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阿勒泰地区图瓦人丧葬仪式研究

摘 要目前,有关于生活在中国大陆的图瓦人的研究中,学术研究主要集中在其民族音乐,语言状况,体质特征等方面。丧葬仪式是新疆阿勒泰地区图瓦人社会生活和整体文化的组成部分。对于图瓦人特殊的族源和古老的生活方式来说,在当今边缘文化濒危的情况之下,其民族文化最具保守性的丧葬仪式更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文化研究价值。对此区域图瓦人丧葬仪式的研究薄弱,故本文通过对新疆阿勒泰地区图瓦人丧葬仪式过程的调查描写,结合宗教、社会与文化的研究传统,最后对图瓦人的部落文化及社会进行探析,完整的呈现新疆阿勒泰地区图瓦人丧葬仪式中的文化底蕴。借以微观的部落为基本的研究单位,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运用文献法和实地调查法,描写新疆阿勒泰地区图瓦人的丧葬仪式,呈现图瓦一族传统的人生礼仪,从而探讨图瓦一族丧葬仪式的文化延续与社会内涵。
Key words: Tang Dynasty; Heroic image; The rise of reason; Chivalrous spirit 目 录
引 言 1
1 新疆阿勒泰地区图瓦人概述 2
1.1 图瓦人的自然环境 2
1.2 图瓦人的社会环境 2
1.3 部落发展沿革 3
2 图瓦人丧葬仪式过程 4
2.1 丧葬仪式前期 4
2.2 丧葬仪式中期 5
2.3 丧葬仪式后期 6
3 图瓦人丧葬仪式特征 7
3.1 仪式中的宗教元素与交融性 7
3.2 仪式中的边缘化 8
4 图瓦人丧葬仪式的现状与传承发展 9
4.1 图瓦丧葬仪式现状 9
4.2图瓦丧葬仪式传承与发展 10
结 语 11
参考文献 12
致 谢 13
引 言
文化的建构过程是指一个不特定族群在特定地理空间长期的实践并透过群体的活动得到表现。此类活动中丧葬仪式尤为明显,此类型仪式作为人生过度礼仪的重要部分,其迷幻神秘的展现过程备受关注。这一过程历来是隆重的,同时也是复杂的,且不同族群基于不同因素所表演的仪式也是不同的,正因如此,透过丧葬仪式能够理解这一群体对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世界的特殊认知,对仪式中非常元素的分析亦是对其群体行为生活的探索。丧葬仪式映射出其群体的社会结构的动态,即族群社会形态的演化。
图瓦部落属于跨界族群,从公元三世纪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在经历了其部落战争和族群迁徙以及领土的重新划分后,如今图瓦人同属同宗族不同分支的族人主要分布在三个地方:其大部在俄罗斯中南部图瓦自治共和国;小部分归附于外蒙古;而在我国的少部分支则集中于中国阿勒泰山脉南麓地区,主要是布尔津县和哈巴河县两个地区。定居于我国的人数较少,约有2000多人。在我国长期居住的图瓦人和其他地域图瓦人一样在语言上通用突厥语系。在我国将图瓦人归于蒙古族的分支,这与图瓦人在我国西北部长期生活与繁衍的历史沿革有关。而俄罗斯则将其归于本国一少数民族。除语言外在信仰,风俗和衣着打扮上也与蒙古族几乎无差别。
南快莫德格教授在《新疆图瓦人的传统文化:现代化还是边缘化》中写到“新疆图瓦人是西北边陲人口极少却又是跨境跨国的小族群。在古老的西域文化,悠远的丝绸之路上,新疆这一地域见证了太多斑斓壮阔的民族史,也因此留下来珍贵的人类文明。”而对于笔者而言,图瓦部落的丧葬文化是探索民族传统文化的初始点,同样是理解宗教尊重各民族信仰的基石。更为我所重视的是文化濒危状态下弱小文化族群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因此对他们的关注、研究和调查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意义。
1 新疆阿勒泰地区图瓦人概述
生活在中国新疆阿勒泰地区的图瓦部落经过历史洪流的推进演变为如今跨界族群,《布尔津志》中显示从公元三世纪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在我国新疆这一多民族同胞互帮互助共同生活的地域,图瓦族群作为蒙古族的少部分分支主要集中于中国新疆阿勒泰山脉南麓地区,主要是布尔津县和哈巴河县两个地区的喀纳斯湖区。”[1]p166定居于我国的图瓦族群人数较少,至今已不足2000人。我国将图瓦人归于蒙古族的分支,这与图瓦人在我国西北部长期生活与繁衍的历史沿革有关。其语言同蒙古族一样归属于突厥语系,而信仰、风俗和衣着打扮上也与蒙古族几乎无差别。
1.1 图瓦人的自然环境
人类基于自然环境而形成和建构文化,自然环境是人类文明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李大钊曾提到“欧罗西亚大陆至中央,有一凸地曰‘桌地’此与东西文明分派至有关系。”因此所处自然环境的差异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其环境下某一种文化甚至是文明的形成基础。
长期生活在中国的图瓦人主要群居于新疆阿勒泰山脉深处的喀纳斯湖区两个乡镇,其名为禾木乡和喀纳斯乡。此地北与俄罗斯西部接壤,东与外蒙古国相邻,是我国5A级自然风景保护区。这里地处中国与哈萨克斯坦、 俄罗斯 、 蒙古三国接壤的三角地带。东部是巍峨连绵的阿勒泰山脉 , 北部矗立的友谊峰高达4374米, 西部是由北向南流的哈巴河,南部则是额尔齐斯河流域的平原。图瓦人代代相传,在自然的呵护下保留着传统的生活方式。
1.2 图瓦人的社会环境
图瓦人直至今日沿用原始氏族社会的传统方式,依旧具有完整的氏族部落社会发展制度,依然有男子狩猎、女子采集的原始遗俗,留存着十分浓厚的原始自然崇拜意识和一些自古流传的宗教礼仪活动,语言上也具有古朴图瓦语的特点。“图瓦人像是古老种族的穿越部落,虽融合现代文明的进步也留用原始自然的文明图瓦人的生活成了现存的‘活化石’。”[2]P18
图瓦部落居区简单主要分布在哈巴河县和布尔津县两地。哈巴河县位于中哈边境线上,这里的图瓦村落有五六百人是土著的图瓦人,而近几十年迁入的哈萨克族也成了村落的重要定居人口。“随着新疆本地旅游业的发展,和近几年人口不断的发展,据《中国图瓦人田野调查》在周边富蕴县铁买克村也有近60户图瓦人,还有少部同样分布在阿勒泰地区其他乡镇中。”[1]P173
1.3 部落发展沿革
据《新疆图志》一书描述,晚清时期聚居于阿勒泰山脉的“乌梁人”则是现在存在于阿勒泰地区的图瓦族群。书中关于其族源有两种说法,一是说他们与俄罗斯和图瓦共和国的图瓦人属于同族,在历史的洪流中迁徙至此又与是久居于此的林中百姓共同生活;二是说他们是成吉思汗西征时遗留下来的士兵繁衍的后代。对于后者的说法在当地图瓦族博物馆中保存的1918年民国政府颁发的乌梁海左翼左旗札萨克银印成为了一大佐证。图瓦族源两种假说都有可见性。但由此能够肯定的是新疆阿勒泰地区图瓦人属于我国蒙古族的一分支。“聚居在我国新疆的阿尔泰山区南部的图瓦人在2017年的人口数在布尔津县人口普查公告中显示仍长期居住的已不足2000人。”[3]P67
2 图瓦人丧葬仪式过程
在很多关于图瓦人的文献中如《珍藏喀纳斯》有关于图瓦最原始丧葬礼仪记录,“原始的图瓦人实行天葬,不论是意外故去还是自然死亡的图瓦人,在确定本人无生存迹象的时候,死者的亲属会请来部落中会念诵经书祈祷平安的喇嘛,死者安放于木制的平台之上并在室内点起酥油灯,祈求神灵保护死者平安进入天堂。家人围坐周围以痛苦寄托哀思,地位高的长者在死后的一整天里有更多的晚辈前来祈祷。在第二天将尸体置于山林中,被山鹰等大型的食肉鸟类啄食也有狼、巨型熊抢夺食之。和从前的天葬的不同现在则普遍实行了土葬,但请念经祈祷,长明酥油灯等丧葬形式都未有过多改变。”[4]P34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433.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