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红楼梦中的宝钗与牡丹”(附件)

摘 要“以花喻人”是曹雪芹《红楼梦》的常用手法。其中宝钗与牡丹便是一例。本文主要从“牡丹”意象的内涵、牡丹与薛宝钗的共通之处、“牡丹”对塑造薛宝钗形象的作用三个方面详细论述“牡丹”意象与薛宝钗形象的紧密联系。
目 录
引 言 1
1 “牡丹”意象的内涵 2
1.1 “牡丹”的外在特征 2
1.2 “牡丹”的文化寓意 3
2 “牡丹”与薛宝钗的共通之处 5
2.1 艳冠群芳 5
2.2 姿态万千 6
2.3 俗骨凡胎 7
2.4 冷傲孤高 8
3 “牡丹”对塑造宝钗形象的作用 11
3.1 “义兼美刺” 11
3.2 影射薛宝钗性格 12
3.2 预示薛宝钗命运 13
结 语 15
参考文献 16
致 谢 17
引言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书中对于人物的刻画可谓巧夺天工。“以花喻人”是曹雪芹用以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法之一。在运用过程中,曹雪芹将花草树木的特质与小说人物的性情紧密融合,既没有孤立的写花木,也没有孤立的写人物,手法巧妙,发人深省。如《红楼梦》第五回宝玉梦游警幻仙子神境品尝的“出在放春山遣香洞,又以仙花灵叶上所带之宿露而烹”[1]P80的香茗“千红一窟”和“以百花之蕊,万木之汁,加以麟髓之醅,凤乳之麯酿成”[1]P81的醇酒“万艳同杯”,此两者均以花木为材,即是对大观园众女子“哭”与“悲”命运的预示。关于小说中“以花喻人”的典型,宝钗与“牡丹”便是一例。
群芳争艳,株株不同,在《红楼梦》第六十三回,宝玉庆生辰那晚,怡红院里“群芳开夜宴”,[1]P869行抽花名签行酒令,宝钗抽到的是一枝牡丹,签上题着“艳冠群芳”四个字,下面附着一句唐诗:“任是无情也动人”,[1]P869这支签不禁令宝钗欢喜,说她是花中之王。而“任是无情也动人”则隐喻着宝钗的性格、命运。代表了她这一生如牡丹般尊贵却终究不能幸福的人生。
目前学术界关于薛宝钗的研究主要是从以下方面展开:第一、宝钗的悲剧主题命运的揭示,周哲良的《美的自我湮灭—薛宝钗悲剧及其原因分析》中写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道:“薛宝钗最终的结局是悲剧性的,这集中表现在她的婚姻问题上。造成她的悲剧的原因主要在她白己,她参与了对白已美的毁灭,她是白觉地而又不知不觉地毁灭了白已”[2]P31;第二、宝钗的地位,张颖帅在《论薛宝钗人格的复杂性》中说:“红楼梦成功的塑造了数以百计的女性形象,薛宝钗是其中塑造的最成功、最真实、最丰满的人物,她位居金陵十二钗正册之首,其重要地位已为世人所承认”[3]P69;三、宝钗的性格,卢元昕的《浅谈薛宝钗的人物性格》分析了性格形成背景的复杂性,揭示了薛宝钗表面形象之后的内在本质。[4]P53
本文主要从“牡丹”意象的内涵解读,《红楼梦》中宝钗与“牡丹”的共通之处以及“牡丹”意象在塑造薛宝钗形象上的作用三个部分展开论述,以期进一步丰富对薛宝钗人物形象的研究。
1 “牡丹”意象的内涵
牡丹,因独特的硕大花朵,浓艳的色泽,茂盛的姿态和芬芳的香味被誉为“花中之王”,是富贵的象征,一直以来作为皇室的代表花卉在洛阳等地广泛种植。时至今日,洛阳尚有牡丹花会,印证着这份数千年的牡丹文化传统。人们常用“花开富贵”、“万紫千红”来形容牡丹的美丽。要研究《红楼梦》中的牡丹与宝钗,首先要从“牡丹”的内涵说起。
1.1 “牡丹”的外在特征
牡丹的外在特征是指,从牡丹花的外在形态上体现出来的特性。如花朵植株的形状、颜色、品类等。牡丹花以其花朵硕大著称,层叠丰富,一支多花,颜色多彩,香味浓郁,在牡丹花丛中经过,给人们带来视觉与嗅觉的双重享受。
牡丹第一个外在特征就是花大可人,不仅现在如此,在历朝历代中也是如此。《中国牡丹全书》中写道:“一尺红者,深红颇近紫色,花面大盈尺,故以一尺名之。”[5]P865“花面大盈尺”宋朝的一尺就是现在八寸来说,可见宋朝牡丹花直径已经差不多20公分了。还写道:“胜娇客,深红色花大可五六围;平实红,此花大瓣,桃红,花面径过一尺”,[5]P887“围”是计量圆周的约略单位,牡丹的花径已经超出20公分了。倘若在花开季节和指头大小般的桃花比起来,更能让人欣喜若狂。牡丹的花朵硕大,呈现层叠交汇的形状,颜色众多,花团锦簇,颜色十分鲜艳,远远望去便能一眼分得出牡丹花的姿态,因此说它艳压群芳。
牡丹第二个外在特征就是种类繁多,观赏牡丹品种的出现,鲁迅的《唐宋传奇集》中写道:
帝自素死,益无惮,乃辟地,周二百里,为西苑,役民力常百万数。苑内为十六院,聚土石为山,凿池为五湖四海。诏天下境内所有鸟兽草木,驿至京师易州进二十四相牡丹:赭红、赭木、橙红、坏红、浅红、飞来红、袁家红、起州红、醉妃红、起台红、云红、天外黄、一拂黄、软条黄、冠子黄、延安黄、先春红、颤风娇。[6]P189 十九种牡丹颜色,充分证明了在当时牡丹颜色种类繁多,深受皇亲国戚的喜爱。不久隋亡,唐定都长安,从此长安牡丹逐渐兴盛起来。
牡丹的以上外在特征给世人的直观感受,直接促使人们赋予它以独特的寓意,如因其花都硕大,美艳无双而赋予其富贵、吉祥的寓意。古往今来的众多诗句便是有力的论证,如:
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唐刘禹锡《思黯南墅赏牡丹》)[7]P126
竞夸天下无双艳,独立人间第一香。(五代皮日休《牡丹》)[8]P89
四色变而成百色,百般颜色百般香。(宋邵雍《牡丹吟》)[9]P347
传来谁作韶华主,总领群芳是牡丹。(明冯琦《牡丹》)[10]P298
唐代诗人刘禹锡用“倾城”二字来形容牡丹的美貌;皮日休写道“天下间没有比牡丹更艳丽的花了,香味也是人间第一”;宋代的邵雍的这首诗抓住了牡丹的“色”和“香”,突出了“牡丹花品冠群芳”;明朝的冯琦认为春天到了,只有傲视的牡丹才是大好春光的主角。因此牡丹为世人所推举,呈现出富贵、张扬、富丽堂皇的文化内涵。
在《红楼梦》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的描写中,宝钗抽到的花签上题有四个字:“艳冠群芳”[1]P869一个“艳”字,是对宝钗外貌气质上概括,暗喻宝钗就像牡丹花一样:色彩鲜艳、国色天香,给人带来视觉上的审美享受。
1.2 “牡丹”的文化寓意
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赏牡丹》: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7]P43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620.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