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柳永词中的歌妓形象(附件)
摘 要世人把妓女视为“贱民”,总是把她们排斥在独立的人的范畴之外,但柳永笔下的歌妓却形象丰满,尽管流落红尘,但是不甘现状,敢爱敢恨。本文试从柳永的个人经历切入,结合词人的经历和时代背景,从全新的视角出发,以期对柳永词中的歌妓形象做出相对客观的评价。
目 录
1 绪论 1
2 歌妓词产生的原因 2
2.1 世人狎妓游乐之风的影响 2
2.2 柳永音乐才能和浪漫的天性 2
2.3 柳永和歌妓惺惺相惜的情感体验 3
3.歌妓形象的特征 5
3.1 出身卑微,不甘现状 5
3.2 情义兼备,才貌双全 6
3.3 身处青楼,渴望爱情 6
4 歌妓形象的意义 9
4.1体现了进步的女性观 9
4.2折射出对世俗礼教的抗争精神 10
结 语 12
参考文献 13
致 谢 14
1 绪论
歌妓词是以那些歌妓形象和生活心态以及词人同歌妓之间的关系为中心的,书写他们日常相处事件为内容的那类词。
在《全宋词》当中共有柳永的词为212首,歌妓词就占了149首,占有很大的比重。还有柳永和歌妓的交往情感。使得柳永为达官贵人所不齿,甚至有“博宇操行”、“词语尘下”等一些负面评价。而这些评价,都是源自那些批评者对歌妓这一形象根深蒂固的鄙夷。然而柳永笔下所塑造的歌妓却娴雅高贵,敢于大胆表现自己的爱情。现在的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柳永的歌妓词,又如何能比较客观地对待歌妓这个形象?纵观现当代的研究,已经有不少学者对柳永词中的歌妓形象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如王琼等《论柳永词中的歌妓形象》(《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9月),刘云霞《女性形象在柳永词中的全新面貌》(《邢台学院学报》,2009.6)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联系柳永的身世经历以及他给世人留下的词作,对柳永笔下的歌妓形象做出全新的分析和评价。
对歌妓的描写是柳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柳永真性情的自然流露,柳永用不同常人的眼光看待歌妓,并且与歌妓密切交往,并在词中把歌妓真实的一面用词表达出来,告诉人们歌妓的真实性情,这体现出了柳永进步的女性观。
2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歌妓词产生的原因
柳永(约987约1053),名三变,字耆卿,是福建崇安人,年轻时候的他由于经常性出入歌榭舞坊,并为乐工填词作曲,由此被当时的达官贵人所不齿,屡试不能及第,于是他索性将自己放逐于汴京、苏杭等地,靠填词度日,一生贫困潦倒,一生追求功名,终于在宋仁宗景佑元年间考中进士,却也只当过屯田员外郎等小官,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词作,以词作著称于世而他所写的大量的歌妓词,却使他生前身后都饱受争议。从他的生平经历来看,我们不难发现,柳永和歌妓们密切频繁的往来,是直接导致他大量创作歌妓词的原因。
2.1 世人狎妓游乐之风的影响
宋朝是一个声色繁华的时期。臣子们有着丰厚的俸禄,因为及时行乐的心理,所以开始积钱财、蓄家妓。当时世人也开始争先效仿;另一方面,城市经济达到空前鼎盛的时期,民众不再为生活所迫,逐渐形成了一种及时行乐的心理,歌妓行业也就因此开始兴盛。一时之间,上至朝堂,下至百姓,北宋的人民都沉溺于妓乐。歌妓也都是以女性为主。柳永自少年时由故乡福建来到当时的京都汴京,置身于妓馆歌楼的繁华都市之中,必然会被吸引从而沉溺此中。
同时,在北宋初年,社会太平,都城汴京在籍人口达到了五十五万,另有行商、游宦、守军等数十万,使得这一城市空前繁荣。《东京梦华录序》中记录到:
举目则青楼画阁,绣户珠帘。雕车竞驻于大街,宝马争驰于御路。金翠耀目,罗绮飘香。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花光满路,何限春游;箫鼓喧空,几家夜宴。妓巧则惊人耳目,奢侈则长人精神。
从此诗中,可以看出,当时的社会环境是让人惬意的。这样的社会环境肯定是得益于较为宽松的社会意识形态,同时也得到了统治阶层的纵容。《宋史?石守信传》中记录到,北宋时的皇帝鼓励大臣“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歌儿舞女以终天年”。《宋史?蔡攸传》中记录到,宋徽宗让大臣“穿衫短裤,涂抹青红,杂倡优侏儒,多道市井淫媒虐语”,这就可以看出这种风气的出现是统治阶级和当时的社会风气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创作,词人柳永定然会受到影响。
2.2 柳永音乐才能和浪漫的天性
王辟之在《渑水燕谈录》卷九中记录到柳永,“少有俊才,尤精乐章,后以疾更名为永,字耆卿”。从这我们可以看出乐师对柳永音乐才华的赞赏。他的词在当时非常盛行,歌妓也很乐意和他交往,只为在和他交往的过程中能够获赠好的词或者品题。此外,柳永和歌妓的密切往来也少不了其风流烂漫的个性。在柳永词作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他经常以才子自居。
例如在《鹤冲天黄金榜上》中写到:“才子佳人,自是白衣卿相”。这正是由于柳永的这种浪漫的天性,所以他在词中一方面大量描述歌妓们美丽迷人的外形,同时又赞颂她们真实动人的内心世界。所以柳永在和歌妓的交往过程中,到了知音鉴赏的精神愉悦。从而也致使了他的歌妓词作有了突出的成就。
2.3 柳永和歌妓惺惺相惜的情感体验
出身于书香世家的柳永,他的叔伯以及两位兄长,都先后考取了功名,在他们的影响下成长的柳永,也自然立志要像其叔伯和兄长一样考取功名。可是柳永考了两次都落榜了。苦闷的心情致使他随笔写了首《鹤冲天》。可是就是这首词致使了他一生的辛酸。“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何须论得丧”。从这首词中,我们看到一个对名利淡然处之的言论不过是用来疏解郁闷之怀的一时气话,而“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这一句更是让无数落榜举子广为流传。但在“偶失”、“暂遗贤”两词中我们不难看出,柳永对于仕途功名还是充满期待和自信的。此时仕途不顺、被达官贵人所不齿的柳永,只有在歌楼妓馆中才能感受自己的价值,得到慰藉和快乐。这样的相差对比,使柳永更加迷恋青楼“依玉偎香”歌舞升平的生活。从柳永的羁旅词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他和歌妓真实的交往使他快乐,同时给她的人生增加了光辉。
柳永在词中多次地表达了想与歌妓交往的心理:“有得几多姝丽,拟把名花比。恐旁人笑我,谈何容易。”(《玉女摇仙佩》)由此可以看到柳永傲气凛然的生活态度。柳永生性自由,在他仕途不堪,心里压抑之时,便沉迷于酒色之中,用酒色之快乐代替仕途之不顺,并尽情地歌颂青楼中的生活和歌妓的性情。或是自我救赎。在这饱含着倾慕与追捧的快乐环境中,柳永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沉醉在这种生活中的柳永把在歌榭舞坊所得到的荣誉、自信等同于功名的获得。
目 录
1 绪论 1
2 歌妓词产生的原因 2
2.1 世人狎妓游乐之风的影响 2
2.2 柳永音乐才能和浪漫的天性 2
2.3 柳永和歌妓惺惺相惜的情感体验 3
3.歌妓形象的特征 5
3.1 出身卑微,不甘现状 5
3.2 情义兼备,才貌双全 6
3.3 身处青楼,渴望爱情 6
4 歌妓形象的意义 9
4.1体现了进步的女性观 9
4.2折射出对世俗礼教的抗争精神 10
结 语 12
参考文献 13
致 谢 14
1 绪论
歌妓词是以那些歌妓形象和生活心态以及词人同歌妓之间的关系为中心的,书写他们日常相处事件为内容的那类词。
在《全宋词》当中共有柳永的词为212首,歌妓词就占了149首,占有很大的比重。还有柳永和歌妓的交往情感。使得柳永为达官贵人所不齿,甚至有“博宇操行”、“词语尘下”等一些负面评价。而这些评价,都是源自那些批评者对歌妓这一形象根深蒂固的鄙夷。然而柳永笔下所塑造的歌妓却娴雅高贵,敢于大胆表现自己的爱情。现在的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柳永的歌妓词,又如何能比较客观地对待歌妓这个形象?纵观现当代的研究,已经有不少学者对柳永词中的歌妓形象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如王琼等《论柳永词中的歌妓形象》(《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9月),刘云霞《女性形象在柳永词中的全新面貌》(《邢台学院学报》,2009.6)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联系柳永的身世经历以及他给世人留下的词作,对柳永笔下的歌妓形象做出全新的分析和评价。
对歌妓的描写是柳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柳永真性情的自然流露,柳永用不同常人的眼光看待歌妓,并且与歌妓密切交往,并在词中把歌妓真实的一面用词表达出来,告诉人们歌妓的真实性情,这体现出了柳永进步的女性观。
2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歌妓词产生的原因
柳永(约987约1053),名三变,字耆卿,是福建崇安人,年轻时候的他由于经常性出入歌榭舞坊,并为乐工填词作曲,由此被当时的达官贵人所不齿,屡试不能及第,于是他索性将自己放逐于汴京、苏杭等地,靠填词度日,一生贫困潦倒,一生追求功名,终于在宋仁宗景佑元年间考中进士,却也只当过屯田员外郎等小官,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词作,以词作著称于世而他所写的大量的歌妓词,却使他生前身后都饱受争议。从他的生平经历来看,我们不难发现,柳永和歌妓们密切频繁的往来,是直接导致他大量创作歌妓词的原因。
2.1 世人狎妓游乐之风的影响
宋朝是一个声色繁华的时期。臣子们有着丰厚的俸禄,因为及时行乐的心理,所以开始积钱财、蓄家妓。当时世人也开始争先效仿;另一方面,城市经济达到空前鼎盛的时期,民众不再为生活所迫,逐渐形成了一种及时行乐的心理,歌妓行业也就因此开始兴盛。一时之间,上至朝堂,下至百姓,北宋的人民都沉溺于妓乐。歌妓也都是以女性为主。柳永自少年时由故乡福建来到当时的京都汴京,置身于妓馆歌楼的繁华都市之中,必然会被吸引从而沉溺此中。
同时,在北宋初年,社会太平,都城汴京在籍人口达到了五十五万,另有行商、游宦、守军等数十万,使得这一城市空前繁荣。《东京梦华录序》中记录到:
举目则青楼画阁,绣户珠帘。雕车竞驻于大街,宝马争驰于御路。金翠耀目,罗绮飘香。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花光满路,何限春游;箫鼓喧空,几家夜宴。妓巧则惊人耳目,奢侈则长人精神。
从此诗中,可以看出,当时的社会环境是让人惬意的。这样的社会环境肯定是得益于较为宽松的社会意识形态,同时也得到了统治阶层的纵容。《宋史?石守信传》中记录到,北宋时的皇帝鼓励大臣“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歌儿舞女以终天年”。《宋史?蔡攸传》中记录到,宋徽宗让大臣“穿衫短裤,涂抹青红,杂倡优侏儒,多道市井淫媒虐语”,这就可以看出这种风气的出现是统治阶级和当时的社会风气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创作,词人柳永定然会受到影响。
2.2 柳永音乐才能和浪漫的天性
王辟之在《渑水燕谈录》卷九中记录到柳永,“少有俊才,尤精乐章,后以疾更名为永,字耆卿”。从这我们可以看出乐师对柳永音乐才华的赞赏。他的词在当时非常盛行,歌妓也很乐意和他交往,只为在和他交往的过程中能够获赠好的词或者品题。此外,柳永和歌妓的密切往来也少不了其风流烂漫的个性。在柳永词作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他经常以才子自居。
例如在《鹤冲天黄金榜上》中写到:“才子佳人,自是白衣卿相”。这正是由于柳永的这种浪漫的天性,所以他在词中一方面大量描述歌妓们美丽迷人的外形,同时又赞颂她们真实动人的内心世界。所以柳永在和歌妓的交往过程中,到了知音鉴赏的精神愉悦。从而也致使了他的歌妓词作有了突出的成就。
2.3 柳永和歌妓惺惺相惜的情感体验
出身于书香世家的柳永,他的叔伯以及两位兄长,都先后考取了功名,在他们的影响下成长的柳永,也自然立志要像其叔伯和兄长一样考取功名。可是柳永考了两次都落榜了。苦闷的心情致使他随笔写了首《鹤冲天》。可是就是这首词致使了他一生的辛酸。“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何须论得丧”。从这首词中,我们看到一个对名利淡然处之的言论不过是用来疏解郁闷之怀的一时气话,而“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这一句更是让无数落榜举子广为流传。但在“偶失”、“暂遗贤”两词中我们不难看出,柳永对于仕途功名还是充满期待和自信的。此时仕途不顺、被达官贵人所不齿的柳永,只有在歌楼妓馆中才能感受自己的价值,得到慰藉和快乐。这样的相差对比,使柳永更加迷恋青楼“依玉偎香”歌舞升平的生活。从柳永的羁旅词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他和歌妓真实的交往使他快乐,同时给她的人生增加了光辉。
柳永在词中多次地表达了想与歌妓交往的心理:“有得几多姝丽,拟把名花比。恐旁人笑我,谈何容易。”(《玉女摇仙佩》)由此可以看到柳永傲气凛然的生活态度。柳永生性自由,在他仕途不堪,心里压抑之时,便沉迷于酒色之中,用酒色之快乐代替仕途之不顺,并尽情地歌颂青楼中的生活和歌妓的性情。或是自我救赎。在这饱含着倾慕与追捧的快乐环境中,柳永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沉醉在这种生活中的柳永把在歌榭舞坊所得到的荣誉、自信等同于功名的获得。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