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小说《受戒》修辞研究
题目汪曾祺小说《受戒》修辞研究[20191216163736]
内容摘要:《受戒》是汪曾祺先生最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关于这部作品的研究大都是停留在内容研究上,对其语言特色的研究甚少。语言是文学作品内容的承载体,修辞就是对这个承载体进行精雕细琢的美工刀,文章从语音修辞、词语修辞、修辞格三方面对这篇小说进行全面系统的修辞分析。第一部分主要介绍汪曾祺作品和这篇小说的一些研究现状,指出对这篇小说进行修辞研究的价值和意义。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文中出现的语音修辞,基本可以分为:叠音、双声和叠韵、象声词、衬字。第三部分介绍了词语修辞,主要有成语、惯用语、谚语、方言、口语、节省。第四部分是作品中出现的修辞格的介绍,包括比喻、借代、映衬、设问、反问、夸张、感叹、反复、层递、倒装、反语、婉曲、比拟、双关、示现、顶真、跳脱、排比等。通过对文本中出现的这些修辞现象的研究,对《受戒》这部小说语言作出更全面的分析。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受戒》语言语音修辞词语修辞修辞格
目 录
一、引言 1
(一)汪曾祺作品介绍 1
(二)汪曾祺小说《受戒》研究现状 1
(三)《受戒》修辞研究目的 1
二、《受戒》语音修辞研究 2
(一)叠音 2
1.AA式 2
2.ABB式 6
3.AABB式 7
(二)双声和叠韵 9
1.双声 9
2.叠韵 10
(三)象声词 11
(四)衬字 12
三、《受戒》词语修辞研究 12
(一)成语 12
(二)惯用语 13
(三)谚语 14
(四)方言 14
(五)口语词 15
(六)节省 16
1.省辞 16
2.省字 17
四、修辞格 17
(一)比喻 17
1.明喻 17
2.暗喻 18
(二)借代 18
1.借用事物的特征来代替要说的原来事物 18
2.借用定数来代替不定数 19
3.借用事物所在或所属相代 19
(三)映衬 20
1.反映 20
2.对衬 20
(四)夸张 21
1.一般夸张 21
2.特殊夸张 22
(五)设问 22
(六)反问 23
(七)感叹 23
1.句前加感叹象声词构成感叹 23
2.句尾加感叹语气词构成感叹 24
3.单用感叹号构成感叹 24
(八)反复 25
1.同句反复 25
2.同义反复 25
(九)层递 26
1.阶升 26
2.阶降 26
(十)讽喻 27
(十一)倒装 27
(十二)反语 28
(十三)婉曲 28
1.烘托 28
2.暗示 29
(十四)比拟 29
1.动物拟人 29
2.植物拟人 30
(十五)示现 30
(十六)顶真 31
(十七)跳脱 31
(十八)排比 32
(十九)双关 32
五、结语 33
参考文献 34
致 谢 36
一、引言
(一)汪曾祺作品介绍
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的乡土小说家汪曾祺离世已经有十五年了,仍有大量的读者喜欢阅读他的作品,品味其简洁自然、不重修饰的文字,感受那恬静可爱、质朴纯情的乡土生活。
汪曾祺的作品种类涉及面很广,有短篇小说:《受戒》、《大淖记事》、《鸡鸭名家》、《异秉》、《羊舍一夕》等;小说集:《邂逅集》、《晚饭花集》等;散文集:《逝水》、《蒲桥集》等;艺术小品集:《汪曾祺:文与画》;文学评论集:《晚翠文谈》;剧本:京剧《沙家浜》(主要编者之一)、京剧《范进中举》;文集:《汪曾祺自选集》、《汪曾祺文集》等。他的一生,创作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1940年,汪曾祺开始写小说,并受到当时中文系教授沈从文的指导,但是1958年他被划成右派后又遭下放,只能星星点点地写些文章,直至1980年,他的短篇小说《受戒》出版广受关注和肯定之后,汪曾祺才真正在文坛上立足,此后他创作了大量作品。
(二)汪曾祺小说《受戒》研究现状
近年来,研究汪曾祺短篇小说的人不在少数,尤其是他的代表作《受戒》更是吸引了很多学者的眼球,研究成果迭出。如从风俗学角度分析的《一幅清新淡雅的风俗画-----重读汪曾祺的<受戒>》详细地阐述了《受戒》中各种风俗的文化内涵;从美学角度着手的《论汪曾祺小说<受戒>的和谐之美》则是对《受戒》中景美、情美、人更美之间的和谐关系作了说明;从伦理道德角度出发的《“受戒”与“破戒”下的生命形态——浅析<受戒>中汪曾祺的生态伦理道德理想》围绕标题中的“戒”字对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思想加以解读;从宗教角度探究的《“无有众苦,但受诸乐”──从<受戒>看汪曾祺的佛教文化意识》通过《受戒》文中汪曾祺对佛教和尚生活的描写来探讨他对佛教的认知。从研究现状来看,学者对《受戒》的研究,大多是围绕乡土情结、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内容展开的,几乎没有对《受戒》这篇短篇小说的语言进行研究,更别说具体到修辞研究了。
(三)《受戒》修辞研究目的
初次读汪曾祺的《受戒》,我就感觉到文中语言很独特,句子基本都十分短小,显得浅显易懂,同时又有很多生僻的字词,让我感觉陌生。读后经常忍不住想到文中的幽默字词,引人发笑,让人记忆深刻。本文打算从修辞角度分析汪曾祺短篇小说《受戒》的语言艺术及其表达效果,主要包括语音修辞、词语修辞、修辞格。
希望通过我的整理和分析,能够将大家对这篇短篇小说的研究角度拓宽到修辞这一领域,同时也能够给品味这篇小说的读者提供一条分析线索,能够更加地理解这篇小说,也能够通过这篇小说更加了解汪曾祺,甚至于是高邮的方言特色。
二、《受戒》语音修辞研究
(一)叠音
“叠音即相同的词、词素或音节重叠使用,又称叠字。”
叠音实质上是通过文字形式的修辞来达到声韵交错重叠作用。恰当地运用叠音词可以壮大声势、谐调音韵、加强语意、突出节奏、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语言富有感染力。叠音是汉语特有的一种修辞方式,大量运用叠音修辞,是我国诗词曲赋的优良传统。在现代文学语体中,叠音修辞也用得很普遍。用叠音描写人物,可以将人物的动作神情、内心想法表达得更细腻;用叠音描写景色,可以将景色描绘得更有意境。
1.AA式
(1) 县城真热闹:官盐店,税务局,肉铺里挂着成边的猪,一个驴子在磨芝麻,满街都是小磨香油的香味,布店,卖茉莉粉、梳头油的什么斋,卖绒花的,卖丝线的,打把式卖膏药的,吹糖人的,耍蛇的,他什么都想看看。舅舅一劲地推他:“快走!快走!”?
《汪曾祺集·受戒》P.14
“看看”是动词“看”的重叠式,属于动词重叠。联系上文可以发现,主人公明海家里是种田的,对于这种热闹的县城景象他感到很是新鲜好奇,所以什么东西都想看想瞧。这个叠词“看看”将明海此时内心由于好奇而想驻足观看的心态表现得很传神,也将小孩子爱玩儿的天性一展无遗。
(2) 这庵里有几十亩庙产,租给人种,到时候要收租。庵里还放债。租、债一向倒很少亏欠,因为租佃借钱的人怕菩萨不高兴。这三本帐就够仁山忙的了。另外香烛、灯火、油盐“福食”,这也得随时记记帐呀。
《汪曾祺集·受戒》P.18
“记记”是动词“记”的重叠式,属于动词重叠。文中仁山师傅是庙里的主持方丈,也是当家和尚,所以庙里的各项开支和收入他都要明细记账,包括香烛、灯火、油盐福食,单用一个“记”字,不能够表达仁山师傅当家各项事务的繁琐,而“记记”这一叠音词正好与前面的“随时”相呼应,说明仁山师傅每时每刻都可能需要记账,管理账本是一件很细小但是很谨慎的工作。
(3) 有时没有外客,就把老师叔也拉出来,打牌的结局,大都是当家和尚气得鼓鼓的:“×妈妈的!又输了!下回不来了!”
《汪曾祺集·受戒》P.21
“鼓鼓”是形容词“鼓”的重叠式,属于形容词重叠。“气得鼓鼓的”当家和尚就是仁山师傅,联系上文可知,作者在对他进行外貌描写时只用了两个字:“黄”、“胖”。所以,当他因输钱而生气时,脸可能看上去鼓得更加得明显。这个叠音词“鼓鼓”可以将仁山师傅体型肥胖的特点更加形象地刻画出来,同时只有天真的孩子生气时才会鼓起腮帮,也让我感觉到了他可爱天真的一面。
(4) 赵大伯是个能干人。他是一个“全把式”,不但田里场上样样精通,还会罩鱼、洗磨、凿砻、修水车、修船、砌墙、烧砖、箍桶、劈篾、绞麻绳。
《汪曾祺集·受戒》P.22
“样样”是量词“样”的重叠式,属于量词重叠。文中想要表达的意思是“田里和场上的活,赵大伯每样都精通”,“样样”具有形象感,让人读来感觉是将农活都一样一样地陈列了出来。运用重叠词还让我们感受到了对赵大伯“全把式”这个称号的赞扬。
(5) 二姑娘话里有话。大英子已经有了人家。小人她偷偷地看过,人很敦厚,也不难看,家道也殷实,她满意。
《汪曾祺集·受戒》P.23
“偷偷”是动词“偷”的重叠式,属于动词重叠。本文在这一句中运用重叠词“偷偷”显得更加的含蓄、委婉。对于一个即将出嫁的姑娘来说,偷看男子这种行为是羞涩的,“偷偷”二字将大英子当时明知偷看不合礼但是又忍不住好奇的那种羞赧、犹豫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偷偷”二字也有一种小淘气小调皮的感觉在其中,使大英子这一形象更传神。
(6) 这几荐重活,自己一家是忙不过来的。这地方兴换工。排好了日期,几家顾一家,轮流转。不收工钱,但是吃好的。一天吃六顿,两头见肉,顿顿有酒。干活时,敲着锣鼓,唱着歌,热闹得很。
《汪曾祺集·受戒》P.25
“顿顿”是量词“顿”的重叠式,属于量词重叠。这二字可以让我们感受到“这地方”农民生活条件很好,日子过得很红火,和前文的 “因为这些年人不得病,牛不生灾,也没有大旱大水闹蝗虫,日子过得很兴旺”正好对应。
(7) 明子和小英子就伏在车杠上,不紧不慢地踩着车轴上的拐子,轻轻地唱着明海向三师父学来的各处山歌。
《汪曾祺集·受戒》P.25
“轻轻”是形容词“轻”的 重叠式,属于形容词重叠。两个有情人边踩着水车边唱着山歌,“轻轻”二字可以突出氛围的温馨甜蜜、宁静悠闲。在这里使用叠音可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语言富有感染力。
(8) 她挎着一篮子荸荠回去了,在柔软的田埂上留了一串脚印。明海看着她的脚印,傻了。五个小小的趾头,脚掌平平的,脚跟细细的,脚弓部分缺了一块。明海身上有一种从来没有过的感觉,他觉得心里痒痒的。这一串美丽的脚印把小和尚的心搞乱了。
《汪曾祺集·受戒》P.26
“小小”、“平平”、“细细”分别是形容词“小”、“平”、“细”的重叠式,属于形容词重叠。这三个叠音词很形象细致地刻画出了主人公小英子美丽的小脚印,同时也从侧面体现了她整体形象的美丽、可爱、娇小,是对女主人公外貌的赞扬。
内容摘要:《受戒》是汪曾祺先生最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关于这部作品的研究大都是停留在内容研究上,对其语言特色的研究甚少。语言是文学作品内容的承载体,修辞就是对这个承载体进行精雕细琢的美工刀,文章从语音修辞、词语修辞、修辞格三方面对这篇小说进行全面系统的修辞分析。第一部分主要介绍汪曾祺作品和这篇小说的一些研究现状,指出对这篇小说进行修辞研究的价值和意义。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文中出现的语音修辞,基本可以分为:叠音、双声和叠韵、象声词、衬字。第三部分介绍了词语修辞,主要有成语、惯用语、谚语、方言、口语、节省。第四部分是作品中出现的修辞格的介绍,包括比喻、借代、映衬、设问、反问、夸张、感叹、反复、层递、倒装、反语、婉曲、比拟、双关、示现、顶真、跳脱、排比等。通过对文本中出现的这些修辞现象的研究,对《受戒》这部小说语言作出更全面的分析。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受戒》语言语音修辞词语修辞修辞格
目 录
一、引言 1
(一)汪曾祺作品介绍 1
(二)汪曾祺小说《受戒》研究现状 1
(三)《受戒》修辞研究目的 1
二、《受戒》语音修辞研究 2
(一)叠音 2
1.AA式 2
2.ABB式 6
3.AABB式 7
(二)双声和叠韵 9
1.双声 9
2.叠韵 10
(三)象声词 11
(四)衬字 12
三、《受戒》词语修辞研究 12
(一)成语 12
(二)惯用语 13
(三)谚语 14
(四)方言 14
(五)口语词 15
(六)节省 16
1.省辞 16
2.省字 17
四、修辞格 17
(一)比喻 17
1.明喻 17
2.暗喻 18
(二)借代 18
1.借用事物的特征来代替要说的原来事物 18
2.借用定数来代替不定数 19
3.借用事物所在或所属相代 19
(三)映衬 20
1.反映 20
2.对衬 20
(四)夸张 21
1.一般夸张 21
2.特殊夸张 22
(五)设问 22
(六)反问 23
(七)感叹 23
1.句前加感叹象声词构成感叹 23
2.句尾加感叹语气词构成感叹 24
3.单用感叹号构成感叹 24
(八)反复 25
1.同句反复 25
2.同义反复 25
(九)层递 26
1.阶升 26
2.阶降 26
(十)讽喻 27
(十一)倒装 27
(十二)反语 28
(十三)婉曲 28
1.烘托 28
2.暗示 29
(十四)比拟 29
1.动物拟人 29
2.植物拟人 30
(十五)示现 30
(十六)顶真 31
(十七)跳脱 31
(十八)排比 32
(十九)双关 32
五、结语 33
参考文献 34
致 谢 36
一、引言
(一)汪曾祺作品介绍
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的乡土小说家汪曾祺离世已经有十五年了,仍有大量的读者喜欢阅读他的作品,品味其简洁自然、不重修饰的文字,感受那恬静可爱、质朴纯情的乡土生活。
汪曾祺的作品种类涉及面很广,有短篇小说:《受戒》、《大淖记事》、《鸡鸭名家》、《异秉》、《羊舍一夕》等;小说集:《邂逅集》、《晚饭花集》等;散文集:《逝水》、《蒲桥集》等;艺术小品集:《汪曾祺:文与画》;文学评论集:《晚翠文谈》;剧本:京剧《沙家浜》(主要编者之一)、京剧《范进中举》;文集:《汪曾祺自选集》、《汪曾祺文集》等。他的一生,创作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1940年,汪曾祺开始写小说,并受到当时中文系教授沈从文的指导,但是1958年他被划成右派后又遭下放,只能星星点点地写些文章,直至1980年,他的短篇小说《受戒》出版广受关注和肯定之后,汪曾祺才真正在文坛上立足,此后他创作了大量作品。
(二)汪曾祺小说《受戒》研究现状
近年来,研究汪曾祺短篇小说的人不在少数,尤其是他的代表作《受戒》更是吸引了很多学者的眼球,研究成果迭出。如从风俗学角度分析的《一幅清新淡雅的风俗画-----重读汪曾祺的<受戒>》详细地阐述了《受戒》中各种风俗的文化内涵;从美学角度着手的《论汪曾祺小说<受戒>的和谐之美》则是对《受戒》中景美、情美、人更美之间的和谐关系作了说明;从伦理道德角度出发的《“受戒”与“破戒”下的生命形态——浅析<受戒>中汪曾祺的生态伦理道德理想》围绕标题中的“戒”字对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思想加以解读;从宗教角度探究的《“无有众苦,但受诸乐”──从<受戒>看汪曾祺的佛教文化意识》通过《受戒》文中汪曾祺对佛教和尚生活的描写来探讨他对佛教的认知。从研究现状来看,学者对《受戒》的研究,大多是围绕乡土情结、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内容展开的,几乎没有对《受戒》这篇短篇小说的语言进行研究,更别说具体到修辞研究了。
(三)《受戒》修辞研究目的
初次读汪曾祺的《受戒》,我就感觉到文中语言很独特,句子基本都十分短小,显得浅显易懂,同时又有很多生僻的字词,让我感觉陌生。读后经常忍不住想到文中的幽默字词,引人发笑,让人记忆深刻。本文打算从修辞角度分析汪曾祺短篇小说《受戒》的语言艺术及其表达效果,主要包括语音修辞、词语修辞、修辞格。
希望通过我的整理和分析,能够将大家对这篇短篇小说的研究角度拓宽到修辞这一领域,同时也能够给品味这篇小说的读者提供一条分析线索,能够更加地理解这篇小说,也能够通过这篇小说更加了解汪曾祺,甚至于是高邮的方言特色。
二、《受戒》语音修辞研究
(一)叠音
“叠音即相同的词、词素或音节重叠使用,又称叠字。”
叠音实质上是通过文字形式的修辞来达到声韵交错重叠作用。恰当地运用叠音词可以壮大声势、谐调音韵、加强语意、突出节奏、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语言富有感染力。叠音是汉语特有的一种修辞方式,大量运用叠音修辞,是我国诗词曲赋的优良传统。在现代文学语体中,叠音修辞也用得很普遍。用叠音描写人物,可以将人物的动作神情、内心想法表达得更细腻;用叠音描写景色,可以将景色描绘得更有意境。
1.AA式
(1) 县城真热闹:官盐店,税务局,肉铺里挂着成边的猪,一个驴子在磨芝麻,满街都是小磨香油的香味,布店,卖茉莉粉、梳头油的什么斋,卖绒花的,卖丝线的,打把式卖膏药的,吹糖人的,耍蛇的,他什么都想看看。舅舅一劲地推他:“快走!快走!”?
《汪曾祺集·受戒》P.14
“看看”是动词“看”的重叠式,属于动词重叠。联系上文可以发现,主人公明海家里是种田的,对于这种热闹的县城景象他感到很是新鲜好奇,所以什么东西都想看想瞧。这个叠词“看看”将明海此时内心由于好奇而想驻足观看的心态表现得很传神,也将小孩子爱玩儿的天性一展无遗。
(2) 这庵里有几十亩庙产,租给人种,到时候要收租。庵里还放债。租、债一向倒很少亏欠,因为租佃借钱的人怕菩萨不高兴。这三本帐就够仁山忙的了。另外香烛、灯火、油盐“福食”,这也得随时记记帐呀。
《汪曾祺集·受戒》P.18
“记记”是动词“记”的重叠式,属于动词重叠。文中仁山师傅是庙里的主持方丈,也是当家和尚,所以庙里的各项开支和收入他都要明细记账,包括香烛、灯火、油盐福食,单用一个“记”字,不能够表达仁山师傅当家各项事务的繁琐,而“记记”这一叠音词正好与前面的“随时”相呼应,说明仁山师傅每时每刻都可能需要记账,管理账本是一件很细小但是很谨慎的工作。
(3) 有时没有外客,就把老师叔也拉出来,打牌的结局,大都是当家和尚气得鼓鼓的:“×妈妈的!又输了!下回不来了!”
《汪曾祺集·受戒》P.21
“鼓鼓”是形容词“鼓”的重叠式,属于形容词重叠。“气得鼓鼓的”当家和尚就是仁山师傅,联系上文可知,作者在对他进行外貌描写时只用了两个字:“黄”、“胖”。所以,当他因输钱而生气时,脸可能看上去鼓得更加得明显。这个叠音词“鼓鼓”可以将仁山师傅体型肥胖的特点更加形象地刻画出来,同时只有天真的孩子生气时才会鼓起腮帮,也让我感觉到了他可爱天真的一面。
(4) 赵大伯是个能干人。他是一个“全把式”,不但田里场上样样精通,还会罩鱼、洗磨、凿砻、修水车、修船、砌墙、烧砖、箍桶、劈篾、绞麻绳。
《汪曾祺集·受戒》P.22
“样样”是量词“样”的重叠式,属于量词重叠。文中想要表达的意思是“田里和场上的活,赵大伯每样都精通”,“样样”具有形象感,让人读来感觉是将农活都一样一样地陈列了出来。运用重叠词还让我们感受到了对赵大伯“全把式”这个称号的赞扬。
(5) 二姑娘话里有话。大英子已经有了人家。小人她偷偷地看过,人很敦厚,也不难看,家道也殷实,她满意。
《汪曾祺集·受戒》P.23
“偷偷”是动词“偷”的重叠式,属于动词重叠。本文在这一句中运用重叠词“偷偷”显得更加的含蓄、委婉。对于一个即将出嫁的姑娘来说,偷看男子这种行为是羞涩的,“偷偷”二字将大英子当时明知偷看不合礼但是又忍不住好奇的那种羞赧、犹豫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偷偷”二字也有一种小淘气小调皮的感觉在其中,使大英子这一形象更传神。
(6) 这几荐重活,自己一家是忙不过来的。这地方兴换工。排好了日期,几家顾一家,轮流转。不收工钱,但是吃好的。一天吃六顿,两头见肉,顿顿有酒。干活时,敲着锣鼓,唱着歌,热闹得很。
《汪曾祺集·受戒》P.25
“顿顿”是量词“顿”的重叠式,属于量词重叠。这二字可以让我们感受到“这地方”农民生活条件很好,日子过得很红火,和前文的 “因为这些年人不得病,牛不生灾,也没有大旱大水闹蝗虫,日子过得很兴旺”正好对应。
(7) 明子和小英子就伏在车杠上,不紧不慢地踩着车轴上的拐子,轻轻地唱着明海向三师父学来的各处山歌。
《汪曾祺集·受戒》P.25
“轻轻”是形容词“轻”的 重叠式,属于形容词重叠。两个有情人边踩着水车边唱着山歌,“轻轻”二字可以突出氛围的温馨甜蜜、宁静悠闲。在这里使用叠音可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语言富有感染力。
(8) 她挎着一篮子荸荠回去了,在柔软的田埂上留了一串脚印。明海看着她的脚印,傻了。五个小小的趾头,脚掌平平的,脚跟细细的,脚弓部分缺了一块。明海身上有一种从来没有过的感觉,他觉得心里痒痒的。这一串美丽的脚印把小和尚的心搞乱了。
《汪曾祺集·受戒》P.26
“小小”、“平平”、“细细”分别是形容词“小”、“平”、“细”的重叠式,属于形容词重叠。这三个叠音词很形象细致地刻画出了主人公小英子美丽的小脚印,同时也从侧面体现了她整体形象的美丽、可爱、娇小,是对女主人公外貌的赞扬。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1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