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延川剪纸的文化内涵特征

摘 要延川剪纸的地域特色及其文化价值研究与发展是新时代延川妇女对民俗文化传承的时代意义,延川剪纸形式多样、题材广泛的内容是以妇女为传承核心主体,在走访、交谈、观摩以及查询文献典籍理论的基础上,分析并探讨了延川剪纸形成与发展的因素,包括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历史渊源及近代研究。从历史上长期形成的社会氛围、地理环境、延川民众生活的习俗等因素出发,探寻延川剪纸民俗文化内涵特征意蕴。这篇文章阐述了有关延川剪纸的三个题材内容包括了人物形象、动物形象、风景花卉、这三个角度进行认真梳理,并重点围绕一些典型题材及其所蕴含的特殊寓意,有助于延川剪纸继承发扬,并在未来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优势带头作用。
目 录
引 言 1
1 延川剪纸概述 2
1.1 延川剪纸的形成 2
1.2 延川剪纸的发展 3
2 延川剪纸的文化内涵 7
2.1 延川剪纸中人物形像文化内涵 7
2.1.1 生活在窑洞边的人物形象 7
2.1.2 劳动生产中的人物形象 11
2.2 延川剪纸中动物形象文化内涵 14
2.2.1 寄托寓意的祥瑞神兽形象 15
2.2.2 农家圈养中的飞禽走兽形象 19
2.3 延川剪纸中风景花卉形象文化内涵 23
2.3.1 千沟万壑中的花草形象 23
2.3.2 节令窗花墙花的寓意形象 26
3 延川剪纸的时代精神特征 29
3.1 爱美延川妇女的浪漫情怀 29
3.2 新时代的烂漫美好祝福 30
结 语 32
参考文献 34
致 谢 35
引 言
延川剪纸是一种拥有漫长历史的具有陕北地区特色文化内涵的地方性民俗文化,延川县位于陕西省北部,延安市东北部,东临黄河,黄土高原的东部,就是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创作出无数剪纸艺术作品,延川是文化部命名的全国现代民间艺术之乡,延川剪纸是一种拥有漫长历史的具有陕北地区特色文化内涵的地方性民俗文化,延川剪纸的形成是农妇思维与祈求幸福平安美好生活向往的产物,延川剪纸体裁、题材丰富,具有造型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简练纯朴、粗犷浑厚、热情奔放之特点。
延川地处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其地貌以梁峁、丘陵为主,地势起伏较大,随着交通的大大改善让延川公路从单线变成横贯交联,高速公路的修建也为延川带来了更大的商机。延川是传统的农牧生产县,物质匮乏,资源短缺,常年干旱少雨,气候特征较为显著,春夏多干旱燥热,秋冬严寒酷冷,在这种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下,延川的剪纸作品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起来,具有现代生活气息。
延川剪纸具有显著地地方特色和粗犷的民间风俗。延川剪纸创作形式以方圆为基础依托的造型轮廓,多以粗壮的线条以便手工者剪纸和窗户粘贴,这种创作风格将延川剪纸题材广泛夸张,形式丰富多彩充分地体现出来,剪纸作品集中展示给观者粗犷浑厚、造型简练淳朴、侧面突出工艺者的热情好客。剪纸结构构图严谨细密,主次分明有序,韵味多重丰富。又以会意和写实两种表现手法,出自性格开朗、做事利索的妇女多著会意作品;性格内向,细心慎重的女人多剪写实作品。
延川剪纸分布广泛,以文安驿和禹居较为出众,得到社会各界广泛盛赞。社会的极大开会,人才的频繁交流,剪纸产品和技术的生产线流程化,而产生延川特色的文化影响。
剪纸工具多以简单的小剪刀、大剪刀、斜刀、筒刀;剪纸用料以各种彩纸,且以红、绿纸为主。剪纸类别主要有窗花、墙花、节灯花和礼花等;创作内容有农事耕作、节令习俗、人物、故事、飞禽走兽、风景花卉、生殖繁育等。
1 延川剪纸概述
延川剪纸是漫长历史民俗文化凝聚的结晶,它的形式延伸广,内涵意蕴强烈,都是在漫长的时间里沉淀出来的精粹,近代以来人们对延川剪纸的研究文献少,没有留下系统的资料去衡量这笔宝贵的财富,延川剪纸依然在民间大师和热爱剪纸的妇女手中得以延存和发展,需要更多的人去欣赏和保护这一活态化石。
1.1 延川剪纸的形成
延川剪纸在其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起初有祈福驱祸的风俗习惯,与原始民族图腾文化、生殖崇拜紧密相连。首先,剪纸,又叫窗花,它作为美化居室的艺术作品,其产生背景是一种审美观念,原初为家庭农妇爱美的生活追求憧憬。其次,延川历史上地处民族交融地带,自然生态脆弱,环境极其恶劣,战乱灾害频频发生,人们在生死边缘线上挣扎生存着,物质匮乏使得剪纸装饰成为农妇们美化居住环境和审美的原始基础,也是妇女对外在世界和美好精神追求的客观反映。据传远古伏羲在境内长期生存以黄河流动的图位得到灵感,得出阴阳八卦平衡,这也就给剪纸对远古崇拜和古文化继承提供了参考,人们也就顺其自然的把其中的精神文化付诸在剪纸作品中,其中就包括对偶像崇拜、繁衍生息、生殖崇拜的紧密相关。在朱咏雷《上海剪纸》中他以中国民众为对象。作者认为:“在农俗社会中,人们无论是红白喜事,寿诞庆生,还是节日祈愿,祭祀祖宗,都需要通过剪纸这一形式,这可以说明它已经是我们民众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且充分地反映了中国民众的审美理想和艺术情趣。”[1]P31 延川剪纸也在其独特的方式显示着它的特色,也是中国民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延川剪纸调查研究,因为历史的原因,陕北民间剪纸艺术拥有“汉风遗韵”的造型特点,它既有粗犷、大气、巧中带拙、雄里藏秀的艺术特征,又承载着民俗文化的宜忌情愫。“1951 年,画家张仃将其从 1938 年起收藏的陕北、陕南、宁夏、甘肃、陇东以及雁北、东北、察哈尔、的代表剪纸,编选为《民间剪纸选》一书。”[2]P15书中把各个地区的剪纸风格描述出来,作者并提供给专业工作者他的藏品以供研究学习。随后,关于陕北民间剪纸作品的集册接踵而来。“1955 年立德编著《西北剪纸》;”[3]P8“其中,一些书中还刊载了著名美术工作者的序文,例如江丰在《延安剪纸》”[4]P11(1981)书前写有《我爱延安剪纸》一文,靳之林也在书后附有“延安地区剪纸简介”以及“作者小传”。这些罕见的文字记载,为研究早期的陕北剪纸提供了详实的文献资料。随后,延川县编印了《延川剪纸》等一系列剪纸作品范本。“这些剪纸作品集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当地具有代表性的剪纸艺人和作品,既能帮助当代研究者对陕北民间剪纸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也保存了大批传统的剪纸花样,使其不致失传,为陕北民间剪纸的后续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参考资料。”[5]P15
1.2 延川剪纸的发展
延川剪纸源自上古时期,但发掘不被广泛关注,因此延川剪纸一直埋没于民间,时至1985年作为一门民俗文化艺术才逐渐得到社会广泛认知,改革开放后,空间居住环境的大大开放,艺术大师如高风莲、郭如林等多为名家都是延川剪纸的典型代表人物。2002年2月,中国民间剪纸研究会非物质文化遗产年会在延川召开,2004年被省文化厅命名为“民间剪纸之乡”。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423.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