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官场现形记中的六欲
摘 要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是晚清时期谴责小说的巅峰之作,小说尖锐的抨击了晚清末期腐朽及黑暗的官僚制度。本文意在从人的本性欲望,从财欲、权欲、名欲、情欲、食欲、色欲六个部分分析官员们在欲望的驱使下的所作所为,从而探索出“六欲”产生的原因,是晚清官僚制度的产物,同时也是作者社会责任感的传达。从文化的角度探究分析,揭示出他们丑态百出的做官动机,同时也揭露了当时晚清制度的衰弱以及经济的落后。
目 录
引 言 1
1 《官场现形记》中的“六欲”表现 2
1.1 财欲 2
1.2 权欲 3
1.3 名欲 3
1.4 情欲 4
1.5 食欲 5
1.6 色欲 5
2 “六欲”的形成原因 7
2.1 晚清官僚制度的产物 7
2.2 作者社会责任感的传达 8
3 “六欲”的文化解读 9
3.1 丑态百出的做官动机 9
3.2 晚清社会变革的影响 10
结 语 11
参考文献 12
致 谢 13
引 言
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是古代官场现实的缩影,晚清时期的政治制度濒临解体,揭露出人在欲望的诱惑之下的种种丑态!《官场现形记》以其特殊的描写手法抨击和揭露出晚清社会制度的腐朽,也反映出晚清时期特殊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
在以往的研究中,对《官场现行记》的研究有很多,大多集中在晚清政治制度下官员的贪婪腐败,或者直接写官员形象的贪婪腐败,并没有对于“六欲”进行过单方面的研究。但是以人性欲望的角度作为专题的研究还是较少本文主要是通过对“六欲”进行深入探究,首先,本文主要从不同角度的欲望分析小说中官员们在欲望下的所作所为;其次,在形成原因分析中,主要阐述了在晚清官僚制度下产生的“六欲”,对于这种黑暗腐朽的,激起了作者强烈的这会责任感,勇敢的写出这部小说进行了批判。最后,是本文探究的延伸,主要阐述出在政治制度已经经济制度的影响下,折射出了丑态百出的做官动机。1 《官场现形记》中的“六欲”表现
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是对百余名官员的揭露与谴责,并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对人性的丑恶进行了消极的态度。小说中充斥着贪婪无厌者,阿谀奉承者、行贿受贿者、道貌岸然者等等,各种各样的人在官服的遮掩下,恣肆纵意。李伯元小说中的人物所表现出来的欲望,他们基本表现为贪欲、权欲、私欲、名欲、食欲、色欲六部分。
1.1 财欲
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中表现最突出的就是人贪财的欲望了,小说中人们花了银子,找了关系,才得到了官位,上任之后自然就要捞回本金,然后再搜刮民众,大肆敛财。“敛财的手段,不同等级的官,不同地域的官也不尽相同”[1]P55。
小说中的文职官员贪污的比武职官员更为严重,所以作品中有大段的篇章是在描写文职官员的,文官的贪污途径主要有两个,其中之一是卖官鬻爵,而这些文职官员们腐败的途径主要是集中在军机处和内务府两大机关。比如第二十七回的徐大军曾经提出:
论起来,放缺不放缺。愿应我们军机上作主。如今我们的买卖已经一大半被里头的太监们抢了去。[2]P269
由此可知,晚清政府已经沦为了一张巨大的贪污网,文官的另一贪污途径就是各种贿赂。例如,贾大少爷问黄胖姑一个缺需要多少银子时,黄胖姑说:
里头一向当他一块肥肉:从前定的价钱,多则十几万,少则十万也来了,现在这两年,听说出息比前头好,所以价钱也就放大了。新近有个什么人要谋这个缺,里头一定要他五十万,他出到三十五万,里头还不答应。[2]P250
由此可见,中央官员贪污钱财形成了一种相对成熟的运行机制。
与文职官员不同,武职官员中也存在着贪污腐化,中饱私囊的现象,相较于贪污的途径来说,武职官员与文职官员也是不尽相同的。武职官员贪污钱财最为重要两种的途径是裁剪兵员和克扣粮饷。
武职官员以克扣空粮即定为例,不论大小官员都有定额,当时的兵营里报的人数的却不是实际的人数,而这些缺额便成为了武职官员的收入。[3]P42小说中的武营平常是不练兵的,而且兵士还要被克扣粮饷,尽是一些弊病。[2]P53在听闻上面要来阅兵时,地方上以及各个军营领导人们,无论是协台还是外委都忙成一团,他们找了一些街道上的地痞流氓和一些没有营生得人来冒充兵士。比如在第三十回中提到南京统领羊紫辰接任前:
前任已经有了两成的缺额,到他接手,便借裁汰老弱为名,又一去去了两三成。却是旧的虽去,新的却没有补进一个。歇上三年,制台阅操一次,有的是临时招人,有的还是前后接应一营之中本是五百个人,他倒吃了三百名的额子。实实在在只有二百人。[2]P299
有样学样,统领都是如此,下面的营官亦是如此,克扣粮饷这条贪污途径逐步成为武职官员主要的生财之道。
综上,小说中无论文职官员还是武职官员,都是贪婪无厌的人,为了钱财,可以不择手段,没有下限。
1.2 权欲
在晚清的政策影响下,皇帝、官员、小吏、百姓皆在权势的诱惑下,一个个前赴后继的步入权力的争夺中,不论是正规进入还是买官进入的官僚群体,皆是因为权势攀比,因为权势可以满足人的贪婪、人的欲望在这一场攀比和晚清制度的趋势下开始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在小说第一回中王仁在和老三的对话中说出了一段耐人寻味的话:
中举之后,一路上去,中进士,拉翰林,好处多着哩拉了翰林就有官做,做了官就有钱赚,还要做堂打人;出起门来,开锣喝道。哎唷唷,这些好处,不念书,不中举,那里来呢?[2]P3
由此可见,即使自己做不到官员的位置,也要给自己的孩子灌输“做官得势”的思想,让孩子从小就形成这种做官的念头,这还是平常老百姓家,要是商贾人家,虽然也要做官,但是多数人还是买官,对权力所能得到的好处所蔓延出来的欲望,已经不再是“做官为国”,在晚清的这个时代里演变成了“做官为权”。
再如第二十五回,贾大少爷和黄胖姑为了走权力的门庭,走捷径买了鼻烟壶、大鼎、玉磬和十六扇珠玉嵌的挂屏,来讨好中堂可以进入权门。由此可见,在权力诱惑的驱使下,人们可以不惜金钱、脸面去讨好官员来谋取权势。
1.3 名欲
《官场现形记》中,虽然官员们在欲望的驱使下做事不尽手段,但为了保全自己的声誉,还是会做一些表面工作。就比如,羊紫辰想要克扣粮饷就会裁汰兵员,但要面对上级阅操的时候,招很多社会上的闲杂人士充数,阅操结束后就遣散。上级汇报工作的时候,也满意这样的结果,这样子就保全了自己的官位,也保全了自己的声誉。
第十九回拉达的正钦差和副钦差要帮拉达的做事的时候,按人分类,哪一个该开脱,哪一个该参半,他们都是清楚的,等到案件定下之后,他们两个人的赃款也分完了,两位钦差面子上虽然是一样的,但是因为正钦差有两位门生帮忙,自然面子上要沾光一些,可见在官员对待案件上“表面上矫枉过正、作风简朴,实际上沽名钓誉、谋财取利、行卑品劣”。[4]
目 录
引 言 1
1 《官场现形记》中的“六欲”表现 2
1.1 财欲 2
1.2 权欲 3
1.3 名欲 3
1.4 情欲 4
1.5 食欲 5
1.6 色欲 5
2 “六欲”的形成原因 7
2.1 晚清官僚制度的产物 7
2.2 作者社会责任感的传达 8
3 “六欲”的文化解读 9
3.1 丑态百出的做官动机 9
3.2 晚清社会变革的影响 10
结 语 11
参考文献 12
致 谢 13
引 言
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是古代官场现实的缩影,晚清时期的政治制度濒临解体,揭露出人在欲望的诱惑之下的种种丑态!《官场现形记》以其特殊的描写手法抨击和揭露出晚清社会制度的腐朽,也反映出晚清时期特殊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
在以往的研究中,对《官场现行记》的研究有很多,大多集中在晚清政治制度下官员的贪婪腐败,或者直接写官员形象的贪婪腐败,并没有对于“六欲”进行过单方面的研究。但是以人性欲望的角度作为专题的研究还是较少本文主要是通过对“六欲”进行深入探究,首先,本文主要从不同角度的欲望分析小说中官员们在欲望下的所作所为;其次,在形成原因分析中,主要阐述了在晚清官僚制度下产生的“六欲”,对于这种黑暗腐朽的,激起了作者强烈的这会责任感,勇敢的写出这部小说进行了批判。最后,是本文探究的延伸,主要阐述出在政治制度已经经济制度的影响下,折射出了丑态百出的做官动机。1 《官场现形记》中的“六欲”表现
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是对百余名官员的揭露与谴责,并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对人性的丑恶进行了消极的态度。小说中充斥着贪婪无厌者,阿谀奉承者、行贿受贿者、道貌岸然者等等,各种各样的人在官服的遮掩下,恣肆纵意。李伯元小说中的人物所表现出来的欲望,他们基本表现为贪欲、权欲、私欲、名欲、食欲、色欲六部分。
1.1 财欲
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中表现最突出的就是人贪财的欲望了,小说中人们花了银子,找了关系,才得到了官位,上任之后自然就要捞回本金,然后再搜刮民众,大肆敛财。“敛财的手段,不同等级的官,不同地域的官也不尽相同”[1]P55。
小说中的文职官员贪污的比武职官员更为严重,所以作品中有大段的篇章是在描写文职官员的,文官的贪污途径主要有两个,其中之一是卖官鬻爵,而这些文职官员们腐败的途径主要是集中在军机处和内务府两大机关。比如第二十七回的徐大军曾经提出:
论起来,放缺不放缺。愿应我们军机上作主。如今我们的买卖已经一大半被里头的太监们抢了去。[2]P269
由此可知,晚清政府已经沦为了一张巨大的贪污网,文官的另一贪污途径就是各种贿赂。例如,贾大少爷问黄胖姑一个缺需要多少银子时,黄胖姑说:
里头一向当他一块肥肉:从前定的价钱,多则十几万,少则十万也来了,现在这两年,听说出息比前头好,所以价钱也就放大了。新近有个什么人要谋这个缺,里头一定要他五十万,他出到三十五万,里头还不答应。[2]P250
由此可见,中央官员贪污钱财形成了一种相对成熟的运行机制。
与文职官员不同,武职官员中也存在着贪污腐化,中饱私囊的现象,相较于贪污的途径来说,武职官员与文职官员也是不尽相同的。武职官员贪污钱财最为重要两种的途径是裁剪兵员和克扣粮饷。
武职官员以克扣空粮即定为例,不论大小官员都有定额,当时的兵营里报的人数的却不是实际的人数,而这些缺额便成为了武职官员的收入。[3]P42小说中的武营平常是不练兵的,而且兵士还要被克扣粮饷,尽是一些弊病。[2]P53在听闻上面要来阅兵时,地方上以及各个军营领导人们,无论是协台还是外委都忙成一团,他们找了一些街道上的地痞流氓和一些没有营生得人来冒充兵士。比如在第三十回中提到南京统领羊紫辰接任前:
前任已经有了两成的缺额,到他接手,便借裁汰老弱为名,又一去去了两三成。却是旧的虽去,新的却没有补进一个。歇上三年,制台阅操一次,有的是临时招人,有的还是前后接应一营之中本是五百个人,他倒吃了三百名的额子。实实在在只有二百人。[2]P299
有样学样,统领都是如此,下面的营官亦是如此,克扣粮饷这条贪污途径逐步成为武职官员主要的生财之道。
综上,小说中无论文职官员还是武职官员,都是贪婪无厌的人,为了钱财,可以不择手段,没有下限。
1.2 权欲
在晚清的政策影响下,皇帝、官员、小吏、百姓皆在权势的诱惑下,一个个前赴后继的步入权力的争夺中,不论是正规进入还是买官进入的官僚群体,皆是因为权势攀比,因为权势可以满足人的贪婪、人的欲望在这一场攀比和晚清制度的趋势下开始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在小说第一回中王仁在和老三的对话中说出了一段耐人寻味的话:
中举之后,一路上去,中进士,拉翰林,好处多着哩拉了翰林就有官做,做了官就有钱赚,还要做堂打人;出起门来,开锣喝道。哎唷唷,这些好处,不念书,不中举,那里来呢?[2]P3
由此可见,即使自己做不到官员的位置,也要给自己的孩子灌输“做官得势”的思想,让孩子从小就形成这种做官的念头,这还是平常老百姓家,要是商贾人家,虽然也要做官,但是多数人还是买官,对权力所能得到的好处所蔓延出来的欲望,已经不再是“做官为国”,在晚清的这个时代里演变成了“做官为权”。
再如第二十五回,贾大少爷和黄胖姑为了走权力的门庭,走捷径买了鼻烟壶、大鼎、玉磬和十六扇珠玉嵌的挂屏,来讨好中堂可以进入权门。由此可见,在权力诱惑的驱使下,人们可以不惜金钱、脸面去讨好官员来谋取权势。
1.3 名欲
《官场现形记》中,虽然官员们在欲望的驱使下做事不尽手段,但为了保全自己的声誉,还是会做一些表面工作。就比如,羊紫辰想要克扣粮饷就会裁汰兵员,但要面对上级阅操的时候,招很多社会上的闲杂人士充数,阅操结束后就遣散。上级汇报工作的时候,也满意这样的结果,这样子就保全了自己的官位,也保全了自己的声誉。
第十九回拉达的正钦差和副钦差要帮拉达的做事的时候,按人分类,哪一个该开脱,哪一个该参半,他们都是清楚的,等到案件定下之后,他们两个人的赃款也分完了,两位钦差面子上虽然是一样的,但是因为正钦差有两位门生帮忙,自然面子上要沾光一些,可见在官员对待案件上“表面上矫枉过正、作风简朴,实际上沽名钓誉、谋财取利、行卑品劣”。[4]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