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企业传承模式的改变广东顺德地区家族企业的质性研究(附件)【字数:10757】
在有关家族企业研究的领域中,对传承的理解主要是指领导权的转移,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是经营管理权的转移,也是有关财产所有权的转移。同时也是家族企业财富延伸的过程,而这个财富过程包括物质和非物质两类。基于对5组对象的采访,进行质性研究分析表明传承意愿,传承计划,传承意愿是研究传承模式的三个重要指标,在受到各因素影响后,促进了传承模式的改变,并由此影响组织文化,组织计划,组织制度,组织效率等。关键词代际;转型;模式;传承
目 录
0引言 1
1文献研究 1
1.1 基本概念界定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
2 研究设计 5
2.1 研究目标 5
2.2 研究内容 5
2.3 研究方法 6
2.4 研究工具 7
2.5 研究过程 8
2.6研究结论 14
3 研究展望 18
3.1传承模式的创新 18
3.2传承模式改变的原因 18
3.3.展望 19
致谢 21
参考文献 22
家族企业传承模式的改变基于广东顺德地区家族企业的质性研究
0 引言
自从1978年我国实施改革开放以来,家族制民营企业取得了长远的发展,并且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目前,由于年龄因素的影响,我国第一代民营企业家较多已接近退休年龄,这也导致大多数家族企业在未来可能会面临较大的传承危机。然而缺乏清晰的传承制度是导致中国的家族企业普遍呈现“短命”现象的原因之一,这使得家族企业的传承问题迫切地成为许多民营企业不得不思考的内容。本研究从在任者和继任者两者的视角为切入点,深入研究传承意愿、传承计划、传承制度等对家族企业传承模式的改变,以此推动我国家族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1 文献研究
1.1 基本概念界定
1.1.1 家族企业的定义
从产权的角度来看,家族企业是指同一家族中至少有两代人参与这家公司的经营管理,并且由于两代人的衔接,而导致公司的政策和家族的利益相互改变,相互影响。Astrachan认为应该从家族成员对于企业的参与度的高低和影响力的大小来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判断一个企业是家族企业还是非家族企业[1]。与其他企业类型相比较,家族企业的重要特征是家庭关系渗透到企业的管理当中,并且权力的交接是在家庭成员间以非市场导向的方式进行的。家庭的血缘、婚姻关系的亲疏远近很大程度上左右了家族成员是否会进入企业进行经营管理。要注意的是家族企业代际交接的内容不仅包括产权,还包括企业的管理控制权[2]6。
从控制权的视角来看,家族成员拥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权,是家族企业的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在现代企业活动中,由于股东与企业之间可能会存在多次委托代理关系,很多时候部分股东仅仅是拥有名义上的经营控制权,而不是实际的控制权[2]。因此,家族成员是否实际掌握企业的控制权也可以成为这个企业是否是家族企业的条件之一。孙治本认为,当一个家族或数个具有血缘或者姻亲或其他紧密联盟关系的家族直接或间接掌握一个企业的实际经营权时,这个企业就是家族企业[3]。
从行为视角的角度而言,Chua 等认为,家族企业就是由一个或数个家族控制或管理的企业,并潜意识里希望企业能稳定地在家族成员中代代相传[2]。甘德安认为,受到中国几千年的家文化的影响,家族制和家族化管理不仅在私营企业普遍存在,在其他种类的企业群体,如乡镇企业、或是合伙企业、或是集体企业、或是股份合作制企业又或者是部分国有企业也都存在着家族制和家族化管理的行为,家族成员通过对企业的实际管理和控制来追求家族的共同利益和愿景[5]。
基于上述学者关于家族企业的定义,结合目前中国的绝大多数家族企业都集所有权和控制权于一体的实际情况,本研究对家族企业作如下定义:家族企业是指家族拥有企业所有权和由家族成员经行管理的企业群体[6]。具体标准为:两位及以上的家族成员参与企业的实际运营管理,并且家族成员拥有这个企业 50%以上的所有权(绝对控股)。
1.1.2 传承意愿
传承意愿指在任者是否愿意对企业进行传承,其二为在任者更倾向于讲企业传承给其子女或其他亲属,还是职业经理人。
1.1.3 传承计划
传承计划是代际传承的行动安排。根据在任者的传承意愿,对家族企业的代际传承做出系统全面的安排。
1.1.4 传承制度
家族企业传承制度是指包括家族财产在创业者后代之间的分配制度和家族企业经营管理权转移制度两个方面的内容[7]。传承制度是代际传承的制度保障。需要从企业制度和家族制度两个层面加以落实。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综述
国内关于家族企业代际之间的问题,往往是结合国内经济大环境,历史文化等因素进行讨论,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1)社会学的角度:
中国传统“家文化”背景中的祖先崇拜、子承父业、熟人信任等基本假设,使中国家族企业创始人在“家业永续”与“事业永续”的目的权衡上、在“亲 与贤”的择人标准上都偏重于前者[8]在中国的家族企业似乎以是一个以家族化、泛家族化的熟人信任、特殊信任为基础,形成社会关系资本,并以此获得生存发展的.
(2)经济学的角度:
从资源论的角度出发,对比起职业经理人,家族企业有着特殊的资源是职业经纪人无法继承的。家族精神是家族、企业和家族成员相互之间积极作用的结果,这种结果可以产生竞争优势,也可能会成为企业赢得财富、有效实现代际传承的障碍[9]。
(3)管理学的角度:
①资源对于企业创业来说必不可少,尤其对家族企业而言,独特的家族企业人力资源、组织资源和社会资源对家族企业创业精神的延续影响更为明显,这些资源有助于家族创业者能力的提升、创业机会的发掘和利用和创业资源的有效整合,进而有助于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的成功实现,提升家族企业的绩效水平[10]。
②效率原则和公平原则并不是完全对立的,当然也不是完全一致的。如果分配显得略失公平,比较容易造成家庭和企业内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各种内部矛盾,增加家族和企业的内耗,损害企业的效率。在企业内部实行平均分配所有权的形式,没有体现企业中"按劳分配"的原则,干好干坏一个样,也比较容易造成企业管理者偷懒等败德行为,降低了企业管理决策的效率[11]。
1.2.2 国外研究综述
相比于国内,国外关于家族企业的研究要开展得比较早,对于家族企业的代际传接模型,以及相关内容,有更深入的了解。
目 录
0引言 1
1文献研究 1
1.1 基本概念界定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
2 研究设计 5
2.1 研究目标 5
2.2 研究内容 5
2.3 研究方法 6
2.4 研究工具 7
2.5 研究过程 8
2.6研究结论 14
3 研究展望 18
3.1传承模式的创新 18
3.2传承模式改变的原因 18
3.3.展望 19
致谢 21
参考文献 22
家族企业传承模式的改变基于广东顺德地区家族企业的质性研究
0 引言
自从1978年我国实施改革开放以来,家族制民营企业取得了长远的发展,并且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目前,由于年龄因素的影响,我国第一代民营企业家较多已接近退休年龄,这也导致大多数家族企业在未来可能会面临较大的传承危机。然而缺乏清晰的传承制度是导致中国的家族企业普遍呈现“短命”现象的原因之一,这使得家族企业的传承问题迫切地成为许多民营企业不得不思考的内容。本研究从在任者和继任者两者的视角为切入点,深入研究传承意愿、传承计划、传承制度等对家族企业传承模式的改变,以此推动我国家族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1 文献研究
1.1 基本概念界定
1.1.1 家族企业的定义
从产权的角度来看,家族企业是指同一家族中至少有两代人参与这家公司的经营管理,并且由于两代人的衔接,而导致公司的政策和家族的利益相互改变,相互影响。Astrachan认为应该从家族成员对于企业的参与度的高低和影响力的大小来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判断一个企业是家族企业还是非家族企业[1]。与其他企业类型相比较,家族企业的重要特征是家庭关系渗透到企业的管理当中,并且权力的交接是在家庭成员间以非市场导向的方式进行的。家庭的血缘、婚姻关系的亲疏远近很大程度上左右了家族成员是否会进入企业进行经营管理。要注意的是家族企业代际交接的内容不仅包括产权,还包括企业的管理控制权[2]6。
从控制权的视角来看,家族成员拥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权,是家族企业的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在现代企业活动中,由于股东与企业之间可能会存在多次委托代理关系,很多时候部分股东仅仅是拥有名义上的经营控制权,而不是实际的控制权[2]。因此,家族成员是否实际掌握企业的控制权也可以成为这个企业是否是家族企业的条件之一。孙治本认为,当一个家族或数个具有血缘或者姻亲或其他紧密联盟关系的家族直接或间接掌握一个企业的实际经营权时,这个企业就是家族企业[3]。
从行为视角的角度而言,Chua 等认为,家族企业就是由一个或数个家族控制或管理的企业,并潜意识里希望企业能稳定地在家族成员中代代相传[2]。甘德安认为,受到中国几千年的家文化的影响,家族制和家族化管理不仅在私营企业普遍存在,在其他种类的企业群体,如乡镇企业、或是合伙企业、或是集体企业、或是股份合作制企业又或者是部分国有企业也都存在着家族制和家族化管理的行为,家族成员通过对企业的实际管理和控制来追求家族的共同利益和愿景[5]。
基于上述学者关于家族企业的定义,结合目前中国的绝大多数家族企业都集所有权和控制权于一体的实际情况,本研究对家族企业作如下定义:家族企业是指家族拥有企业所有权和由家族成员经行管理的企业群体[6]。具体标准为:两位及以上的家族成员参与企业的实际运营管理,并且家族成员拥有这个企业 50%以上的所有权(绝对控股)。
1.1.2 传承意愿
传承意愿指在任者是否愿意对企业进行传承,其二为在任者更倾向于讲企业传承给其子女或其他亲属,还是职业经理人。
1.1.3 传承计划
传承计划是代际传承的行动安排。根据在任者的传承意愿,对家族企业的代际传承做出系统全面的安排。
1.1.4 传承制度
家族企业传承制度是指包括家族财产在创业者后代之间的分配制度和家族企业经营管理权转移制度两个方面的内容[7]。传承制度是代际传承的制度保障。需要从企业制度和家族制度两个层面加以落实。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综述
国内关于家族企业代际之间的问题,往往是结合国内经济大环境,历史文化等因素进行讨论,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1)社会学的角度:
中国传统“家文化”背景中的祖先崇拜、子承父业、熟人信任等基本假设,使中国家族企业创始人在“家业永续”与“事业永续”的目的权衡上、在“亲 与贤”的择人标准上都偏重于前者[8]在中国的家族企业似乎以是一个以家族化、泛家族化的熟人信任、特殊信任为基础,形成社会关系资本,并以此获得生存发展的.
(2)经济学的角度:
从资源论的角度出发,对比起职业经理人,家族企业有着特殊的资源是职业经纪人无法继承的。家族精神是家族、企业和家族成员相互之间积极作用的结果,这种结果可以产生竞争优势,也可能会成为企业赢得财富、有效实现代际传承的障碍[9]。
(3)管理学的角度:
①资源对于企业创业来说必不可少,尤其对家族企业而言,独特的家族企业人力资源、组织资源和社会资源对家族企业创业精神的延续影响更为明显,这些资源有助于家族创业者能力的提升、创业机会的发掘和利用和创业资源的有效整合,进而有助于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的成功实现,提升家族企业的绩效水平[10]。
②效率原则和公平原则并不是完全对立的,当然也不是完全一致的。如果分配显得略失公平,比较容易造成家庭和企业内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各种内部矛盾,增加家族和企业的内耗,损害企业的效率。在企业内部实行平均分配所有权的形式,没有体现企业中"按劳分配"的原则,干好干坏一个样,也比较容易造成企业管理者偷懒等败德行为,降低了企业管理决策的效率[11]。
1.2.2 国外研究综述
相比于国内,国外关于家族企业的研究要开展得比较早,对于家族企业的代际传接模型,以及相关内容,有更深入的了解。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rlzy/87.html