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礼记·乡饮酒礼的德治
摘 要乡饮酒礼作为嘉礼的一种,是周人通过乡饮酒礼对百姓进行礼法与政治方面的教育方式,也就是以礼治国,以德治国。本文以《礼记·乡饮酒礼》为研究对象,重点讨论乡饮酒礼的德治功能和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从三个部分来论述。第一部分为乡饮酒礼的概况。简单介绍乡饮酒礼的种类和主题。在前人的基础上论述乡饮酒礼的具体仪节。第二部分是乡饮酒礼的德治功能。将乡饮酒礼的德治功能可总结为32个字以德化民,平息争讼;饮酒之礼,树酒之德;以孝治国,孝义为先;以德选贤,能者居之。历代统治者对乡饮酒礼都特别的重视,究其原因还是其对民众的教化功能。第三部分是乡饮酒礼的德治的现实意义。现实意义主要有两点一是复兴传统文化中的“孝悌”思想。二是对现行酒桌文化有所规范作用。只有认清乡饮酒礼的现实意义,才能更好的发挥乡饮酒礼的德治功能,才能让我们对中国的传统礼仪精神以及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理解。
目 录
引 言 1
1 乡饮酒礼的概况 2
1.1 乡饮酒礼的种类 2
1.2 乡饮酒礼的主旨 2
1.3 乡饮酒礼的具体仪节 3
2 乡饮酒礼的德治功能 5
2.1 以德化民,平息争讼 5
2.2 饮酒之礼,树酒之德 6
2.3 以孝治国,孝义为先 7
2.4 以德选贤,能者居之 7
3 乡饮酒礼的德治的现实意义 8
3.1 复兴孝悌思想 8
3.2 规范酒桌文化 9
结 语 11
参考文献 12
致 谢 13
引 言
周礼分为五种:吉礼、凶礼、军礼、嘉礼、宾礼,乡饮酒礼在周礼中是一种特殊的存在,它是乡人在聚会燕饮时的一种礼仪。周代的乡相当于现在的市,是一个比较大的行政单位,参加乡饮酒礼的人上有统治阶级,下有平民百姓,是两个阶级交流的平台。正是因为这样,乡饮酒礼在周代以及后来的整个封建朝代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乡饮酒礼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历代统治者需要通过一种礼仪来教化民众,给百姓讲述一些礼法与政治上的知识,让百姓明白何谓尊贤敬老,何谓长幼秩序,以此来达到统治百姓的目的,这也就是以德治国。
自周代始,历代统治者都很重视乡饮酒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礼,直到清末,乡饮酒礼慢慢淡出人们的视线。如今,保有乡饮酒礼的地方越来越少,人们已经忘记了乡饮酒礼的存在。近年来,国家开始重视传统文化,世界各国孔子学院的兴建,各类文化节目的播出,虽然其中不乏跟风、随大众的潮流,但也可以看出儒家文化在慢慢显现出它的作用。而乡饮酒礼作为儒家文化的核心部分之一,也应该受到大家的重视。这种重视应该从两个方面来说:一是文化方面的重视。即加强对乡饮酒礼的研究,继承前人优秀的研究成果,将此种传统礼仪发扬光大。另一个就是社会方面的重视了。如果说文化方面的重视是为了大众能够更好地理解乡饮酒礼的含义,那么社会方面的重视就是让人们接受其中的含义,并且能够运用到自身的生活中。能够推陈出新,从我们当代的社会背景中选取适合于当下的礼仪。当然,这不仅要靠学者,靠大众,也要靠政府。其实,乡饮酒礼最主要的就是对人们的教化意义,古代统治者靠此来维护统治,而我们要靠此来提高我们的国民素质,让人们明白何谓“尊贤”、“尚齿”。
因此国家不仅要“以法治国”,更要“以德治国”,才能使国民的素质逐渐提高,让人们懂得尊老敬老,协调社会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塑造文明有礼的社会风貌。
1 乡饮酒礼的概况
1.1 乡饮酒礼的种类
乡饮酒礼的种类有多种分类,很多学者都认为乡饮酒礼有四种,如贾公彦、孔颖达、胡培翚等,都认为有四种。这里,以贾公彦的观点为例。
唐代的贾公彦为《仪礼》作疏时将乡饮酒礼分为四种:
“凡乡饮酒之礼,其名有四:案此宾贤能谓之乡饮酒,一也;又案《乡饮酒礼》云‘六十者坐,五十者立侍’,是党政饮酒,亦谓之乡饮酒,二也;乡射州长春秋习摄于州序,先行乡饮酒,亦谓之乡饮酒,三也;案《乡饮酒义》,又有卿大夫士饮国中贤者,用乡饮酒,四也”[1]p126。
所以说,乡饮酒礼有四种:一是以宾贤能为目的的乡饮酒。即在乡中每三年举行一次大比,选举贤能者一人,献给天子或诸侯,而在献贤之前,要由乡大夫在庠中为之主持举行一次盛大的乡饮酒。二是以尚齿为目的的党政饮酒。既是党中腊祭而属民饮酒,而亦称“乡饮酒礼”者,是因为乡大夫可能居于该党,或有乡大夫前来观礼。三是乡射前的乡饮酒,是为了明确长幼次序的。《礼记射义》中说:“古者诸侯之射也,必先行燕礼乡饮酒之礼者,所以明长幼之序也”[2]p833。这里举行乡饮酒礼是在乡射之前所举行的,但细细发现,可以看出,第三种乡饮酒礼与第二种的作用其实是一样的,都是为了尚齿、明长幼秩序的。且杨天宇在编撰《礼记译注》中的注释中也说,乡饮酒礼就是为了明确长幼秩序的。此处的乡饮酒礼同上面的作用是一样的。但是因为这里其用途不一样,故将其分为两种。四是卿大夫士饮国中贤者所用的乡饮酒。这种乡饮酒比较少见,并未曾在书中找到其详细的记载,或许是规模较小,或是因为其经常举行,没有比较典型的案例。孔颖达说:乡大夫宾兴贤能,每三年一饮,州长与民春秋习射,一年两饮;党政腊祭饮酒,一年一饮;卿大夫饮国中贤者,则无定时。说明这种乡饮酒是存在的,只是甚少见到罢了。
1.2 乡饮酒礼的主旨
乡饮酒礼的主旨即“尊贤”、“尚齿”。乡饮酒礼本来的目的就是为统治者招待贤能的人才。前文中已经提到,乡饮酒礼一种是宾贤能。周代每三年进行一次大比,从中选举出贤能之人,然后由乡大夫为之主持一次盛大的乡饮酒礼。而乡饮酒礼并不只是单纯的宴请他们,也包含着检验人才作用。乡饮酒礼中所包含的仪节有很多,人才通过乡饮酒礼来展现自己的德行道义,同时向大家证明其具有出仕的能力。
另一个就是尚齿了,所谓尚齿,就是指尊敬长者。《礼记乡饮酒义》中屡屡强调养老和尚齿。郑玄《三礼目录》说《礼记乡饮酒礼》为“尊贤养老之义”,又在“吾观于乡而知王道之易易”下注曰:“易易,谓教化之本,尊贤尚齿而已”[3]p1633。所以说,中国一直以来被称为“礼仪之邦”,是有其根源的。由此,尊贤和尚齿成为乡饮酒礼的两个标签,后世在评论乡饮酒礼的时候,最先提起的就是尊贤和尚齿这两大主旨。
平息争讼,树立酒德其实算是乡饮酒礼在宾贤能和提倡孝义的附属作用了。尊敬长者,看重孝悌,不与尊者争,便没有争、讼的事情了。饮酒虽了,但却不能因此荒废政事,这就是酒德,而贤能者足以为戒。贵贱、隆杀,这是尊贤之道;和乐、弟长。则是养老之义;尊贤、养老之义能够清楚明了,平日的礼节就不会乱,这样国家也就不会乱。将这种礼节用在什么上,什么就不会乱,将其行于乡饮,则乡饮安;行之一乡,则一乡安;行之国,则国安。这也就是为什么孔子会说,从乡饮酒礼可以看出一个国家的政策推行是否顺利了。
1.3 乡饮酒礼的具体仪节
乡饮酒礼的具体仪节包括谋宾、戒宾、速宾、迎宾、献宾、乐宾、旅酬等。在《礼记乡饮酒义》都详细的记述了乡饮酒礼的详细过程,这里只根据前人的资料将乡饮酒礼的具体仪节做一个简单总结:
目 录
引 言 1
1 乡饮酒礼的概况 2
1.1 乡饮酒礼的种类 2
1.2 乡饮酒礼的主旨 2
1.3 乡饮酒礼的具体仪节 3
2 乡饮酒礼的德治功能 5
2.1 以德化民,平息争讼 5
2.2 饮酒之礼,树酒之德 6
2.3 以孝治国,孝义为先 7
2.4 以德选贤,能者居之 7
3 乡饮酒礼的德治的现实意义 8
3.1 复兴孝悌思想 8
3.2 规范酒桌文化 9
结 语 11
参考文献 12
致 谢 13
引 言
周礼分为五种:吉礼、凶礼、军礼、嘉礼、宾礼,乡饮酒礼在周礼中是一种特殊的存在,它是乡人在聚会燕饮时的一种礼仪。周代的乡相当于现在的市,是一个比较大的行政单位,参加乡饮酒礼的人上有统治阶级,下有平民百姓,是两个阶级交流的平台。正是因为这样,乡饮酒礼在周代以及后来的整个封建朝代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乡饮酒礼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历代统治者需要通过一种礼仪来教化民众,给百姓讲述一些礼法与政治上的知识,让百姓明白何谓尊贤敬老,何谓长幼秩序,以此来达到统治百姓的目的,这也就是以德治国。
自周代始,历代统治者都很重视乡饮酒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礼,直到清末,乡饮酒礼慢慢淡出人们的视线。如今,保有乡饮酒礼的地方越来越少,人们已经忘记了乡饮酒礼的存在。近年来,国家开始重视传统文化,世界各国孔子学院的兴建,各类文化节目的播出,虽然其中不乏跟风、随大众的潮流,但也可以看出儒家文化在慢慢显现出它的作用。而乡饮酒礼作为儒家文化的核心部分之一,也应该受到大家的重视。这种重视应该从两个方面来说:一是文化方面的重视。即加强对乡饮酒礼的研究,继承前人优秀的研究成果,将此种传统礼仪发扬光大。另一个就是社会方面的重视了。如果说文化方面的重视是为了大众能够更好地理解乡饮酒礼的含义,那么社会方面的重视就是让人们接受其中的含义,并且能够运用到自身的生活中。能够推陈出新,从我们当代的社会背景中选取适合于当下的礼仪。当然,这不仅要靠学者,靠大众,也要靠政府。其实,乡饮酒礼最主要的就是对人们的教化意义,古代统治者靠此来维护统治,而我们要靠此来提高我们的国民素质,让人们明白何谓“尊贤”、“尚齿”。
因此国家不仅要“以法治国”,更要“以德治国”,才能使国民的素质逐渐提高,让人们懂得尊老敬老,协调社会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塑造文明有礼的社会风貌。
1 乡饮酒礼的概况
1.1 乡饮酒礼的种类
乡饮酒礼的种类有多种分类,很多学者都认为乡饮酒礼有四种,如贾公彦、孔颖达、胡培翚等,都认为有四种。这里,以贾公彦的观点为例。
唐代的贾公彦为《仪礼》作疏时将乡饮酒礼分为四种:
“凡乡饮酒之礼,其名有四:案此宾贤能谓之乡饮酒,一也;又案《乡饮酒礼》云‘六十者坐,五十者立侍’,是党政饮酒,亦谓之乡饮酒,二也;乡射州长春秋习摄于州序,先行乡饮酒,亦谓之乡饮酒,三也;案《乡饮酒义》,又有卿大夫士饮国中贤者,用乡饮酒,四也”[1]p126。
所以说,乡饮酒礼有四种:一是以宾贤能为目的的乡饮酒。即在乡中每三年举行一次大比,选举贤能者一人,献给天子或诸侯,而在献贤之前,要由乡大夫在庠中为之主持举行一次盛大的乡饮酒。二是以尚齿为目的的党政饮酒。既是党中腊祭而属民饮酒,而亦称“乡饮酒礼”者,是因为乡大夫可能居于该党,或有乡大夫前来观礼。三是乡射前的乡饮酒,是为了明确长幼次序的。《礼记射义》中说:“古者诸侯之射也,必先行燕礼乡饮酒之礼者,所以明长幼之序也”[2]p833。这里举行乡饮酒礼是在乡射之前所举行的,但细细发现,可以看出,第三种乡饮酒礼与第二种的作用其实是一样的,都是为了尚齿、明长幼秩序的。且杨天宇在编撰《礼记译注》中的注释中也说,乡饮酒礼就是为了明确长幼秩序的。此处的乡饮酒礼同上面的作用是一样的。但是因为这里其用途不一样,故将其分为两种。四是卿大夫士饮国中贤者所用的乡饮酒。这种乡饮酒比较少见,并未曾在书中找到其详细的记载,或许是规模较小,或是因为其经常举行,没有比较典型的案例。孔颖达说:乡大夫宾兴贤能,每三年一饮,州长与民春秋习射,一年两饮;党政腊祭饮酒,一年一饮;卿大夫饮国中贤者,则无定时。说明这种乡饮酒是存在的,只是甚少见到罢了。
1.2 乡饮酒礼的主旨
乡饮酒礼的主旨即“尊贤”、“尚齿”。乡饮酒礼本来的目的就是为统治者招待贤能的人才。前文中已经提到,乡饮酒礼一种是宾贤能。周代每三年进行一次大比,从中选举出贤能之人,然后由乡大夫为之主持一次盛大的乡饮酒礼。而乡饮酒礼并不只是单纯的宴请他们,也包含着检验人才作用。乡饮酒礼中所包含的仪节有很多,人才通过乡饮酒礼来展现自己的德行道义,同时向大家证明其具有出仕的能力。
另一个就是尚齿了,所谓尚齿,就是指尊敬长者。《礼记乡饮酒义》中屡屡强调养老和尚齿。郑玄《三礼目录》说《礼记乡饮酒礼》为“尊贤养老之义”,又在“吾观于乡而知王道之易易”下注曰:“易易,谓教化之本,尊贤尚齿而已”[3]p1633。所以说,中国一直以来被称为“礼仪之邦”,是有其根源的。由此,尊贤和尚齿成为乡饮酒礼的两个标签,后世在评论乡饮酒礼的时候,最先提起的就是尊贤和尚齿这两大主旨。
平息争讼,树立酒德其实算是乡饮酒礼在宾贤能和提倡孝义的附属作用了。尊敬长者,看重孝悌,不与尊者争,便没有争、讼的事情了。饮酒虽了,但却不能因此荒废政事,这就是酒德,而贤能者足以为戒。贵贱、隆杀,这是尊贤之道;和乐、弟长。则是养老之义;尊贤、养老之义能够清楚明了,平日的礼节就不会乱,这样国家也就不会乱。将这种礼节用在什么上,什么就不会乱,将其行于乡饮,则乡饮安;行之一乡,则一乡安;行之国,则国安。这也就是为什么孔子会说,从乡饮酒礼可以看出一个国家的政策推行是否顺利了。
1.3 乡饮酒礼的具体仪节
乡饮酒礼的具体仪节包括谋宾、戒宾、速宾、迎宾、献宾、乐宾、旅酬等。在《礼记乡饮酒义》都详细的记述了乡饮酒礼的详细过程,这里只根据前人的资料将乡饮酒礼的具体仪节做一个简单总结: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