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英语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附件)

摘 要 在知识经济日益勃兴、就业形势渐趋严峻的情况下,民间教育投资风生水起,各种教育培训机构在经过了星星之火、潜滋暗长的曲折发展后,形成了燎原之势。教育培训机构改变了过去传统的教育观念,掀起了“后学历时代”的浪潮,使人们意识到不断充电的迫切需要。庞大的充电大军,形成了庞大的教育培训市场。随着金矿效应的日益显现,培训市场规模迅速扩容,并呈现“超音速”发展。民间教育培训机构的蓬勃发展的同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这种企业文化是一种商业伦理与教育伦理之间协调和冲突摩擦不断的文化。本文以李阳疯狂英语为例,对疯狂英语的企业文化进行分析,提出了李阳疯狂英语企业文化的发展问题,并针对其文化发展的问题提供对策建议。
目 录
1绪论 1
1.1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
1.1.1研究的目的 1
1.1.1研究的意义 1
1.2国内外关于该论题的研究现状 2
1.2.1国外研究现状 2
2.2.2国内研究现状 3
1.3主要内容 4
1.4研究方法 5
2企业文化理论概述 6
2.1企业文化的概念 6
2.2企业文化的特性 6
3李阳疯狂英语企业文化发展现状 8
3.1公司概况和企业文化发展历程 8
3.1.1公司概况 8
3.1.2企业文化发展历程 8
3.2 李阳疯狂英语企业文化的特点 9
3.2.1励志性特点 9
3.2.2和谐性特点 9
4李阳疯狂英语企业文化存在的问题 11
4.1对企业文化存在误解,概念模糊 11
4.2对企业文化注重形式,不讲内涵 12
4.3企业文化缺少创新,生搬硬套 13
4.4企业文化缺乏凝聚力,小团体意识严重 13
5李阳疯狂英语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15
5.1树立良好企业形象,建设特色企业文化 15
5.2提高企业全体人员的素质,重塑企业文化 15
5.2.1提高管理层素质 15
5.2.2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 16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 5.2.3以人为本,建设以员工认同为重点的企业文化 16
5.3建立学习型、创新型企业文化 16
5.3.1建立学习型、创新型的企业工作机制 17
5.3.2注意创新,符合实情,突出个性特征 17
结 论 19
参考文献 20
致谢 21
1绪论
1.1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1.1研究的目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异常活跃,人们纷纷下海经商,涌现出一大批民营企业,其中不乏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如疯狂英语、 疯狂英语、安博教育、环球雅思、好未来(学而思)、中国学大教育集团。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经济每年都会有一个新高,与此相伴随的是知识经济的风起云涌,作为以英语培训为基础的疯狂英语,正是在这一大的背景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且在同行业中处于绝对领先的地位。随着中国民办教育培训机构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高效运营及长久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它对企业的管理体制建设、决策指导思想形成、经营战略规划、管理方式方法等都有重要影响。理想的企业文化建设是对企业文化各要素进行不断整合和优化的过程,从而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形成文化竞争力。
1.1.1研究的意义
但是由于其内部扩张速度过快,与企业文化跟进速度相对过慢所带来的系列的问题逐渐浮出水面。比如企业文化渗透力度不足,企业文化执行力不足等,本文正是基于此点考虑,对李阳疯狂英语的企业文化进行研究,以期对疯狂英语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于企业文化的研究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管理实践的探索的发展而产生,并且迅猛向前发展的一个研究领域。企业文化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它发展了传统的管理理论,对管理过程中社会文化因素和人的因素给予足够的重视,这是与西方社会现代化发展的方向相一致的,其实践意义在于对企业发展和企业长期经营业绩提供具有可操作化和定量化的理论框架。
1.2国内外关于该论题的研究现状
1.2.1国外研究现状
18世纪,现代意义的第一家企业在英国诞生以来,企业文化就在实践中不断地形成和发展着。而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随着日本经济的崛起和石油危机背景下,美国企业界和管理学界都开始重视企业文化的作用,通过对本国企业管理与日本企业管理比较研究,而产生的一种管理新理论。企业文化理论使世界企业管理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而1990年随着Prahalad和Hamel对核心竞争力的研究,文化竞争力的概念也被逐渐提出来,将企业文化竞争力作为研究对象,国外学者形成了不同的视角包括宗教文化视角、民族文化视角、组织文化视角、组织功能视角和国际政治视角(万君宝,2007)。
(1)宗教文化视角:马克思韦伯(Max Weber, 1904)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对比分析新教伦理与儒教伦理,他发现一种文化比另一种文化更具有竞争力的原因是宗教文化的优异程度。萨缓尔亨廷顿1996年在《文明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指出未来的冲突将会是文明的冲突。
(2)民族文化视角:20世纪8090年代,在日本企业崛起之后,文化层次理论与文化维度理论应运而生。有霍夫斯塔对民族文化的维度的分析。
(3)组织视角:组织视角下的文化竞争力可以从经验观察、理论推导和实证分析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彼得斯和沃特曼在1982年出版的《追求卓越》一书中通过对43家公司的调查,得出杰出的美国公司的8种文化特征,主要基于平时的咨询、访谈、报道,但这种方法受到了当时很多学者的质疑和批评。1986年,巴恩尼教授幵展了企业文化与持续的、优异的财务业绩之间的关系以及在何种情况下企业文化可以转化为企业持续的竞争力的研究。他认为构成企业持续竞争能力的企业文化必须具有价值性、稀缺性和难以模仿性。早期在文化竞争力理论推导方面做出贡献的是迪尔等,他们将企业文化划分为硬汉型、劳逸结合型、孤注一掷型、按部就班型四种。巴雷特借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推导出企业意识理论,基于企业意识理论,他系统地提出了价值行为模型,并设计了一系列指数对企业间的文化竞争力进行精确量化。罗伯高菲等提出了企业文化的双S结构立体化模型,根据社交度和凝聚力这两个维度,将企业文化分成社交型、融合型、分散型和目标型四种。在理论推导的基础上,一些学者试图进一步对企业文化进行模型分析和实证分析。科特等提出了三类企业文化的假设,并对此进行了实证检验。丹尼森等应用案例分析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发现企业文化是可量化的,它具有参与性、一致性、适应性和使命感四个特性,这些特性与企业绩效存在着重要的相关关系。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rlzy/484.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