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丰子恺散文的稚拙美
丰子恺是我国著名的画家、艺术教育家和翻译家,作为艺术家,其“子恺漫画”最为人所知晓,而其“缘缘堂”系列散文与漫画同等富于意趣。本文试图从“稚拙”这一美学风格范畴出发,对其散文风格进行研究分析。“稚拙”一词本属于绘画领域,是指对于原始艺术的推崇。其作为美学范畴,可概括为两种形态自然的原本的稚拙美和艺术的稚拙美。众所周知,丰子恺对于儿童十分推崇,因此其散文,特别是一些儿童散文中透露出无尽的稚拙美。本文试图由表即里,首先阐释“稚拙美”的定义及其来源,其次在揭示丰子恺散文“稚拙美”的内涵的基础上,立足于文本,以理论分析其表现,接着结合丰子恺的气质与性格、审美旨趣、佛教思想影响等几大方面追溯稚拙美形成的原因,最后探讨其作为创造者自我成就独特风格的价值,以及作为传播者,对其研究和模仿者的价值,以期对于丰子恺散文中体现出的余味深长的“稚拙美”作一个界定与评述。
目录
一、引言1
二、“稚拙美”及丰子恺散文“稚拙美”的内涵1
(一)“稚拙美”的内涵1
(二)丰子恺散文“稚拙美”的内涵2
1.本真之自然美2
2.人生之艺术美3
三、丰子恺散文“稚拙美”的表现4
(一)自然的稚拙美4
1.童言童语4
(1)情绪化与反复的表达方式4
(2)纯粹的语言含义4
2.童心童形5
(1)表现本能的情感5
(2)游戏和模仿的行为6
(二)艺术的稚拙美7
1.稚拙的表述语言7
(1)结尾的留白 7
(2)生涩的幽默感8
2.“有情化”的审美眼光8
(1)万物“人格化”的能力8
(2)无功利的态度9
四、丰子恺散文“稚拙美”的主要形成原因及价值9
(一)丰子恺散文“稚拙美”的主要形成原因10
1.丰子恺的气质与性格10
2.丰子恺的审美旨趣11
3.佛教思想的影响12
4.师承与其他作家风格的影响12
(二)丰子恺散文“稚拙美”的价值13
1.成就丰子恺散文文学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史地位13
2.对他人散文创作审美风格的影响14
3.对散文文体的影响15
七、结语16
参考文献17
致谢19
一、引言
丰子恺(1898——1975),原名丰润,浙江桐乡石门镇人,是我国现代著名的画家、音乐教育家、美术家和文学家。丰子恺最为出名的是他的漫画,他从小喜欢画画,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跟随李叔同学习图画和音乐,其漫画被郑振铎先生称为“子恺漫画”,大多取材现实生活,用平凡之事写尽人生之苦乐滋味,线条用笔简约、稚气而意旨遥深。作为一个文学家,其散文影响最大,他的书屋“缘缘堂”已经成为其系列散文的代名词。成集出版的散文集主要有:《缘缘堂随笔》(1931)、《随笔二十篇》(1934)、《车厢社会》(1935)、《丰子恺创作选》(1936)、《缘缘堂再笔》(1937)、《甘美的回味》(1940)、《丰子恺近作散文选》(1941)、《率真集》(1946)等。丰子恺的散文主要以生活中朴素之事为主,多写儿童之状态、生活之感悟,善于从平凡琐事中体悟出深味。对丰子恺散文研究主要着眼于两方面。其一是散文风格,如“边缘化写作”特点、“冲淡”的美学风格、“中和”的审美理想以及“诗性散文”的特质等,其二是对于风格成因的探讨,大多着眼于佛学思想、漫画风格的影响。本文借用美术学术语“稚拙”一词,从“稚拙美”这一美学范畴出发,探究丰子恺散文“稚拙美”的内涵、表现及其形成原因与价值。
二、“稚拙美”及丰子恺散文“稚拙美”的内涵
(一)“稚拙美”的内涵
“稚拙”一词首见于绘画领域,纵观古今美术艺术的发展史,会感受到不同阶段具有不同风格的美感,或优美,或崇高,但是往往过于两极性的风格,带来的是单调的美感体验,而“稚拙美”作为审美形态的一种,在美术史中较不为人所提及,比较难于将其完全归类于哪一方,却是不可忽视的美感类型。20世纪时,法国艺术家首次提出“稚拙艺术”这一概念,而其形成的以卢梭为代表的“稚拙派”受到伯格森“直觉论”的驱使,逆艺术原本的发展而行,忽视古典艺术传统,放弃更精微的艺术手法的探求,而转向了最易为人所不屑提及的原始艺术,他们认为,在那个生产力发展及其低下,美感尚未完全形成且无意识的情况下表现出来的艺术,恰是最能体现人类本性,彰显真味的形式。《美术辞林》云:“原始时代的美术即为具有稚拙的形式者,但其稚拙可以使人唤起真挚与纯真的感情,故能给人以一种美感。”我们可以发现,不管是原始艺术、民间艺术还是儿童绘画,他们往往带给我们一种简单、拙朴的感觉,甚至能够激发人们无限的想象力,去追寻这种艺术形式背后所蕴含的无穷力量。“稚拙美”可以划分为两种形态:一种是自然的“稚拙美”,也就是孩童般本真的状态;一种是艺术的“稚拙美”,也即人类意识到并且对于自然的“稚拙美”的吸收、模仿,以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并最终作用于人生。后一种“稚拙美”的形成其实更多地源于人对现实的不满以及对于自然之美的推崇。
那么“稚拙”何以成为“美”?首先在于距离的魅力,艺术的最初形态如同人类的童年时期,那是未经世俗浸染过的纯真时期,具有一种神秘的吸引力。其次在于稚拙具有文学艺术创作所需的真诚感,也即李贽所说的“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能够经过时间淘洗留下的作品,往往都是出自本真的情感流露。再次在于稚拙具有生涩感,其相对于流畅而言,于是带有某种幽默的意味,能够引发更多的思考。因此,我们可以说“稚拙美”是一种通过表面的幼稚、笨拙造成轻快和艰涩体验的美感类型,在美学形态中更加近于崇高,具有简单的形式和繁复的深味。
(二)丰子恺散文“稚拙美”的内涵
关于丰子恺的散文风格,文学史中如此写道:“率真自然、清幽淡远。”[]笔者认为,在丰子恺的散文中,也存在着两种形态的“稚拙美”,因此我们首先有必要对于其散文中两种“稚拙美”进行内涵的阐释。
目录
一、引言1
二、“稚拙美”及丰子恺散文“稚拙美”的内涵1
(一)“稚拙美”的内涵1
(二)丰子恺散文“稚拙美”的内涵2
1.本真之自然美2
2.人生之艺术美3
三、丰子恺散文“稚拙美”的表现4
(一)自然的稚拙美4
1.童言童语4
(1)情绪化与反复的表达方式4
(2)纯粹的语言含义4
2.童心童形5
(1)表现本能的情感5
(2)游戏和模仿的行为6
(二)艺术的稚拙美7
1.稚拙的表述语言7
(1)结尾的留白 7
(2)生涩的幽默感8
2.“有情化”的审美眼光8
(1)万物“人格化”的能力8
(2)无功利的态度9
四、丰子恺散文“稚拙美”的主要形成原因及价值9
(一)丰子恺散文“稚拙美”的主要形成原因10
1.丰子恺的气质与性格10
2.丰子恺的审美旨趣11
3.佛教思想的影响12
4.师承与其他作家风格的影响12
(二)丰子恺散文“稚拙美”的价值13
1.成就丰子恺散文文学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史地位13
2.对他人散文创作审美风格的影响14
3.对散文文体的影响15
七、结语16
参考文献17
致谢19
一、引言
丰子恺(1898——1975),原名丰润,浙江桐乡石门镇人,是我国现代著名的画家、音乐教育家、美术家和文学家。丰子恺最为出名的是他的漫画,他从小喜欢画画,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跟随李叔同学习图画和音乐,其漫画被郑振铎先生称为“子恺漫画”,大多取材现实生活,用平凡之事写尽人生之苦乐滋味,线条用笔简约、稚气而意旨遥深。作为一个文学家,其散文影响最大,他的书屋“缘缘堂”已经成为其系列散文的代名词。成集出版的散文集主要有:《缘缘堂随笔》(1931)、《随笔二十篇》(1934)、《车厢社会》(1935)、《丰子恺创作选》(1936)、《缘缘堂再笔》(1937)、《甘美的回味》(1940)、《丰子恺近作散文选》(1941)、《率真集》(1946)等。丰子恺的散文主要以生活中朴素之事为主,多写儿童之状态、生活之感悟,善于从平凡琐事中体悟出深味。对丰子恺散文研究主要着眼于两方面。其一是散文风格,如“边缘化写作”特点、“冲淡”的美学风格、“中和”的审美理想以及“诗性散文”的特质等,其二是对于风格成因的探讨,大多着眼于佛学思想、漫画风格的影响。本文借用美术学术语“稚拙”一词,从“稚拙美”这一美学范畴出发,探究丰子恺散文“稚拙美”的内涵、表现及其形成原因与价值。
二、“稚拙美”及丰子恺散文“稚拙美”的内涵
(一)“稚拙美”的内涵
“稚拙”一词首见于绘画领域,纵观古今美术艺术的发展史,会感受到不同阶段具有不同风格的美感,或优美,或崇高,但是往往过于两极性的风格,带来的是单调的美感体验,而“稚拙美”作为审美形态的一种,在美术史中较不为人所提及,比较难于将其完全归类于哪一方,却是不可忽视的美感类型。20世纪时,法国艺术家首次提出“稚拙艺术”这一概念,而其形成的以卢梭为代表的“稚拙派”受到伯格森“直觉论”的驱使,逆艺术原本的发展而行,忽视古典艺术传统,放弃更精微的艺术手法的探求,而转向了最易为人所不屑提及的原始艺术,他们认为,在那个生产力发展及其低下,美感尚未完全形成且无意识的情况下表现出来的艺术,恰是最能体现人类本性,彰显真味的形式。《美术辞林》云:“原始时代的美术即为具有稚拙的形式者,但其稚拙可以使人唤起真挚与纯真的感情,故能给人以一种美感。”我们可以发现,不管是原始艺术、民间艺术还是儿童绘画,他们往往带给我们一种简单、拙朴的感觉,甚至能够激发人们无限的想象力,去追寻这种艺术形式背后所蕴含的无穷力量。“稚拙美”可以划分为两种形态:一种是自然的“稚拙美”,也就是孩童般本真的状态;一种是艺术的“稚拙美”,也即人类意识到并且对于自然的“稚拙美”的吸收、模仿,以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并最终作用于人生。后一种“稚拙美”的形成其实更多地源于人对现实的不满以及对于自然之美的推崇。
那么“稚拙”何以成为“美”?首先在于距离的魅力,艺术的最初形态如同人类的童年时期,那是未经世俗浸染过的纯真时期,具有一种神秘的吸引力。其次在于稚拙具有文学艺术创作所需的真诚感,也即李贽所说的“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能够经过时间淘洗留下的作品,往往都是出自本真的情感流露。再次在于稚拙具有生涩感,其相对于流畅而言,于是带有某种幽默的意味,能够引发更多的思考。因此,我们可以说“稚拙美”是一种通过表面的幼稚、笨拙造成轻快和艰涩体验的美感类型,在美学形态中更加近于崇高,具有简单的形式和繁复的深味。
(二)丰子恺散文“稚拙美”的内涵
关于丰子恺的散文风格,文学史中如此写道:“率真自然、清幽淡远。”[]笔者认为,在丰子恺的散文中,也存在着两种形态的“稚拙美”,因此我们首先有必要对于其散文中两种“稚拙美”进行内涵的阐释。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