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旅游需求特质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繁荣发展,旅游消费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成为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对于大学生而言,由于自身的特点,其对于旅游的需求有自身的特质。有关大学生旅游需求和消费行为研究也越来越受到政府、专家和学者们的注意,并且已有不少研究成果问世。本文通过设计问卷,对南京部分高校的大学生进行调查,对比不同类型大学生的旅游需求,分析大学生旅游的主要动机,从而总结出南京大学生旅游需求的特质,并根据研究结果向旅游景区和旅行社提出有针对性的合理化建议,以促进大学生旅游市场蓬勃发展。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 引言 1
(一)问题的提出 1
(二)文献综述 2
二、理论框架与研究方法 3
(一)理论框架 3
(二)研究方案 4
三、对南京大学生旅游需求的描述性分析 5
(一)问卷设计与调查实施 5
(二)样本特征 5
(三)描述性统计与分析 6
四、实证分析 14
(一)变量设计 14
(二)变量分析 14
五、主要结论与营销建议 16
(一)主要结论 16
(二)营销建议 16
致谢 18
参考文献 19
附录 20
南京大学生旅游需求特质分析
市场营销 翟艳晓
引言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我国的人均收入也在不断增加。随着收入的提高,人们已经不仅仅满足于物质层面的需求,而是越来越注重精神层面的消费需求,这种需求的变化显著表现在人们在闲暇时间越来越多的选择旅游来作为休闲娱乐的方式,以此来陶冶情操,放松身心。
我国自1999年教育制度改革以来,全国各高校连年扩招,大学生日益增多。高校大学生思维活跃、精力充沛、喜欢了解新的环境、结交志趣相投的朋友,这样的思想观念促使高校大学生更多地选择旅游作为扩大交际增长见识的有效途径,使得高校旅游市场快速发展并且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细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分市场。
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主要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不断发现和开拓新的旅游市场日益成为业内人士关注的重要课题,而大学生旅游因其发展的速度、突出的活力正逐渐成为一个非常有潜力的市场,但是目前我国针对大学生旅游需求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针对大学生旅游市场进行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通过对不同类型高校大学生的旅游需求进行对比,客观地分析大学生在旅游动机、旅游行为以及影响其旅游需求的因素等方面的特质,有助于对增强大学生旅游意愿提出相关建议,为旅游产业和提供旅游服务的商家提供借鉴。
(二)文献综述
1.旅游需求概念的研究
近20年来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引起了世人的关注,旅游需求作为旅游市场形成的根本基础,引起了广大学者的讨论。关于旅游需求的概念,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学者,都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以下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
斯蒂芬.L.J史密斯对于旅游需求没有做出具体的定义,但其认为分析旅游时的需求所用的定义至少有四个。最传统的定义是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定义,需求是以不同的具体价格进行消费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一览表;第二个定义是需求指实际消费;第三个定义是指潜在需求,即潜在消费水平同观察消费水平之差量。这种差量可能是由于供给不足、价格过高、安排当或其他障碍所引起的;最后一个定义,需求也用来指未来消费预测。
张辉(1991)认为旅游需求是指在一定时间里,旅游者具备一定支付能力和余暇时间所表现出的对旅游劳务需要的数量。谢彦君(1999)认为旅游需求是指一定时期内核心旅游产品的各种可能价格和在这些价格水平上潜在旅游者愿意并能购买的数量关系。保继刚(1993)认为旅游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上,旅游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旅游产品的数量,即旅游者对某一旅游目的地所需求的数量。张玉娟、赵定涛(2008)认为旅游需求即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需求,是指具有一定支付能力和闲余时间的人们在一定的时间内,愿意按照一定价格而购买某一旅游产品的数量。
综上所述,张辉、谢彦君、保继刚针对旅游需求做出的定义更为完善,因为其在定义的时候不仅仅考虑经济学中的需求因素,还将“需求”带入旅游市场的环境分析,综合两个角度得出的旅游需求的概念就更加完善。
2.国内外对于大学生旅游需求特质的研究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旅游等休闲娱乐活动的需求正日益加强,随着大学生对于旅游的需求愈加强烈,国内外很多学者开始从大学生的角度来研究旅游行为的特征和影响旅游需求的因素。
彭培峰(2014)以兰州市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兰州市大学生获取旅游信息的主要渠道是互联网和同学朋友的推荐,且其对旅游的认同程度较高,拥有很强烈的出游愿望。在旅游动机方面,兰州市大学生旅游动机大致可以分为六大类,即认知和求异动机、休闲和娱乐动机、缓解压力动机、关系动机、发展动机和其他动机六大类。其中求异动机、休闲和娱乐动机、缓解压力动机、关系动机、发展动机是兰州市大学生主要的旅游动机。
关于旅游选择偏好的研究,Kim 和 Jogaratnam 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对美国大学生的旅游偏好做了研究,最后总结出美国大学生主要分为旅游狂热者和旅游适度者两大类,并分别对其行为特征做了理论描述。
朱镇(2005)通过研究发现,我国大学生旅游的空间使用曲线比较复杂,分别在300km和800km出现出游高峰,但总体呈距离衰减趋势,行为空间模式也主要以基营式和单一目的地式为主。大学生在大尺度和中小尺度旅游空间范围内的旅游行为特征具有明显的差异。大尺度旅游比较倾向于前往自然和历史古迹旅游区,多结伴而行,有散客出游倾向,很关注旅游的安全性和目的地旅游信息;中小尺度旅游则倾向于前往自然风景区和城市旅游区,交通舒适度和出游的时间限制影响较小。大学生所在城市旅游资源的富聚程度是决定大学生城市垂直旅游流动特征的主要因素。
杨瑞(2006)认为大学生的旅游消费行为表现出与其经济能力和特殊的生理、心理相适应的特点。大学生的旅游经费主要来源于父母和平时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钱,而他们出游前考虑最多的是景点价格和个人经济条件,表现在对交通、住宿和购物品的选择上,也主要以火车、同学亲友家和物美价廉的土特产品为主,而且在景点的停留时间短,消费额也少,足见经济能力低是制约大学生出游的主要瓶颈。而大学生喜爱自由,不愿受约束以及善于接受新事物等个性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在出游方式和旅游信息渠道选择上,更愿意参加自助式或班级组织的旅游活动并能够通过各种渠道,如亲友推荐、电视、网络等获取旅游信息。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scyx/1039.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