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言中青楼女子形象探微
摘 要古代文学中以青楼和妓女为体裁的作品举不胜数,其中以冯梦龙的“三言”最具代表性。他笔下的妓女以自立自强、奋力抗争的精神博得大众的认可与推崇。本篇论文以“三言”中的妓女形象作为研究载体,通过对青楼和妓女文化意蕴的阐释以及她们形象特征、形象成因的剖析,使读者更深层次的理解作者塑造这一系列妓女形象的重要意义。
Key words: "sanyan"; prostitute; Image analysis; Character cause目 录
绪论 1
1 青楼与妓女的文化意蕴 2
1.1 何为青楼?何为妓女? 2
1.2 青楼与妓女的关系 2
2 “三言”中妓女的形象 4
2.1 粉白黛黑 才艺双全 4
2.2 聪明机智 有勇有谋 5
2.3 坚守本我 不忘初心 5
3 妓女形象产生的原因 7
3.1 自身原因 7
3.2 社会原因 7
4 妓女形象塑造的社会意义 9
4.1 反观当时的社会 9
4.2 女性意识的觉醒 10
结语 12
参考文献 13
致谢 14
绪论
受“男尊女卑”传统思想的禁锢,中国妇女一直以较低的社会地位存在,而妓女作为其中最为特殊的群体自产生以来便饱受热议。在“三言”中,作者冯梦龙则给予妓女们更多的关照,她们作为市井生活里的沧海一粟,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当时社会最真实的反映。冯梦龙以独特的视角触探社会最本质的现象,同时也用饱含深情的笔触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身份卑贱但却拥有傲骨的妓女形象。这一形象上的出新,突破了历代社会人们对于妓女的传统认知。纵观文章内容,作者虽以青楼、妓女为描写的重点,但故事内容却少污浊之气多清新之美,这样的创作手法既丰富了作品内容又使其更具有艺术特性。
为了更好的让冯梦龙笔下妓女形象得以全新呈现,本篇论文采用全册细读、重点精读、部分研读的方式,在参照大量文献史料的基础之上,用精准的事实依据对妓女形象进行分类,并借助典型人物的典型特征来剖析冯梦龙刻画这一形象的初衷与意义。同时通过社会大氛围以及个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人差异性等方面的解读,来进一步品味众多妓女形象的独特魅力。
1 青楼与妓女的文化意蕴
1.1 何为青楼?何为妓女?
何为青楼?东汉许慎曾在《说文解字》中对其做了解释,“青,东方色也。木生火,火生丹,丹青之信言必然。凡青之属皆从青。楼,重屋也。从木,娄声”[1](卷五,青部)。很明显,青为楼之修饰,青楼可以理解为青砖青瓦所筑房子。古代经济水平落后,青砖青瓦价格昂贵,下层人民常居茅屋,贵族阶级则居住在青瓦、青砖所建居所。因此,可将青楼理解为一种高档民居。这一解释在曹植《美女篇》中得到很好印证,诗中云:“借问女安居?乃在城南端。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2]P258。诗中所写“青楼”,从其临大路的优越地理位置,便可看出居者地位的显赫。到了南朝,青楼已逐步发展成为帝王之居,《南齐书》中写到“世祖兴光楼,上施青漆,世人谓之‘青楼’” [3]P63。而青楼意义发生偏指,最早可以追溯到刘邈的《万山见采桑人》“倡妾不胜愁,结束下青楼。[4]P468”这也是第一次将青楼与妓女联系到一起。在此之后,《全唐诗》中有关妓女的诗歌也多以青楼为背景,因此对人们的认知造成影响。到了宋代,青楼就成为了烟花地的专属。
何为妓女?隋人陆法言在《切韵》中对“妓”的解释为“妓,女乐也”[5]P751。用以代指那些有才华、能够吹拉弹唱的女子。妓女之“妓”可同“伎”,北魏杨衒之所写《洛阳伽蓝记》中就曾写道:“素柰朱李,枝条入檐,伎女楼上,坐而摘食”[6]P25。在社会发展中,“伎”与“妓”字出现了通用现象,段玉裁在注解《说文解字》时提到“今俗用女‘伎’字”[7]P176这一观点。后来由于工作场所的改变,不同类型的妓女也开始产生,主要包括宫妓、官妓、家妓、营妓、民妓等。随着妓范围的逐步扩大,其工作性质和形式也发生了改变,逐渐从女乐者演变为委身求荣、出卖色相之女。
1.2 青楼与妓女的关系
在青楼意义发生偏指后,妓女和青楼之间便形成了一种密不可分的关系。青楼为一部分妓女提供生活和学习的地方,同时青楼作为一个营业场所,妓女也为其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所以两者相辅相成。《买油郎独占花魁》中写到,因为战乱使得莘瑶琴与父母走散,之后便被老鸨收养,学习吹拉弹唱,在此期间她成为了公认的“花魁”,同时她的“花魁”地位也让很多有钱人慕名而至,这为青楼创造了一笔可观的收入。
青楼中的妓女在此切磋学艺,凭借自己一技之长,为老鸨带来丰硕的经济效益。像苏小小、柳如是、薛涛等人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这就为青楼吸引了不少客源。妓女们除了为青楼带来可观的收入外,还为青楼带来一些文人墨客、迁客骚人,像我们所熟知的婉约派词人柳永,官场上的屡次失意让他愤懑不满,为了排解心中苦闷,他开始频繁出入青楼,在青楼中他与妓女们填词吟唱、互诉衷肠。这一过程也让他与青楼女子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柳永死之后也是由青楼妓女合资将他安葬,同时“诗仙”李白、元稹、周邦彦等也都与妓女私交亲密。也正是这些文人诗豪的存在,为青楼的娱乐环境增添了文化韵味。
2 “三言”中妓女的形象
“三言”是明代作家冯梦龙的短篇小说集,是《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合称。在这些作品中冯梦龙为众人展示了繁多的人物形象,其中以女性形象最具代表。在众多的女性形象中,妓女形象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作品中将妓女作为故事核心人物的篇目大概有九篇,分别是为《买油郎独占花魁》、《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玉堂春落难逢夫》、《新桥市韩五卖春情》、《赵春儿重旺曹家庄》、《月明和尚度柳翠》、《单符郎全州佳偶》、《众名姬春风吊柳七》、《钱舍人题诗燕子楼》。这些妓女们在看似相同的生活背景下却表现出不同的形象,在生活大环境的烘托下,她们独特的个人魅力就表现的更加突出。
2.1 粉白黛黑 才艺双全
美貌可谓作品中妓女身上最为显著的特征,她们个个气质不凡,风姿绰约,举止谈吐无不高雅端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对杜十娘的美貌有了这番描写“浑身雅艳,遍体娇香,两弯眉画远山青,一双眼明秋水润。脸如莲萼,分明卓氏文君,唇似樱桃,何减白家樊素” [8]P353。这就使得一个亭亭玉立、风情万种的女子形象跃然纸上。生活在青楼中的妓女们个个肤白貌美、唇红齿白、纤纤玉手、婀娜多姿,她们的美貌于众人而言可以说:初见惊鸿,再见倾城。冯梦龙笔下的烟花女子少浓妆艳抹之俗而多清新淡雅之美。在对妓女玉堂春的描述中也有不俗之语“雅淡梳妆偏有韵,不施脂粉自多姿。便数尽满院名姝,总输她十分春色”[8]P353。《诗经》有语“窈窕淑女,君子好逑”[9]P3,作者冯梦龙在对貌美女子的刻画中,除了正面的展示外,也从侧面进行了烘托。众达官贵人为目睹美女之颜、为与美女同桌共饮皆倾其财力,就连一个依卖油为营生、食不果腹的秦重也在与莘瑶琴的偶然邂逅中夜不能寐,开始攒钱只为与她共处一室。
在青楼这样一个美女如云的地方,外貌只是个人形象得以呈现的一个方面,而技艺则更能凸显美女本色。因此“三言”中的妓女们除了独具美貌外,还颇有才情。《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写到,杜十娘与李甲湖面泛舟,情到深处便开喉歌唱,这一唱让邻船上的孙富心神向往欲见其面。杜十娘的美妙歌声让孙富沉醉,足以证明杜十娘歌声魅力非常人所能及。此外,青楼女子的才情不仅体现在琴棋书画上的精湛无比,更体现在诗词歌赋上的才华横溢。才女莘瑶琴“七岁日诵千言,十岁便能吟诗作赋,十二岁琴棋书画,无所不通”[10]P17P18。到后来,即使经历着父母离散的不幸,即使生活在夜夜笙歌的青楼,但她依然孤傲高冷、依旧填词做赋、丹青挥墨。莘瑶琴“花魁”的称号响遍临安,实至名归。这也正所谓“一代才女,一段佳话”。
Key words: "sanyan"; prostitute; Image analysis; Character cause目 录
绪论 1
1 青楼与妓女的文化意蕴 2
1.1 何为青楼?何为妓女? 2
1.2 青楼与妓女的关系 2
2 “三言”中妓女的形象 4
2.1 粉白黛黑 才艺双全 4
2.2 聪明机智 有勇有谋 5
2.3 坚守本我 不忘初心 5
3 妓女形象产生的原因 7
3.1 自身原因 7
3.2 社会原因 7
4 妓女形象塑造的社会意义 9
4.1 反观当时的社会 9
4.2 女性意识的觉醒 10
结语 12
参考文献 13
致谢 14
绪论
受“男尊女卑”传统思想的禁锢,中国妇女一直以较低的社会地位存在,而妓女作为其中最为特殊的群体自产生以来便饱受热议。在“三言”中,作者冯梦龙则给予妓女们更多的关照,她们作为市井生活里的沧海一粟,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当时社会最真实的反映。冯梦龙以独特的视角触探社会最本质的现象,同时也用饱含深情的笔触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身份卑贱但却拥有傲骨的妓女形象。这一形象上的出新,突破了历代社会人们对于妓女的传统认知。纵观文章内容,作者虽以青楼、妓女为描写的重点,但故事内容却少污浊之气多清新之美,这样的创作手法既丰富了作品内容又使其更具有艺术特性。
为了更好的让冯梦龙笔下妓女形象得以全新呈现,本篇论文采用全册细读、重点精读、部分研读的方式,在参照大量文献史料的基础之上,用精准的事实依据对妓女形象进行分类,并借助典型人物的典型特征来剖析冯梦龙刻画这一形象的初衷与意义。同时通过社会大氛围以及个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人差异性等方面的解读,来进一步品味众多妓女形象的独特魅力。
1 青楼与妓女的文化意蕴
1.1 何为青楼?何为妓女?
何为青楼?东汉许慎曾在《说文解字》中对其做了解释,“青,东方色也。木生火,火生丹,丹青之信言必然。凡青之属皆从青。楼,重屋也。从木,娄声”[1](卷五,青部)。很明显,青为楼之修饰,青楼可以理解为青砖青瓦所筑房子。古代经济水平落后,青砖青瓦价格昂贵,下层人民常居茅屋,贵族阶级则居住在青瓦、青砖所建居所。因此,可将青楼理解为一种高档民居。这一解释在曹植《美女篇》中得到很好印证,诗中云:“借问女安居?乃在城南端。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2]P258。诗中所写“青楼”,从其临大路的优越地理位置,便可看出居者地位的显赫。到了南朝,青楼已逐步发展成为帝王之居,《南齐书》中写到“世祖兴光楼,上施青漆,世人谓之‘青楼’” [3]P63。而青楼意义发生偏指,最早可以追溯到刘邈的《万山见采桑人》“倡妾不胜愁,结束下青楼。[4]P468”这也是第一次将青楼与妓女联系到一起。在此之后,《全唐诗》中有关妓女的诗歌也多以青楼为背景,因此对人们的认知造成影响。到了宋代,青楼就成为了烟花地的专属。
何为妓女?隋人陆法言在《切韵》中对“妓”的解释为“妓,女乐也”[5]P751。用以代指那些有才华、能够吹拉弹唱的女子。妓女之“妓”可同“伎”,北魏杨衒之所写《洛阳伽蓝记》中就曾写道:“素柰朱李,枝条入檐,伎女楼上,坐而摘食”[6]P25。在社会发展中,“伎”与“妓”字出现了通用现象,段玉裁在注解《说文解字》时提到“今俗用女‘伎’字”[7]P176这一观点。后来由于工作场所的改变,不同类型的妓女也开始产生,主要包括宫妓、官妓、家妓、营妓、民妓等。随着妓范围的逐步扩大,其工作性质和形式也发生了改变,逐渐从女乐者演变为委身求荣、出卖色相之女。
1.2 青楼与妓女的关系
在青楼意义发生偏指后,妓女和青楼之间便形成了一种密不可分的关系。青楼为一部分妓女提供生活和学习的地方,同时青楼作为一个营业场所,妓女也为其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所以两者相辅相成。《买油郎独占花魁》中写到,因为战乱使得莘瑶琴与父母走散,之后便被老鸨收养,学习吹拉弹唱,在此期间她成为了公认的“花魁”,同时她的“花魁”地位也让很多有钱人慕名而至,这为青楼创造了一笔可观的收入。
青楼中的妓女在此切磋学艺,凭借自己一技之长,为老鸨带来丰硕的经济效益。像苏小小、柳如是、薛涛等人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这就为青楼吸引了不少客源。妓女们除了为青楼带来可观的收入外,还为青楼带来一些文人墨客、迁客骚人,像我们所熟知的婉约派词人柳永,官场上的屡次失意让他愤懑不满,为了排解心中苦闷,他开始频繁出入青楼,在青楼中他与妓女们填词吟唱、互诉衷肠。这一过程也让他与青楼女子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柳永死之后也是由青楼妓女合资将他安葬,同时“诗仙”李白、元稹、周邦彦等也都与妓女私交亲密。也正是这些文人诗豪的存在,为青楼的娱乐环境增添了文化韵味。
2 “三言”中妓女的形象
“三言”是明代作家冯梦龙的短篇小说集,是《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合称。在这些作品中冯梦龙为众人展示了繁多的人物形象,其中以女性形象最具代表。在众多的女性形象中,妓女形象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作品中将妓女作为故事核心人物的篇目大概有九篇,分别是为《买油郎独占花魁》、《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玉堂春落难逢夫》、《新桥市韩五卖春情》、《赵春儿重旺曹家庄》、《月明和尚度柳翠》、《单符郎全州佳偶》、《众名姬春风吊柳七》、《钱舍人题诗燕子楼》。这些妓女们在看似相同的生活背景下却表现出不同的形象,在生活大环境的烘托下,她们独特的个人魅力就表现的更加突出。
2.1 粉白黛黑 才艺双全
美貌可谓作品中妓女身上最为显著的特征,她们个个气质不凡,风姿绰约,举止谈吐无不高雅端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对杜十娘的美貌有了这番描写“浑身雅艳,遍体娇香,两弯眉画远山青,一双眼明秋水润。脸如莲萼,分明卓氏文君,唇似樱桃,何减白家樊素” [8]P353。这就使得一个亭亭玉立、风情万种的女子形象跃然纸上。生活在青楼中的妓女们个个肤白貌美、唇红齿白、纤纤玉手、婀娜多姿,她们的美貌于众人而言可以说:初见惊鸿,再见倾城。冯梦龙笔下的烟花女子少浓妆艳抹之俗而多清新淡雅之美。在对妓女玉堂春的描述中也有不俗之语“雅淡梳妆偏有韵,不施脂粉自多姿。便数尽满院名姝,总输她十分春色”[8]P353。《诗经》有语“窈窕淑女,君子好逑”[9]P3,作者冯梦龙在对貌美女子的刻画中,除了正面的展示外,也从侧面进行了烘托。众达官贵人为目睹美女之颜、为与美女同桌共饮皆倾其财力,就连一个依卖油为营生、食不果腹的秦重也在与莘瑶琴的偶然邂逅中夜不能寐,开始攒钱只为与她共处一室。
在青楼这样一个美女如云的地方,外貌只是个人形象得以呈现的一个方面,而技艺则更能凸显美女本色。因此“三言”中的妓女们除了独具美貌外,还颇有才情。《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写到,杜十娘与李甲湖面泛舟,情到深处便开喉歌唱,这一唱让邻船上的孙富心神向往欲见其面。杜十娘的美妙歌声让孙富沉醉,足以证明杜十娘歌声魅力非常人所能及。此外,青楼女子的才情不仅体现在琴棋书画上的精湛无比,更体现在诗词歌赋上的才华横溢。才女莘瑶琴“七岁日诵千言,十岁便能吟诗作赋,十二岁琴棋书画,无所不通”[10]P17P18。到后来,即使经历着父母离散的不幸,即使生活在夜夜笙歌的青楼,但她依然孤傲高冷、依旧填词做赋、丹青挥墨。莘瑶琴“花魁”的称号响遍临安,实至名归。这也正所谓“一代才女,一段佳话”。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