利继承父母财产,同时也不用为父母养老送终,就像俗语所说的“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
招赘婚是指男方入赘到女方家,夫妻婚后在女方家中生活,所生子女随女方姓。它在形式上属于从妻居。同出嫁女子一样,男子入赘后,没有继承父母财产的权利,也无需承担养老义务。对于招赘婚,学者们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招赘婚是对主流婚姻形式的补充,也有的认为招赘婚是传统婚姻形式的变形,只是男女双方角色互换而已。李树茁认为:“当代中国农村的招赘婚姻模式有应时性变化和制度性变化两种类型”[3]。应时性招赘主要是为了传宗接代,确保家族连续、保存;而制度性招赘是由人口、经济因素引起的,主要是为了弥补家中劳动力不足以及满足养老需求。实际上,大多招赘婚都是应时性招赘和制度性招赘的结合。
3 “并家婚”与传统婚姻形式的异同点
结合文献调查和实证调查所获得的资料,笔者对“并家婚”与传统婚姻形式的异同点进行了分析。“并家婚”与传统婚姻形式具有相同的法律形式、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它们的不同点主要体现在婚姻礼俗、婚姻支付、姓氏确定、婚后居住安排、权利与义务及家庭关系六方面。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