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现象研究以沈阳某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为例
摘要:目前,我国的政府部门正朝着服务型政府进行转变,公众更是把关注的焦点放在了政府部门的公共服务能力以及执行力上,作为重要构成要素的基层公务员群体则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窗口单位则是基层公务员群体整体面貌的最直接的外在体现。因此本次课题以某审批中心的基层公务员为研究对象,从职业倦怠的情感耗竭、去人性化和成就感低落三个维度,探究出年龄、性别、工作时间和婚姻等因素对职业倦怠的影响情况,结果显示,在该中心中,男性较之女性、已婚人士较之未婚者更易出现职业倦怠的现象且年龄越大,学历越高,工作年限越短,此现象越为严重。因而在此基础上从个体、社会、政府政策和思想等方面提出对策和建议。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绪论1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1
(二)研究内容2
(三)研究方法2
二、相关理论与研究2
(一)职业倦怠的相关理论研究2
1、职业倦怠的概念2
2、相关研究进展3
(1)职业倦怠测量方法3
(2)职业倦怠模型3
(3)职业倦怠影响因素研究4
(二)基层公务员的相关概念及研究进展4
1、相关概念 4
2、相关研究进展4
(1)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价值取向研究4
(2)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制度设计研究4
(3)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管理技术发展研究4
(三)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研究进展5
1、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影响因素分析5
2、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原因分析5
3、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的解决对策5
三、基层公务员概况及相关因素分析5
(一)基层公务员构成5
(二)我国基层公务员现状6
(三)问题分析6
1、个人成就感低6
2、情绪衰竭和玩世不恭6
(四)产生原因6
1、年龄6
2、性别和婚姻状况6
3、文化程度6
4、窗口单位的特点和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性质6
四、某区行政审批中心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的调研分析6
(一)政务审批服务中心公务员人员构成6
(二)问卷设计7
(三)数据获取与分析7
(四)政策建议9
五、结语9
致谢9
参考文献10
附录10
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现象研究——以沈阳市某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为例
引言
一、绪论
在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中,据统计,其报名人数就达到了140.4万人,虽有116个职位无人报考,但最人气职位竞争比已近7000:1,各个职位总竞争比例也达70:1,可见,众多选择中,大家对于公务员这个职业的向往还是很高。但是,据2004 年由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联合国内众多知名媒体启动的中国“工作倦怠指数”调查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在接受调查的4000人中,事业单位或政府机关的在职人士职业倦怠情况相对严重,占46.40%。其中,比例最高的公务员群体占 54.9%。既然有如此多的人争先恐后的希望加入到公务员的队伍中来,却又出现高倦怠的现象,其中的原因值得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现如今,我国的政府逐渐向着服务型政府进行改变,民众也将关注焦点集中于政府部门执行能力以及服务能力上面。而公务员作为行政部门的主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公共管理决策、执行、协调监督国家和社会事务等责任,因而其工作承担着重要的作用。作为这一群体的主要组成部分的基层公务员,他们的工作直接针对大众,直面社会矛盾,因而基层公务员的职业倦怠不仅影响对其本身产生影响,更进一步影响到政府在民众心中的印象。由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分别于2004年和2008年发布的《中国职场人士工作倦怠现状调查报告》内容均显示,职业倦怠的比例公务员居首位,远超于其他职业。据凤凰网于2013年1月的调查结果表明:79.89%的基层公务员存在轻度职业倦怠的现象, 6.40%则表现出重度的职业倦怠。基层公务员的职业倦怠现象不单可能直接有碍其自身的健康、工作效能、表现,严重了还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二)研究内容
本课题以辽宁省沈阳市某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中各个窗口的基层公务员为调查对象,研究他们的工作态度、情绪,心理健康,职业倦怠情况。这些年来,政府工作人员一度被媒体和大众“妖魔化”。公众对公务员群体刻板印象不断加深,形成整天喝茶看报、虚闲度日的形象。不仅如此,随着对这个大群体腐败现象的披露,人们经常将公务员与官员、贪官等混为一谈,这些误解给政府基层公务人员带来了更多的心理压力和职业困境。调查也显示其职业倦怠的比例也明显偏高。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调查研究,客观分析基层公务员的工作现状,理性梳理公务员的贡献与承受的压力,也希望能够将在其他部门行之有效的方法移植到政府部门来缓解政府工作人员的压力。
(三)研究方法
1、文献梳理
2、问卷调查法
3、统计分析
通过对现有文献的阅读和对比,确定调查方向及对象。此次研究的调查问卷参考工作倦怠量表MBIGS修订版。工作倦怠量表MBIGS修订版是最权威,使用广泛的倦怠量表。该量表包括三个维度,分别为:情绪衰竭、玩世不恭和成就感低落。通过这三个维度对所研究公务员群体的职业倦怠情况进行调查,并通过观察其情绪表现综合做出数据分析。
此次调查的来源是沈阳市某区政务审批服务中心各局窗口人员。通过对来自不同部门的多个窗口的调查,总结出不同职务、不同年龄段、不同学历、不同工作年限等的差异。
二、相关理论与研究
(一)职业倦怠的相关理论研究
1、职业倦怠的概念
职业倦怠的概念最早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弗洛登伯格(Freudenberger)于1974年正式提出,此后,诸多学者纷纷开始了对职业倦怠问题的探讨, 在 1980 年,凯尔尼斯从动态角度归纳了工作倦怠的寄义,他认为工作倦怠是说个体在工作时面临过量压力或由于私人不满意工作近况,因而在心理上抵触工作,缺失激情和责任感的表象可以看出工作倦怠的动态含义,强调的是巩固总倦怠产生变化的过程而不是结果。[]与凯尔尼斯看法相反的则是从静态角度诠释职业倦怠的定义,从职业倦怠的结果出发下定义,注重的是一种状态,代表是派恩斯和阿伦森。1989 年,此二人界定职业倦怠为长时间处于对其身体和情感资源过透支状态下形成的生理反应下降、情绪衰竭的状态。当下获得最普遍承认和使用的是Maslach和Jackson的三维度理论:职业倦怠是对工作中连续不断的情感和人际关系压力的长时间的反应,包括情绪衰竭、玩世不恭和成就感低落这三个维度。[]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绪论1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1
(二)研究内容2
(三)研究方法2
二、相关理论与研究2
(一)职业倦怠的相关理论研究2
1、职业倦怠的概念2
2、相关研究进展3
(1)职业倦怠测量方法3
(2)职业倦怠模型3
(3)职业倦怠影响因素研究4
(二)基层公务员的相关概念及研究进展4
1、相关概念 4
2、相关研究进展4
(1)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价值取向研究4
(2)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制度设计研究4
(3)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管理技术发展研究4
(三)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研究进展5
1、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影响因素分析5
2、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原因分析5
3、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的解决对策5
三、基层公务员概况及相关因素分析5
(一)基层公务员构成5
(二)我国基层公务员现状6
(三)问题分析6
1、个人成就感低6
2、情绪衰竭和玩世不恭6
(四)产生原因6
1、年龄6
2、性别和婚姻状况6
3、文化程度6
4、窗口单位的特点和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性质6
四、某区行政审批中心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的调研分析6
(一)政务审批服务中心公务员人员构成6
(二)问卷设计7
(三)数据获取与分析7
(四)政策建议9
五、结语9
致谢9
参考文献10
附录10
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现象研究——以沈阳市某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为例
引言
一、绪论
在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中,据统计,其报名人数就达到了140.4万人,虽有116个职位无人报考,但最人气职位竞争比已近7000:1,各个职位总竞争比例也达70:1,可见,众多选择中,大家对于公务员这个职业的向往还是很高。但是,据2004 年由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联合国内众多知名媒体启动的中国“工作倦怠指数”调查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在接受调查的4000人中,事业单位或政府机关的在职人士职业倦怠情况相对严重,占46.40%。其中,比例最高的公务员群体占 54.9%。既然有如此多的人争先恐后的希望加入到公务员的队伍中来,却又出现高倦怠的现象,其中的原因值得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现如今,我国的政府逐渐向着服务型政府进行改变,民众也将关注焦点集中于政府部门执行能力以及服务能力上面。而公务员作为行政部门的主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公共管理决策、执行、协调监督国家和社会事务等责任,因而其工作承担着重要的作用。作为这一群体的主要组成部分的基层公务员,他们的工作直接针对大众,直面社会矛盾,因而基层公务员的职业倦怠不仅影响对其本身产生影响,更进一步影响到政府在民众心中的印象。由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分别于2004年和2008年发布的《中国职场人士工作倦怠现状调查报告》内容均显示,职业倦怠的比例公务员居首位,远超于其他职业。据凤凰网于2013年1月的调查结果表明:79.89%的基层公务员存在轻度职业倦怠的现象, 6.40%则表现出重度的职业倦怠。基层公务员的职业倦怠现象不单可能直接有碍其自身的健康、工作效能、表现,严重了还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二)研究内容
本课题以辽宁省沈阳市某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中各个窗口的基层公务员为调查对象,研究他们的工作态度、情绪,心理健康,职业倦怠情况。这些年来,政府工作人员一度被媒体和大众“妖魔化”。公众对公务员群体刻板印象不断加深,形成整天喝茶看报、虚闲度日的形象。不仅如此,随着对这个大群体腐败现象的披露,人们经常将公务员与官员、贪官等混为一谈,这些误解给政府基层公务人员带来了更多的心理压力和职业困境。调查也显示其职业倦怠的比例也明显偏高。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调查研究,客观分析基层公务员的工作现状,理性梳理公务员的贡献与承受的压力,也希望能够将在其他部门行之有效的方法移植到政府部门来缓解政府工作人员的压力。
(三)研究方法
1、文献梳理
2、问卷调查法
3、统计分析
通过对现有文献的阅读和对比,确定调查方向及对象。此次研究的调查问卷参考工作倦怠量表MBIGS修订版。工作倦怠量表MBIGS修订版是最权威,使用广泛的倦怠量表。该量表包括三个维度,分别为:情绪衰竭、玩世不恭和成就感低落。通过这三个维度对所研究公务员群体的职业倦怠情况进行调查,并通过观察其情绪表现综合做出数据分析。
此次调查的来源是沈阳市某区政务审批服务中心各局窗口人员。通过对来自不同部门的多个窗口的调查,总结出不同职务、不同年龄段、不同学历、不同工作年限等的差异。
二、相关理论与研究
(一)职业倦怠的相关理论研究
1、职业倦怠的概念
职业倦怠的概念最早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弗洛登伯格(Freudenberger)于1974年正式提出,此后,诸多学者纷纷开始了对职业倦怠问题的探讨, 在 1980 年,凯尔尼斯从动态角度归纳了工作倦怠的寄义,他认为工作倦怠是说个体在工作时面临过量压力或由于私人不满意工作近况,因而在心理上抵触工作,缺失激情和责任感的表象可以看出工作倦怠的动态含义,强调的是巩固总倦怠产生变化的过程而不是结果。[]与凯尔尼斯看法相反的则是从静态角度诠释职业倦怠的定义,从职业倦怠的结果出发下定义,注重的是一种状态,代表是派恩斯和阿伦森。1989 年,此二人界定职业倦怠为长时间处于对其身体和情感资源过透支状态下形成的生理反应下降、情绪衰竭的状态。当下获得最普遍承认和使用的是Maslach和Jackson的三维度理论:职业倦怠是对工作中连续不断的情感和人际关系压力的长时间的反应,包括情绪衰竭、玩世不恭和成就感低落这三个维度。[]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rlzy/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