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工作方法在机构养老中的应用研究以清河区颐园老年公寓为例(附件)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加剧,机构养老逐渐成为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支撑力量,我国机构养老事业快速发展。然而国内的机构养老服务普遍存在着养老内容单一、专业化水平低、区域发展差异大等问题,能否提供优质的养老服务关系着老年人在养老机构中的生活质量与精神健康。通过对淮安市清河区颐园老年公寓的老年人进行需求分析,制定出详细可行的老年小组活动计划书并实施。在对小组活动的过程以及结果评估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反思,为以后小组工作员在养老机构中开展老年小组活动提供经验教训,为机构工作人员开展养老服务提供借鉴以及为政府部门完善机构养老服务事业提供有力的实务支撑。关键词 小组工作方法,机构养老,精神需求目 录
1 引言1
2 机构养老的发展现状2
2.1 我国机构养老的发展现状2
2.2 淮安市清河区颐园老年公寓的发展现状3
3 小组工作方法介入机构养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6
3.1 小组工作方法介入机构养老的必要性6
3.2 小组工作方法介入机构养老的可行性8
4 小组工作方法介入淮安市清河区颐园老年公寓9
4.1 小组活动的实施过程9
4.2 小组活动的评估10
5 小组工作方法介入机构养老的反思20
5.1 小组工作方法介入机构养老存在的不足20
5.2 小组工作方法介入机构养老的发展建议22
结论 26
致谢 27
注释28
参考文献29
附录1:访谈提纲一30
访谈提纲二31
附录2:老年康乐活动小组计划书32
1 引言
根据我国第六次普查数据,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8亿,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9亿,占8.87%,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比重分别上升2.93和1.91个百分比。此外,老年人群体随着年龄的增加,慢性病的患病率也呈现出上升的趋势。我国老年人口总体呈现增速快、高龄化、病残化的现状,并且这种状况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这样势必会给社会的发展造成很大的压力。另外,家庭规模的小型化,家庭结构的核心化,人口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0岁及以上人口为1.78亿,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9亿,占8.87%,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比重分别上升2.93和1.91个百分比。此外,老年人群体随着年龄的增加,慢性病的患病率也呈现出上升的趋势。我国老年人口总体呈现增速快、高龄化、病残化的现状,并且这种状况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这样势必会给社会的发展造成很大的压力。另外,家庭规模的小型化,家庭结构的核心化,人口流动的加速等都对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发起了挑战。随着社会的急剧变迁,老年人对于养老的需求也日趋多元化[1]。为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机构养老应运而生并不断得到发展。近年来,我国机构养老事业得到快速的发展,机构养老服务作为社会养老服务中的重要力量,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据相关研究发现,国内的机构养老服务普遍存在着诸如养老内容单一、专业化水平低、区域发展差异大等问题[2]。另外,在我国养老机构中缺乏社会工作专职人员,服务提供中存在理论与实务脱节的问题。能否提供优质的养老服务以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成为各养老机构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在养老机构中,正确的服务方法的运用和适宜的活动的开展是帮助老年人解决问题,满足精神需求和提高生活满意度的关键,所以,专业社会工作的小组工作方法对机构养老的介入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
根据对淮安市清河区颐园老年公寓的实地观察和访谈发现,淮安市清河区颐园老年公寓的养老服务更多关注老年人的身体健康,而缺乏对老年人的精神关怀,尽管偶尔也会有大学生志愿者或社会人士去开展一些文娱表演给老人带去欢乐,但是这并不能让老年人亲身参与其中成为活动的主角,从而通过活动使自己的人生得到整合。基于此,笔者通过文献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小组工作方法介入机构养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思考,经实地观察和对淮安市清河区颐园老年公寓的老年人进行需求分析后,制定出可行的小组活动计划书。通过在老年公寓开展老年活动,丰富老人的业余文化生活,满足老人的精神文化及生活需求。在小组活动的实施反馈中发现不足,并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从而为解决小组工作方法在机构养老中存在的问题提供建设性意见。同时,为相关工作人员在机构养老服务中开展小组活动提供借鉴以及为政府部门完善机构养老服务事业提供有力的实务支撑。
2 机构养老的发展现状
2.1 我国机构养老的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家庭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由传统的主干家庭逐渐向核心家庭转变,而养老观念的变化也促使养老方式由家庭养老的方式逐渐向社会养老转变。社会竞争以及家庭格局变化的压力迫使子女到外地工作无暇照顾自己的父母,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被送入养老机构,以获得更好的养老服务[3]。
目前,我国的养老机构从性质上看,可以划分为民办、公办、公助民办、公办民营,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以及在不断吸收外国经验的基础上,我国养老机构不断发展,在种类上也越来越丰富,包括老年福利院、养老院、敬老院、老年康复院、托老所、老年公寓、老年活动中心、老人院、老年护理院等。据统计,到2012年底,全国各养老机构近4.5万家,总床位数431.3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达22.24张。截至2014年,已有各类养老服务床位551.4万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26张。以北京市为例,据统计,1990 年共有约 68 所养老机构,提供床位10024 张,到2014 年底,有养老机构778 所,提供床位约 122 710 张,占全国的2.5%。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天津市也加快社会养老体系的建设步伐,确立了“973”养老服务格局。截至2015年6月,天津市建设养老机构398家,全市养老机构床位达到58530张,平均千名老人拥有床位30张。养老机构入住率约为79.2%。
近年来,淮安市机构养老服务也得到迅速发展,“十一五”期间,淮安市民政事业不断发展,各县(区)7家由政府投资建设的养老机构已完成投资1.5亿元,至2010年,全市共有老年社会福利机构156个,其中敬老院133所,床位13009张;民办福利机构18个,床位896张。“十二五”期间,淮安市民政部门进一步落实与老年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优惠政策,丰富为老服务内容,为城乡老年人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养老服务,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工作方面取得了成就,2016年作为“十三五规划”第一年,淮安市民政事业力求认真分析当前的养老发展现状,并总结以往的经验和不足,进行深化细致的改革探索,进一步促进养老服务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虽然我国养老机构的数量呈不断增长的趋势,但是,由于各地区经济差异以及民政事业投入的差别,我国各地区养老机构在服务内容、服务方式以及服务质量方面都存在着差异。以北京市为例,由于北京市的经济水平高、养老产业发展起步早,养老机构发展也尤为迅速,该市养老机构床位数基本能满足地区养老需求。在养老服务内容方面,大多数养老机构能提供医疗护理服务、生活照料服务、精神文化生活和心理慰籍服务等。同时在机构养老的硬件设施、技术含量、服务水准方面水平都较高。然而,在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地区,机构养老总体
1 引言1
2 机构养老的发展现状2
2.1 我国机构养老的发展现状2
2.2 淮安市清河区颐园老年公寓的发展现状3
3 小组工作方法介入机构养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6
3.1 小组工作方法介入机构养老的必要性6
3.2 小组工作方法介入机构养老的可行性8
4 小组工作方法介入淮安市清河区颐园老年公寓9
4.1 小组活动的实施过程9
4.2 小组活动的评估10
5 小组工作方法介入机构养老的反思20
5.1 小组工作方法介入机构养老存在的不足20
5.2 小组工作方法介入机构养老的发展建议22
结论 26
致谢 27
注释28
参考文献29
附录1:访谈提纲一30
访谈提纲二31
附录2:老年康乐活动小组计划书32
1 引言
根据我国第六次普查数据,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8亿,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9亿,占8.87%,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比重分别上升2.93和1.91个百分比。此外,老年人群体随着年龄的增加,慢性病的患病率也呈现出上升的趋势。我国老年人口总体呈现增速快、高龄化、病残化的现状,并且这种状况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这样势必会给社会的发展造成很大的压力。另外,家庭规模的小型化,家庭结构的核心化,人口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0岁及以上人口为1.78亿,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9亿,占8.87%,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比重分别上升2.93和1.91个百分比。此外,老年人群体随着年龄的增加,慢性病的患病率也呈现出上升的趋势。我国老年人口总体呈现增速快、高龄化、病残化的现状,并且这种状况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这样势必会给社会的发展造成很大的压力。另外,家庭规模的小型化,家庭结构的核心化,人口流动的加速等都对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发起了挑战。随着社会的急剧变迁,老年人对于养老的需求也日趋多元化[1]。为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机构养老应运而生并不断得到发展。近年来,我国机构养老事业得到快速的发展,机构养老服务作为社会养老服务中的重要力量,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据相关研究发现,国内的机构养老服务普遍存在着诸如养老内容单一、专业化水平低、区域发展差异大等问题[2]。另外,在我国养老机构中缺乏社会工作专职人员,服务提供中存在理论与实务脱节的问题。能否提供优质的养老服务以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成为各养老机构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在养老机构中,正确的服务方法的运用和适宜的活动的开展是帮助老年人解决问题,满足精神需求和提高生活满意度的关键,所以,专业社会工作的小组工作方法对机构养老的介入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
根据对淮安市清河区颐园老年公寓的实地观察和访谈发现,淮安市清河区颐园老年公寓的养老服务更多关注老年人的身体健康,而缺乏对老年人的精神关怀,尽管偶尔也会有大学生志愿者或社会人士去开展一些文娱表演给老人带去欢乐,但是这并不能让老年人亲身参与其中成为活动的主角,从而通过活动使自己的人生得到整合。基于此,笔者通过文献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小组工作方法介入机构养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思考,经实地观察和对淮安市清河区颐园老年公寓的老年人进行需求分析后,制定出可行的小组活动计划书。通过在老年公寓开展老年活动,丰富老人的业余文化生活,满足老人的精神文化及生活需求。在小组活动的实施反馈中发现不足,并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从而为解决小组工作方法在机构养老中存在的问题提供建设性意见。同时,为相关工作人员在机构养老服务中开展小组活动提供借鉴以及为政府部门完善机构养老服务事业提供有力的实务支撑。
2 机构养老的发展现状
2.1 我国机构养老的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家庭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由传统的主干家庭逐渐向核心家庭转变,而养老观念的变化也促使养老方式由家庭养老的方式逐渐向社会养老转变。社会竞争以及家庭格局变化的压力迫使子女到外地工作无暇照顾自己的父母,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被送入养老机构,以获得更好的养老服务[3]。
目前,我国的养老机构从性质上看,可以划分为民办、公办、公助民办、公办民营,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以及在不断吸收外国经验的基础上,我国养老机构不断发展,在种类上也越来越丰富,包括老年福利院、养老院、敬老院、老年康复院、托老所、老年公寓、老年活动中心、老人院、老年护理院等。据统计,到2012年底,全国各养老机构近4.5万家,总床位数431.3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达22.24张。截至2014年,已有各类养老服务床位551.4万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26张。以北京市为例,据统计,1990 年共有约 68 所养老机构,提供床位10024 张,到2014 年底,有养老机构778 所,提供床位约 122 710 张,占全国的2.5%。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天津市也加快社会养老体系的建设步伐,确立了“973”养老服务格局。截至2015年6月,天津市建设养老机构398家,全市养老机构床位达到58530张,平均千名老人拥有床位30张。养老机构入住率约为79.2%。
近年来,淮安市机构养老服务也得到迅速发展,“十一五”期间,淮安市民政事业不断发展,各县(区)7家由政府投资建设的养老机构已完成投资1.5亿元,至2010年,全市共有老年社会福利机构156个,其中敬老院133所,床位13009张;民办福利机构18个,床位896张。“十二五”期间,淮安市民政部门进一步落实与老年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优惠政策,丰富为老服务内容,为城乡老年人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养老服务,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工作方面取得了成就,2016年作为“十三五规划”第一年,淮安市民政事业力求认真分析当前的养老发展现状,并总结以往的经验和不足,进行深化细致的改革探索,进一步促进养老服务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虽然我国养老机构的数量呈不断增长的趋势,但是,由于各地区经济差异以及民政事业投入的差别,我国各地区养老机构在服务内容、服务方式以及服务质量方面都存在着差异。以北京市为例,由于北京市的经济水平高、养老产业发展起步早,养老机构发展也尤为迅速,该市养老机构床位数基本能满足地区养老需求。在养老服务内容方面,大多数养老机构能提供医疗护理服务、生活照料服务、精神文化生活和心理慰籍服务等。同时在机构养老的硬件设施、技术含量、服务水准方面水平都较高。然而,在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地区,机构养老总体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1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