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才发展的载体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目 录
1 引言 1
2 科技人才载体相关理论概述 1
2.1 人才的概念 1
2.2 科技人才的基本概念及界定 2
2.3 科技人才载体的概念及界定 2
3 淮安市科技人才载体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原因 3
3.1 淮安市科技人才载体建设的现状 3
3.2 淮安市科技人才载体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4
4 淮安市科技人才发展载体建设的对策建议 7
4.1 人才交流的载体建设 7
4.2 人才创业的载体建设 8
4.3 人才创新的载体建设 9
4.4 人才培养的载体建设 11
结 论 13
致 谢 14
参 考 文 献 15
1 引言
自改革开放后,我国开始重视人才的引进、开发与培养,并实施科教兴国和相关人才开发战略。邓小平总书记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再穷不能穷教育”等号召,强调了科技、知识与培养人才的重要性。2012年底召开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科技创新 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 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 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是我们党放眼世界、立足全局、面向未来做出的重大决策。在强调自主创新和建设创新型城市与创新型国家的大背景下,高水平人才的培养和凝聚机制、环境和政策,成为构建创新型城市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的重要保证因素[1]。
科技创新离不开人才,而人才载体是人才发挥作用的基础平台,没有基础平台的搭设,人才的积极性难以调动,人才的智慧难以有效发挥,也就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淮安市作为江苏省北部的主要城市,不论是在经济还是科技发展上,都处于苏北地区的领先地位。跟随着国家经济的整体提高的步伐,淮安市经济的发展也相应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最为迅速,并且是推动淮安市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为了促进高科技产业的持续发展,淮安市开始重视科技创新工作的开展,不断引进外来科技人才,培养本地人才,积极储备科技人才,通过打造基础平台设施,促进人才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然而,这些措施是远远不够的,它只是暂时从表面促进淮安的科技产业的发展,没有解决实质的问题。为了吸引和留住科技人才,不断激发科技人才的创新潜能,将科技人才的智慧转为现实的动力,淮安市有必要强化人才载体对接平台建设,加大力度打造具有辐射效应和聚集效应的人才载体环境。
2 科技人才载体相关理论概述
2.1 人才的概念
在古代,有德行、有才能的人都被称为人才。在当代,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智慧较高的劳动者[2]。
在当代经济高度发达的社会里,人才,是必不可少的资源。人才具备促进社会经济、政治、军事等各个领域繁荣发展的能力,是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的主要力量。从古到今,人们对人才的含义不尽相同,但是,都强调了只有具备知识与才干,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抓住机遇,创造应有的价值,才能从一个普通的人变成人才。在本文中,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知识、技能和良好道德素质的科技人才,并且能够在现在或者未来,为淮安经济发展提供创造性劳动,为科技产品的研发做出贡献的人。
2.2 科技人才的基本概念及界定
科技人才是我国所特有的概念,具体指有品德、有科技才能、有某种特殊科技特长的人,是掌握知识或生产工艺技能并有较大社会贡献的人[3]。2012年《人才学辞典》上曾对“科技人才”做出如下界定:“科技术人才是指在社会科学技术劳动中,以自己较高的创造力、科学的探索精神,为科学技术发展和人类进步做出较大贡献的人[4]。科技人才是一种广义的而抽象 的概念,并随着人们对事物理解能力的变化而变化的动态概念。科技人才一般具备探索性、创造性、精确性三个特点,具体表现为:探索性是指,揭示事物运动的客观规律是科技人才的劳动任务,而向未知领域进行探索的过程是科技工作的过程;创造性特征是指探索是创造的前提,创造是探索过程中的发现和发明,是探索的结果和落实,是探索质变性的发展;精确性特征表现为观点、实验、材料、数据、概念、判断、推理的精确以及结论的精确等,科技劳动的精确性是正确认识客观事物的基础和前提。
由于科技的飞速发展和渗透作用,社会经济各个专业的人才都可能从事科技活动,科技人才己不再局限于自然科学技术专业人才,其包括的人才资源更加宽泛,而本文所指的科技人才是由科技研发人才、科技支撑人才和科技管理人才三部分组成。
2.3 科技人才载体的概念及界定
人才载体,就是促使人才发挥其作用并创造价值或财富的空间依托载体。从宏观层面看,一切使用人才的地方都是人才载体,包括一切党政机关、企业单位、事业单位和民间组织等用人单位,也可以理解为区域人才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宏观软硬环境,这需要整个国家来进行宏观布局。从中观层面看,人才载体主要是指促使人才创新创业的人才集聚空间地域,包括科技园区、创业园区、高新技术区和经济特区等,这需要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进行协调与博弈。从微观层面看,人才载体主要包括促使人才发挥作用进行创新创业活动的工作平台,主要包括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公用服务平台、科技孵化器、高新技术企业、技术研究中心、产学研合作示范企业、产业基地和知识产权战略示范企业等。
本文所指的人才载体建设,主要包括中观层面的人才创新创业园区或基地、微观层面的人才创新、创业、交流和培育等方面的工作平台建设,即人才载体建设主要基于地方政府可控的中微观层面的平台和载体。人才载体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要结合本地实际循序渐进,切不可急速冒进,搞“大跃进”。
3 淮安市科技人才载体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原因
3.1 淮安市科技人才载体建设的现状
淮安位于江苏省 中北部,江淮平原东部。地处长江三角洲 地区,是古淮河与京杭大运河交点,市境内有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洪泽湖 [7]。淮安也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级低碳试点城市[8]。同时淮安也是新兴的工业城市 ,全市有各类工业企业近3万家,此中包括淮阴卷烟厂 等10户大型企业集团和江苏清印集团 等50户重点企业[7],特别是台资集聚,台湾富士康集团 淮安科技城、明基达方电子 、台玻集团 、康师傅、旺旺、膳魔师 等“大个头”台资企业纷纷来淮投资,正在逐渐形成继深圳、东莞、昆山之后的国内第四大台资高地[5]。全市初步形成了以特钢、电子信息和化工新材料三大千亿产业为主体的工业体系 ,同时化工、机械、冶金、纺织、烟草等有一定基础,丰富了整个工业体系[7]。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rlzy/993.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