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山农副产品电子商务模式研究

目 录
1 引言 1
2 电子商务相关理论综述 1
2.1 电子商务的含义 1
2.2 电子商务的模式 2
2.3 电子商务的基本要素 3
3 铜山区农副产品电子商务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4
3.1 铜山区农业信息化滞后 4
3.2 铜山区物流系统不完善 5
3.3 电子支付尚未普及 6
3.4 铜山农副产品开展电子商务的先天不足 6
3.5 农民观念较旧 7
4 我国农村电子商务成功模式与启示 7
4.1 沙集模式 7
4.2 遂昌模式 9
4.3 第三方模式 10
5 “一乡一站、一村一点”的铜山农副产品电子商务新模式 10
5.1 “ 一乡一站、一村一点”的集体模式概况 11
5.2 多种支付方式并存 11
5.3 利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节约成本 12
5.4 自下到上,农户主导解决信息化滞后问题 12
5.5 政府引导,大力支持促进发展进程 13
结 论 14
致 谢 15
参 考 文 献 16
1 引言
随着农业信息化的不断进步,我国在农业农副产品电子商务建设方面取得了良好的发展。加之2014年10月份,阿里巴巴的“千县万村计划”正式宣布启动,阿里集团计划在未来的三至五年之内投资100亿元,用来建立约1000个县级运营中心、10万个村级服务站,以在农村电子商务中占据领先地位。“千县万村计划”意味着阿里巴巴要将供应链下沉发展到农村市场,在今后几年以线下实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 5 1 9 1 6 0 7 2 
体服务的形式,将其电子商务的网络覆盖至全国三分之一的县,涉及六分之一的农村地区。
在“千县万村计划”等社会推力下,在农村发展农副产品电子商务符合时代的要求。但是,由于农村资金技术缺乏、农户观念落后、信息化滞后等因素,导致农副产品电子商务尚未成熟。同时,农业、农村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不少新的挑战,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单户生产与大市场对接的问题、农副产品流通体系中存在农户与市场之间的信息供求不匹配的问题。
本文旨在通过电子商务理论和我国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借鉴我国农村电子商务成功案例,包括“沙集模式”、遂昌创新农村电子商务模式、我国农业第三方电子商务模式等,并结合铜山区目前在发展农副产品电子商务中面临的问题,探讨适合铜山区的农副产品电子商务模式。
2 电子商务相关理论综述
2.1 电子商务的含义
电子商务 这一概念自产生起,就没有统一的定义,各国政府、学者、企业界人士根据自己所处的地位和对电子商务参与的角度和程度的不同,给出了许多不同的定义。美国政府在其《全球电子商务刚要》中比较笼统的指出:“电子商务是指通过Internet进行的各项商务活动,包括广告、交易、支付、服务等活动,全球电子商务将会涉及到全球各国。”
电子商务即使在各国或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定义,但其关键依然是依靠着电子设备 和网络技术 进行的商业模式,随着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它已不仅仅包括其购物的主要内涵,还应包括物流 配送等附带服务。电子商务包括电子货币交换、供应链管理 、电子交易市场、网络营销 、在线事务处理、电子数据交换 、存货管理 和自动数据收集系统。在此过程中,利用到的信息技术包括:互联网 、外联网 、电子邮件 、数据库 、电子目录 和移动电话
2.2 电子商务的模式
2.2.1 B2B模式
B2B(Business To Business,在英文中的2的发音同to一样。)是企业与企业之间通过互联网进行产品、服务及信息的交换。B2B模式又分为垂直B2B、水平B2B、企业自建B2B、关联行业B2B等模式。
B2B模式的特点:交易次数少,交易金额远大于B2C和C2C;交易对象广泛,可以是任何一种产品,可以是原材料、也可以是半成品或产成品,相对而言,B2C集中在生活消费用品;交易操作规范,最复杂(查询、谈判、结算),也最严格(合同、EDI标准)。
2.2.2 B2C模式
B2C(Business-to-Customer )其中文简称为“商对客”。“商对客”是电子商务 的一种模式,也就是通常说的直接面向消费者销售产品和服务商业零售模式。这种形式的电子商务 一般以网络零售业为主,主要借助于互联网 开展在线销售活动。B2C即企业通过互联网为消费者提供一个新型的购物环境——网上商店 ,消费者通过网络在网上购物、网上支付等消费行为。B2C模式涉及三个模块:付款方式、客户需求和销售商需求。
付款方式:货到付款与网上支付相结合,而大多数企业的配送选择物流外包方式以节约运营成本。随着用户消费习惯的改变以及优秀企业示范效应的促进,网上购物的用户不断增长。此外,一些大型考试如公务员考试也开始实行B2C模式。其基本需求包括用户管理需求、客户需求和销售商的需求。
农业信息化建设需要的是既精通网络技术,又对农业经济运行规律熟悉的专业人才,由于长期缺乏对农业信息网络人才的重视,投入经费过少,加之培训机制的不完善,导致铜山区高层次的农业信息化技术人才相当缺乏,这导致农业信息专业库的建设、信息更新速度缓慢,难以攻关一些大项目。
3.1.4 信息发布滞后
铜山区虽然建立了农业信息发布和传输的网络平台,但由于目前的农村信息化模式是由政府主导、由上至下的传送方式,这些信息网络平台系统与广大农民对信息的需求及农业信息化本身相比,呈现出滞后的现象。一是信息发布和传输方面缺乏网络、广播、电视等各媒体之间的有机组合和搭配;二是各农业主管部门与人民政府信息中心及上级业务主管厅局、同级涉农机构、网上有价值的信息资源、相邻县市之间,缺乏稳定、快速、及时、大容量的信息交换和渠道共享。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scyx/1998.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