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之家的红色经典散文试论梁衡的红色经典散文

摘 要梁衡的政治散文在中国散文界独树一帜,他没有将政治摆成架子,让大家望而生畏,反而更多地注入了自己的情感,把思想和情感结合起来,创造出属于政治散文的美感。他写大事,书大情,明大理,以大气魄感触读者,超越了那些琐碎而紧贴生活的散文。论文紧密结合梁衡的创作历程,试图对其红色经典散文的创作艺术进行细致的探索与解读。
目 录
引 言 1
第一章 爱国爱党的灵魂 3
第二章 大胸襟书大事情 4
第三章 发觉大事里的细处 7
第四章 终成经典是必然 9
结 语 11
致 谢 12
参考文献 13
引 言
梁衡是名副其实的大方之家,当然,这四个字肯定不足以概括他的不平凡。大方之家,出自《庄子秋水》:“今我覩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於大方之家。”原指懂得大道理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学有专长的人。不管原意今意都是可以贴切地形容梁衡先生的。
梁衡是当代的作家,著名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而且在各个方面都有自己的思想和造诣。
季羡林先生曾评价过梁衡:“无论思想内容还是艺术表现都非同寻常,他是一位肯动脑,很刻苦,又充满忧国之情的人。”季羡林用境界形容梁衡,如《觅渡,觅渡,渡何处?》,梁衡为了写瞿秋白,构思就有六年之久,他到瞿秋白纪念馆拜访了三次,思索不知多久,才下了笔创下“觅渡”,境界脱俗,运笔如风,写成名作。
梁衡自己也说过他的散文观:“文者,纹也,要有花纹,要美。”文章中除了思想还要有美感,而文章中的“花纹”则是他用心细细雕刻出来的艺术。
其实阅读和写作同样复杂。梁衡记得毛主席说过他喜欢豪放派,但读一段后,又想读婉约派,过一段,又反过来读豪放派。这句话启发梁衡,散文是讲究虚境的,要同时满足人的思想和审美,他追求着这个认知,不断探索实践,他前期的散文主要是写山水,侧重审美,挖掘山水之美;后期的散文则开始侧重写理性,写政治历史、人生社会,思想更有深度,越发有了魅力。
梁衡还总结了文章五诀:“形、事、情、理、典。”认为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以形说理,连用“老年人如夕照,少年人如朝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阳。老年人如瘠牛,少年人如乳虎。老年人如僧少年人如侠。老年人如字典,少年人如戏文”说理使人过目不忘。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中,追悼会现场开始是形,张思德烧炭是事,哀悼是情,为人民服务是理,文中还引用了司马迁的话那便是典。文字中“五诀”俱全。
这五诀说来简单都是最基本知识的积累运用,可是想要五诀俱全,并运用得得心应手还是需要深厚功力的。
在后期的写作中,梁衡先生的境界变得运筹帷幄,他在新闻的方面研究颇深,著有新闻三部曲:《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在研究新闻的道路上就可以看到他研究散文时的专注模样。他担任《光明日报》的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等职务,现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
他人生的一大亮点便是新闻,散文则是他书写的时代符号,特别是政治散文,独一无二。
什么是政治?梁衡在《老百姓怎么看政治》中写道:“政治学解释:政治是人民群众将自己的权力让出来,委托给一个公共权力机构来执行。这个机构可以是执政党也可以是政府。”通俗地说政治就是要统一大部分老百姓的具体要求,在实际生活中实践。这事的本质就是和人们所关注的利益息息相关。
毛泽东说过:“政治就是把我们的人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孙中山也说过:“政治就是管理众人之事。反正,你的政治目标要与老百姓的利益相联系。联系得好就成功;联系得不好就失败。这已为无数历史事实所证明。”
政治这件事都是如此复杂,更何况真刀实枪地处理政治大事,更何况写接触政治的伟人。
他没有刻意回避写名人要事,不会因为有如此广博的知识看不起文人墨客。没有淡雅,没有义愤填膺,认真对待一人一事。
他写大人物。尽管伟人的事迹都被广泛的歌颂,但在他独特的思考下,伟人这个旧题材却重新有血有肉了起来。他没有将政治摆成架子,让大家望而生畏,反而更多地注入了自己的情感,把思想和情感结合起来,创造出了属于政治散文的美感。
他写大事,书大情,明大理。大气魄感触读者,超越了那些琐碎而紧贴生活的散文。他是卓然独立在喧闹市井中的长衫君子,震慑散文界。散文反映着作者的内心世界,抱负所向,心胸广大,毫无掩饰表露,正如鲁迅先生说过的:“从血管里流出的是血,从水管里流出的只能是水。”
第一章 爱国爱党的灵魂
如今中国共产党组成了有着十几亿人口的国家,而她的党史却是由一只小船开启了起点,这条船现在被亲切地称为红船。
这只“红船”已经驶在十三五规划的江河里,党早已开启新的时代,引领人民开始新的改革,迈向实现中华民族的中国梦。
而在浩瀚的历史长河里,曾经的孤苦到民众一心到共创未来,每一步都走得如此有力。毛主席说过:“靠民主,靠相信人民群众。”
梁衡在《爱国的理由》中探讨了几个关于爱国的问题:“我们为什么要爱国?爱国的内容和表现有哪些?爱国的文章是怎么写成的?”
国家好比父母亲,只不过他是十几亿人共同的长辈,有着天然的血缘关系。在情感上是依存的,比如那些生活在异国的华侨们,他们无论是移民还是从小成长在他乡,总会想起魂牵梦绕的祖国,这种感情是无法磨灭的,深深烙在骨子里。因为扎根在这块有着爱的土地上,才怀着你荣我荣的心,如《左传昭公元年》有:“临患不忘国,忠也。”爱国便是忠诚,陆游在《病起书怀》中写道:“位卑未敢忘忧国。”这是发自内心对祖国的深爱,不管自己身处何种境地还是忠心爱国。
爱国之心在历史的积淀中形成了爱国文化,这是一个民族与生俱来的血型,因为有着这种基因,所以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祖国奉献着力量,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文天祥,面对对方的威逼利诱,他选择了留取丹心照汗青,以身殉国。屈原,面对强秦攻来,国破家亡,自己以死殉国。
邱少云在潜伏敌阵过程中被火烧着,但为了部队的生死,任务的完成,他用选择了牺牲自己,用死亡诠释了对祖国的热爱。他们都是用生命在拯救祖国的勇士。
为国献身是一种方式,用文化救国也是另种表现。鲁迅先生弃医从文只为了唤醒国人,倡导新文化运动。梁衡先生写道:“爱国不是一个简单的逻辑推理,更不是精心编制的故事,它是作者的全身心投入,是义无反顾的牺牲与奉献,是他自身激情的燃烧。”爱国的文章有着升华的教育和文化价值。
新的时代里,爱国不单单是忠国,为国献身,爱国又增添了新的发展意义,那就是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为我们的国从“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而努力。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1080.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