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共识与组织学习知识共享的中介作用(附件)【字数:11032】

摘 要摘 要本文主要探讨战略共识、组织学习与知识共享之间的相互关系。运用江苏苏州、镇江等地区35家咨询、互联网等企业的调研数据,并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检验知识共享、战略共识、组织学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战略共识可以有效促进知识共享,知识共享能够促进组织学习,战略共识能够促进组织谢谢,同时,知识共享在战略共识与组织学习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关键词战略共识;组织学习;知识共享;中介作用;
目 录
0 引言 1
1 文献综述 2
1.1 知识共享 2
1.2 组织学习 2
1.3 战略共识 3
2 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 4
2.1 战略共识与知识共享 4
2.2 知识共享与组织学习 5
2.3 战略共识与组织学习 5
2.4 知识共享在战略共识与组织学习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6
3 研究方法 7
3.1 研究对象选择 7
3.2 概念测量 8
4 假设检验 8
4.1 模型构建 8
4.2 回归分析 9
5 结论与展望 10
致谢 12
参考文献 13
附件一 调查问卷 15
附件二 线性回归分析 17
战略共识与组织学习:知识共享的中介作用
0 引言
近年来实现组织学习与知识共享正成为企业管理者为了保持创新与竞争优势而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同时,知识共享的影响机制,如对组织学习和组织创新创新的影响也不断受到研究者们的关注的话题,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是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上的经济,知识对于组织层次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尤其是企业的核心知识是企业的重要的竞争优势与战略资源。当前研究者与实践者持有的共同观点是,一线企业之所以能够保持核心竞争力是因为他们能够通过知识共享以及组织内部互动来实现组织的创新与发展,知识共享对于组织绩效和组织学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要在激烈的国内外竞争环境中谋求生存与发展,就必须重视组织学习的重要性。在理论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研究方面,日本有学者指出,组织是由若干个相同或相异的群体所组成,从组织学习的角度上来看,组织中的群体是知识共享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扮演着知识共享的重要角色。与此同时,组织中群体固有的复杂性使得知识共享面临着一种困境:一方面为了提升组织的竞争力而鼓励进行知识共享;另一方面由于组织群体内各成员的自私性即担心知识共享会对自身产生威胁,为了保持自身的优越性,很有可能会在组织分享中对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有所保留,从而使得知识共享的有效性受到一些共享行为的严重影响[2]。
研究者们在战略共识影响组织学习的正向影响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发现了企业绩效、工作幸福感、社会资本、企业升级等中介变量,但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局限性,如没有对战略共识的影响因素及其生成机制展开研究。实际上,战略共识首先影响的是组织群体的层面——创新行为、社会情感等,这些行为结果构成并影响企业的战略共识。缺乏对影响因素及其生成机制的研究使得战略共识与组织学习之间的中间变量发挥作用不清晰,同时还导致企业高管团队在组织学习过程中忽视共享的关键作用,从而削弱了战略共识与组织学习的正向影响。受此启发,本文主要探讨组织学习是否是促使知识共享与战略共识两者共存的有效手段与方法。
本文试图对组织群体间知识共享行为在战略共识与组织学习之间是否以及如何发生影响进行探索,这不仅可以增加自己对组织学习的影响机制的学习与了解,也有助于之后工作实践中重视战略共识在知识共享的过程中的作用,从而有效地实现组织学习与知识共享的共同提升。
1 文献综述
1.1 知识共享
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是一种建立在其生产和使用上的经济,知识对于组织而言,其重要性日益突出,尤其是企业所特有的知识已成为企业最重要的战略性资源[3]。国内学者陈传明认为企业的核心知识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源泉,其具备两个特点,一是来自企业内部,是组织长期学习的所积累的结果;二是企业在整合个体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的[4]。学者路琳在其2015年发表的论文中指出知识共享在提高生产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以及促进创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5],他对知识共享的定义是“成员之间通过各种沟通媒介和交流方式来相互转移其所拥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的活动,广义的知识共享包括知识的共享、传递和吸收过程”。
同时,组织内部知识共享也存在着的动态性的特征,国内学者刘臣、单伟在其研究中根据知识的差异性和知识结构的多样性对组织内部知识共享的博弈类型进行划分[6],并基于此建立了动态知识共享的单群体和多群体两种博弈模型,其研究结果表明,组织能否实现知识共享的三个因素分别是:激励策略、组织知识结构,以及知识共享的初始状态。
根据之前学者关于知识共享的实证研究可知知识并不能离开拥有知识的主体而单独存在,知识共享可能发生在员工个人之间,也可能发生在不同组织之间。上述中刘臣、单伟等的研究中也提出了将知识共享的主题分为以下几个层次:个体、组织、项目团队。在员工个体的层次。不论知识共享的主题处于哪个层次,由于知识创新的投入增加、知识使用的寿命缩短以及知识共享的外部矛盾,使得知识共享的主体不愿意轻易与他人共享知识,过度的只是保护又会阻碍战略共识。所以,不论是组织的哪一层次,在知识共享时都可能存在着博弈的问题。
1.2 组织学习
日本有学者在组织学习的理论研究中,按照理论框架将其划分为2个维度[7]:存在维度和认知维度。从知识在组织学习中的存在维度的角度来看,它包含了个人、群体、组织和组织间4个不同层次;从知识在组织学习中的认知维度的角度来看,组织作为一个学习群体又是由若干个“认知群体”组成,而这些认知群体是组织中特有知识形成与不断累积的重要来源。也有一些研究者提出了与其类似的观点,他们都认为“组织是由若干个群体组成的,站在组织学习的视角来看,组织群体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知识创造、共享的主体之一,它不仅仅是将个体知识转变为群体知识,还可以通过与组织内其他群体进行交流,让其他群体的成员共享本群体中的知识,再转换为组织知识。”由此,组织中的各群体在知识共享中承担着十分重要的角色[8]。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rlzy/14.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