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白先勇小说中的男性群体
内容当台湾文学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一部分进入大陆学者研究者视野的时候,白先勇是他们最早熟悉的名字之一。白先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生动丰满,给了很多学者独特的艺术感受,但其笔下的男性角色也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白先勇大部分小说里男女角色错位,女性处于强势地位,而男性则处于弱势地位。白先勇小说中男性角色有的是生活在女性阴影下的“台北人”,有的是沦陷于文化认同危机中的“纽约客”,还有的是呼喊自由与自我的“孤星孽子”。男性自身内心的性别焦虑与取向焦虑,再加上白先勇喜欢采用女性视角的叙述方式,使得他笔下的男性群体往往具有情感缺失、精神沉沦、深陷孤独等特点。白先勇小说对于弱势男性群体的描写,呈现一种独特的审美价值。
目 录
一、 引言 1
二、 白先勇小说中的男性群体类别 2
(一)女性阴影下的“台北人” 2
(二)文化认同危机中的“纽约客” 4
(三)呼喊自由与自我的“孤星孽子” 6
三、 白先勇小说中男性群体的形态与特点 7
(一)男强女弱传统的易位颠倒 7
(二)情感缺失的孤独状态 9
(三)精神的沉沦与肉体的死亡 9
四、 白先勇小说中男性群体处于弱势的成因 10
(一)女性群体的强势 10
(二)内心的性别焦虑与取向 11
(三)女性视角下的两性世界 11
五、 结语 12
参考文献 14
致 谢 16
论白先勇小说中的男性群体
引言
当台湾文学作为中国文学的一部分进入大陆学者研究者视野的时候,白先勇是他们最早熟悉的名字之一。作为台湾当代的著名作家,白先勇许多作品都给中国大陆学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他的小说。旅美学者夏志清教授做了这样形容,他说:“旅美的作家中,最有毅力,潜心自己艺术进步,想为当今文坛留下几篇值得给后世朗诵的作品的,有两位:於梨华和白先勇。后者更是当代中国短篇小说家中的奇才,五四以来,艺术成就上能与他匹敌的,从鲁迅到张爱玲,五、六人而已。”
先生一生,佳作频出。白先勇出版的短篇小说集有《寂寞的十七岁》、《台北人》和《纽约客》;出版的散文集有《蓦然回首》、《第六根手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指》、《树犹如此》等。其中受誉最多的,便是两本短篇小说集子:一个叫《台北人》,一个叫《纽约客》。两本书,基本上暗合了白先勇的一生,其中《台北人》这一本,入选了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排在第七位,是仍在世作家的最高排名。白先勇一生写了无数小说,但是他只有一本长篇小说《孽子》。这本中国现代文学最早描写“同性恋”的长篇小说《孽子》,一经发表就在海内外引起了巨大的关注,至今仍然是海内外学者研究的热门题材。他的小说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青春小说”系列,如短篇小说集《寂寞的十七岁》;“纽约客”系列,以短篇小说集《纽约客》为代表;“台北人”系列,以短篇小说集《台北人》为代表;“同性恋”系列,以长篇小说《孽子》为代表。
白先勇作为最早被介绍到大陆的台湾作家,大陆学者对其的研究成果非常多。近年来国内外对于白先勇小说的研究和评论文章虽然有不断增多,主要集中在艺术特色、女性形象、边缘人思想、同性恋主题以及悲剧意识等方面。近年来国内外对于白先勇小说的研究和评论文章虽然仍有不断增多,但大部分探索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文学和文化范畴之内,主要以分析白先勇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为主;对于白先勇的同性恋题材小说有了进一步的研究,但也只是浅尝辄止;而对于白先勇小说里丰富的男性形象的研究还亟待挖掘。白先勇大部分小说里男女角色的地位是错位的,女性处于强势地位,而男性则处于弱势地位。这篇文章通过对白先勇的短篇小说集《纽约客》和《台北人》以及他的长篇小说《孽子》进行简要的品析,对小说中出现的部分典型男性形象进行分析研究,同时分析女性形象来进行女强男弱的对比,从而力图探讨出白先勇小说中男性群体处于弱势地位的不同状态和原因。
白先勇小说中的男性群体类别
在白先勇的小说中,人物形象丰满而且多样。不同于研究比较多的白先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白先勇小说中偏于弱势地位的大部分男性形象缺少学者的关注。通过对白先勇的短篇小说集《纽约客》、《台北人》和他的长篇小说《孽子》进行研究,我们大致将白先勇小说中的男性群体分为三大类:文化认同危机下的“纽约客”、女性阴影下的“台北人”、呼喊自由与自我的“孤星孽子”。这三类男性群体不完全是孤立而存在的,他们往往是同时存在又相互重叠的。
(一)女性阴影下的“台北人”
在《台北人》中,白先勇刻画了军人、商人、戏子、学者等人物,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曾经风光无限,如今却落魄不堪。不论是男人还是女人,他们都在动荡时代的浪涛中翻滚。他们有的流离失所,有的被迫离开家乡,有的在时代的变迁中丢失了自己,有的甚至活在某种阴影下,从而一蹶不振。在“时代”和“命运”的双重作用下,这些“台北人”身上有着无可避免的人生悲剧。
在《花桥荣记》中,描写了一位生活在女性阴影下的“台北人”——卢先生。这篇小说是以老板娘的视角进行叙述的。小说中的卢先生和老板娘是同乡,都是因为战乱而来到台湾的桂林人。在小说中,“花桥荣记”是一家小食店,卢先生就是这里的常客。在老板娘“我”的眼里,卢先生是一个规规矩矩的读书人。卢先生当了很多年的国文老师,“一径斯斯文文的,眼也不抬,口也不开,坐下去便闷头扒饭,只有我替他端菜添饭的当儿,他才欠身笑着说一句:不该你,老板娘。”
笼罩着卢先生的阴影有两个,其中一个是来自他深爱的未婚妻。卢先生白天在学校教书,晚上给学生补补课,其余的时间就用来养鸡了。“每逢过年,卢先生便提着两大笼芦花鸡到菜市场去卖,一只只鲜红的冠子,光光亮的羽毛——总有五六斤重”,这么些年来,卢先生的积蓄,起码有四五万,老婆是讨得起的了。但是十几年来,卢老师都没有结婚,因为卢先生在大陆有一位未婚妻,卢先生相信总有一天他会和他的未婚妻重逢的。所以当老板娘撮合卢先生和她侄女秀华在一起的时候,卢先生一改平日里和和气气的态度,“突然放下脸来”,卢先生生气地拒绝了老板娘,卢先生坚守自己的准则和操守。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卢先生的表哥欺骗了他,将他辛辛苦苦养鸡攒下来的十五根金条全部骗走了,他变得身无分文,而他也意识到永远不可能再与未婚妻重逢了,卢先生他失去了一切,他十五年的期待与等待,他美好的人生理想,全部都支离破碎、粉身碎骨。所以向来温文尔雅的卢先生才会大声地哭喊道:“他不是人!”当一个人的生活信仰被打破之后,人在命运面前的渺小就显露无疑。未婚妻是卢先生一生的生活信仰,没有了这份希望,卢先生的世界仿佛被判了死刑,他的人生没有了任何意义。精神世界的崩塌往往会使一个人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卢先生不再追求精神信仰,他选择了更有攻击性和占有性的“肉欲世界”。
目 录
一、 引言 1
二、 白先勇小说中的男性群体类别 2
(一)女性阴影下的“台北人” 2
(二)文化认同危机中的“纽约客” 4
(三)呼喊自由与自我的“孤星孽子” 6
三、 白先勇小说中男性群体的形态与特点 7
(一)男强女弱传统的易位颠倒 7
(二)情感缺失的孤独状态 9
(三)精神的沉沦与肉体的死亡 9
四、 白先勇小说中男性群体处于弱势的成因 10
(一)女性群体的强势 10
(二)内心的性别焦虑与取向 11
(三)女性视角下的两性世界 11
五、 结语 12
参考文献 14
致 谢 16
论白先勇小说中的男性群体
引言
当台湾文学作为中国文学的一部分进入大陆学者研究者视野的时候,白先勇是他们最早熟悉的名字之一。作为台湾当代的著名作家,白先勇许多作品都给中国大陆学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他的小说。旅美学者夏志清教授做了这样形容,他说:“旅美的作家中,最有毅力,潜心自己艺术进步,想为当今文坛留下几篇值得给后世朗诵的作品的,有两位:於梨华和白先勇。后者更是当代中国短篇小说家中的奇才,五四以来,艺术成就上能与他匹敌的,从鲁迅到张爱玲,五、六人而已。”
先生一生,佳作频出。白先勇出版的短篇小说集有《寂寞的十七岁》、《台北人》和《纽约客》;出版的散文集有《蓦然回首》、《第六根手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指》、《树犹如此》等。其中受誉最多的,便是两本短篇小说集子:一个叫《台北人》,一个叫《纽约客》。两本书,基本上暗合了白先勇的一生,其中《台北人》这一本,入选了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排在第七位,是仍在世作家的最高排名。白先勇一生写了无数小说,但是他只有一本长篇小说《孽子》。这本中国现代文学最早描写“同性恋”的长篇小说《孽子》,一经发表就在海内外引起了巨大的关注,至今仍然是海内外学者研究的热门题材。他的小说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青春小说”系列,如短篇小说集《寂寞的十七岁》;“纽约客”系列,以短篇小说集《纽约客》为代表;“台北人”系列,以短篇小说集《台北人》为代表;“同性恋”系列,以长篇小说《孽子》为代表。
白先勇作为最早被介绍到大陆的台湾作家,大陆学者对其的研究成果非常多。近年来国内外对于白先勇小说的研究和评论文章虽然有不断增多,主要集中在艺术特色、女性形象、边缘人思想、同性恋主题以及悲剧意识等方面。近年来国内外对于白先勇小说的研究和评论文章虽然仍有不断增多,但大部分探索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文学和文化范畴之内,主要以分析白先勇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为主;对于白先勇的同性恋题材小说有了进一步的研究,但也只是浅尝辄止;而对于白先勇小说里丰富的男性形象的研究还亟待挖掘。白先勇大部分小说里男女角色的地位是错位的,女性处于强势地位,而男性则处于弱势地位。这篇文章通过对白先勇的短篇小说集《纽约客》和《台北人》以及他的长篇小说《孽子》进行简要的品析,对小说中出现的部分典型男性形象进行分析研究,同时分析女性形象来进行女强男弱的对比,从而力图探讨出白先勇小说中男性群体处于弱势地位的不同状态和原因。
白先勇小说中的男性群体类别
在白先勇的小说中,人物形象丰满而且多样。不同于研究比较多的白先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白先勇小说中偏于弱势地位的大部分男性形象缺少学者的关注。通过对白先勇的短篇小说集《纽约客》、《台北人》和他的长篇小说《孽子》进行研究,我们大致将白先勇小说中的男性群体分为三大类:文化认同危机下的“纽约客”、女性阴影下的“台北人”、呼喊自由与自我的“孤星孽子”。这三类男性群体不完全是孤立而存在的,他们往往是同时存在又相互重叠的。
(一)女性阴影下的“台北人”
在《台北人》中,白先勇刻画了军人、商人、戏子、学者等人物,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曾经风光无限,如今却落魄不堪。不论是男人还是女人,他们都在动荡时代的浪涛中翻滚。他们有的流离失所,有的被迫离开家乡,有的在时代的变迁中丢失了自己,有的甚至活在某种阴影下,从而一蹶不振。在“时代”和“命运”的双重作用下,这些“台北人”身上有着无可避免的人生悲剧。
在《花桥荣记》中,描写了一位生活在女性阴影下的“台北人”——卢先生。这篇小说是以老板娘的视角进行叙述的。小说中的卢先生和老板娘是同乡,都是因为战乱而来到台湾的桂林人。在小说中,“花桥荣记”是一家小食店,卢先生就是这里的常客。在老板娘“我”的眼里,卢先生是一个规规矩矩的读书人。卢先生当了很多年的国文老师,“一径斯斯文文的,眼也不抬,口也不开,坐下去便闷头扒饭,只有我替他端菜添饭的当儿,他才欠身笑着说一句:不该你,老板娘。”
笼罩着卢先生的阴影有两个,其中一个是来自他深爱的未婚妻。卢先生白天在学校教书,晚上给学生补补课,其余的时间就用来养鸡了。“每逢过年,卢先生便提着两大笼芦花鸡到菜市场去卖,一只只鲜红的冠子,光光亮的羽毛——总有五六斤重”,这么些年来,卢先生的积蓄,起码有四五万,老婆是讨得起的了。但是十几年来,卢老师都没有结婚,因为卢先生在大陆有一位未婚妻,卢先生相信总有一天他会和他的未婚妻重逢的。所以当老板娘撮合卢先生和她侄女秀华在一起的时候,卢先生一改平日里和和气气的态度,“突然放下脸来”,卢先生生气地拒绝了老板娘,卢先生坚守自己的准则和操守。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卢先生的表哥欺骗了他,将他辛辛苦苦养鸡攒下来的十五根金条全部骗走了,他变得身无分文,而他也意识到永远不可能再与未婚妻重逢了,卢先生他失去了一切,他十五年的期待与等待,他美好的人生理想,全部都支离破碎、粉身碎骨。所以向来温文尔雅的卢先生才会大声地哭喊道:“他不是人!”当一个人的生活信仰被打破之后,人在命运面前的渺小就显露无疑。未婚妻是卢先生一生的生活信仰,没有了这份希望,卢先生的世界仿佛被判了死刑,他的人生没有了任何意义。精神世界的崩塌往往会使一个人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卢先生不再追求精神信仰,他选择了更有攻击性和占有性的“肉欲世界”。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