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云石散曲研究(附件)

摘 要在元代少数民族散曲作家的研究中,关于对贯云石的研究是比较多的,而且对他的研究也着眼于诸多方面。本文在这些基础上,对他的散曲进行全面把握,从其生平家世入手,探讨其思想的构成,进而对他的散曲进行分类研究、探索和把握,最后探讨他的散曲风格。以求对他的散曲有更深入的了解,对其散曲所蕴含的情感内涵有更深刻的体会,并且表现出他的散曲在曲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目 录
1 引言 1
2 贯云石的生平及思想 2
2.1 贯云石的生平 2
2.2 贯云石的思想 2
3 贯云石散曲的内容 4
3.1 春闺幽怨曲 4
3.2 隐士乐闲曲 5
3.3 咏物写景曲 7
4 贯云石散曲的风格 9
4.1 天马无羁— —豪放 9
4.2 清新俊逸— —清丽 10
结 语 12
参考文献 13
致 谢 14
1 引言
散曲是兴起于元代的一种新的诗体,脱胎于宋、金时期的“俗谣俚曲”,在传统的文学形式诗、词逐渐僵化的情况下,起自民间的散曲表现出它强大的生命力。散曲分为小令、套曲两大类,有些是渊源于诗歌、多数则是由民间创制的小曲演变而成。散曲都是能演唱的,与杂剧的关系十分密切。贯云石是元代著名的散曲家,陈垣在《元西域人华化考》中曾评价他说:“元人文学之特色,尤在词曲,而西域人之以曲名者,亦不乏人,贯云石其最著也。云石之曲,不独在西域人中有声,即在汉人中亦可称绝唱也。”[1]P80
贯云石的家庭背景显赫,但是他并没有依靠这样的背景,而是有主见地两次辞官,去走自己所选的道路。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还是成功得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元朝的疆域广大,而且统治的民族众多,统治者也非汉族,因此才给了一个少数民族作家登上中国文坛的机会。当然贯云石能成为一个著名的散曲家,还有其自身的因素,就是他能够做到抛弃民族偏见,走出阶级樊篱,有超脱的处世态度,并且能够认真的学习中华文化。而贯云石是使用汉语写作的少数民族作者,除了文化素养外,他还要克服诸如语言、文字、习俗等许许多多的障碍,能成为一名著名的散曲家,更是难能可贵。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贯云石现存散曲作品七八十篇,内容着重于恋情与隐逸生活的描写,也有一些咏物与写景之作。其散曲风格基本属于豪放一派。前人或云其“清新俊逸”,或云其“如天马脱羁”,这实际上反映了贯云石散曲风格的多样化。曾有论者对其散曲作过研究,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如徐渭论元曲家,第一个推荐马致远,下来就是贯云石,他的地位仅次于马致远;而王世贞则极力推崇贯云石,这些评价中,可以看出其散曲的成就之大。
在元代众多曲家研究中,研究贯云石的相对而言比较多。而对贯云石的研究,虽然着眼于诸多方面。但是却没有对其做一个整体的研究,有的只说其家世,有的仅论其散曲风格等。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之进行全面把握,从其生平家世入手,探讨其思想的构成,进而对其散曲内容划分类别,进行深入探索,最后在这些基础上探讨他的散曲风格。好使读者他的散曲有更深入的了解,对其所蕴含的情感内涵有更深刻的体会,并且能透视其散曲在曲学史上的地位。 2 贯云石的生平及思想
古人认为,要研究作品必须知人论世。所以本文对贯云石散曲的研究,就先从他的生平与思想着手,了解他,靠近他,以更好地体会他创作方面的诸多事情。
2.1 贯云石的生平
贯云石(1286—1324),名小云石海涯,字浮岑,号成斋、酸斋,又有芦花道人等号。元代畏兀儿(今译维吾尔)人。曾任两淮万户府达鲁花赤(蒙语,即掌印官,即地方掌实权的总辖官)、翰林侍读学士等职,后来称病辞官,归隐江南。其散曲现存小令七八十首,套数约为十套。
贯云石出生在一个显赫的家庭中。据《元史》记载:他“年十二三,膂力绝人,使健儿驱三恶马疾驰,持槊立而待,马至,腾上之,越二而跨三,运槊生风,观者辟易。”[2]P3241不难看出,贯云石从小就武艺超群、勇猛无比。当他再大一些的时候,他开始读书,并逐步展现出惊人的文学才能,可以说是文武奇才。之后,任两淮万户府达鲁花赤,镇守永州。但是,贯云石为了不让自己的身心被公务所牵绊,就把官职让给了弟弟忽都海涯。而他则北上求学。姚燧“见其古文峭厉有法,歌行古乐府慷慨激烈,大奇其才”,[3]P18于是收贯云石为徒弟。贯云石第二次为官的时候,他想报效国家,有所作为,于是主张恢复科举,并写下“万言书”上奏朝廷,希望仁宗能够广纳才人贤士,整顿朝纲。然而,朝廷并没有采纳他的意见。玄宗的做法使贯云石报效祖国的热情受到了很大的打击,于是贯云石没有一丝留恋地称疾辞官,来到江南,开始了游山乐水的悠闲生活。令人非常惋惜的是,年仅39岁他就病逝于钱塘寓所。
贯云石凭借自己身份的尊贵、仕途经历的独特被载入《元史》,凭借自身的才华与努力,释放自己的光和热,为元代文坛乃至中国文坛增加了一分具有独特文化内涵与审美艺术风格的光彩。
2.2 贯云石的思想
贯云石的思想,融合了儒、道、佛三家的思想。从他的所作所为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三家思想的影子,在贯云石的身上不断显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受这三家思想影响越来越深。
贯云石做官的时间并不是很长,但从他为官期间的所作所为,我们可以从中看出其含有儒家思想的成分,这表现在他报效朝廷、为国为民的治世精神。他在任职的时候,兢兢业业、认真负责,用自己的力量报效祖国。尤其是贯云石向元仁宗上呈上的“万言书”,表现的都是儒家所有的观念,贯云石作为一个北庭人,敢于为国、为民犯上直谏,可见其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之深。当他离开官场后,他的儒家思想就慢慢得变得淡薄,最后被另外两种思想即佛老思想所取代。
佛老思想主要表现为摆脱红尘俗世的忧愁烦恼,修身养性。贯云石来到江南后,沉浸在江南秀丽的自然山水中,高唱“觑功名如等闲,任逍遥绿水青山”([水仙子]《田家》)的悠闲隐逸调子。老庄的避世思想对归隐后的贯云石有着很深影响。使他远离世俗的纷扰繁杂,投身在这平凡却又宁静的山林之中。他的生活就像他在[仙吕?村里迓鼓]《隐逸》中写的:栽柳种菊、看山观水,不理世俗的纷纷扰扰,自得其乐。从这里就可以看出道家思想已经渗透到贯云石的生活中了,而这种生活就是作者在经历得失后的新追求。
贯云石与佛学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他的祖籍新疆北庭,佛教是当地人主要信仰。因此在这样的意识形态影响下,佛教对贯云石也有很深的影响。《贯公神道碑》云: “入天目山见本中峰禅师,剧谈大道”[4]p136贯云石和得道高僧本中峰禅师结交论禅,由此可见贯云石对禅学多么喜好,陈垣先生说,“云石若非以儒学自任者,谈禅何足为讳?”。[5]P53而且,贯云石在弥留之际仍念叨着“海天明月一般圆。”说明他能以超脱、豁达的眼界看待生死问题,也可以看出他参透人生,觉得能按照自己的想法活着,人生就已圆满,这颇似佛家所说的功德圆满之意。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593.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