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子夜中吴荪甫形象及其意义(附件)

摘 要茅盾笔下所塑造的吴荪甫形象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艺术典型,并通过这一形象及其悲剧性命运的描述,深刻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中国社会的性质。首先,通过阐述吴荪甫形象及其性格特征,给我们展现了一个果断自信、刚毅的资本家形象。其次,探析吴荪甫悲剧命运及其根源。给我们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帝国主义、买办资本家的压迫与束缚。给我们再现了旧中国下帝国主义对中国民族工业的摧残。最后,通过论述吴荪甫形象的文学史意义,对特定时代民族资本家形象的典型性进行揭示。让我们将茅盾笔下的当时社会和意义进行了深度的反思。揭示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命运及民族工业发展的趋势,具有深刻的认识价值和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吴荪甫形象及其悲剧命运的分析研究,同时也使自己的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得到实践和运用。 目 录
引言 1
1 吴荪甫的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2
1.1 特定时期的民族资本家形象 2
1.2 积极性格特征 3
1.3 消极性格特征 5
2 吴荪甫的悲剧命运及其根源 6
2.1 社会因素 7
2.2 个人因素 8
3 吴荪甫形象的文学史意义 10
3.1 民族资本家形象的典型性 10
3.2 对当时乃至以后的影响 11
结论 13
参考文献 14
致谢 15
引言
茅盾是中国现代文学巨匠,《子夜》是茅盾的代表作,吴荪甫是茅盾在《子夜》中塑造的最成功的典型形象。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国内战乱纷扰、全球经济危机爆发的社会背景下,一心想发展民族工业的吴荪甫果断自信又野心勃勃,但在困难面前却显示出软弱和动摇的一面,最终破产出走。他的悲剧看似偶然,实则必然。充分说明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是不可能走上资本主义自由发展道路的。
1 吴荪甫的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子夜》写于1931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优秀长篇小说,茅盾着力塑造的吴荪甫是一个三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家的形象。主人公吴荪甫他是一个四十刚出头的留洋学子,他果断自信、雄心勃勃地一心想发展民族工业,因为曾游历与欧洲,所以也为他的资本主义企业管理水平打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充分说明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是不可能走上资本主义自由发展道路的。
1 吴荪甫的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子夜》写于1931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优秀长篇小说,茅盾着力塑造的吴荪甫是一个三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家的形象。主人公吴荪甫他是一个四十刚出头的留洋学子,他果断自信、雄心勃勃地一心想发展民族工业,因为曾游历与欧洲,所以也为他的资本主义企业管理水平打下基础。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人物画廊中一个不可多得的典型形象。吴荪甫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雄心勃勃的、有发展民族工业理想、有实力有魄力有手腕,然而最终只能向买办资本家屈服的民族资本家的典型形象。
在吴荪甫这个典型人物塑造上,茅盾笔下的工业资本家吴荪甫,并不是贪婪、卑琐的人物。吴荪甫曾经一心发展双桥镇的实业,为了增大他的“双桥王国”,吴荪甫发展中国民族工业,扩大销售市场。他的野心、聪明才干打倒和吞并了一些企业,但是,吴荪甫这个工业界的王子没有意识到,这并不是欧洲,面对中国的局面,他的民族工业理想显然不能实现。自信果断、野心勃勃的吴荪甫也剩下了一条“投降的出路”。
1.1 特定时期的民族资本家形象
吴荪甫是茅盾《子夜》中塑造的第一个形象鲜明的民族资本家形象,也是一个以英雄出现的民族资本家形象,在他身上寄托着茅盾自己对民族工业的一种理解和希望。
吴荪甫是特定时期的民族资本家形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他有发展民族工业的积极性,吴荪甫凭着他游历欧美所获得的见识和在同业中过人的智谋与手腕,在实业界他往往以胜利者自居,从而在社会上取得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资本家吴荪甫,在发展民族工业上就是一个具有法兰西资产阶级性格的人。只是他没有法国资产阶级那么幸运,如果他不是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他也会同法国资产阶级一样建立起自己的伟大的历史功勋。他游历欧美,掌握一套管理工厂的本领,又拥有雄厚的实力,是个有才干、有魄力、足智多谋、刚愎自信、有所作为的民族工业资本家。他信心十足地要发展民族工业,在家乡双桥镇他经营几种企业,想在那里建筑起“双桥王国”。这仅有十万人口的双桥镇不足以施展他的计划,他又在上海办起一个裕华丝厂。他还不以此为满足,又同几个志同道合的资本家一起创办了益中信托公司,他象一头“攫食的狮子”,又一口气吞并了八个日用品工厂。他很想以益中公司为中心在实业上大显身手。他看不起那些没有作为的资本家,“他看见有些好好的企业放在没见识、没手段、没胆量的庸才手里,弄成半死不活,他是恨得什么似的。”对这种“半死不活”的企业,他“常常打算毫无怜悯地将他们打倒,把企业拿到他的铁腕里来”然而吴荪甫在这种恶劣的坏境之下,一心盼望将中国自己的产品走向全中国、全世界。为实现他所构想的“资本主义王国”而努力。[1]P101
另一方面,作为民族工业资本家的典型,吴荪甫特有的阶级性在作品里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小说以相当的篇幅描写吴荪甫对工人农民的剥削。作为殖民地国家的资本家,他比其他非殖民地国家的资本家的剥削更加凶狠、残酷。他一次一次把公债市场上所受到的损失转嫁到工人和农民身上,用扣减工资、开除工人、延长工作时间等等,加重对工人的剥削,引起工人们的强烈的不满和反抗。当工人起来罢工、农民进行暴动时,直接触犯到他的利益,吴荪甫是仇视的,对领导工农革命运动的中国共产党表现出了明显的对立情绪。很明显,这是剥削阶级的反动性在吴荪甫身上的具体表现,成为吴荪甫性格的另一个侧面。这种反动性无疑也是带有本质性的,它同他的那种反帝反封建和发展民族工业的强烈愿望对立统一在吴荪甫的身上,成为一种矛盾的状态。
吴荪甫形象生动地概括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民族资本家的共同的命运,他们无力战胜外资的压迫,只能走上破产的道路。茅盾在《子夜》中不仅塑造的吴荪甫是一个民族资本家的形象,而且他也是一个有性格特点的人。为了增加悲剧的深度,茅盾主要从主人公吴荪甫的性格特征做了大量描写,通过整个故事的情节发展,从积极的性格特征到消极的性格特征的发展过程,来推动了主人公悲剧命运的必然结果。
1.2 积极性格特征
小说中的吴荪甫既仇视工农运动压榨农民,又抵抗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一心想着将民族工业做大做强。他的积极性格表现在:“他果断自信”。[2]P53故事刚开始吴老太爷的去世,让刚刚起步留学回来不久的吴荪甫一个沉重的打击,但是面对现实社会,他依然雄心斗志有魄力,随着资本家的不断增加,他的经营规模和范围都扩大,一面扩充企业,不仅有丝织厂,他还有其他的企业,比如:热水瓶、肥皂、灯泡、阳伞等。一面又搞证券投资、公债投机等等;他机智、精明强干。他明明知道孙吉人和王和甫等人看在他是上海滩上的国货大王,看似与他合资筹办银行,实则是别人办起了银行来借钱给他们。这些他都心知肚明,但还是同意一起干;他既有智慧又有谋略、面对利益他心狠手辣,在他与其他民族资本家的关系中他无情兼并。在面临破产的德丰丝厂总经理朱吟秋恳求吴荪甫的姐夫杜竹斋借款展期时,他怂恿他的姐夫借款给朱吟秋。趁机将朱吟秋丝厂吞并。以五六万元收盘了价值三十万元的八个小厂。做为上海滩的工业巨头,他雄厚的财力作支撑,开办近万人的裕华丝厂。一心发展民族工业的他,为了壮大丝厂,他缩减工人工钱引起了工人的不满,生产怠慢,但他仍然是心怀大志,他觉得“丝业有关于国际民生,只要国家像个国家,政府像个政府,中国的工业还是有希望的。”面对丝厂工人老板欲削减工人的工钱消息的传开;他慧眼赏识屠维岳的精明干练,利用他来稳定和消化工厂内部矛盾。在他消化工厂的矛盾时,当时丝厂中人面临倒闭的经济危机,吴荪甫的境况还较好,即使同行纷纷宣布倒闭的时候,吴荪甫也满腔热血,发展民族工业的雄心越发强烈,甚至经营着多种企业;他具有冒险精神,他的目标是希望有一天“高大的烟囱如林,吐着黑烟,轮船在乘风破浪,汽车驶过原野。”[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1191.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