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患者社区康复过程中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

随着人的生存竞争越来越激烈,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不断加重,从而导致了我国精神疾病的患病率不断上升,状况十分严峻。精神病者除发病期需要住院治疗外,多数时间生活在社区中,因此以社区为基础的康复护理对精神病患者更为重要。精神病患者在社区中面临缺少亲属支持、服务人员缺乏、康复资金不足等问题,社会工作介入精神病患者社区康复既具有必要性又具有可行性。社会工作者可以综合运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社会工作专业方法,通过向社区精神病患者提供社区照顾、组建互助小组等服务,帮助社区精神病患者走出困境,更好地康复。关键词 精神病患者,社区康复,社会工作介入
目 录
1 引言1
2 相关概念的界定1
2.1 精神疾病2
2.2 社区精神康复2
3 关于福田社区的调查与分析2
3.1 基本情况介绍2
3.2 社区精神康复面临的问题4
4 社会工作介入社区精神康复的必要性与可行性5
4.1 社会工作介入社区精神康复的必要性6
4.2 社会工作介入社区精神康复的可行性6
5 社会工作介入社区精神康复的策略与方法7
5.1 个案工作对社区精神康复的介入8
5.2 小组工作对社区精神康复的介入9
5.3 社区工作对社区精神康复的介入11
结论 13
致谢 14
注释 15
参考文献16
附录:访谈提纲18
1 引言
随着人的生存竞争越来越激烈,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不断加重,从而导致了我国精神疾病的患病率不断上升,状况十分严峻。根据国家卫生部的统计数据,截至2015年底,我国各类精神病患者超过1.8亿人,重度精神病患者已超过1600万人,目前登记在册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达到429.7万人。近年来,我国精神疾病的患病率明显上升,由1993年的0.72‰上升到2013年的1.5‰,增长了超过一倍,现在还在持续增长[1]。精神病患者人数不断增加已然成为了一个社会问题,急需得到妥善处理。精神病患者由于精神失常,常会做出攻击自己和他人的举动,导致伤人、杀人事件频发,引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发社会不安。对于社会来说,这些有攻击行为的精神病患者是一个潜在的隐患,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和看管,会危害他人的安全,这种现状急需得到改变。
据调查,目前中国拥有精神病院600多所,床位近11万张,精神科医生将近1.3万人,每年仅能收治住院精神病患者30万人次[2],这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大量精神病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地治疗,导致病情加重,从而增加社会的负担,引发更大的社会问题。精神病患者除了发病期需要住院治疗外,多数时间生活在社区中,因此以社区为基础的康复护理对精神病患者显得更为重要。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业的助人活动,在精神病患者社区康复中也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能够有效解决精神病患者社会支持网络缺乏的局面,挖掘精神病患者的潜能,增强自信,促进精神病患者恢复社会功能,重新融入社会。国际上精神病患者社区康复已经发展成一个成熟的领域,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发展得比较好,像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都形成了成熟的服务体系,精神病人社区康复已成为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趋势。目前,中国社会工作还处在发展状态中,社区康复还未形成完善的模式,只有极少数社会工作发展得比较好的地区才设有社区康复中心,我国社区精神康复想要普及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需要靠国家和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共同体努力。
本文通过文献法,访谈法和观察法展开研究,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改善精神病患者无人看管、康复困难的现状,希望有更多的人去关爱精神病患者,同时希望社会工作者的队伍能够壮大,专业医疗社工能够增加,能够更好地、有针对性地帮助精神病患者,帮助他们建立社会支持网络,挖掘自身潜能,增强自信,能够尽快恢复正常的生活。
2 相关概念的界定
2. 1 精神疾病
从医学的角度来讲,精神疾病是指人的大脑机能活动产生紊乱,导致个人在他的认识、情感、行为等方面出现不同程度障碍的疾病的总称。我国在1981年和1984年由中华医学会先后确定了我国的精神疾病的分类,类别分为:器质性精神障碍、躯体疾病伴发精神病障碍、中毒性精神障碍及药物酒精依赖、心理因素所致生理功能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神经官能症、精神分裂症、偏执型精神障碍、反应性精神障碍、人格障碍、性心理障碍、精神发育迟滞、儿童精神障碍、其他精神疾病[3]。本文认为精神疾病是由自身突发疾病或由外部环境引起身体和心理失去平衡,丧失自控能力,从而引发的一系列不正常的行为和表现。精神病患者常会产生幻听、妄想、精神障碍的反应,因而导致其行为与常人不符,常会做出攻击自己和他人的举动。
2. 2 社区精神康复
从现有的资料中,找不到社区精神康复的详细定义,只能找到一些关于精神病康复和社区康复的定义。
精神病康复,是指对精神病患者采取现代医学及各学科的康复措施,尽最大的可能使患者恢复病前精神状态或最大限度地减轻精神症状;帮助患者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促进精神健康,防止认知功能衰退,尽可能恢复病前工作能力,基本上能够自食其力;减轻家庭、社会和国家的经济负担 [4]。
社区康复是强调以社区为基础和依托,整合社区资源,并促进社区总体的介入和对残疾人物质环境、心理机制的调整,以利于残疾人融入社会和实现自我,从真正意义上实现残疾人在参与社会生活中的自尊、自信、自立和自强,从而把残疾人重返社会的责任扩展至整个社会,为残疾人康复的科学性以及有效性提供充分保障[5]。
由此,本文认为社区精神康复是以社区精神病患者为服务对象,以帮助精神病患者恢复精神健康,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使其能够自食其力并减轻其家庭负担为目的,调动社区资源,运用专业的方法和技巧,为精神病患者的康复提供保障,从而帮助精神病患者重新融入社会。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378.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