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兽鬼论五龙的人性扭曲(附件)
摘 要苏童小说《米》中的主人公五龙是来自枫杨树乡逃荒的饥民,为生存坐煤火车来到了瓦匠街, 终其一生都挣扎在充满欲望的都市里。主人公在瓦匠街经历过耻辱也创造过辉煌,起起伏伏的一生中,五龙善良淳朴的本性最终毁灭。作者塑造出五龙这一人物形象表现出美好的人性逐渐走向深渊的悲剧,揭露出在黑暗社会背景下人性扭曲的现实。
目 录
引 言 1
1人性的煎熬 2
1.1本能的追求 2
1.2性压抑的苦闷 3
2人性的裂变 5
2.1权利追逐中沉沦 5
2.2欲望驱使下毁灭 6
3人性的丧失 8
3.1精神的麻木 8
3.2悲惨的结局 9
4对极端环境中人性扭曲的审视 10
4.1人性扭曲的原因 10
4.2人性扭曲的启示 11
结语 12
参考文献 13
致谢 15
引 言
苏童,中国当代著名的作家,先锋时期文学代表。苏童的创作手法别具一格,极其善于挖掘巨大的时代背景下人性扭曲的细微之处,予读者以耳目一新的体验。在苏童的小说作品中,人的原始生命本能和顽强的求存意识是其写作较为集中的一个主题。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人物因生存受到极致的压抑而扭曲变异,《米》中的主人公五龙,因欲望进入城市,最终也因欲望毁灭于城市。人性在苏童的小说中被演绎得淋漓尽致,虽然,在不同时代生命的意义被贴上不同的标签,但人性中美好的部分将得到永久的传承。
1 人性的煎熬
“马斯洛把人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它们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一般来说,这五种需要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低一层次的需要获得满足后,就会向高一层次的需求发展。”[1]P203
《米》中的主人公五龙自小就是一个孤儿,他的父母亲死于二十多年前的一场饥荒中,在乡亲们的眼中,五龙就像是一条狗,没有人愿意给予他关心和爱护,从小爱的缺失注定了五龙孤僻冷漠的性格。以至于在后来他来到瓦匠街所遭遇的种种侮辱和歧视,让他对这个所谓的“天堂”重新认识,甚至仇恨着。在面对织云一次次诱惑,阿保无休止的凌辱,面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对米店以及瓦匠街所有的一切,这些都让五龙的内心无时不刻地在挣扎煎熬着。
1.1本能的追求
食色,性也。食物为人类生存提供了最基本的物质保障,对食,色的追求故而成为人类的本性。对此,五龙深信不疑。五龙认为城市能为他提供无尽的米和女人,所以当枫杨树乡遭遇灾难时,五龙毅然决然地离开了生养他的地方,来到他向往已久的城市——瓦匠街。如同五龙心里所想一般“雪白的堆积如山的粮食,美貌丰腴骚劲十足的女人,靠近铁路和轮船,靠近城市和工业,也靠近人群和金银财宝。”[2]P18美好的希望在现实的不幸中被磨灭。初入瓦匠街五龙便迎来一次刻骨的来自城市的无情碾压,逃荒多日积聚的饥饿感此时已经达到了极顶,对食物的渴求已然超越一切。当一个人连最基本的生存都无法保障时,尊严,荣辱对他来说已经无足轻重并且无力捍卫了。面对阿保的无情的羞辱,五龙放弃尊严,卑微地喊爹,得到了卤猪肉和五碗烧酒满足生的需要。对米的痴迷使五龙恍恍惚惚地跟着米车来到大鸿米店,也是为了米求冯老板留下他做伙计,即便绮云拿扫帚赶,用恶毒的言语攻击,对米的渴望依然让他留了下来。当人满足了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后,就会向更高的需求发展。
在米店生活的日子里,五龙清醒的认识到米店从来没有人真心对他,甚至不把他当人看。贪婪的冯老板需要的只是他满身免费的力气,所以五龙向冯老板提出要去对面铁匠铺,原因是他们答应每月有五块大洋作为工钱,以此向冯老板讲条件。这一举动足以表明五龙开始从对食物的追求向对自我价值肯定的方面过渡。五龙初入城市便见证了死亡,月台下躺着的男人让五龙仿佛看到了自己以后的命运,从而五龙时刻警醒着。他从来不向任何人吐露心声,没有人知道五龙在想些什么,他从不喝酒并且认为酒会让人变得糊涂可欺,甚至随时可能葬送他的性命。因此,在面对米店一家的欺凌与鄙视,以及阿保的纠缠不休,五龙更多的是隐忍和等待,等待一个机会,报复所有欺辱他的人。
1.2性压抑的苦闷
如果说五龙的精神依托来源于米,那么在满足于对米的需求后,他需要的便是性。“情欲作为一种本能,它是人类最强烈的生命意志体现。”[3]P67性,是人类本能中最原始的欲望,《米》中对五龙性幻想的描述多次出现。五龙第一次接触性,是在枫杨树乡与他的堂嫂在草垛里发生乱伦性质的关系,这一次越轨的性关系无疑让五龙对性的认识产生巨大的偏颇。
织云想要出门,让五龙帮忙照看她挂在院内晾衣绳上的衣服,在四下无人的情况下“五龙无聊地绕着晾衣杆转了一圈,看着悬挂的旗袍,有时就像一个女人的形状,逼近了还可以闻到残留下脂粉的气味。”[2]P37 突如其来的幻想让五龙思绪纷乱。“五龙注视着那件鹅黄色的旗袍,那是夏天穿的衣裳。那是夏天,美貌丰腴的织云穿在身上在米店进进出出,夏天他们在这里干了些什么?”[2]P38五龙看着一件女人的衣裳开始想象他在枫杨树乡的夏天在稻田里无望的奔忙后在祠堂的夜晚。
在疲劳与困顿中,幻想在城市的女人就是穿着这种鹅黄色的多情动人的衣物,她们的乳房结实坚挺,腰肢纤细绵软,放荡挑逗的眼睛点燃男人的邪恶之火。五龙记得他在祠堂度过无数个这样的夜晚,繁重的农活和对城市的幻想使他心力交瘁,陌生的城市女人在梦中频频出现。祠堂的地上和供桌腿上到处留下了白色的污迹。[2]P38
五龙在枫杨树乡的生活除了繁重的劳作之外,更多的还有无法释放的性欲的煎熬。来到大鸿米店五龙更是频频承受着欲望之火燃烧的痛苦。织云在六爷那受了欺负,转身向五龙解开旗袍的襟扣,随之撕开粉红色的胸衣,展示半遮半掩的乳房,更是燃起五龙的欲望之火,“入夜后,五龙彻夜难眠,情欲像一根灯绳紧勒着他的整个身体,在五龙看来这是另一种压迫与欺凌。”[2]P28同时在五龙发现阿保与织云的私情后,心情悲凉如水。嫉妒,仇恨,沮丧占据了五龙的心理。
五龙在欲望的困顿中久久不能自拔,以至于在后来性生活中更多的是以变态的方式释放压抑和苦闷。“你又发疯了,你就不怕别人看见?织云说着顺从地闭上眼睛。这是她新的难以理喻的习惯,她开始顺从五龙。她感觉到五龙粗糙冰凉的手由上而下,像水一样流过,在某些敏感的地方,那只手竖起来狂乱地戳击着,织云厌恶这个动作,她觉得五龙的某种性习惯是病态而疯狂的。”[2]P93甚至在欢情时疯狂的向女性身体里塞米,种种变态的性行为不仅反映出五龙性内心压抑的情结,以及人性的扭曲裂变。
目 录
引 言 1
1人性的煎熬 2
1.1本能的追求 2
1.2性压抑的苦闷 3
2人性的裂变 5
2.1权利追逐中沉沦 5
2.2欲望驱使下毁灭 6
3人性的丧失 8
3.1精神的麻木 8
3.2悲惨的结局 9
4对极端环境中人性扭曲的审视 10
4.1人性扭曲的原因 10
4.2人性扭曲的启示 11
结语 12
参考文献 13
致谢 15
引 言
苏童,中国当代著名的作家,先锋时期文学代表。苏童的创作手法别具一格,极其善于挖掘巨大的时代背景下人性扭曲的细微之处,予读者以耳目一新的体验。在苏童的小说作品中,人的原始生命本能和顽强的求存意识是其写作较为集中的一个主题。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人物因生存受到极致的压抑而扭曲变异,《米》中的主人公五龙,因欲望进入城市,最终也因欲望毁灭于城市。人性在苏童的小说中被演绎得淋漓尽致,虽然,在不同时代生命的意义被贴上不同的标签,但人性中美好的部分将得到永久的传承。
1 人性的煎熬
“马斯洛把人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它们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一般来说,这五种需要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低一层次的需要获得满足后,就会向高一层次的需求发展。”[1]P203
《米》中的主人公五龙自小就是一个孤儿,他的父母亲死于二十多年前的一场饥荒中,在乡亲们的眼中,五龙就像是一条狗,没有人愿意给予他关心和爱护,从小爱的缺失注定了五龙孤僻冷漠的性格。以至于在后来他来到瓦匠街所遭遇的种种侮辱和歧视,让他对这个所谓的“天堂”重新认识,甚至仇恨着。在面对织云一次次诱惑,阿保无休止的凌辱,面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对米店以及瓦匠街所有的一切,这些都让五龙的内心无时不刻地在挣扎煎熬着。
1.1本能的追求
食色,性也。食物为人类生存提供了最基本的物质保障,对食,色的追求故而成为人类的本性。对此,五龙深信不疑。五龙认为城市能为他提供无尽的米和女人,所以当枫杨树乡遭遇灾难时,五龙毅然决然地离开了生养他的地方,来到他向往已久的城市——瓦匠街。如同五龙心里所想一般“雪白的堆积如山的粮食,美貌丰腴骚劲十足的女人,靠近铁路和轮船,靠近城市和工业,也靠近人群和金银财宝。”[2]P18美好的希望在现实的不幸中被磨灭。初入瓦匠街五龙便迎来一次刻骨的来自城市的无情碾压,逃荒多日积聚的饥饿感此时已经达到了极顶,对食物的渴求已然超越一切。当一个人连最基本的生存都无法保障时,尊严,荣辱对他来说已经无足轻重并且无力捍卫了。面对阿保的无情的羞辱,五龙放弃尊严,卑微地喊爹,得到了卤猪肉和五碗烧酒满足生的需要。对米的痴迷使五龙恍恍惚惚地跟着米车来到大鸿米店,也是为了米求冯老板留下他做伙计,即便绮云拿扫帚赶,用恶毒的言语攻击,对米的渴望依然让他留了下来。当人满足了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后,就会向更高的需求发展。
在米店生活的日子里,五龙清醒的认识到米店从来没有人真心对他,甚至不把他当人看。贪婪的冯老板需要的只是他满身免费的力气,所以五龙向冯老板提出要去对面铁匠铺,原因是他们答应每月有五块大洋作为工钱,以此向冯老板讲条件。这一举动足以表明五龙开始从对食物的追求向对自我价值肯定的方面过渡。五龙初入城市便见证了死亡,月台下躺着的男人让五龙仿佛看到了自己以后的命运,从而五龙时刻警醒着。他从来不向任何人吐露心声,没有人知道五龙在想些什么,他从不喝酒并且认为酒会让人变得糊涂可欺,甚至随时可能葬送他的性命。因此,在面对米店一家的欺凌与鄙视,以及阿保的纠缠不休,五龙更多的是隐忍和等待,等待一个机会,报复所有欺辱他的人。
1.2性压抑的苦闷
如果说五龙的精神依托来源于米,那么在满足于对米的需求后,他需要的便是性。“情欲作为一种本能,它是人类最强烈的生命意志体现。”[3]P67性,是人类本能中最原始的欲望,《米》中对五龙性幻想的描述多次出现。五龙第一次接触性,是在枫杨树乡与他的堂嫂在草垛里发生乱伦性质的关系,这一次越轨的性关系无疑让五龙对性的认识产生巨大的偏颇。
织云想要出门,让五龙帮忙照看她挂在院内晾衣绳上的衣服,在四下无人的情况下“五龙无聊地绕着晾衣杆转了一圈,看着悬挂的旗袍,有时就像一个女人的形状,逼近了还可以闻到残留下脂粉的气味。”[2]P37 突如其来的幻想让五龙思绪纷乱。“五龙注视着那件鹅黄色的旗袍,那是夏天穿的衣裳。那是夏天,美貌丰腴的织云穿在身上在米店进进出出,夏天他们在这里干了些什么?”[2]P38五龙看着一件女人的衣裳开始想象他在枫杨树乡的夏天在稻田里无望的奔忙后在祠堂的夜晚。
在疲劳与困顿中,幻想在城市的女人就是穿着这种鹅黄色的多情动人的衣物,她们的乳房结实坚挺,腰肢纤细绵软,放荡挑逗的眼睛点燃男人的邪恶之火。五龙记得他在祠堂度过无数个这样的夜晚,繁重的农活和对城市的幻想使他心力交瘁,陌生的城市女人在梦中频频出现。祠堂的地上和供桌腿上到处留下了白色的污迹。[2]P38
五龙在枫杨树乡的生活除了繁重的劳作之外,更多的还有无法释放的性欲的煎熬。来到大鸿米店五龙更是频频承受着欲望之火燃烧的痛苦。织云在六爷那受了欺负,转身向五龙解开旗袍的襟扣,随之撕开粉红色的胸衣,展示半遮半掩的乳房,更是燃起五龙的欲望之火,“入夜后,五龙彻夜难眠,情欲像一根灯绳紧勒着他的整个身体,在五龙看来这是另一种压迫与欺凌。”[2]P28同时在五龙发现阿保与织云的私情后,心情悲凉如水。嫉妒,仇恨,沮丧占据了五龙的心理。
五龙在欲望的困顿中久久不能自拔,以至于在后来性生活中更多的是以变态的方式释放压抑和苦闷。“你又发疯了,你就不怕别人看见?织云说着顺从地闭上眼睛。这是她新的难以理喻的习惯,她开始顺从五龙。她感觉到五龙粗糙冰凉的手由上而下,像水一样流过,在某些敏感的地方,那只手竖起来狂乱地戳击着,织云厌恶这个动作,她觉得五龙的某种性习惯是病态而疯狂的。”[2]P93甚至在欢情时疯狂的向女性身体里塞米,种种变态的性行为不仅反映出五龙性内心压抑的情结,以及人性的扭曲裂变。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9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