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苏童小说妻妾成群的意象

摘 要 苏童的思想深沉忧郁,充满着对童年生活的哀伤和对南方的特别情怀,他所有的小说都是擅长运用意象的,这些意象都代表了苏童对小说中人物和事件的安排和寓意。本文主要分析苏童小说《妻妾成群》的意象,试图揭示意象背后蕴含的人性悲剧。
目 录
第一章 《妻妾成群》中的色彩意象 1
第二章 《妻妾成群》中的南国女子 3
2.1叛逆者颂莲 3
2.1.1家道中落致使其无依无靠 3
2.1.2对传统社会伦理道德的妥协 4
2.2反抗者梅珊 4
2.3卫道士卓云和压迫者毓如 5
第三章 《妻妾成群》中的景物意象 7
3.1死人井与死人屋 7
3.2水与火 7
结束语 9
致 谢 10
参考文献 11
第一章 《妻妾成群》中的色彩意象
苏童是苏州人,南国旖旎的自然风光给了他在小说中独到的色彩运用灵感。色彩的运用取决于叙事主体对于色彩本身的认知程度与自身创造能力的大小,当人类对于色彩的认知从自发到自觉,摒弃了重视色彩表面的现象而追随其本质的特征,并利用人类自身的想象力将其转换成一种意象,色彩叙事就成为了文本有效的参与成分。苏童在这方面有极其灵活多变的运用方式和丰富多彩的创造力,体现于《妻妾成群》中,使其有了更深刻的寓意。
苏童在色彩运用上侧重于浓重的色彩,如红色和蓝色,在《妻妾成群》中,红色是主流色彩意象。在中国传统思想中,红色被赋予了喜庆、热烈、吉祥等积极的含义,在中国人祈求美满生活的时候,红色无疑成为潜意识里的首选。受到这种思想的影响,苏童的绝大多数小说都运用了“红”作为底色,铺陈出一系列悲伤的故事,就像他自己说的,“冬天我和你们一起喝了白酒后打翻一瓶红墨水,在墙上画下了我的八位亲人。我还写了一首诗想夹在少年时代留下的历史书里。那是一首胡言乱语口齿不清的自白诗。诗中幻想了我的家族从前的辉煌岁月,幻想了横亘如这血脉的黑红——灾难红。”[2]苏童将这种“红”形容为“灾难红”,可见苏童虽然受文化影响对“红”有着绝对的偏爱,但他并没有照抄历史遗留给他的思想,反而将其经过更加深刻的提炼,反其向而行。他将笔尖抵在故事的最顶点,从正红开始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慢慢描绘出一幅走向“衰败”的画卷,一路走到最黑暗的结局,永不翻身。
在文本小说《妻妾成群》中,苏童虽然并没有将意象的重点放在“大红灯笼”上,但在陈老爷的寿宴上,红灯笼确实作为一种“红色意象”被苏童轻轻带过:“十二月初七陈府门口挂起了灯笼,这天陈佐千过五十大寿”。浅浅的一句话,似乎说得无意,却分明让人感受到了陈府残留的热闹与荣华,在这热闹与荣华的背后,藏着一张封建文化的丑恶嘴脸,它看着人们浑然不觉地庆祝,嘲笑着她们相生相杀的人性缺陷。张艺谋将苏童小说的文本形式转换成了更加直观的视听形式,但在文本作品最深层次的内涵里,苏童不论将时间的浮标置于何处,都将叙事向着“衰败”前进,这种衰败是一种不可逆的、无法救赎的过程,就像《妻妾成群》中的陈佐千,丧失了繁衍后代的能力,再华丽的表现形式都是为了证明结局的不可挽回,故事永远向着黑暗循环往复着发展。张艺谋改编的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就将意象主要侧重在“大红灯笼”上。影片一开始就用大红灯笼给观众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因为颂莲的进门,陈府上上下下都挂上了鲜艳的大红灯笼,就连新房的床上都挂了一大串。新婚之夜,颂莲想灭灯,却遭到了陈佐千的拒绝,陈佐千说点灯就是为了了将床上的女人看个清楚。这种变态寻求刺激的方式加深了颂莲内心的羞耻感,一个接受过新思想的女大学生,为了生存不得不在一个封建大家长的面前曲意逢迎。张艺谋说:“我在把小说改编成电影时,加入了这些造型性的东西,是为了尽量使形象趋于视觉化。使影片有一种视觉冲击力。[3]” 整个陈府的阴暗隐藏于大红灯笼带来的热烈之下,红色代表着青年女性特有的活力和对自由热烈的向往,代表着一切生意盎然的成熟状态,但是这一切全是陈佐千制造出来的虚假繁荣。在每个人的心中,陈府就是一座牢笼,所有人都努力维持着表面的和平,迎合着陈家先祖留下来的“规矩”。当大红灯笼被封,黑色笼罩整个院子时,使观众在视觉和听觉上产生了极大的落差,红与黑的强烈对比,黑布与白雪的强烈对比,都在无形中强化了陈府内部的阴暗狠毒。
与“红”相辅相成的是贯穿始终的“蓝色”意象,小说里对其最直接的描写就是在颂莲屡次与“井”的灵魂交涉中,“井中的世界斑斑驳驳,神秘而遥远”,“井台上长着暗绿色的青苔”,这一切都散发着幽蓝色的光。对于颂莲、梅珊以及更多生存在诸如陈府这样的牢笼里的女人来说,她们渴望着自由,渴望着更多的爱,她们压抑着心里无穷无尽的欲望和贪婪,如惊弓之鸟般防备着那口井,防备着井里散发出的幽蓝的光亮。但是人在欲望面前又是何等的渺小如微尘,无论如何挣扎逃跑,都躲不过被那“蓝色”吞噬的宿命。
对于色彩的应用上,苏童算是独辟蹊径,他用自己独特的审美眼光看待色彩,将其渲染出恢宏的气势来,无限张扬着生命最繁华的状态,然后一点点撕碎它,使它颓败,使它衰老,使它露出自己腐朽的本质来。
第二章 《妻妾成群》中的南国女子
宏观上来讲,苏童小说中的意象主要可以分为三种:“旧城少年”、“还乡者”和“红粉佳人”,每一种意象都代表了他的一种精神追求。苏童二十几年的创作生涯从未离开过这三个意象群,他发挥了充分的想象力,创造出或明或暗的人物形象来,并将自己的亲身经历融入作品当中,使之血肉丰盈。而《妻妾成群》就是三大意象之一“红粉佳人”的典型代表,研究《妻妾成群》,除了作品中贯穿始终的主体意象“井”之外,还有另一个并不突出的意象——女人。
苏童作品的字里行间都弥漫着腐朽的气息,这种腐朽是再温香软玉的南方女子都无法避免和去除的,女人看起来温柔无力,却在心中机关算尽,唯恐耍的手段不够阴狠。南方温润的气候将她们养成了美艳的姑娘,却给了她们一副蛇蝎心肠,让她们浑身都散发着阴冷诡异的气息。
苏童的南方女子,每一个的人生都是悲剧。她们在时代的动荡下苟且偷生,在男权的左右下挣扎徘徊,但最终都成为了封建社会的牺牲者。就拿《妻妾成群》来说,小说中的几个女人身上早已包含了所有南方女子的特点,她们既是概括也是具象,既是一般也是特殊,她们既美丽善良又庸俗自私,她们似乎一直是矛盾的。
2.1叛逆者颂莲
在研究苏童的南方女子时,我们从来不会遗忘社会背景和历史因素,《妻妾成群》的故事背景是1920年的中国,当时中国还处于北洋军阀混战的状态,所以主人公颂莲应该算是新旧时代交替时期的牺牲品。颂莲是个受过西方文明和新思想熏陶过的知识女性,但由于家道中落,还没毕业就被继母嫁给了富商陈佐千成了他的第四房太太,从此也开始了她“矛盾”的生活,最终走向死亡。她有着新女性的自尊,却自愿嫁入了旧社会的封建大家庭,她洞悉了太太们之间的算计,也懂得如何在床上取悦老爷陈佐千,以保得自己在陈家的地位。但她最终还是因为嫉妒,谎称怀孕,赠予陈佐千这种极度渴望生殖力的最大操纵者一场空欢喜,陈佐千一怒之下将其封灯。封灯,也就相当于古代帝王将失宠妃子打入冷宫。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1034.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