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高校校园文化差异性对比研究以北京大学和哈佛大学为例

摘 要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高校教育肩负着与各国进行核心竞争的重要责任,承担着传承传统文化和为其注入新的生命力的重要使命。我国的高校教育通过培养创新人才来提高国际地位,这是刻不容缓的教育计划。另一方面,美国作为世界上的超级大国,拥有着先进的教育经验,我们需要学习和借鉴。通过中美两国高校校园文化的对比,探究美国和中国高校教育的差异,可以看出中美两国在对待不同的文化上,都是基于本国文化基础上,进行融会贯通,在各自的文化领域取长补短,互相融合,相互促进彼此的发展。本文以中美高校校园文化为探究点,通过对两国具有代表性的高校——北京大学和哈佛大学进行对比,讨论两国校园文化的差异性及其产生差异的原因,介绍了中美高校校园文化差异,对比北京大学和哈佛大学校园文化的差异,分析中美高校校园中各种文化差异现象;通过分析中美高校校园文化差异的原因,了解中美高校校园在文化底蕴、艺术培养和教育制度的不同;论述中美高校校园文化差异性对于我国校园文化建设的启示,为建设良好的高校校园文化提供思路。
目 录
引言 1
1中美高校校园文化差异 3
1.1景观建筑和标识文化的差异 3
1.2特色文化和社团文化差异 5
1.3社团管理和人才培养制度的差异 7
2中美高校校园文化差异的原因 10
2.1文化底蕴不同 10
2.2艺术教育的差异 10
2.3教育制度的区别 11
3中美高校校园文化差异性对比的启示 13
3.1立足传统文化,吸收多元文化精髓 13
3.2建设新颖的高校校园标识文化 13
3.3创建优秀社团组织,课余生活多姿多彩 13
结 语 15
参考文献 16
致 谢 17 引 言
高校是传承传统文化和创造知识的殿堂,高校校园文化是大学经过长期办学经验,日渐积累、沉淀的一种文化成果和价值认同,是高校中独特的一种亚文化现象。高校校园文化无时无刻不影响着高校内所有人的精神和品格,高校校园文化决定着高校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是提升自身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还一定程度的影响着社会的经济和政治。高校校园文化的构成众说不一,美国学者认为有形文化、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行为文化、价值观及哲学意念这四个方面构成了高校校园文化。我国学者对高校校园文化的构成众说纷纭,本文在《美国高校校园文化研究及其启示》的理论基础上,借鉴高校校园文化层次结构关系理论,采取“四分说”[1]的方式来阐明高校校园文化的层次,它包括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四个层面。
物质文化包括校园建筑、教育设施、师生共同生活的场所等,是校园文化的根基,满足学生的基本生活,是校园文化的直观表现。
行为文化包括日常的教学和科研活动、高校组织管理行政活动、学生课外文化活动以及高校后勤服务工作,这是校园文化的动态表现,是校园文化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制度文化指的是在校园中进行一系列规范活动的保障,这里包含学校制定的各种行为规范和组织管理的规章制度,这些制度章程保障了校园内活动的高效运作,也让学生更好地规正自己的行为,让校园文化在制度方面更加直接的表现出来。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中之重,是指通过校园中的活动所传递出的传统文化和校园精神,精神文化形成后,在校园传播中不依赖其他媒介,变成校园独特的精神文化。精神文化是校园群体长时间形成的共同价值观、人生目标、道德标准、生活信念的体现,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是让校园群体产生自豪感和归属感的源头。
另一方面,也有学者对高校校园文化的涵义进行了全新的阐释,如:陈泽认为:“高校校园文化是在社会文化大背景下,以学生和老师为主体的校园人,在长期办学进程中共同形成的包括群体精神及多种附属载体在内的一切物质与非物质财富总和,其中包括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与行为文化,具有开放性、导向性、超前性与多元性特征”[1]。
根据总结以上对高校校园文化的定义,不难看出高校校园文化是在长时间的办学中,展现校园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呈现出校园独特的人文精神、校园氛围和生活环境的文化景象。
物质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一大特色,象征着一所高校的外在文化,体现出高校的综合实力,承担着传播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责任,让师生通过校园物质文化的熏陶,产生一种独特的文化自豪感。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灵魂,良好的精神文化为师生营造出适合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环境,是校园中的内化结构,反映高校的精神本质和传统特色,展现出师生共同的理念、信仰、追求及意志力,增强师生之间的凝聚力。制度文化是高校得以高效运作的重要保障,对学生具有引导、调配及纪律的训诫。在教育教学上,教师教育学生学习文化素质要有计划和目的,增加高效性和导向性,让师生形成良好的综合素质。行为文化是校园精神文化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通过构建其积极健康、充满活力、阳春白雪的行为文化氛围,促使学生价值观念和精神思想的形成,在精神、思维、意志、情感及创新等方面得到很大的磨练。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规范的组织管理,后勤服务的热情周到,对学生在高校中的生活具有积极的影响。
1中美高校校园文化差异
1.1 景观建筑和标识文化的差异
1.1.1 景观建筑的对比
高校校园的建筑景观都表达着深远的意义,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遗迹。不同的建筑,承载着不同的文化,呈现出不同的文化氛围,这些建筑就是历史的见证,在历史的冲击下,呈现出多元文化的魅力。
我国的校园多数是带点封闭性且相对独立的空间,围墙将学校和周围建筑隔绝开来,形成一个独立的“小社会”。校园景色优美,具有浓郁的中国古典园林特征,有亭台楼阁、小桥流水、雕塑画像、名人格言等,这样的环境不仅让人赏心悦目,还能影响人的品格和精神的发展。如:北京大学的大门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一共有五个门,分别是西门、西侧门、西南门、南门、东门,门口还设有门禁,周围都用高墙围起来,与周围的建筑都与明确的分界线。北大校园中的遗迹旧址是历史留下的岁月痕迹,在校园建筑中采用中国传统的大屋顶、素色墙体、深红柱子和条石基座,充满中国古典文化气息,具有鲜明中国风的校园文化特点。如北大校园里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 北京大学革命烈士纪念碑、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等” [2],在景观中再现了历史文化。图1.1北大红楼,因墙体是红砖,房顶是红瓦砌成而得名。有着辉煌的历史文化,是北大老校区的标志性建筑,是一座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建筑,培养了千万爱国的进步青年。还有著名的图1.2“湖光塔影”景观,在燕园中,在光与影的作用下,未名湖水与周围的景观形成一幅水天一色的画面。
欧美大学的校园一般没有围墙,市民可以自由出入,但是哈佛大学,是个例外,早期的哈佛是有围墙的,随着学校不断地发展扩大,哈佛的校园远远超出了围墙的范围,围墙的内外都属于哈佛校园,围墙却保留了下来,成为哈佛大学历史的一部分,围墙的内部又被称为哈佛庭院,可以说是校园内的校园,即园中园。庭院共有5个门,东、西、北面各有一个,南面有两个门。南面围墙的外面,就是著名的马萨诸塞大街。庭院由一系列相互连通、大小不一的广场组成。庭院分新、老两个部分,老庭院内大部分是哈佛早期的建筑,有教室楼、教堂和图书馆。新庭院基本上是20世纪的建筑。其中最古老的建筑是马萨诸塞大厅,建于1720年。独立战争期间,曾经住过美洲大陆联军的士兵。图1.3哈佛庭院内绿树成片,碧草如茵,环境十分优美。其中最著名的景点,还是图1.4约翰˙哈佛的塑像。此雕塑是哈佛大学最明显的标志之一。“与自由女神、林肯纪念堂林肯坐像、费城自由纪念馆富兰林克塑像一起,并称为美国四大名塑像” [3]。
通过对比哈佛大学与北京大学校园中的景观建筑,可以看出美国大学自然环境优美,校园与周围建筑融为一体,可以一直延伸到市中心,没有围墙的阻隔,哈佛大学虽然有围墙,但这只是保留传统文化的体现,这种自由开放的文化很好的体现在高校的文化中。中国的校园很重视环境对人的熏陶。校园环境多以小桥流水,亭台楼阁为主,这样的环境既使人心情愉悦,又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文化的熏陶,校园是一个相对独立和封闭的布局,与美国高校形成鲜明的对比,在另一方面体现了中国人的内敛、含蓄、遇事谨慎等一系列的性格特点,这种性格特点也深深影响着高校中的学子们。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472.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