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高粱家族中戴凤莲的红高粱”精神(附件)

摘 要莫言《红高粱家族》是一曲人性光辉的赞歌,又是一首可歌可泣的抗日悲歌。作品深刻地揭示了生活在“高密东北乡”这块神奇的土地上的人们所具有的那种原始的野性、粗犷、豪放的生命力。作品热情讴歌了主人公的狂放不羁的个性和原始生命力的张扬,召唤中华民族之魂的回归。
目 录
引言 1
1 红高粱精神的文本呈现 2
1.1 对父权夫权的反叛 3
1.2 对民族的献身精神 4
1.3 对挫折的无畏精神 5
2 “红高粱”精神的文化溯源 6
2.1 个人因素 6
2.2 地域因素 6
2.3 社会因素 7
2.4 历史因素 8
3 “红高粱”精神的哲学内涵 9
3.1 原始生命力的崇拜 9
3.2 自我价值的彰显 10
3.3 时代精神的展现 11
结论 12
参考文献 13
致谢 14
引言
一九八六年,作家莫言发表长篇小说 《红高粱家族》, 新时期作家的艺术想象被成功开启, 该部小说具有在文学史上具有很大的价值,在国内的学界也具有很强的关注性。论者写作《红高粱家族》,试图发现一些社会现实,比如,作者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生命意识” 和“性格底蕴”, 在写作中深刻体会到“人性的富美与丑陋、善良与邪恶”;他们认为作者以“草莽英雄儿女, 江湖恩仇血泪” 的家族历史, 将“中国农民的血气与精神”毫无保留地展现出来;《红高粱家族》这种去“精英” 化的叙事倾向, 是莫言回归“民间社会和民间生活” 的情感体验 , 它充分反映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民间价值立场”。[6]P99其实, 《红高粱家族》与所谓的“农民血气” 或“民间立场” 全然无关, 它是建立在1985年国内学界“主体性”大讨论的背景下产生的,是其直接产物, 同时也代表了知识分子自由意志的隐喻表达或精英意识。作者莫言自己对该小说做出了说明,他认为,这部小说是他本人在“经历了人生大转折以后”, 以超越现实道德规范与外在生活形态的审美视角, 于“特定时空”里去营造“一个久远的梦境”、“一种感伤的情绪” 和“一种精神的寄托”。这应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是对《红高粱家族》创作主题的最好诠释。[4]P58
1“红高粱”精神的文本呈现
1.1 对父权夫权的反抗精神
戴凤莲对自由与爱有着执着的追求。封建教条和了无生气的伦理尺标,永远无法框禁住崇尚自由和热爱生命的纯净之心,对于凤莲来说她一切生命的动向都是出于自己最真实的内在,唯一能被束住的也只有那双被迫裹残的小脚,但她的身一九八六年,作家莫言发表长篇小说 《红高粱家族》, 新时期作家的艺术想象被成功开启, 该部小说具有在文学史上具有很大的价值,在国内的学界也具有很强的关注性。论者写作《红高粱家族》,试图发现一些社会现实,比如,作者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生命意识” 和“性格底蕴”, 在写作中深刻体会到“人性的富美与丑陋、善良与邪恶”;[7]P76他们认为作者以“草莽英雄儿女, 江湖恩仇血泪” 的家族历史, 将“中国农民的血气与精神”毫无保留地展现出来;《红高粱家族》这种去“精英” 化的叙事倾向, 是莫言回归“民间社会和民间生活” 的情感体验 , 它充分反映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民间价值立场”。其实, 《红高粱家族》与所谓的“农民血气” 或“民间立场” 全然无关, 它是建立在1985年国内学界“主体性”大讨论的背景下产生的,是其直接产物, 同时也代表了知识分子自由意志的隐喻表达或精英意识。[3]P73作者莫言自己对该小说做出了说明,他认为,这部小说是他本人在“经历了人生大转折以后”, 以超越现实道德规范与外在生活形态的审美视角, 于“特定时空”里去营造“一个久远的梦境”、“一种感伤的情绪” 和“一种精神的寄托”。这应是对《红高粱家族》创作主题的最好诠释。
无法框禁住崇尚自由和热爱生命的纯净之心,对于凤莲来说她一切生命的动向都是心和人性却是自由而充满生机的,传统文学中那种极度压抑的,受尽苦难的,甚至连精神都发生畸变的形象,在她的身上没有丝毫的体现,相反,那双小脚增添了她的女性魅力,为她带来了惊世骇俗的爱情。她敢于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权利。
爹娘只是因为单家的一头骡子,就狠心将她嫁入单家。当她听闻丈夫是久病致畸的男人时,她心凉了,对于未来的生活她痛苦不安。在新婚当天,她故意携带了一把剪刀,那是她唯一可以做的反抗,那把剪刀不是留给单扁郎,就是留给她自己的。她从来要的都不是形式上完整的婚姻,她要的是实质的归心的爱情,她要嫁就要嫁自己爱的人,她要自己选择属于她的幸福生活,所以她要最最后的反抗,无论放抗是否成功,她都不会妥协,甘愿成为一个傀儡。
即使坐在轿中的她已经下定决心愿意用年轻的生命为自由殉葬,却也控制不了生命的激情和对幸福世界的探寻,她透过轿帘暗中打量身材健壮的轿夫,肆意地联想他们的身体,她洋溢着生命的光与热,对周围的一切是那么新奇,虽然此时的她对未来那么不安,多么恐惧,但她依然渴望男性的力量,渴望爱与被爱的愿望。戴凤莲这种热爱自由、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大胆勇敢的性格更在她接下来的一系列奇遇中一一展现出来。在蛤蟆坑遇到“吃拤饼”的时候,由于轿夫的调侃,她心中理想的丈夫、美好的婚姻幻想完全破灭,但她一点也不感到害怕,反而很坦然,她面对匪徒毫不退缩,勇敢地与其对视,却让对方怂了胆变得畏畏缩缩不敢轻易靠近。她没有一丝害羞,反而粲然一笑,她那么高傲,使“那人的手像烫了似的紧着缩回去”。[1]P45“吃拤饼”的歹徒企图占她的便宜,她也没有惊慌失措,用粲然的笑容保持着她的高贵。余占鳌英雄救美,危机解除。她重新回到轿子里,她在那一刻毅然撕下厚重的轿帘,扔进角落里,她要摆脱一切冗杂的束缚,她要掌握自己的命运,她要呼吸自由而新鲜的空气,与她爱的人永生相依。这是凤莲自由不羁的性格在作品中的首次表现,这也预示着她注定与命运抗争,誓死要遵循自我的不平凡的一生。
在与麻风病人的丈夫共处一室的三天中,她对生命有了更彻悟的理解。所以,当她被余占鳌劫持到高粱地时,她那么坦然,那么绝望,她甚至抬起一只胳膊,让那个人抱得更舒服点,她这是真的无所谓了,因为她没有要去守护的东西了,她要舍弃自己。她放弃了妇女所谓的贞节、操守,选择了对生命的迎合。她不是被迫者,更像是一个合谋者。她那么健康,那么美,她有自己的欲望,她渴望鲜活的生命,在高粱地中自由的放任自己,把自己交给了这个男人,交给了这一片高粱地。然后对于她的所作所为,她从未后悔,临死前她呼喊着,“天赐我情人,天赐我儿子,天赐我财富,天赐我三十年红高粱般充实的生活”。[1]P98她绝不愿意忍受命运的摆布,要与自己无法爱上的人委屈一生,她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认自己认为正确的理儿,走自己选择的路,不畏艰难,只为生命的自由。但她不想死,她要活着看这个世界,看她心爱的情人和儿子。她以其惊世骇俗的呼喊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生命最深的热爱,同时呼喊这个世界对她的不公平,她临死前说过这么一段自白:“天,什么叫贞洁?什么叫正道?什么叫善良?什么叫邪恶?你一直没告诉过我,我只有按着自己的想法去做,我爱幸福,我爱力量,我爱美,我的身体是我的,我为自己做主,玩牌不怕罪,我不怕进你的十八层地狱,我该做的都做了,该干的都干了,我什么都不怕???但我不想死???”[1]P100她在临死前用全身的希望与力量发出的这样具有挑战性的呐喊,这句话也许就是支撑她活过这几十年的支柱,这句话她似乎是在用最后的力量来反抗这个世界对她的不公,因为她知道这也许是她最后像老天申诉的希望,也许她更明白,老天不会同情她。在临死前能呐喊出这样一段话的她就如同她当时与于占傲在高粱地的野合迸发出同样强烈的反抗,在辽阔的高粱地中,她把自己的生命交给了自然,完成了自己的解放,她跟着鸽子飞着,她的缩得如一只拳头大的思维空间里,盛着满溢的快乐,宁静,温暖,舒适,和谐。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903.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