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小微企业面临的困境及其思考_以地区为例

破解小微企业面临的困境及其思考_以地区为例[20200416190743]
摘 要
中小企业是我国民营经济的主体,小微企业是我国民营经济的基础,小微企业是否健康发展,直接关系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在国际金融危机余波未平、世界经济尚待复苏和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背景下,机遇与挑战并存,相较于财大气粗的国企和上规模的大中型企业,中小企业,尤其小微企业几乎在产业链的各个方面都处于劣势,因此,对于抗风险能力相当脆弱的小微企业来说,破解面临的困境显得尤为重要。苏州的经济结构中有大量的小微企业,他们在转型升级和支持小微企业创新发展的同时,不断破解困境,努力提升自身竞争力,拓展市场占有率,使自己在市场中获得应有的份额。
 *查看完整论文请 +Q: 3 5 1 9 1 6 0 7 2 
关键字:小微企业困境对策
目 录
1.绪论 1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1.1研究背景 1
1.1.2研究意义 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2.1国外研究现状 2
1.2.2国内研究现状 2
1.3 研究方法及内容 3
1.3.1研究方法 3
1.3.2研究内容 3
2. 小微企业的概括及其基本内容 5
2.1 小微企业的基本概念 5
2.2 小微企业的特征 5
2.3 小微企业的作用 6
3. 苏州地区小微企业经营面临的主要困难 8
3.1 市场持续低迷,投资意愿下降 8
3.2 融资成本上升,经济效益下滑 8
3.3 产能过剩抬头,用工困难突出 8
4. 小微企业面临困境的原因分析 10
4.1 缺乏科学管理,忽视发展规划 10
4.2 缺乏融资渠道,面临资金短缺 10
4.3 缺乏政府扶持,帮扶效用有限 11
5.小微企业摆脱困境的对策建议 12
5.1 创新管理模式,科学规划发展 12
5.2创新融资方式,规避信贷风险 13
5.3创新扶持政策,稳定经济基础 13
结束语 15
参考文献 16
附录 17
致谢 18
1.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在2012年的暑假期间,本人曾在苏州的一处小微企业集聚的产业园里进行社会实践,看到了该产业园内的小微企业所面临的许多共性问题,即用工难、融资难、营销难等等,当时我就思考到在以市场为主导的情况下,辅以政府的针对性帮扶措施的引导,使得小微企业走上一条健康发展的道路。在那以后,我就有意识的关注小微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对其产生的影响,以及政府面对市场环境的变化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的执行和效果的体现。我以苏州地区的小微企业面临的困境进行思考,试图寻求破解的方法。
苏州地区的小微企业依托长三角地区的资源、技术、人才、地理集聚的优势,在过去的经营中取得了可观的进步,相比其他内陆地区的小微企业面临的困境要小一些,但是仍旧需要给予高度的重视。通过对苏州地区小微企业的调查分析,探索出本地区小微企业面临的实际困难和挑战并寻求破解的方法,了解他们在转型升级和支持小微企业创新发展的同时,不断破解困境,努力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同时,如何进一步拓展市场占有率,使自己在市场中获得应有的份额,以此来为小微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具有一定理论和实践的建议。
1.1.2研究意义
我国的小微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因为小微企业数量庞大,是提供和新增就业岗位的主要途径,是鼓励自主创业的良好平台,是技术创新的重要载体,也是承担税负不可低估的力量,由此可见小微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对于社会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苏州地区的小微企业对于苏州而言影响重大,这与苏州民营经济占本地区经济的比重是紧密相关的,可以说苏州地区的小微企业的发展深刻改变了苏州人的生产和生活。因此,通过实践及时发现和探索苏州地区小微企业在经营中面临的困境,能够较为清醒的认识到苏州地区小微企业主要方面的问题,及时寻求破解的方法,为苏州地区小微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也期望能够给其他地区的小微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一定的帮助。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对于探索破解小微企业面临困境的思考长期受到国内外企业的关注,多年来,我国政府和民间越来越多的专家也积极建言献策,这也使得我在论文研究中能够获得很多的参考和帮助。
1.2.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于小微企业的研究和针对性的具体措施要早于我国,尤其是在发达经济体中。比如在法律规章的制定,政府为小微企业提供了保障。日本在上世纪50年代就推出《小微企业信用保险制度》、60年代推出《小微企业基本法》、70年代推出《小微企业现代化促进法》,韩国在上世纪60年代推出《小微企业协同组合法》、70年代推出《小微企业振兴法》、80年代推出《小微企业支援法》,这一系列的法案的推出对于日本和韩国在当时经济的飞跃式发展起到很大的辅助作用。法国在上世纪70年代制定了小微企业发展策略,明确了发展小微企业的基本政策和措施。比如在融资模式的建立是由政府出面、由商会和财团提供资金支持解决小微企业资金的压力。意大利设立的互助担保是金融界与小微企业密切结合的典范,通过运作此种模式有助于缓解单个小微企业面临的融资难的问题,使企业在更新技术设备和适应市场变化方面能够更容易的获得资金。德国制定了一揽子计划促进小微企业的发展,强调首先要解决小微企业的融资状况,德国政府和银行联合出资组建企业发展基金,对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提供基金资助,德国政府还设立专项科技开发基金。德国的信用担保体系比较健全,政府的融资担保占比高,由联邦政府出资,以低息长期责任贷款的方式对针对小微企业业务的银行提供扶持,此外政府还对风险项目提供担保。
1.2.2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最早提及“微型企业”这一概念的是 1993年经贸部国际经济合作研究所的吕博,在其《微型企业的发展与国际发展援助》一文中首次介绍了微型企业对于扶贫和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作用。在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微型企业越发引起人们的注意:2009年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有 “小型微利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度出现了“微型企业”一词,指出“要适应我国劳动力结构特点,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小型微型企业和创新型科技企业,努力满足不同层次的就业需求”;2011年7月工信部联合国家统计局、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发布《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将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微型企业三个类别,与以往的规定相比,增加了微型企业这一概念。
国内对于小微企业的研究与日俱增,尤其是政府的一系列帮扶政策的出台尤其引人注目。2013年12月,全国税务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加大小微企业发展政策的支持力度,将享受所得按50%记入纳税所得额的小微企业的优惠政策,在原来上限是6万元的基础上适当提高,进一步扩大优惠政策的适用范围。按照相关税收规定,目前对2012至2015年度纳税所得额低于6万元含6万元的小微企业,执行10%的所得税优惠税率,6万至30万元包含30万元的小微企业,执行20%的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
我国学者在研究小微企业面临的困境时是从多角度展开探索,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一是信息不对称论。认为在影响小微企业经营困境的众多因素中,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最基本和最深层次的。二是信用困境论。认为社会必须有一套用以评价和传递信用的制度,而这是我国的小微企业所缺乏的重要因素。三是制度“偏好”影响论。认为政府重点扶持国有企业的偏好是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障碍之一,只有进行制度改革才能使小微企业走出经营的困境。
1.3 研究方法及内容
1.3.1研究方法
本论文的研究方法是找出小微企业经营面临的困境并探究其原因,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再针对原因提出具体有效的解决对策。主要采取了以下研究方法:
(1)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宏观分析方法是对问题进行了总体的分析,微观分析方法是对问题的部分或个体对象进行分析。本文在分析小微企业面临困境的同时,结合苏州地区小微企业的具体情况,采用了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scyx/2116.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