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提亚哥的硬汉形象分析(附件)

摘 要《老人与海》是海明威最著名的一部小说。在小说中,海明威阐述了老人独自迎接挑战与斗争、以极大的决心和勇气面对失败、“在压力下优雅地生存”等深刻主题。桑提亚哥是海明威硬汉形象的典型代表。本文以海明威笔下桑提亚哥所体现的硬汉形象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其崇高的英雄形象、壮烈的悲剧形象、深刻的象征形象、优雅的渔夫形象来分析作者想要塑造的硬汉形象;其次从作者的经历和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两方面来研究硬汉形象产生的原因;最后阐述硬汉形象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目 录
绪论 1
1 老人的硬汉形象 3
1.1 崇高的英雄形象 3
1.2 壮烈的悲剧形象 4
1.3 深刻的象征形象 4
1.4 优雅的渔夫形象 5
2 硬汉形象产生的原因 6
2.1 作者的经历 6
2.2 社会根源 7
3 硬汉形象的现实意义 8
结语 9
参考文献 10
致谢 11
绪论
海明威作为二十世纪世界文坛巨匠之一,其作品《老人与海》在二十世纪欧美文坛上影响深远。海明威认为该小说是其写的最成功的作品。作品的主人公桑提亚哥是一位永远都打不败的硬汉。《老人与海》是根据他在1936年写的一篇通讯《蓝色的海上》的基础上完成的。该书一经出版,便一发不可收拾,从此,无数的荣誉向他袭来;该小说自诞生之日起,学界就掀起了对该小说的研究热潮。小说的主题是通过对老人的精神和命运的描写,赞美和讴歌永不服输的硬汉精神,这一主题贯穿于故事的始终,作者把该主题与故事情节相结合,使得小说具有永恒的生命力。海明威所推崇的就是人无论是身处顺境中还是身处逆境中,都要像桑提亚哥一样,永不向命运低头,做一个坚强的硬汉子。
《老人与海》不得不说是一篇不朽之作,历来被世界各国学界所研究。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进入中国,走过了六十年的历程,主要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零星探索阶段(上世纪五十年代到改革开放前)。该时期受政治影响,人们对《老人与海》的关注度还不是很高。1955年到文革前,只有台湾余光中版本和香港张爱玲版本,因朝鲜战争和台海局势影响,传播范围有限。文革到改革开放前,海明威等美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国专家被称为“资产阶级作家”,作品都被封存,像《老人与海》等一些励志书籍,只有在一些知青和工人之间小范围地传播,因此也成了他们的精神食粮。该时期大陆地区对其研究为零。
第二阶段:开始接受阶段(改革开放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文学也渐渐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在此期间学界对《老人与海》并非是单纯的介绍那么简单,该时期已经出现了具有学术性的相关研究。
第三阶段:繁荣阶段(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九十年代是中国社会的转型期,政治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文化的发展,文化的交流变得越来越自由。该时期文学界开展了各种活动,如纪念海明威诞辰100周年,中美文化交流等,出现了许多《老人与海》的新译本,到目前为止,《老人与海》的译本有二十多种。并且该书的节选也出现在了人教版新课标版等几个高中课本中。据统计显示,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关于《老人与海》的论文近四百篇。有的学者从生态主义,例如马云霞的《从<老人与海>看海明威生态观的矛盾性》,有的学者从叙事风格的角度,例如罗雪娟《浅析海明威<老人与海>的艺术风格及其硬汉性格》。也有的学者从原型批评的角度,例如孙璐《从原型角度解读<老人与海>》。
虽然有很多研究者对桑提亚哥的硬汉形象有所研究,但是他们大多是对一方面或者是两个方面的形象进行研究。如孙大重先生的《论<老人与海>中桑提亚哥的硬汉形象》中,作者仅对该形象所体现的象征意义和悲惨命运以及人物的性格特征展开了论述。本文首先从四个方面——崇高的英雄形象、壮烈的悲剧形象、深刻的象征形象、优雅的渔夫形象——来分析说明海明威笔下桑提亚哥的“硬汉”形象,试图从多角度去理解作者心中“硬汉”情结。充分理解之后,不难发现,其实海明威笔下的桑提亚哥就是作者自己的真实写照。
1 老人的硬汉形象
1.1 崇高的英雄形象
在连续八十多天没有打到鱼的情况下,桑提亚哥毅然决然地出海去更远的地方捕鱼,这需要极大的勇气和决心。没有捕到鱼,他认为是自己“倒了血霉”,但这不影响他对捕鱼的执着。对于桑提亚哥来说,捕鱼不仅仅是为了解决温饱那么简单,而是为了维护尊严。天空中闪耀的星星,广袤无垠的大海,各种各样的鱼是他的朋友。在他年轻的时候,他曾是一名优秀的捕鱼的能手,捕到过很大的鱼。虽然现在他的运气不好,但他仍坚信自己能行,于是,他准备去更远的海域捕鱼。连续八十多天的“背运”,桑提亚哥没有捕到一条鱼。然而,就在第八十五天的时候,桑提亚哥交上了短暂的“好运”,最终捕到了一条自捕鱼以来捕到的最大的一条鱼,一条比自己渔船还要长的大马林鱼。
面对捕到的大马林鱼,桑提亚哥是又惊又喜,惊喜之余,他便陷入了深深的迷茫。经过两天两夜的斗争,他顺利的制服了大鱼。制服大鱼的过程,相当于他从鬼门关闯了一回。面对困难,桑提亚哥没有退缩,而是迎难而上,最终战胜了大鱼。与其说是他战胜了大鱼,还不如说是自己战胜了自己,即通过外在的对抗解决内心的对抗。
在对抗中,他即使是手破了,手麻了,他仍不放弃。在桑提亚哥看来,“疼痛对一条男子汉来说,算不上什么”“他小心翼翼地攥着钓索,使它不致嵌进新勒破的任何一道伤痕,把身子挪到小帆船的另一边,这样就能把左手伸进海里。”[1]P65最终,他战胜了大马林鱼,犹如劫后余生。从中,硬汉形象的性格特征:坚强、勇敢、镇定,被他体现的淋漓尽致,如同英雄一般伟大。“他身上的每一部分都显得年迈,除了那双眼睛,那双眼睛像海水一般蓝,是愉快而不肯认输的。” [2]P76再后来与鲨鱼的战斗中,凶残的鲨鱼并没有吓住他,反而激起了他的斗志。“来吧,加拉诺鲨,再有过来吧。”[3]p62在他看来,捕到的大鱼是他私人的战利品,要想保住战利品,他唯有与鲨鱼殊死搏斗,不死不休,直至战斗到最后。在与鲨鱼的斗争中,桑提亚哥“丢盔弃甲”,最后连船桨也弄丢了,可他还是凭借坚强的意志和残存的体力,拖着剩下的鱼架回家。回家后,他躺下了,但他垮掉的仅仅是其躯体,而非精神。他可贵的精神,他的英雄形象,将永远的活在人们心中。
1.2 壮烈的悲剧形象
小说一开始就用“倒了血霉”,“everything ahout him was old except this eyes and they were the same color as the sea and were cheerful and undefeated ”[3]P223“帆上用面粉袋片打了些补丁,收拢后看来像是一面标志着永远失败的旗子。” [1]P3桑提亚哥与大海之间的较量注定了他悲剧的结局。与茫茫的大海相比,他只是沧海一粟。连续八十多天没有捕到鱼,他的心情可想而知。从始至终,他的情绪都显得那么低沉。造成这种情况的因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自身的,即身体,他的身体状况不是很好。另一方面是外部因素,大海是温柔的,她给我们提供了生活所需品,同时大海也是冷酷的,具有不可知性。桑提亚哥虽然战胜了大马林鱼,这是值得欣慰的,但是最终还是被成群结队的鲨鱼打败了。因此,他仍旧难逃失败的事实。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919.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