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的商业模式分析_以新浪微博为例
引 言
随着当今3G网络的快速发展,各大网络公司相继推出各式各样的互联网产品,形成了百花齐放的互联网局面。在这样一个产品竞争的环境中,敏锐的中国互联网公司以国外著名的“Twitter”为基础,结合中国人常有的上网习惯,开发出了一种新兴的互联网产品——“微博”。“微博”凭借其发布信息快速,信息传播的速度快的独特优点,迅速地在网络世界里“蹿红”。在2009年8月,中国门户网站新浪第一个推出“新浪 微博”内测 版,成为门户网站中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从那以后微博开始正式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新浪也因此成为了中国“微博”市场的佼佼者。在“微博”的世界里,网友们可以尽情发布心情、回复评论、转发原文,体会到与不同网友之间进行交流的乐趣。微博虽然成为了互联网时代的新宠儿,但是它的上市时间并不长,如何能让微博这一潮流之物顺应时代并能持之以恒的发展,就显得极为重要。
经过过对“微博”商业价值的研究发现,得出不仅可以激发产品运营商获取市场的斗志,还能让企业和个人都能充分的发掘“微博”带来的商业价值的结论,从而来达到推广自己的目的。而对“微博”商业模式的分析也非常重要,无论是发扬“微博”的自身优点,还是让企业通过“微博”的形式来打通与消费者进行直接交流的渠道,拉近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网友只有在“微博”中获得相应的乐趣,“微博”的商业模式才能够让“微博”更为茁壮稳健的发展,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它的价值。
一、微博的概述
(一)微博的基本概念
“微博”,顾名思义,是微型博客(Microblog)的简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_5_1_9_1_6_0_7_2
称,是一个迷你型的博客。微博是一类随着Web2.0所新兴起的开放式互联网社交服务,它通过利用对用户之间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为平台。用户可以通过电脑、手机以及各种客户端的方式组建个人社区,用于发表文字、图片等信息,达到即时发表、即时分享的目的。
各大网站运营商也相继推出各式各样的“微博”产品。“新浪微博”是早期入住市场的典范,并在互联网市场中形成巨大影响面,“新浪微博”正是动用了其“明星效应”的战略,让“微博”成功的在中国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吸引力。
(二)新浪微博的源起及发展现状
根据有关公开数据显示,美国的Titter作为世界上最早也是最出名的微博,在2010年的1月份全球的注册用户就已经超过了7500万,到2009年的7月份,新浪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门户网站率先推出新浪微博,在短短的半年时间内,便成功的将“微博”这一产品推广到市场。新浪微博靠着自身独特的营销策略并结合大力度的宣传,吸引了大量的用户,使“微博”的用户量迅速增加,到2013年新浪微博的注册人数就已经突破了5亿人。从此以后便确立了新浪微博高端品牌地位,也为后来的其他同类型网站树立了榜样。
与传统博客相比,微博的草根性更强,操作更加简单方便,能广泛分布在电脑桌面、各大浏览器、移动终端等多个平台上,并且拥有多种不同的商业模式,形成了多个垂直细分的领域。新浪“微博”作为一种新的网络应用形式已经成为继传统博客,BBS论坛、即时通信之外的一类最有影响力的网络新媒体。通过对传统博客与微博之间的比较,得出新浪“微博”具有准入门槛低、即时通讯的原创性、强大的互动性、巨大的明星效应的特点。
目前中国针对个人用户市场的“微博”服务模式同质化的现象比较严重,但竞争格局的形成缺并不怎么完善。中国“微博”市场目前的参与者包括“新浪微博”、“腾讯微博”、“搜狐微博”、等网站,其中多数模仿Twitter,并且这些网站的模式都几近相同。但是,随着网民对“微博”价值的进一步认知、3G网络的进一步商业化、智能手机的进一步普及,“微博”发展空间还是非常广阔的。其中规模最大的新浪“微博”目前也仍然处于市场发展阶段,微博的用户增长率虽然较高,但是相比与竞争者的市场,占有率分散而且变化快,用户忠诚度也不是特别高,市场进入障碍也比较低。所以,新浪微博要想顺应时代的潮流,不被市场所淘汰的话,就必须加以改变。
二、微博的商业模式分析——以新浪微博为例
(一)商业模式的概述
商业模式是至一种包含了一系列要素及其关系的概念性工具,用以阐明某个特定实体的商业逻辑。
一个企业的商业模式与该企业的战略不同,企业战略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是短期的,而企业的商业模式是长期的,效果也是隐性的。企业战略跟注重的是目标而商业模式更注重的是布局和路径,而布局跟路径对企业长期发展的尤为重要,为此新浪微博的商业模式更注重对自身的整体战略、目标群体分析,提供的产品与服务,获得的收入和利润来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价值链的方面的分析。
(二)新浪微博商业模式分析
1.新浪微博的整体战略
新浪微博在一开始就将自己定义为“社交媒体”,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社交网络。对自己的目标是打造“中国版Twitter”,建立一个符合中国人的生活习惯的即时聊天交友平台。并且新浪微博的最大价值就是在于它全新的传播方式,可以让用户可以通过140个左右的文字来表达自己的心情,新浪微博还为用户提供了转发和评论俩大独特功能。新浪微博在建立初期就确定了运用名人效应拉动公众关注度,以此获得坚实的用户群。随后在域名方面又抢占先机。当别的微博还在为增加用户数量想尽办法时,新浪又提出“随时随地分享新鲜事”的概念,使新浪在对身边的社会问题关注度方面展现出于其他微博显著不同的特点。而如今新浪微博与阿里巴巴的展开合作,又进一步推动了新浪微博的发展、2014年4月17日,“新浪微博”作为国内社交媒体第一股在美国纳斯达克正式上市,至此,新浪微博跨出了自身整体战略中的非常重要的一步。
2.新浪微博的目标群体分析
根据微博用户的规模、行为习惯及心理特征,可以把微博的用户分为个人用户、机构及组织两大类。其中,个人用户又可以分成普通用户和名人(明星,企业的领导人,媒体人、学者和其他业内的知名人士)用户。而机构及组织,可分为公司,公益慈善机构、政府部门及相关组织。
普通网民:新浪微博的普通用户的年龄跨度比较大,年龄范围为10—60岁,其中以18—35岁的青中年为主体。用户的职业涉及各行各业,构成比例也是多层次化的。普通网民是发布原创内容及转发的主体,他们发布和转发的微博在整体微博博文数量的百分比中是最高的,普通用户之间通过裂变式的转播方式,这种传播方式的范围广,影响力大。使用微博,网民可以随时随地表达自己想法,关注别人,与他人一起对热点话题展开讨论与交流,了解最新资讯,体验最新的互联网产品。
再次,新浪微博以自身为基础平台建立不同的平台,例如团购平台、游戏平台、电子商务平台等,并以嫁接的形式与新浪微博平台相连,从而开展综合盈利模式的探索。其他微博及社会营销化手段也可以借鉴新浪微博在满足用户信息与社交用户的需求后,通过借助名人推广的模式去搭建广泛的用户平台,开发和建立共享的API,搭建以自身微博为中心的社区平台,并在此基础上创建例如游戏、电子商务、广告和与第三方分成等盈利模式方面的经验。其他微博要想实现最终的可持续盈利发展就必须不断的满足和维护用户的需求和价值,拥有最关键的用户群。
随着当今3G网络的快速发展,各大网络公司相继推出各式各样的互联网产品,形成了百花齐放的互联网局面。在这样一个产品竞争的环境中,敏锐的中国互联网公司以国外著名的“Twitter”为基础,结合中国人常有的上网习惯,开发出了一种新兴的互联网产品——“微博”。“微博”凭借其发布信息快速,信息传播的速度快的独特优点,迅速地在网络世界里“蹿红”。在2009年8月,中国门户网站
经过过对“微博”商业价值的研究发现,得出不仅可以激发产品运营商获取市场的斗志,还能让企业和个人都能充分的发掘“微博”带来的商业价值的结论,从而来达到推广自己的目的。而对“微博”商业模式的分析也非常重要,无论是发扬“微博”的自身优点,还是让企业通过“微博”的形式来打通与消费者进行直接交流的渠道,拉近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网友只有在“微博”中获得相应的乐趣,“微博”的商业模式才能够让“微博”更为茁壮稳健的发展,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它的价值。
一、微博的概述
(一)微博的基本概念
“微博”,顾名思义,是微型博客(Microblog)的简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_5_1_9_1_6_0_7_2
称,是一个迷你型的博客。微博是一类随着Web2.0所新兴起的开放式互联网社交服务,它通过利用对用户之间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为平台。用户可以通过电脑、手机以及各种客户端的方式组建个人社区,用于发表文字、图片等信息,达到即时发表、即时分享的目的。
各大网站运营商也相继推出各式各样的“微博”产品。“新浪微博”是早期入住市场的典范,并在互联网市场中形成巨大影响面,“新浪微博”正是动用了其“明星效应”的战略,让“微博”成功的在中国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吸引力。
(二)新浪微博的源起及发展现状
根据有关公开数据显示,美国的Titter作为世界上最早也是最出名的微博,在2010年的1月份全球的注册用户就已经超过了7500万,到2009年的7月份,新浪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门户网站率先推出新浪微博,在短短的半年时间内,便成功的将“微博”这一产品推广到市场。新浪微博靠着自身独特的营销策略并结合大力度的宣传,吸引了大量的用户,使“微博”的用户量迅速增加,到2013年新浪微博的注册人数就已经突破了5亿人。从此以后便确立了新浪微博高端品牌地位,也为后来的其他同类型网站树立了榜样。
与传统博客相比,微博的草根性更强,操作更加简单方便,能广泛分布在电脑桌面、各大浏览器、移动终端等多个平台上,并且拥有多种不同的商业模式,形成了多个垂直细分的领域。新浪“微博”作为一种新的网络应用形式已经成为继传统博客,BBS论坛、即时通信之外的一类最有影响力的网络新媒体。通过对传统博客与微博之间的比较,得出新浪“微博”具有准入门槛低、即时通讯的原创性、强大的互动性、巨大的明星效应的特点。
目前中国针对个人用户市场的“微博”服务模式同质化的现象比较严重,但竞争格局的形成缺并不怎么完善。中国“微博”市场目前的参与者包括“新浪微博”、“腾讯微博”、“搜狐微博”、等网站,其中多数模仿Twitter,并且这些网站的模式都几近相同。但是,随着网民对“微博”价值的进一步认知、3G网络的进一步商业化、智能手机的进一步普及,“微博”发展空间还是非常广阔的。其中规模最大的新浪“微博”目前也仍然处于市场发展阶段,微博的用户增长率虽然较高,但是相比与竞争者的市场,占有率分散而且变化快,用户忠诚度也不是特别高,市场进入障碍也比较低。所以,新浪微博要想顺应时代的潮流,不被市场所淘汰的话,就必须加以改变。
二、微博的商业模式分析——以新浪微博为例
(一)商业模式的概述
商业模式是至一种包含了一系列要素及其关系的概念性工具,用以阐明某个特定实体的商业逻辑。
一个企业的商业模式与该企业的战略不同,企业战略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是短期的,而企业的商业模式是长期的,效果也是隐性的。企业战略跟注重的是目标而商业模式更注重的是布局和路径,而布局跟路径对企业长期发展的尤为重要,为此新浪微博的商业模式更注重对自身的整体战略、目标群体分析,提供的产品与服务,获得的收入和利润来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价值链的方面的分析。
(二)新浪微博商业模式分析
1.新浪微博的整体战略
新浪微博在一开始就将自己定义为“社交媒体”,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社交网络。对自己的目标是打造“中国版Twitter”,建立一个符合中国人的生活习惯的即时聊天交友平台。并且新浪微博的最大价值就是在于它全新的传播方式,可以让用户可以通过140个左右的文字来表达自己的心情,新浪微博还为用户提供了转发和评论俩大独特功能。新浪微博在建立初期就确定了运用名人效应拉动公众关注度,以此获得坚实的用户群。随后在域名方面又抢占先机。当别的微博还在为增加用户数量想尽办法时,新浪又提出“随时随地分享新鲜事”的概念,使新浪在对身边的社会问题关注度方面展现出于其他微博显著不同的特点。而如今新浪微博与阿里巴巴的展开合作,又进一步推动了新浪微博的发展、2014年4月17日,“新浪微博”作为国内社交媒体第一股在美国纳斯达克正式上市,至此,新浪微博跨出了自身整体战略中的非常重要的一步。
2.新浪微博的目标群体分析
根据微博用户的规模、行为习惯及心理特征,可以把微博的用户分为个人用户、机构及组织两大类。其中,个人用户又可以分成普通用户和名人(明星,企业的领导人,媒体人、学者和其他业内的知名人士)用户。而机构及组织,可分为公司,公益慈善机构、政府部门及相关组织。
普通网民:新浪微博的普通用户的年龄跨度比较大,年龄范围为10—60岁,其中以18—35岁的青中年为主体。用户的职业涉及各行各业,构成比例也是多层次化的。普通网民是发布原创内容及转发的主体,他们发布和转发的微博在整体微博博文数量的百分比中是最高的,普通用户之间通过裂变式的转播方式,这种传播方式的范围广,影响力大。使用微博,网民可以随时随地表达自己想法,关注别人,与他人一起对热点话题展开讨论与交流,了解最新资讯,体验最新的互联网产品。
再次,新浪微博以自身为基础平台建立不同的平台,例如团购平台、游戏平台、电子商务平台等,并以嫁接的形式与新浪微博平台相连,从而开展综合盈利模式的探索。其他微博及社会营销化手段也可以借鉴新浪微博在满足用户信息与社交用户的需求后,通过借助名人推广的模式去搭建广泛的用户平台,开发和建立共享的API,搭建以自身微博为中心的社区平台,并在此基础上创建例如游戏、电子商务、广告和与第三方分成等盈利模式方面的经验。其他微博要想实现最终的可持续盈利发展就必须不断的满足和维护用户的需求和价值,拥有最关键的用户群。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scyx/1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